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647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赵含章直接去书房,拿出一张白纸就开写。

  是她疏忽了,现在乡村的管理还是依照旧制,她没有改,偏偏现在绝大部分村落都是新建,很多村民间都是陌生的,只有少部分是原来的族人聚集成村。

  这样的情况,管理不严,很容易发生各种纷争。

  而乡村的人力远在城市之上,用得好了,其产能远超城市,也能让国家更快的脱离现在的贫困。

  治国从微小处出,之前是她疏忽了。

第1109章 门庭若市

  傅庭涵回到家中,她已经写了许多,“明日要请各部官员来家中商讨些事情,你也留在家中吧。”

  傅庭涵:“商讨什么事?”

  赵含章就把写好的一部分给他看,道:“改制,趁着乱世,触角多伸一些,不然等之后他们利益固定下来,再想改就困难重重了。”

  傅庭涵发现她要改的从乡村到坊市,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都有,有关军队的除了军医和些许后勤制度外,这上面都没列。

  “你不是想将军队分为两部份,一部分为精兵,其余皆屯田而作吗?这上面怎么没写?”

  “军队的事用不着与他们商议,我和汲渊明预及几位将军商量过便可做决定。”问他们也是查漏补缺,确定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她并不打算把军制的事拿到朝廷上议论,当前,她要确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傅庭涵点了点头,放下纸张压好,“我没有意见。”

  “今天去琉璃作坊有收获吗?”

  傅庭涵:“有一点,简匠很厉害,我们试着做了几次,不敢说成功,但的确有了弧度,继续研究,我相信可以做得出来。”

  简匠是洛阳琉璃坊的大匠,也是负责人,烧制琉璃很厉害,比傅庭涵这个被奉为“老祖宗”的人厉害太多了。

  傅庭涵想要的很多东西,都是他口述,简匠研究烧制出来的,还能举一反三烧制出许多他们都没想到的东西。

  在赵含章眼里,他已经不止是个匠人了,而是个科学家,是工程科学家,可厉害了。

  所以赵含章很喜欢他,和傅庭涵道:“他们这样的大匠、科学家很难凭借技术进入官场,说白了,官场其实是管理和发展的场子,他们做科学研究的技能进入官场完全是浪费。”

  “但他们于国于民有大功,得给他们相应的荣耀,我要设一个墨子榜,每三年一榜,每次进榜前三者不仅奖励金钱,还当有品级,把给状元们的荣耀全给他们上一遍,哦,有突出贡献的,还能授爵。”

  赵含章兴致勃勃的道:“我要让天下人知道,不仅文臣武将可以封侯,科学贡献也可以。”

  傅庭涵眼睛也亮起来,“这个好,范围怎么限定?要不要我把工部的人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司农寺也算墨家范围吧?”

  赵含章点头,“当然,农业是重中之重,需要大力扶持。”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农耕的效率和亩产,赵含章在此事的前面画了一个圆圈,表示重要,回头和汲渊他们商量具体的细节。

  俩人讨论了一下,听荷在外面敲响门,道:“女郎,郎君,晚食好了。”

  赵含章突然就不想去饭厅吃饭了,觉得走来走去的好麻烦,而且书房烧了这么久的炭多暖和呀,饭厅肯定比不上,于是道:“让他们把饭菜送到这儿来。”

  听荷应下。

  不多会儿和侍女们将饭菜送进来,还端来两盆温水给俩人净手。

  赵含章道:“我们今天打了鹿和兔子,今晚吃兔子肉,明天吃鹿肉。”

  傅庭涵点头,和她坐在榻上用饭。

  “兔子生殖速度快,但我仔细看了看,现在野兔没有被驯化,肉量还是少了,国家除了粮食重要外,可食用的肉也很重要,司农寺好像没有专门负责养殖的分部?”

  傅庭涵:“有的,去年刚分建起来的,为的是研究猪的养殖和猪瘟,但只从一个马场里抢了一个兽医来,现在洛阳养猪看情况呢,能做的有限。”

  赵含章道:“不如让司农寺和各村合作,司农寺做指导,给种子,朝廷会给一些补贴,养出来的猪啊,鸡啊,兔子啊这些东西由司农寺挑出三成来当做种子,剩下的全部归养殖的农民怎么样?”

  傅庭涵想了想道:“这个合作模式不错,但我得核算一下成本再来决定分成。”

  赵含章点头应下,“这件事你留心,春耕过后是养殖的好时间,可以选几个区域先试点,合适了,还可以由洛阳推广到其他地方。”

  赵含章给他夹了一个兔腿,“还有牛,耕牛很重要,现在劳动力不够,我们除了改进工具,提高效率,就只剩下多养牛了。”

  “草原上的牛多为肉牛,但是呢,一些牛经过训练也是可以做农耕使用的,这就要从小牛开始驯化了,”赵含章道:“我打算借此和拓跋鲜卑加强合作,嗯,这样一来事情交给你们司农寺就不合适了,我看看谁合适。”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赵申?”

  赵含章就琢磨开来,“倒不是不行,我回头找他谈。”

  俩人边吃边聊,这一顿饭就吃到了深夜才散。

  接下来两天赵含章就一直在和汲渊等人商讨各种战事,从前一直习惯往赵宅找她的官员幕僚们都转战大将军府,渐渐适应了这边的布局。

  每天她一早醒来就能收到门房的帖子,都是上门来求见的官员,显然,大家过年时都没闲着,除了来走关系送礼的外,大多都是拿着文书来找她商讨政事的。

  赵含章站在院子里感受了一下翻滚的冷风,和听荷道:“让门房将大门左右两边的耳房都收拾出来,摆上桌椅,凡来访的人都暂请他们进耳房就坐,上热茶,炭盆,别让人受寒生病了。”

  听荷应下,躬身而去。

  大将军府门庭若市,与之相反的是皇宫的冷清。

  但小皇帝很享受这份冷清,他恨不得皇宫一直这么冷清,没有大臣进宫,也没有先生进来,整座皇宫除了禁卫军、内侍、宫女就是他了。

  他可以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多惬意自在啊。

  然而这种自在在初七的晚上中断了,天刚黑,内侍就提醒小皇帝,“陛下该歇息了,明日一早要上早朝呢。”

  小皇帝这几天晚上都晚睡,这一时根本睡不着,所以又利用特权玩了一个时辰,最后迷迷糊糊睡过去,感觉才躺下就被叫醒了。

  小皇帝被人拉出被窝穿衣服,被簇拥出门时,寒风扑面而来,他生生打了一个寒颤。

  看着天边的朝阳,小皇帝有些懵,问道:“几时了?”

  小内侍道:“辰时一刻,陛下,诸位大臣已经进宫了,您用些早食过去时辰刚好。”

第1110章 新政令

  赵含章掌权之后,并不是每天都早朝的,一般是每三天一次,特殊时候会另外召集大臣进宫议事,这时候,皇帝也都需在场。

  其余时刻,小皇帝只需跟在赵含章身边在殿里听政,批改公文。

  但,不论是哪一种,他都要在辰正前到达。

  天冷之前,小皇帝在去大殿上班前得先诵读课文,以应付下午太傅的检查,然后才去听政;天冷之后,课业少了一点,但……真的好难起床啊,尤其是现在天亮的还比较晚。

  小皇帝穿着厚重的衣服,戴着重重的冠冕,冒着寒风走到大殿之后,禁卫军进来禀道:“陛下,大将军来了。”

  小皇帝竖起耳朵一听,果然听到外面给赵含章行礼的声音,于是起身站好,内侍看了看时间,便叮咚的敲了一下殿侧的小钟。

  外面的百官就安静下来,有人宣告皇帝到了,外面立刻安静下来,小皇帝这才挺直腰板的走出去。

  除了赵含章外,百官皆跪下行礼。

  小皇帝让百官起身,又冲赵含章微微低头行礼,这才在龙椅上坐下,开始今天吉祥物的扮演工作。

  才一坐定,赵含章便宣布了几条政令,“修改女户制,从建兴元年始,女子亦有继承之权,可为户主。”

  百官早已有心理准备,此时都没反对。

  赵含章继续道:“鼓励婚姻生育,公告全国,凡女子十五岁,男子十七岁以上者,皆可婚配,女子二十八岁前,男子三十岁前未曾婚配的,罚两倍丁税。”

  又道:“各地县衙有抚育子民之责,所以,公告各地郡县,命他们为未曾婚配的男女牵线搭桥,鼓励生育,凡生育子女,不论男女,一胎一斗粮,奖励砖石一千;二胎,二斗粮,砖石三千;而生育子女达三人的,免妇征,奖五斗粮,五千砖石;生育子女五人以上者,奖励八万砖,免三年劳役。”

  除了参与讨论过的汲渊等人,大臣们都是混身一震,然后兴奋的应下,“大将军英明!”

  此公告一出,不信他们不结婚生孩子!

  还有呢,赵含章命各地县衙开官医,凡是生育的妇人都可以从官医中延请稳婆和大夫,生育免费。

  “现在是正月,春风即来,命各地郡县做好准备,将种子、农具和牲畜及时发放到百姓手中,县令做好劝课农桑之责,命司农下乡辅助百姓,”赵含章道:“凡流民,只要肯入户,皆分田地,免当年的丁税和捐赋。”

  百官恭敬的应下。

  可以说,这两年的政策就是,鼓励农业,鼓励结婚,鼓励生育。

  为此,赵含章将御史台的御史都派出去了,为的就是巡视天下,以保证朝廷给的东西能够顺利的到达百姓手中。

  兵部,以及各地驻军都要抽调一部分兵力来剿匪,把躲在山里的土匪流民全都找出来,该种地种地,该服刑服刑。

  哦,对,现在赵含章特别喜欢对犯人劳动改造,除了被判死刑的坐监等候复核外,其余的全都被拉去修城墙,修路,修水渠,给百姓们修房子等等……

  还有被拉去挖矿的,反正挺辛苦的。

  反正她缺人,所以绝对不浪费任何一个人力。

  据说这条规定出来之后,抢劫偷盗一类的事都变少了呢。

  政令以极快的速度下到各地郡县,同时一起到达的还有几个案列,比如,中书令明预和门下侍中汲渊因为年过而立不成婚,被大将军勒令过后都没找到合适的女子成婚,故被罚两倍丁税,又因为身为国相而不能以身作则,又罚两倍。

  判例的告示跟条文的公告贴在一处,有差役专门站在公告墙前为百姓们朗读,又有学堂里的学生领了任务,每日都在县城的各个角落诵读,有时候还要下乡,加上里长向下传播,于是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判例了。

  于是民间催婚的口号就成了:“你以为你是国相吗?你付得起两倍的丁税吗?”

  因为这个好笑的判例,全国人民对县衙公告墙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正在此时,又一则新的公告贴出来。

  赵含章令,四家为一邻,五邻为一保,五保为一里,设长。在邑者为坊,在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查。

  这就改了魏晋以来倚重地方豪强和坞堡治理地方的政策,因为不设三长,地方多是自治,庶民大多荫附士族豪强。

  比如西平赵氏坞堡,赵含章之前,赵氏邬堡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城池,西平县令很难管到赵氏邬堡里去,连西平的百姓也多依附赵家,不受西平县衙门控制。

  赵含章上位后,西平县和赵氏邬堡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所以才能合二为一。

  现在,她将城市之外的聚集地都定为村,命里长在村子里与民一起选定村老而治,其中,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长对村老负责,村老对里长负责,里长则对县令负责。

  若遇大事,县令可招村老、里长相商,而邻里互相监督,保长也许担责,这就直接斩断了庶民们和地方豪强依附的关系。

  她这个公告,直接拿掉了地方豪强,让地方县衙代替地方豪强,成为了万民依附的靠山。

  从此以后,她的政令将由县衙传告乡村,而不是还要再经过地方豪强再到村里。

  当然,这都是理想状态下。

  但,天下的大乱才定,很多村庄都是重建,人也都是新的,连豪强都换了一拨又一拨,被削弱了一遍又一遍,此时换的政令迅速填补上来,也最好实行。

  当然,能领悟到这些的天下人没几个,大家就觉得这样方便了很多。

  县令发觉他找到了可以向下执行政令的人,百姓们发现他们不仅找到了可以倾诉问题的人,还知道出事了该找谁,有了目标。

  政令一下,各个新建起来的村就开始挑选保长和村老,里长是不用想了,那多是衙门从当地选出有威望的人指派的,跟他们关系不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6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7/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