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姐还是小学鸡_分节阅读_第188节
小说作者:金面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3 MB   上传时间:2024-03-12 21:31:01

  卖剩下的衣服不多了,叫平头叔叔全部打包带走。他开了辆面包车,跟周爸爸一道走了。

  卢艳艳看着车子远去,长长地吐了口气,活泼地转头问她的小伙伴们:“哎,你们说,这算不算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冯雪摇头,认真地纠正她:“这里应该用俗语:没了张屠户,不吃混毛猪。”

  卢艳艳反驳:“那也是我们的衣服好,买鞋送衣服的主意好,人家才找上门的。”

  高强在旁边煞有介事地给两人分析:“你俩说的都对,站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哎哟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这家伙在女生面前居然会讲人话了。

  卢艳艳想找江海潮吐槽一下,却见她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前面,不由得奇怪:“干嘛呢?”

  江海潮掩不住的羡慕,连连叹气:“唉,我们什么时候有车呀?”

  有个车多方便,自己想去哪就去哪,想怎么带东西就怎么带东西。

  冯雪和卢艳艳毫不犹豫地一左一右捂住她的嘴。歇歇吧,她们刚盘了一个铺子呢,不说穷的叮当响,兜里也绝对剩不下几个钢蹦了。

  “我就说说而已。”江海潮委屈,“人还不带有点梦想吗?”

  冯雪半点不客气地打击她:“你做梦也做点有用的梦。赶紧的,回家把你衣服拿过来,明天上学呢,早点睡觉吧。”

  虽然他们之前说大家一起住在冯雪家,就跟放暑假那会儿一样。

  但是令不同了,夏天打地铺没问题,十月天打地铺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最后大家决定学习小组的人轮流睡在冯雪家。客房留给男生睡,女生睡冯雪的房间。

  江海潮却摇头:“今晚不行,今晚你们睡吧,我得回家。我还要跟小伟哥哥说燕燕姐姐的事,她要同意明天就得去县城。对了,还有煎饼,我得赶紧把钱给春英嬢嬢。”

  这会儿都已经晚上八点钟了。她来来回回,得多久才能睡觉啊?

  高强咬咬牙:“行吧,我送你回去。快点啊,电视唱歌最多5分钟,我们跑回去吧。我要回来看电视的。”

  他俩还真跑了,跑到村口时,刚好碰上小伟哥哥骑着自行车送燕燕姐姐回家。

  瞧他俩气喘吁吁的样子,小伟哥哥还乐得不行:“干嘛呢?大晚上的不回家。”

  江海潮喘了口粗气,赶紧拦住人:“燕燕姐姐,我跟你说个事儿,你想不想去县城给人做头发?”

  她言简意赅说了事儿,痛快承诺:“包吃包住,先开300块钱一个月,月底根据营业额发奖金。反正肯定不会低于50块的。”

  小伟哥哥听得目瞪口呆,还开了句玩笑:“这说的,我都想去了。”

  高强一点都不给大人面子:“你又不会给女的剪头发。”

  江海潮在心里偷偷点头,对呀,你一家属又不会剪头发,安在店里有什么用?

  况且她模模糊糊还有个念头。即便小伟哥哥会做头发,她也不想请他。

  因为他是男的。

  店里卖的是女装,全是女的才自在。

  燕燕姐姐却下意识抬头看小伟哥哥,像是在征询他的意见。

  瞧的高强急死了,他还想赶回去看电视呢。

  “哎呀,燕燕姐姐,这是你自己的事儿,你干嘛看他呀?他又不能替你做头发。”

  江海潮也点头,还加码:“冯妈妈有好多杂志,都是咱们这里买不到的,上面有好多美容美发的知识呢。她还会做各种漂亮头发,咱们镇上的理发店别说做了,估计看都没看过。你要过去的话就是她徒弟,保准能学好多。”

  燕燕姐姐果然心动了,咬咬牙,点头应下:“行,那我去试试看。”

  江海潮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好啊,明天早上你就过去吧。在步行街,下了公交车问人就能问到。店名叫公主日记,你别忘了啊。”

  她又问小伟哥哥,“春英嬢嬢在家吧?陈小川家还要煎饼呢。”

  “在的在的,你过去跟我妈讲吧。”小伟哥哥笑道,“还没跟你讲谢谢呢,什么好事都忘不了我们。”

  之前他家都觉得要损失一大笔生意了。结果只停了两天,今天早上生意就接起来了。

  江海潮笑嘻嘻的:“那好哎,到时候我们去给燕燕姐姐帮忙拦门,小伟哥哥,你要多给我们红包。”

  燕燕姐姐的脸腾的红了,得亏大晚上的,不然大家肯定要看到猴屁股。

  两个小学生嘻嘻哈哈跑了,快到岔路口时,又碰上杨婆奶从田里回来。

  自从大棚里下了洋柿子和草莓苗之后,杨婆奶晚上也会过去看一趟,怕人使坏。

  江海潮他们还偷偷说过她真不怕辛苦,大晚上的有啥好看的,又不要非得晚上浇水施肥。

  结果他们集体挨了骂。

  小孩子家家懂什么呀?晓不晓得笑人无恨人有。虞凯家包大沟,二舅舅都要守着,怕人偷鱼是小事,要是有人一瓶乐果倒下去,还不晓得死多少鱼呢。

  你说自家种的是田里的玩意儿,不怕农药。哼!人家大晚上赶一群鸡鸭到大棚就能把地里全都嚯嚯光。

  吓得江海潮他们再也不敢吱声。

  这会儿她看见杨婆奶还浑身不自在呢,就怕挨骂。

  大晚上的在外面跑什么跑啊?不晓得要早点回家啊!

  可高强急着回去看电视,根本不管她死活。瞧见杨婆奶,他还兴高采烈:“婆奶奶,我把江海潮交给你了啊,拜拜,我走了。”

  说着,就溜之大吉。

  剩下倒霉的江海潮不得不战战兢兢独自面对杨婆奶。

  她灵机一动,主动出击:“婆奶奶,我去找春英嬢嬢说早饭的事。”

  说着,她便加快了脚步,跟杨婆奶拉开距离。

  她在心里为自己竖大拇指,嘿!她可真机智。

  然而杨婆奶却喊住了她:“你说什么早饭?你奶奶早自己说了。”

  得,大家都还不知道陈小川家已经卖上早饭的事了。

  她解释了一回。

  杨婆奶又惊讶:“250块,要这么多饼?有这么多人吃吗?”

  江海潮硬着头皮又做了一回说明:“他本来想要150块钱的饼,100块的饭团。但我奶奶不是忙不过来了吗,所以只好让春英嬢嬢做了。”

  说实在的,她也觉得有点不合适。饭团的拥趸可不少,陈小川但卖煎饼的话,会损失一大堆客户的。

  可现在谁有空干这活呢,要不找修远大妈试试?做饭团其实挺简单的,煮好了米,在里面加上配料包起来,搞定。

  县中的农药中-毒事件,受打击最大的除了房东大姨,就是修远大妈了。她的收菜大业可以说被冲击的七零八落,称得上损失惨重。

  加一个做饭团,辛苦归辛苦点,起天不亮就得起床做饭团,但好歹也有几十块的进账。

  江海潮寻思好了,便点头:“我问问看修远大妈愿不愿意做饭团。”

  哪知道杨婆奶直接瞪眼睛:“你问她干嘛?家里不会自己做啊。”

  “可我爷爷奶奶都没空啊,家里哪个人都没空。”

  杨婆奶的眼睛瞪得更厉害:“我不是人啊。”

  吓得江海潮差点原地倒下。杨婆奶说让他们几个小孩早点起来做饭团,都不会让她这么惊吓。

  她支支吾吾:“婆奶奶,你已经很忙了呀。”

  杨婆奶眼睛瞪得吓死人:“忙什么忙?都以为跟你们一样呢,太阳晒屁股都不肯起床。”

  江海潮赶紧逃之夭夭:“我去跟春英嬢嬢说饼的事了。明天早上陈小川他爸还要过来拿呢。”

  妈呀,他们还不勤劳?放眼全国,能有几个小学生比他们还勤劳啊?学习挣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不是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倘若湖港镇中心小学的学生都能像他们一样,校长和陶老师真能做梦都要笑醒了。

  她咚咚咚跑到春英嬢嬢家说了事儿,又数了300块钱给人,然后才带着春英嬢嬢塞给她的枣子回家。

  杨桃他们正在看电视剧呢,瞧见大姐进门,立刻围着问东问西。

  听说跟城里的鞋店合作的事情已经敲定了,大家都欢天喜地。

  太好了,又多了人给他们挣钱。

  海音悄悄地指厨房方向:“大姐,你没吃晚饭吗?婆奶奶这是要给你烧夜宵啊。”

  妈呀,一想到这个大家又忍不住浑身发抖。他们宁可不吃夜宵,也绝对不想挨杨婆奶叨叨。

  江海潮摇头:“不是,婆奶奶应该在泡米,明天早上做饭团。”

  她说了陈小川家接手县中早饭生意的事儿,大家听了都叹为观止。

  厉害呀,真厉害。什么叫做唾手可得?这就是典型。

  海音倒是替修远大妈感慨了一回:“春英嬢嬢不愁了,修远大大和大妈估计要烦了。”

  她小小声道,“他们在准备钱呢,想让秋月姐姐也上县中。”

  这个钱不仅仅是补课费,还包括上自费的钱。

  没错,县中除了初中不收自费生之外,高中部也收。而且价钱更贵,足足6000块。

  要是不想办法挣外快,单靠家里几亩地的收成,除非能种出金子来,否则钱肯定不够。

  虞凯往沙发上一瘫,唉声叹气:“那可没办法。都吃进医院了,谁还敢要咱们湖港的菜?”

  而农村挣钱的手段少的可怜。总不能让修远大大和大妈去做稻客挣钱吧。何况那也挣不了多少,一人一天才10块而已。

  好吧,小学生们已经被养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管是说的还是听的,都没意识到,仅仅是一年多前,去年夏天,10块钱足能够把他们折磨疯了。

  江海潮眼睛珠子一转,突然间有了主意:“我们可以喊修远大大做豆腐。”

  海军立刻摇头:“他不肯的,去年我们说让他做豆腐卖,他还说做给我们吃可以,批发给我们卖绝对不行。”

  杨桃附和弟弟的话:“没错,撑船打铁磨豆腐都苦死了,夜里捞不到睡觉,太累了。”

  江海潮直接挥手:“豆腐又不是非得夜里磨。人家夜里忙,是要一大清早卖豆腐,所以半夜没得睡。他不需要啊,他下午能把豆腐做好了就行。”

  她不给弟弟妹妹们疑惑的时间,便滔滔不绝说了下去,“咱们把豆腐拿到小学门口卖呀,跟卤菜一块卖。你们想想看,卤菜贵,能隔三差五吃卤菜的人家毕竟少。豆腐不一样,拿回卖豆腐的,挑着担子到村里来会卖不掉?豆腐,是穷人的肉!”

  杨桃的眼睛噌的亮了,狂拍马屁:“大姐,你太厉害了,你怎么想到的呀?豆腐肯定好卖。”

  挑担子进村卖豆腐的人并不是天天会去,甚至一两个月看不到都正常。所以每回想吃豆腐,在家那会儿,他们都要碰运气。

  毕竟总不至于为了捞一碗豆腐,特地跑到镇上去吧,那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

  但海军却很有参与感的提出问题:“他们放学为什么不去菜场买豆腐呢?要买的话也很方便啊,菜场就有卖豆腐的,还有豆干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1页  当前第1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8/3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姐还是小学鸡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