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之闲散人生_分节阅读_第91节
小说作者:北康黑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3 KB   上传时间:2024-03-26 16:50:00

  乔珍珍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直接就说了,这一说可就不得了,大家都以为跟着乔珍珍干就跟捡钱一样容易,没看马大爷和张大丫两家这两年哪次回来不是光鲜亮丽的,那肯定就是跟着乔珍珍在京城挣了大钱了呗。

  既然现在陶青山也能去,那么大伙儿认为自己家的人也可以,于是,过年这段时间就时不时有人来乔家老宅这边问乔老爹和乔老妈。

  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心理,明明乔珍珍就在村里住着,但他们就是不直接过来问,反而要拐个弯去问乔老爹他们,然后再让乔老爹转达,也不嫌转来转去的麻烦。

  要是直接过来问乔珍珍,她肯定直接就回绝了。他们可能也是担心这个,所以就托了乔老爹乔老妈当中间人。

  爹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之后,乔珍珍就见了两个人,不过感觉都不太行,但顾虑到他们家的婶娘还是姨婆跟乔妈娘家那边有点亲戚关系,不能直接拒绝,乔珍珍就问了他们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显得既高深莫测又特别能唬人。

  就这样,乔珍珍这边还没开口婉拒,对方自己就打起了退堂鼓,甚至还在村里帮乔珍珍免费宣传了起来,说她那边的面试特别难,连问题是啥意思都没听明白呢。

  然后,就有人跑去问陶青山,是不是乔珍珍也问了他很多问题。

  陶青山:“那必须啊,问了老多问题了,人家乔老板是上过电视的,那问的问题可难回答了。”

  “那你跟咱都是一样在村里长大的,怎么你会答,我不会?”

  “你能跟我一样?我是在镇上读的高中,而且我娘说我脑袋瓜子从小就聪明,你这脑子就跟在门缝里夹过一样,你还想跟我比,做梦去吧你。”

  至于自己压根也没回答上几个的事实,陶青山自然不会告诉别人,这不是诚心给乔珍珍那边添乱么,这点眼力劲陶青山还是有的。

  有了这么一段小插曲,来乔家老宅投石问路的人基本就没有了,乔老爹他们也总算是清净了。

  乔珍珍好笑地看着他们,说道:“以后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不好答复就直接推到我这里,我来处理。”

  这天,乔二哥突然神神秘秘地找到乔珍珍:“小妹,我这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乔珍珍警惕地看着他,道:“二哥,该不会也有人托你来做中间人吧?”

  “那倒没有,我跟你说别的事情,咱省机械厂的刘建军你还记得不?”

  这个怎么会不记得,当初还是乔珍珍亲自去找的他,长丰辣椒厂的第一条改良型生产线就是刘建军帮忙做的。

  这回,刘建军那边有一条专门生产方便面的生产线,现在国内生产这个的人少,而且这条生产线还不便宜,这个技术在市面上还是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技术,是从R国那边引进的。

  省机械厂也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努力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免得被后起之秀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才大胆引进了这项技术。

  这条生产线做出来之后,来看的人很多,但动真格想买的一个没有,为此,刘建军还特地从市场上买了一些方便面回来给大家试吃。

  现在市场面上的方便面基本上是R国进口的,国内也有,但只有两种口味,味道还一般,所以刘建军买的都是R国进口的方便面,那个好吃。

  大家试吃了方便面后,都夸好,但夸完之后还是没人买。

  原因无他,就是一个字,贵!不仅这方便面卖得贵,生产方便面的流水线也卖得贵,这么贵的面虽然好吃,但是比它便宜一半的挂面也好吃啊,人家还便宜,为啥不吃挂面要吃方便面,又不是钱多得没处花。

  省机械厂为了引进这项技术可是花了大价钱的,之后为了把机器设备造出来,也是花了很多精力的,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

  这时候,刘建军突然想起长丰镇的乔二哥好像就是生产面条的,也许他会要呢,于是,刘建军就给乔二哥打了电话,还专门派车过来接他去厂里看机器,还试吃了方便面。

  方便面乔二哥以前就吃过,还是好几年前,小妹乔珍珍在京城外贸会上买的,不过那个面条味道一般,当时就被小妹吐槽了,乔二哥也吃了,确实一般。

  但这次在刘建军那里吃的方便面就好吃多了,乔二哥才知道原来之前他吃的是国产的,现在吃的是进口的。

  于是,刘建军就对那条流水线心动了。

  但他自己拿不定主意,便想来找小妹商量一下。

  乔珍珍觉得方便面这个市场肯定还是很可观的,做肯定是做得起来的,但是刘建军那边只卖机器设备,这个方便面的配方他是没有的,R国那边也不可能卖给咱们,要不然国内那个生产方便面的厂家早就有了,哪里还轮得到他们。

  方便面只要口味做得好,那肯定是不愁卖的,但是要把口味研究好,像他们这种半路出家的人肯定是不容易做到的,最好还是要找个有经验的老厨师,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配方才行。

  总之,乔珍珍的意见是,支持他把这个生产线买下来,但是这个配方肯定要重新找人研究,不能做得像国内现有的那两种口味一样,做成那样还不如不做。

  于是一过完年,乔二哥就开始风风火火地行动了。乔珍珍也答应他回京城后,会帮着打听一下看看哪里有大厨能帮忙研究一下配方,到时候报酬肯定少不了对方的。

  不过,还没等乔珍珍那边打听到什么合适的人选,乔二哥就打电话来说不用找了,人他们在省城找到了,据说还是御厨的后代。

  乔珍珍问他怎么找到的,他说是刘建军帮忙找到的。

  原来刘建军生怕这条流水线砸在自己手里,听说乔二哥想买,只是还要找个大厨重新研究配方,于是便自告奋勇发动身边的人都出去帮忙找。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刘建军找到了,对方也同意去长丰镇那边上班,主要还是因为乔二哥舍得花钱,要不然人家老师傅也不会来。

  作者有话说:

  提前完成,没到9点,哈哈

第121章 121、举报

  陶青山夫妇是跟着乔珍珍他们一起坐火车回的京城, 到这边之后,乔珍珍也没有立刻安排他们上班,而是让张大丫先帮着安置一下, 再带着他们先熟悉一下公司的情况,甚至还让张大丫带他们到京城各大风景名胜区去玩两天,费用全部公司承担。

  这样的好老板算是很良心了,乔珍珍的本意是让他们放松一下,毕竟是第一次来京城,但是陶青山玩了一天就闲不住了, 主动提出要开始上班。

  对于这样积极的好员工, 乔珍珍是非常喜欢的,当即就带着他跟马文锦那边做了交接,把马文锦之前管理的那部分员工小区的工作全部转交给了陶青山。

  马文锦还安慰他:“青山, 别担心,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快问, 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也不要不懂装懂,珍珍这个人是很好相处的,只要你愿意学愿意做, 即便做错了, 她也不会怪你的, 你以后就知道了。”

  之后, 乔珍珍又将陆铭和负责现场施工的项目经理介绍给陶青山认识, 陆铭对建筑方面的知识非常在行, 乔珍珍让陶青山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他。

  陶青山到了京城, 才真正体会到乔珍珍的产业到底有多大, 那是他们在红旗村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的, 员工小区那么好的房子,说建就建了,这事也只有乔珍珍能干得出来。

  陆铭还告诉他,小区里面修建的那个喷水池就要花费将近三万块,就这么一个水池子,居然要这么多钱,陶青山真的很不能理解,这个世界真的有人钱多得没处花了吗?

  不仅如此,还要种树种草,给石头上雕花,都要花老多钱了。陶青山真的头一次听说还有人要种草的,在他们农村拔草还差不多,城里人竟然花钱来种草,这里世界到底怎么了?

  陶青山觉得自己才来京城第二天,就有点接受无能了。

  何小娟被张大丫安排在步行街那个乔牌服饰女装店上班,为了怕她不适应,还特地亲自带了她一天。

  何小娟一进来就被店铺里富丽堂皇的装修给震慑住了,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了。

  当张大丫给她拿了一套价值210块钱的所谓“工作服”后,说是免费送给她的,何小娟都有点不敢穿上身,她长这么大都还没穿过这么贵的衣服。

  然后,张大丫还告诉她,不止这一套,春夏秋冬都会发,而且每次发两套,方便大家换洗。

  这都还没开始上班呢,就赚了一身这么贵的衣服,不,是两身,何小娟觉得老板可真阔气啊。

  之后,何小娟跟着张大丫看着洋气的城里人怎么挥金如土地买衣服,几百块钱的衣服,她们眼睛都不眨的就买下来了,城里人都这么有钱的吗?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张大丫带着陶青山夫妻俩回了自己家吃饭,还把楼上的马大爷父子也一起叫了过来。

  张大丫还记得自己当初刚接触这些时的心情,所以非常理解此刻陶青山两人的感受,她也有意开导一下他们,好让他们尽快适应,最重要的是不要像她当初那样束手束脚犯了不少错。

  有些错误可以弥补,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那样就不好了。

  在张大丫几人的开导和诉说下,陶青山夫妻俩也渐渐适应了一些,心情也没白天那么一惊一乍了。

  几个一起从红旗村走出来的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相互鼓励,相互慰藉,他们都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大丫姐,这房子就是你这两年攒下的钱买的?”陶青山羡慕地问道。

  “那可不,不仅我买了,马大爷也买了,就在楼上三楼,等会你们去认个门,免得下回不知道。”张大丫吃了一口菜,用极其平常的语气说道,就好像在京城买房子是一件多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马文锦在旁边也说道:“青山,你不用羡慕我们,只要你好好干,过两年你也买得起房子,之后把户口迁过来,再生个大胖小子,咱就全都是城里人了。”

  陶青山两口子喝得云里雾里的,虽然脑子有点晕,但两只眼睛贼亮,不知是喝酒喝醉了,还是被以后的好日子给美醉的。

  *

  厂子和工地那边都有人帮忙看着,乔珍珍每天就待在家里画设计稿,这几天她又有了新的灵感,趁着灵感喷涌,得抓紧时间。

  突然,家里的电话铃响起,然后就听到赵大姐在外面叫她。

  乔珍珍接起电话,是江二哥打来的,说是厂里突然来了一批税务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涉嫌偷税漏税,要停业整顿,从现在开始。

  至于什么时候能重新开始复工,江二哥说对方也没说。

  挂完江二哥的电话,乔珍珍陆续又接到马文锦和李启明的电话,都是说的收到税务局的要求,说他们工厂的税收有问题。

  这种接二连三的查税行为,而且还没查出什么问题,就直接先来一个停业整顿,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乔珍珍有理由怀疑是有人想要搞她,树大招风,她最近是得罪了什么人吗?仔细想了想,没有啊!

  宋瑾此时刚从军部那边开会回来,一回到家就看到乔珍珍拿着电话筒在发呆。

  “怎么了?”

  乔珍珍转头看向他,把刚刚电话里的事情告诉了他,宋瑾皱了皱眉头,然后立刻拨打了一个电话给宋秋阳,他在查探消息这方面是最在行的。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宋秋阳就打电话过来了,背后要搞他们的人竟然是商务部的王维王部长。

  但乔珍珍记得,她跟王部长并没有任何交集,话都没说过两句,如果非要说有关系的话,那她跟王部长的现任夫人云舒倒是有点关系。

  乔珍珍知道,云舒不喜欢她,但她没想到,云舒对她的恶意竟然这么大,明明现在两个人的生活都没什么交集了,她还硬要蹦跶出来找茬。

  这会儿宋瑾已经出去税务局那边处理了,乔珍珍本来也想一起去的,但宋瑾没同意,让她在家好好休息,昨晚上她灵感涌现画了差不多一个通宵的稿子。

  但现在让乔珍珍去休息或者继续画稿子,她也实在没那个心情了,越想她心里越郁闷,于是,翻开电话簿,查到□□办的电话,直接实名举报了商务部王维贪污受贿。

  有句话叫民不与官斗,这话是不假,但现在被人欺负到头上了,乔珍珍觉得她咽不下这口气,你折腾我,那我也折腾折腾你。

  □□办这种举报电话,每天都要接到不少,大部分都是匿名举报,对于这种事情的处理,一般是记录一下,备个案就差不多了。

  至于要一个个去查,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除非是举报人能提供确凿证据的,但一般打匿名电话的人都提供不了证据。

  只有等被举报人落马后,可能才会反过来追查,也算是给检察机关提供一点线索。

  但像乔珍珍这种实名举报的,无论举报人是否提供确凿证据,按照程序都是必须要查一下的,毕竟人家都不畏报复,直接实名举报了,政府机关要是再坐视不管,岂不是寒了老百姓的心。

  而且实名举报这事,一年也碰不到一两回,就算最后没查到什么,也浪费不了多少警力。

  不过,根据多年经验,一般像这种实名举报的,最后肯定是会查出点什么的,压根不存在浪费警力一说。

  毕竟实名举报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举报人很有可能被人打击报复,而且民不与官斗这样的思想还是深入老百姓骨髓的,要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谁没事干去实名举报啊。

  当然,乔珍珍这种情况是个例外。

  她确实没有证据显示王维贪.污.腐.败,她只是从他的那些八卦上判断,可能是现代看电视剧看多了吧,这种经常出入风月场所的官员,十有八九是贪.官。

  就算不是,查一查也是好的,今天王维可以这样无端端地让她的工厂停工整顿,明天也可以这样对待别人的工厂。

  她家里好歹还算有点关系,还能去打听周旋一翻,但如果是那种毫无背景的人呢,岂不是要被王维这种行为给害死。

  停工一天的损失有多少,造成的恶劣影响怎么挽回,长此以往,这厂子还开不开了?还开得下去吗?

  乔珍珍越想越气,她一定要让背后之人付出代价!

  此时,在政府大院王维家里,云舒还在心情愉快地喝着进口咖啡,吃着小蛋糕,一副资产阶级小姐的做派,享受着精美的下午茶。

  昨天税务局的商局长来家里做客,本来只是跟王维闲聊而已,并没有谈论工作的事情,但不知道怎么的就说到了京城某些单位纳税不及时的问题,甚至有偷税漏税的情况发生,还说昨天刚查封了一个小作坊,让他们停业整顿。

  云舒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乔珍珍名下不是有很多公司么,也许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能把她搞得停业整顿,岂不是大快人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页  当前第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之闲散人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