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1982有个家_分节阅读_第1064节
小说作者:全金属弹壳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6 MB   上传时间:2022-10-16 20:01:58

  领头的就是县领导高云,这是个圆头圆脑的中年人,却给人的观感不是圆滑,这要归功于他的两道剑眉和眉头下炯炯有神的双眸,很有气势、很有精神。

  高云是个好干部,来到会场之后村干部们冲他鼓掌。

  他下压双手示意大家伙随意:“还没有开始讲话呢,不急着鼓掌,都把手掌揉和一下,待会等我们开始讲话了再鼓掌。”

  大家伙听到这话便笑起来。

  高云带着领导们融入了村干部人群里,随意聊起了收成、冬日、节气之类的话题。

  有人提到了正题:“高领导,你真厉害,竟然能给咱们县里找到大中专生定向培养的机会。”

  高云听到这话便笑起来:“算是我走关系了吧,我这次走的是娘家关系。”

  “主要是去年我过来后做调研,发现咱们这里的专业人才太少了,靠中学学生念完中专念完大学回来做贡献?”

  他摇摇头:“不说他们会不会回咱这小地方,就说时间上咱们也拖不起,再说了,他们学的可能是机械、是电气、是土木,未必适合咱们县里的实情,对不对?”

  “于是我想着咱们隔着沪都近,古人云,背靠大树好乘凉,我是沪都人,沪都是我的娘家。”

  “那如果我能找到沪都一些大中专院校从咱们县定向招生,专门解决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缺口,让他们毕业后直接回咱们县里工作,那县里人才短缺的现象,是不是在几年之内就有所改观?”

  干部们纷纷点头:“对对对。”

  “领导你太厉害了。”

  高云摆摆手:“没那么厉害,我虽然是沪都嫁到福海的媳妇式干部,但要想在沪都走项目也不容易。”

  “这件事主要还是靠长安领导的支持,他通过县里驻沪工作处的同志跟沪都那边有关部门事先进行了联系,然后才把这件事给办成了。”

  干部们立马说:“叶领导真厉害。”

  “也得感谢叶领导啊。”

  “当然高领导在里面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聊了一阵,后面会场又来了一些人,高云便迎了上去跟他们握手。

  这次来的是沪都主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和一些院校的领导,共同主持这场直接面向‘学生’的会议。

  定点招生进行培训的学生将从在座这些人的村里走出来,当然,这是要看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不是要他们推选学生。

  之所以把他们叫来,是沪都方面担心有村庄或者生产队会卡‘学生’、耍阴招。

  比如替读,比如偷换学籍。

  这种事可不是没人干过,上一个受害者杨文蓉就在王忆身边呢。

  果然,开场后沪都领导讲话就先提到了这方面:

  “……高云同志对我们说,希望通过委托代培的形式由我们方面为海福县解燃眉之急,我说,海福县和沪都是一家人,福海地区长期以来对沪都的支援也是不少的。”

  “尤其是在海水产品方面,沪都得多谢福海的支援,这样如今海福县有困难提出要求了,我们方面理应进行帮助。”

  “而且你们领导提出的每年委培人数并不多,对沪都整个招生计划指标来说是个尾数,我们稍微增加一些计划内中专、大专生的招生名额,问题不是很大。”

  “现在我们已经动员了多所师范类学校、沪都行政管理学校、经济管理学校,应该可以完成你们的需求。”

  “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沪都也是付出了一定人力物力的,所以希望能够有所成效,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能够给出支援,在这件事上坦诚公开!”

  会议后面提到了委培生的待遇,然后王忆就明白了县里和沪都方面为什么要把村干部们集合起来开会。

  海福县在委培、代培工作上有规定,学生入读后由县劳动人事部门办理招工手续,属于合同制工人,在县内享受中专生待遇。

  也就是说他们一旦去沪都念书就有工资可以拿了,毕业后还可以安排到重要岗位进行培养。

  对于农家孩子来说,这真是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王忆回头看,看到很多村干部瞪大了眼睛露出了期盼的表情。

  他们显然希望自家孩子能够成为委培生。

  这次的委培、代培工作很宏大,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

  在未来十年里,沪都要为海福县委培中小学师资271名,涉及19个专业,9所代培院校。

  委培卫生医务人员44名,涉及13个专业,9所代培院校。

  同时因为海福县是个离岛,受到了地域条件制约,不但教育、卫生系统人才缺乏,其他各行各业同样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

  于是县里在保证教师、医务人员的委培指标的同时,想方设法的争取了一些计划外指标,以拓宽委培生的专业渠道。

  其他专业涉及委培大中专学生110名,涉及26个专业。

  平均一下,沪都每年要给海福县代培四十多名学生呢,几乎是等于全县多了一个大班的大中专学生。

  已经很多了。

  现在刚刚改革开放,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各个行业都是刚刚起步。

  教育领域同样是刚刚起步,教学资源有限,从教师到学校,方方面面的资源都很少,所以导致升学很难。

  如今国家选拔人才的总体思路走的是精英路线,能被选拔出来读中专、中师、大专、本科的,往往都是经历了非常激烈的竞争,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而走过了独木桥的人才。

  像海福县只有一所中专院校,整个县里能培养多少人?

  往上一级的翁洲现在也没有能培养本科学生的大学,只有中专师范、卫生学校和一所大专学校。

  沪都帮助翁洲培养这么多学生,这真是大人情了。

  村干部们暗暗琢磨,每年升学这么多人才,那自家的晚辈有没有机会呢?

  后面的领导们纷纷发言,清晰的告诉他们一件事:只要成绩不合格,那就休想占用沪都的教育资源。

  一位主管教育的领导说了,委培和代培工作都是宽进严出。

  海福县里随便往沪都送人,只要成绩符合他们标准就可以接收,但如果在学校表现不好、成绩不达标,那绝不可能毕业,甚至有中途被劝退的可能……

  各方领导反复强调了委培、代培工作的严谨性之后,沪都的领导们开始退场,高云这边忽然抛出了一个新话题:

  “大中专生定向招生和委培工作的讨论先到此为止,我接下来要说一件事,嗯,我跟你们说,我知道你们心思,你们是不是想暗地里找关系送自己家孩子去沪都?”

  “想都别想!”

  “不过你们要是真想让自家孩子有前途,那我这里倒是有一条路,一条新路子。”

  “怎么回事呢?考虑到咱们福海是传统渔场,国家觉得在咱们这里便于学习海洋渔业知识,能就地建立实践基地,所以决定在咱们县里投建一所水产技校!”

  这话跟个炸弹一样扔进了人群。

  所有人都没提前得到口风,听说县里要新建一所水产学校便纷纷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咱们县里要建起一所技工学校?什么学历?”

  “太好了,这可太好了,高领导是什么意思?这个技校有操作空间?咱可以送孩子进去念书?”

  “不是,你们先别高兴,我怎么听领导说是水产技校?这学校是干什么的?我听说现在技校不给学历呀,就是培养技术人才。”

  大家伙兴致冲冲的讨论了一顿,讨论着讨论着,他们讨论出了这学校的办学目的,然后就慢慢冷静了:

  水产技校,这所学校不是培养国家干部的,是培养技术工人的。

  当然孩子能成为技术工人能端上铁饭碗是好事,但问题是水产技校是中专院校吗?能拿中专学历吗?

  不是的话、拿不到的话,这样学生出来还能端上铁饭碗吗?

  高云后面说话了:“咱们县里即将投建的这所技工学校,旨在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技术力量,它将是一所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规模会很大。”

  “除了现在计划要开设的水产专业外,以后还计划开设海洋工程类、制冷与汽修工程类、机电工程类、经济贸易类、食品工程类等多个专业。”

  “孩子们来念书学技术,未来大有可为呀!”

  有急性子的干部问道:“领导,这说到底是不是还是要培养养鱼的技工啊?是什么编制?”

  高云咂咂嘴,说:“大家伙不要老是把眼光放在编制上嘛,你们看,现在改革开放了,搞海上养殖的单位是不是多了?”

  “你们在座这么多人,不少村庄也开展了海上养殖工作吧?”

  “而养殖行业是需要科学指点的,科学养殖才是出路,才能赚钱。现在你们懂科学吗?你们不懂,所以就需要有知识、懂技术的技术员来指导,对不对?”

  干部们问道:“那就是没有编制了?”

  高云说道:“嗯,没有编制,这是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

  “嗨!”下面叹气声四起。

  还有人嘀咕说:“明白了,这是培养渔民的学校,去了学习怎么养鱼养虾养王八。”

  “那念什么念?养鱼打渔还要上学去学习?学校不收学杂费吗?不收学杂费还行。”

  “不收学杂费也不去念,得让孩子有个正经出路,当不了国家干部能端个铁饭碗也行嘛,好歹吃上商品粮……”

  高云听到这些话后不高兴了,说:“你们一个个的真是没有点眼光!都跟你们说了,搞海洋养殖业必须得讲科学,科学养殖才是未来的出路!”

  “你们海上的养殖厂要干大,以后迟早需要雇佣技术员或者渔医,现在国家给你们培养人才,让你们各村的后生有了学技术的地方,你们还挑三拣四?真是没点数了!”

  王忆知道领导说的是对的。

  他这边已经开始规划安排那些人去念水产技校了。

  但许多干部对此不感冒,起码不想让自家孩子去念这所学校。

  他们也知道养鱼要讲科学,问题是他们自己就是打渔的,拼了命的当村干部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

  那不可能。

  这年头村干部能有什么出路?

  他们是想给后人铺路!

  如果他们铺的路就是让后人继续去打渔、养鱼吃海上饭,那他们铺个屁啊,直接领着孩子去海上喝海水、吹海风不就行了?

  不过有些人还是有眼光的,他们不想让自家孩子去念水产技校,那可以鼓动其他人家的孩子去念嘛。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有句话叫一山更比一山高。

  高云为什么在这里鼓动他们让孩子去念水产技校?

  因为学杂费不菲!

  一个学期的学费是三十元……

  他把这收费标准说出来后,下面鸦雀无声,好些人用看傻逼的眼神看他:

  让孩子去给国家白养三年鱼,然后每年还得交六十元的学费?

  以为我们老农民好糊弄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9页  当前第10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64/1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1982有个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