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将门弱女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俺也试试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 MB   上传时间:2015-03-05 15:31:36

  贾氏发了火,就又闭了眼,嗯了下:“我累了,你回去吧。”

  太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没有说服贾氏去对皇帝说好话,忙再次问:“母亲,您真不能去对父皇……”

  贾氏疲惫地说:“我实在懒得动弹了,什么亲蚕什么拜祖宗,我都不想去了。你安排下人,吃的东西做得软烂些,让我多休息,平时别让人打扰我。”她还真不是在撒谎,这些天来,她的日渐剧烈的头疼消磨掉了她所有的精力,而胃疼让每日的饮食成为痛苦而不再是享受。日子里的每一分钟都在疼痛中显得漫长,她连说话都觉得胸中难受,更别说起身走动。她现在只想要一夜好眠,一日肚饱而无绞痛。

  太子再次诺诺地答应,他知道母亲这意思是让他找人来保护她,别让人过来害她。她的确不想动了,看来贾氏是真病了。

  太子从贾氏那里告辞出来,忙让人把当值的四个御医都叫到了自己的议事厅,问他们有关贾氏的病症。

  御医们异口同声:贾氏是中焦虚寒,表现的症状就是面色苍白,胃疼绵绵,喜温喜按,不思饮食。

  太子听着症状也对,就说了些让他们好好用心,不能耽误贾氏的病症之类的话。御医们一一答应,退了出来。

  众御医们在宫里不敢说什么,回到了御医院落里,才低声交谈了几句,可没有一个人说出他们心里都明白的事情:贾氏中毒了。

  是慢性的毒,一点一滴地侵蚀着她的五脏六腑。就是现在不再下毒,御医们用多少解毒的药,也不能恢复她的脏器了。她只不过是在慢慢地死去,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半载。

  御医们以前在其他嫔妃身上都诊出过这种中毒现象,不过更加急性些,症状更强烈,没有贾氏这般起于末微,让他们好久都没有弄明白是什么病,可等他们确诊时,对脏腑的损伤已然势成。看来这次,是贾氏的报应了。

  这几个人合作多年,早有默契。贾氏若是病死了,就该属于人生老病死的一个自然结局。尤其现在她都不是皇后了,“气滞中枢”,“肝气郁结”之类的话,要多少有多少。这世上多少人郁郁寡欢而亡,废后活得不久,实在是太正常了。

  可如果指出贾氏是中毒,首先,他们这几个人,一个也活不了——中毒?多长时间了?至少有一到两年了,怎么现在才发现?同谋!贾氏就是废后,他儿子还是太子!得,别说自己的性命,看看人说不是太子就是皇后犯下的镇北侯府中的血案,就知道自己家中老小的性命都保不住了!更不要说如果追查起来,宫里又得死多少人。所以这几个御医,过去被贾氏逼着不能给别人诊出中毒,现在就没给贾氏诊出中毒。开的药里,只开了平常排毒滋阴的药物,也没有用珍贵有效的解毒之药,怕明眼人看出来。几个人心中只盼着贾氏早点死,人入土为安,这事儿能赶快过去。

  皇帝在书房随手翻弄着奏折,他知道太子往冷宫去看贾氏了,就让人跟着去打听一下结果。

  他的确有缓和的意思,皇后主持了后宫这么多年,猛地被送到了冷宫,后宫里许多事情就有些混乱。先不说亲蚕大典就没人了,原来被提上来分管后宫事物的两个妃子,还没有生过皇子,身份上就压不住其他的嫔妃,这些天就总有些妃子在见他的时候哼唧着说酸话,还打量着他听不出来。听孙公公说,这段日子里宫中丢东西的,赌博的,偷偷出宫的,行贿夹带的,比比皆是。他身为皇帝,难道要去管这些小事?

  他那天虽然气愤贾氏的无礼和放肆,但是作为一个君王,他会从用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不拘泥那些道德准则的约束,甚至不会完全听凭自己的喜恶来决定对人的取舍。他能容忍他仇恨的老镇北侯的后代袭爵,继续镇守北疆,也能容忍手段酷烈的贾氏给他一个稳定的后宫。更何况,贾氏从他是太子时就在一起,与他有极深的渊源。他们可以说是一种人——能不择手段地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初的许多事——原本会被立为太子的皇兄的死,父皇在皇兄死后迅速地过世。养大自己的父皇的皇后,成为皇太后不久就去陪先皇了……有人说皇宫风水不好,皇帝不长命,死的人也太多……其中真正的缘由,天下大概只有贾氏和自己知道。贾氏那时帮了不少忙,不然她的孩子也不会被立为太子。他没有除去贾氏,是因为贾氏与他配合得很好,许多他不方便去做的事,贾氏会替他去出面。而贾氏想要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自然绝对不会泄露任何事情,以免失去他的信任。

  皇帝觉得自己对贾氏算是非常好了。本来,皇帝自觉正在春秋鼎盛之时,根本不想立什么储君。立了太子,就是顾念着对贾氏的承诺。自古储君就是立嫡立长,其他的皇子们,他压根没想过立成储君。连那个聪颖异常的二皇子,就是活下来了,皇帝也不会让他起什么可以争储的心。他深觉贾氏是妇人之见,就知道瞎折腾。

  皇帝认为个人才能、为人宽厚之类的,都不是当皇帝的重要指标。否则皇帝也不会对以前那些人说自己的皇兄“有学识”“为人好”“可立为太子”之类的话不以为然,甚至出手不让其成为现实。前朝有皇帝十五年不理朝政,还有的一生荒淫平庸,也都坐稳了江山。那么多大臣是干什么吃的?历代政务的积累保证了大部分事情都可循旧例,何必要皇帝躬亲?皇帝认为,为帝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通过利用各种人和平衡各方势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事实证明,自己成功了,该是比皇兄更适合为帝。

  他一旦上位,就要保证自己的权力不被挑衅,连亲生儿子也不行!这个位子是自己的,谁若是敢在他有生之年动什么念头,那真是活得不耐烦了。最理想的情况,是该在自己临咽气的前一刻再立太子。

  由此可见,他立了贾氏的儿子为太子,是多么看得起她!他并不在意太子没有表现出多少所谓治国的才华,他在意的是太子是否对自己的绝对服从。但愿这次被贬冷宫,能让贾氏和太子都清醒一下,明白她欠了自己多少,明白谁才是能做决定的人,别总想着在自己背后捣鬼。

  皇帝心想,若是贾氏这次痛哭流涕地请求他宽恕自己,再说上一堆好话,自己借着大臣们的反对下个坡,收回废后的成命也是可能的。就算自己念在旧情上,放过她这次。想来这之后,贾氏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不会再惹自己生气了,更加兢兢业业地为自己管理后宫。自己已经抬进来了几个年轻的女子,若是再怀了皇子,就跟她打个招呼,如果出事,就会真的废了她!……

  皇帝正想着,去打听的太监回来,对皇帝说:“陛下,太子去劝说贾氏来向陛下说几句好话……”

  皇帝对太子的有眼力很满意,拉了长声道:“贾氏如何说?”该是马上打扮起来要来见自己了吧?

  太监低声说:“贾氏拒绝了,说是自己不舒服,只想好好睡一觉,什么都不想干了。”

  皇帝马上怒了,眉头皱起,太监忙把该说的话说完:“贾氏还让太子给四公主找个宽厚的人家,太子说已经放出了风去,给四公主定下了平远侯的大公子……”

  “胡闹!”皇帝呵斥道:“他以为他是谁?!这事只有朕能做主!他算什么?以为他母亲还是皇后吗?!”皇帝不知道,当初太子做出这个决定时,皇后还在位。太子只想着用四公主去惩罚张允铭,他没多想皇帝是否会同意。他以为只要安抚好了妹妹,日后妹妹在皇后面前一请求,皇后自然就同意了,这事情不就定了?毕竟,四公主的婚事要由皇后来决定。

  太监忙说:“贾氏也说不好,说平远侯杀过人,不是个好相与的。”

  皇帝一挥手,让那个太监退下后,才对过来给他倒茶的孙公公说:“他也太心急了,还没笼络着几个人,就想给别人下绊子。”

  孙公公小心地低声说:“也许是因为平远侯家很富裕。”

  皇帝冷笑:“你别替他说话!那个四公主,给谁谁成仇!他要把她给平远侯,不就是因为那个张大公子和老三在冬狩时一起走的?”

  孙公公出汗:“皇上圣明,太子,还年轻……”

  皇帝正为贾氏的事生气,拍了下书案道:“都是那个女人给教坏了!总以为只有自己最聪明,能耍弄别人。她瞎了眼!她也不看看她是和谁玩心眼?朕还怕她端架子?!她是谁?皇后非她不可了吗……”皇帝咳嗽起来

  孙公公一边给皇帝捶背,一边说:“陛下息怒,也许,贾静妃真的生病了。”

  皇帝缓过气来,愤恨地说:“她会生病?我还不知道她?这些年来,她的那份贪心像火炭一样,一向把她烧得精力旺旺的。那年封后时,她一连五日夜没睡,照样精神抖擞。她才生了四公主几天,就起床操办满月。现在能有什么病?竟连她最想要的皇后都不当了?!不过是个借口,想让朕难堪,亲自去请她,做梦!她以为她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得让人哄着?明天朕就下废后诏,不用管那些群臣胡诌……”

  孙公公有种感觉:皇帝变得喜怒无常了,失去了以往的冷静,表现得有些冲动暴躁。他偷偷打量皇帝的侧脸,见皇帝的肤色似乎发暗,不像过去那样,泛出良好保养的光泽。孙公子心里一紧,决定要把皇帝的膳食好好查查。

  果然,次日,皇帝就正式下了废后的诏书,这次不仅说了贾氏性喜奢侈不尚节俭等话,还说她身有恶疾,已然不适为后。这下,众臣就再也没法说什么,恶疾,就是说不出口的病患,这在平常家里都够得上七出了,更别说是皇家。皇帝竟然连这么毒的借口都说出来了,可见废后已是必然。不久,礼部向外颁布了诏书,皇后贾氏正式被废。

  这段时间,镇北侯府忙成了一团。一是为沈坚的六月初一的婚事忙碌不堪,一是为四月初的春游发帖子请人,一是为沈玮抓周,一是要为柳氏的生产做准备。

  沈玮的抓周最容易,比当初沈强的抓周平淡多了。沈玮是个正常的一岁孩子,又软又轻,一被抱上床,坐在那里,马上拾起了一杆笔,站在床下的沈强啊啊大叫,想往床上爬,大概是为了帮助这个他经常欺负的侄子去选些兵器,可被杨氏死死按住,不让他上床。沈强只能把口水都流到了床沿处,“啊啊”叫得屋顶都掉灰了。沈玮没有被沈强干扰到,就又拿起了一本书来,打开了,把脸埋到了书页间,在大家哄笑中,老夫人将书拿开,沈玮就又拿起了一块墨,往嘴里放,一旁的柳氏忙拦了下来。好像沈玮怕还表达得不够明显,又费力地去拿一块砚台,沈坚笑着对杨氏说:“娘,这回您高兴了吧?他肯定是想学文了。”

  杨氏眼睛又湿了:沈玮是长房长孙,日后镇北侯的嫡传人,他怎么能学文?倚着床站着的柳氏也黯然地叹了口气。

  等到沈玮抓完了周,被杨氏抱起来,沈强终于挣脱了束缚,飞速地四脚爬上了床,眨眼见就把一床东西间的木头枪之类的挑出来了,觉得真是捡了便宜,抱在胳膊里叫着跑出去了。沈玮也对沈强跑出去的方向挣扎,杨氏只好把他放下来,他蹒跚着追着沈强去了。

  杨氏看着两个孩子的背影,低声叹息道:“这两个,怎么不换换?”

  老夫人现在看开了:一帮孩子不知道在折腾什么,学文学武不见得就是现在能定的。她对杨氏说道:“你也别提前就抱怨了,看以后吧,这世道,谁知道日后是什么样子?”

  杨氏觉得老夫人现在有些怪,不跟自己吵架了,可说话神乎乎的,人老了就都这样了吗?

  到了三月底,柳氏临产了。

  虽然侯府早就把稳婆接进了府里住着,但生孩子毕竟是大事,柳氏一发动,杨氏就让人去请了施和霖和段增。

  好在柳氏是二胎,生得一点也不艰难,一共才用了三个时辰。施和霖和段增到了侯府,刚喝了一杯茶,吃了些点心,说了会闲话,那边稳婆就说孩子出来了,又是个小公子!

  老夫人闻言,恨不得要把家当给赏出去:稳婆,一人两贯,施和霖和段增,虽然只是号了下脉,开了一个简单补气的方子,每人三贯!跑腿儿的小厮、在场的丫鬟婆子、做了餐点的厨房……全另加赏!全府上下……

  杨氏不得不拦着了:“母亲,还是不要如此……”大手笔。

  老夫人小声说:“你不懂,柳氏这血光也许能冲冲怨气。”前一阵,呼啦啦死了那么多人,老夫人虽然知道不是侯府亲自动的手,但是沈坚那样安排就是把那些人送到了刀口下。

  如果要真的庇护他们,就该留他们在侯府。如果真的想救他们的家人,马上就该接进府里,哪儿能那么大张旗鼓地说次日再去做?

  当时老夫人因为对方竟然对个幼儿下手,同意了沈坚的借刀杀人之计,可后来又真心后悔了:那也是百多条人命啊。她让杨氏出钱收殓了那些人不说,还请了和尚念经,超度亡灵。

  沈坚和沈卓加上沈湘都觉得老夫人心太软,私下说老夫人多事。老夫人知道这些孩子正当少年,血气旺,不知怜悯,劝也不会听的,只能有时和沈汶唠叨几句“多些善心总是没有坏处”、“好事能做就要去做”,根本不曾想到她是在对始作俑者念经。

  现在柳氏生了儿子,老夫人想重赏阖府上下,用喜庆的气氛冲淡些那件事的悲惨。

  杨氏理解了老夫人的意思,既然重赏所有的人,就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儿女,索性,全做新衣!反正春光正好,几件单衫也不费时,让大家都跟着高兴高兴。

  于是镇北侯府就跟过年了一样抽起风来,一家儿女个个衣着光鲜,全府上下的仆人们因得了奖金而喜气洋洋,平时待人接物都乐得合不上嘴。

  废后诏书下达后的一段时间,太子每日下朝都宿在了书房。

  每天,四公主都会哭着去找他,可每次,太子都以事务繁忙为理由而不见她。

  其实,太子也并没有忙于什么事务,而是在从与女子的热身活动中寻找暂时的解脱。他一进了书房,不管太阳是否落山,立刻就招人侍候。除了太子妃,所有的后宫女子均得了雨露,有时甚至是几人同时承欢太子。所以,虽然对于外面等候的幕僚而言太子荒于正事,对于后宫,这可是段太子勤于耕耘的黄金日子。

  等到太子终于平静了些,又召见幕僚和心腹入宫时,他两眼下黑漆漆的,像是老了五岁。

  众人都不敢直面看太子的面容,说了些朝政要闻后,太子问道:“最近镇北侯府如何了?”他知道问这个问题是给自己找别扭,可他就是得问,像自虐一样,关注着他痛恨着的人们的动向。

  一个人说:“镇北侯新增了一个嫡孙,顾氏当天重赏了全府,杨氏给公子小姐们都做了新衣,府中热闹了好几天。而且,镇北侯府已经定了四月四日出城春游,邀请了三皇子四皇子平远侯叶中书还有其他两户子女……”

  他们果然在热烈庆贺!太子恨得发抖。自己的母亲刚刚被废,镇北侯府就合家欢庆,还大张旗鼓地广邀朋友春游,欺人太甚!

  太子咬着牙说:“三皇子四皇子都去春游?”

  一个幕僚低声说:“正是。”

  见太子脸色不善,一个幕僚安慰道:“四皇子日后是要去守陵的。他自从蒋妃过世,就不再续聘先生,看来他是知道本分的。这次,大约是去凑热闹……”

  太子摆了下手说:“他们哪个不是母亲一死,就不再读书,做出副懒散的样子?他们要是敢奋发图强,就是居心叵测!母后不动手,父皇也不会容他们。可你们别让他们骗了!四皇子当初在冬狩上帮着谁说了话?三皇子死扒着镇北侯,动的是什么心思?不是对是父皇,是对着本宫!他们想合伙,那边装作与世无争,蒙蔽着父皇,这边与本宫作对!”太子有些气喘,旁边的人忙上前给太子倒茶。

  太子喝了茶,沉默半晌后才问道:“上次你们说的事,是如何计划的?”

  虽然没明说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是关于借助外夷,除掉镇北侯和沈家军的事。一个人极小声地说:“当下,北戎内争尚未平息,其中最强者是吐谷可汗。他年近四十,正是强壮之时,嗜杀无忌,已经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现今正在和自己的长兄和另外两个弟弟争夺王位。他的长兄虽然人多些,但为人远没有他强悍,吐谷十有八九会赢。”

  太子皱眉:“他们自己的事还没有理清,怎么来帮助本宫?”

  一个幕僚说:“我们可以给吐谷可汗带信,说殿下支持他,让他派人来朝,缔结盟交。让他对皇上说自己如果上位,就会与我朝和睦友好,不相侵犯。皇上不喜兵事,必然高兴,会允了他的要求。”

  太子依然眉头不展:“为何要缔结盟交?不是要借助他们的手除了沈家军吗?”

  幕僚低声说:“殿下,兵法云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若是不先缔结盟交,怎能有借口削减朝廷给沈家军的军饷,逼镇北侯削兵减将,自弱实力?”

  太子终于眉头稍开,点头道:“只是,若是建了盟交,日后如何让他们进兵?”

  幕僚小声说:“那吐谷最不守信,当初也是与几个兄弟缔结了联盟,互不相犯,可自己有了实力后,就对他们一一剪灭,毫不留情。他与我朝之交,也不过是因内部未定,一旦统一北疆,这盟约于他,不过是张废纸。”

  另一人说:“若是他派了人前来,我们就向他们尽显我朝之富贵繁华,夷蛮之人最无见识,看此荣华,如何不动心?肯定会在坐稳王座后的第一时间,挥师进犯。”

  一人说:“那时,我们将沈家军之详情尽力相告,并派人在前线为其内应,焉能不让镇北侯一败涂地?”

  又有一个接着说:“沈家军一败,我们就出具镇北侯与敌相通的证据,再牵连上三皇子,自然能一箭双雕。”

  太子慢慢点头,有点咬牙切齿。

  有一人小声说:“北戎之兵强悍,若是沈家军不能阻挡他们,他们乘胜挥师南下,内陆虚弱,几无抵挡,他们若达京师,那该如何是好?”

  一时屋中众人安静了片刻。

  本朝已经百多年没有大的战事,这些人谁也没有亲历过战乱,连边境的那些小打小闹的战斗也不曾参与过,根本没有见识过战争的残酷和不可测。加上沈家军军威忒甚,代代都有其英勇事迹,让人们觉得简直不可战胜。众幕僚更担忧的是北戎无法给沈家军致命的打击,镇北侯的地位不能动摇,太子近来让皇帝不喜,前景堪忧,太子若倒了,大家日后也就没有了前程。至于北戎会完全取胜的可能性,众人都觉得很渺茫。

  有一人说到:“沈家军向来骁勇,而北戎连年征战后,不见得有多少兵马。他们两方自然两败俱伤,就是北戎胜出,其所余之兵定然无几,就是南来,也可应付。”

  太子再次点头:“当务之急,是除去沈家军,其他,都是小事。”

  众人听了这话都知道不对,“其他”,包括不包括江山?怎么能是小事?可没人敢说什么。太子神情险恶,两颊凹陷,有随时要暴怒的样子,没人敢上前触这个霉头。

  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定下了给北戎吐谷可汗的信函大意,安排了使者,太子的脸色才似缓和了些。

  与此同时,后宫中为了谁能代替皇后主持亲蚕之典,也打成了一锅粥。众嫔妃将这次典礼谁能领头,看成了谁会是下一届皇后的预兆。人人花枝招展,个个向皇帝自荐或者诋毁她人。皇帝不胜厌烦,到最后指示说众嫔妃一起上阵采桑,无论先后主次,以此算是公平,这才平息了种种纷争。?

☆、春游

?  四月四日的前一天,皇帝突然把谷公公叫到了御书房中,谷公公到了以后,皇帝好久没有说话,谷公公也不开口,只默默地等着。

  终于,皇帝问道:“明日,三皇子要与镇北侯府的人去野外郊游?你不跟着去吗?”

  谷公公躬身说:“全听陛下的旨意。”

  皇帝点头说:“既然这样,那就不用去了。出去玩玩应该不会有事。”

  谷公公再次躬身:“就听陛下的。”

  皇帝把面前的茶杯一推:“赐你的。”

  谷公公没有迟疑,马上端起喝下,然后双手奉回,说道:“谢皇上。”

  皇帝满意地点头,又问了几句话,才让谷公公退下了。

  虽然没有尝出茶水里有任何味道,谷公公还是走到了无人处,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了个干净,马上给自己喂了个药丸。接着几天,他喝了大量的清水。一个深夜,他进入了皇帝的书房内,把一些细微的粉尘撒在了皇帝常常阅读的几本书里面。他从来不在食物中下毒,让人自己手指触到了粉尘,再碰到茶杯或者食物上,不更保险?

  正因如此,孙公公将皇帝所用的饮食餐具都细细地检查了,御膳房也做了次大扫除,可一无所获,他只能将皇帝的脸色不好归结于皇帝因为宫中入了几个年轻的新人而骤然增多的房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2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2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将门弱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