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喜乐年华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山林之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74 KB   上传时间:2015-04-11 15:25:55

而类似自家这样的点心,李晓路只要花一点精力,就可以在大城市学到。杜如蒿痛快答应下来:“其实这就是个熟练工种,你看你什么时候有空去我家租的地方找我。”

李晓路高兴地欢呼,“如蒿,你太好了!”

张梅英也停止了谈话,笑着摇摇头,“我可以给你们签个书面保证,不会拿你们糕点方法去赢利。”

既然答应了,何必行此小人之举呢?再说李家为人一向有口皆碑,还做过不少善事。对她们来说,这就是一点小利,更不会拿李晓路来做这样的事。

杜如蒿也笑了,说:“我相信你们,要什么书面保证啊,你们李家人的人品就是保证。再说,那天,我村里一个叔叔受伤,我求晓虹姐去救,她没犹豫就救了。这事我一直记着呢,如果你们这样的人家我还不相信,还相信谁呢?”

张梅英也听大女儿说过这事,当时李晓虹还说,杜如蒿这人不错。不过如果事后她找上门来表示感谢并奉承,那就算了,证明可能她有别样心思;但如果她只是把谢意放在心里,以后自家可以和她交往。

不然卖点心的也不只她一家,为什么李晓路一说,她就同意了。虽然她家经常做善事,那也是分人的。有些人值得付出,她也不吝一些援手,有些人她则一分也不乐意给予。既然要供货伙伴,她也想选个人品好的,将来矛盾少,食品出问题的机会也少。

如今,看杜如蒿正如大女儿说的后一种情况,张梅英笑起来,“那我也不占你们便宜,你们做出来的糕点在我家超市卖,你们给个价,第一年不管做什么品种,每一次送货我可以先把钱付了,不管卖好卖坏都算我的。一年后我们根据情况再说。”

杜如蒿没有异议,一年内相信她家的糕点已经发扬光大了。双方都没问题,张梅英让人拟了合同。杜如蒿看过没问题,因为她还不满十八周岁,让陈松枝签了字并摁了手印。

签完字李晓路很兴奋,直拉着杜如蒿的手,“我什么时候可以找你学艺啊,师傅?”

张梅英嗔道:“你这孩子,以为人家如蒿像你一样,放暑假了就没什么事吗?”

杜如蒿也很喜欢李晓路的性格,笑着说:“现在主要是我妈在做,我也不忙,晓路有空了去找我就可以。”然后她说了地址,“我不在那里就在今天卖蛋卷的地方。”

签完字陈松枝还如在梦中,自家就这样与y县首富家的人有了联系,还给他家超市供货?

她用力咬了自己的舌头一下,没错,这事是真的。而张梅英和李晓路一直把她们送到门外,还热情招呼:“妹子,如蒿,有空就找我来说话玩儿,我一般白天就在这个办公室。家也不远,就是东安路和仁安路交叉口附近,都是自家建的房子,你一问就知道了。”

张梅英自然答应。

两人从张梅英办公室出来,看到外面灿烂的阳光,杜如蒿觉得心情也像夏日的阳光一样灿烂。她知道自家的点心好,会顺利发展,可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李家可算是帮了大忙啦。

感觉着与办公室不一样的炎热,陈松枝问:“她那屋子那么凉快,是不是用的空调啊?”

杜如蒿点点头,这时候县城用空调的还真是少数。有些人买得起空调可不舍得那个电费。

有钱人真好,自己家在大热的天里在炉边卖点心,人空就可以吹着凉风待在空调屋,陈松枝有些羡慕,“她们可真舒服啊,过的日子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

杜如蒿看妈妈表情,笑道:“他们家开始跟我们家一样,都是慢慢干起来的。以后我也让您夏天用空调,冬天用暖气,好不好?”

陈松枝羡慕是羡慕,心态倒很好,“好好,幸亏我们家有你,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就现在这样妈已经很满足了,以后只像现在这样保持下去,就是祖宗保佑了。”

妈妈没想更多将来的前景,杜如蒿想过。让妈妈用上空调,这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这之前需要努力而已。

独自一个人的奋斗,可能有些凄凉,可一家子在一起的奋斗,那是人生一段精彩的历程。

就像爬山,到了山顶固然能一览众山小,而沿途的风景也别有趣味,值得回味。

他们一家人一同努力,互相关心,互相激励,这样温馨的生活,万金难换。

不过杜如蒿并没有反驳陈松枝的话,无关紧要的事情,顺着妈妈又如何。但她改变了爸爸的命运,改变了家人的生活,脸上的笑容自然多了。声音柔细是天性改变不了,但话却变多了。

陈松枝很高兴女儿的改变,还说多亏这段吃得好,他们兄妹两人气色也好了。杜如蒿觉得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心情好了,自然由内而外显得容光焕发。就连她妈妈脸上,也好像多了一分光。

两人是骑着三轮车来的,来的时候给停在不远处的一个空地上。这要走了,陈松枝过去把车开了锁,说要带杜如蒿,说她力气大。杜如蒿则不想妈妈受累,抢先骑了上去,催陈松枝坐后面。

陈松枝拗不过杜如蒿,坐在了车斗里,真是满面春风。可她一会儿一问杜如蒿累不累,说累了换她下来骑一会儿。杜如蒿自然说没事,一直带着她去买了做点心需要的材料,这才返回了租屋。

天气炎热,虽然超市有空调,可她们租的地方却没有,买的顾客也不一定都有。所以,杜如蒿觉得还是做些比较干的饼干、桃酥之类,含糖量比较高的那些点心还是不做了,免得遇热糖融化了黏糊糊的,不好存放。

两人忙了一整天,才做出了第一批送超市的点心,光酥饼都有六种口味:花生味、瓜子味、核桃味、杏仁、绿茶味,及送给李晓路母女尝的那种,外表光滑,其实里面掺有碎果仁的,算是原味。

杜如蒿也舍得放东西,除了绿茶味及原味的,其他的酥饼外面又多粘了一层碎果仁,圆滚滚的,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六种酥饼加上其他的品种,加起来有十几个品种。虽然张梅英说是先付钱,不在乎他们的数量。但初次上市,杜如蒿也想看看市场反应,不乐意占人家的便宜。因此,第一批数量就不多。

送进超市后,两人才又出摊卖蛋卷。做了一盆蛋液后,杜如蒿倒了杯菊花茶端给陈松枝。

陈松枝叹了口气说:“你说我们的点心到底怎么样,会不会受欢迎?”

“应该没问题,看咱家的蛋卷大家不都挺喜欢,没理由其他的品种不受欢迎。”

“是啊,应该没问题。”陈松枝重复一遍杜如蒿的话,喝口水又开始手里的活。

等眼前的顾客走完了,杜如蒿开始调制蛋液,突然就闻到一股糊味。一看有一个蛋卷颜色都变黑碳化了,而她妈妈正呆呆出神。

“妈!”杜如蒿大叫一声,“蛋卷糊啦!”

陈松枝回神,慌忙把糊了的蛋卷铲掉,把炉火关上,又把凹子清洗一番,又说:“我们的点心卖不掉怎么办?”陈松枝没发现,她已经有些下意识在依靠女儿。

小时候,在自己眼中父母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在陈松枝疯了之后,杜如蒿才知道,妈妈的承受力不行。这次的事情也给她提了个醒,妈妈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没有自己以往的经历,以后这方面得多注意些。

看妈妈是没精神兼顾了,杜如蒿出主意:“您要实在不放心,我们就去超市看看吧。”

陈松枝犹豫了下,“还是算了吧,反正我们去看了也帮不上忙,只能白白看着,还耽误做活,反正有两天效果也出来了。”

  ☆、第22章 医院

两天后,李晓路来学艺,顺便给杜如蒿家带来了好消息:她们做的点心已卖得差不多,需要加订一批。

陈松枝一脸惊喜,“好好,我们成功了!”

是啊,成功了。杜如蒿也很高兴,她拿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去洗,又用开水烫过,给李晓路倒了杯家里凉着的菊花茶。

菊花是普通的白菊,从药行买的。y县是一个中药集散地,传说中药材不经y县不灵。所以,这里药行很多,药材也便宜。杜如蒿买到的这个菊花质量不错,喝着有一股淡淡的甜味,这盛夏,正好用来去火。

李晓路接过水,坐在方凳上,打量着这个院子。简单的小四合院,简单的家具,但院中的石榴树,堂屋一盆绿油油的吊兰给这个房子增添了不少生机。

清洗得干干净净的杯子,里面随水浮沉的菊花,则显示了主人的细心。从小到大,她的姐姐给她讲了不少讲卫生的故事,她也有些忌讳用别人的杯子,杜如蒿的举动李晓路多了一分好感。正好走到这里她也有些渴了,端起凉茶喝了下去。

“水里放糖了吗?还甜甜的。”

“没有,菊花本来就有一点甜,我又放了一点儿甘草和菊花一起泡的。”

“挺好喝的。”

“这个清火,性凉,偶尔喝了没事,长期喝不如喝玫瑰花茶,性温养颜。”这个也是前世杜如蒿开店后才慢慢了解的。她的点心铺里,也配一些花茶卖。

李晓路这下是切实又对杜如蒿增加了兴趣。从她懂事起,周围的人要么是羡慕她有能干的家人,要么是对她有所求巴结。又有姐姐这个大标杆竖着,她几乎没有欣赏的同龄朋友。如今,杜如蒿不卑不亢,又富有生活情趣,由不得她好感增加。

两人坐着聊了一会儿,待李晓路落了汗,杜如蒿洗过手,听李晓路意思,开始教她做桃酥。

刚好她们也要做一批新的,杜如蒿就给她从头演示。等面团拌好,她拿了一团,捏成一个圆圆的小团,向托盘上一放,就成了下部平,上部圆的形状。

李晓路拽下的面团却不是大就是小,要不就是做出来畸形。看杜如蒿已做好了一盘子,她身边还只奋斗出来几个,还东倒西歪。有些心浮气躁,忿忿地说:“怪不得你说各有所长,你这所长也太明显了。”

杜如蒿一笑,李晓路这样才是她这个年纪应有的反应,“不记得咱们课本中的一句话了?无他,惟手熟尔!”

“我开始还觉得挺简单的,这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啊。就是我的手熟来得太慢了。”

“你才做了几个,我开始也是这样。不过你是出于兴趣,形状好坏不论,我们是因为生计,好坏影响可太大了。”

李晓路倒有个倔性,这天下午,反复做了多遍,她终于把如何做桃酥学会了,虽然有些大小不一,但整体还算良好。

等烤出来后,李晓路拿在手里端详,“哎呀!太好看了,我不舍得吃掉了怎么办?”

杜如蒿禁不住大笑,李晓路真有趣,这个头回的劳动成果,情有可原。“你费了这么大劲,还是拿回去给你妈尝尝吧,这可是爱心点心,保证她高兴。”

“好了,我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下次再来找你玩儿。”李晓路欣赏完自己的大作,让杜如蒿给她找了个盒子装上,准备走人。

“晚上在我家吃饭吧,我妈已做得差不多了。”因为杜如峰要回来吃晚饭,每天杜家做饭都是按点做的,还做得比较早。

“不啦,我妈估计也差不多做好了。再见。”

送走李晓路,张松枝看了人家,又看看自己女儿,很心疼。就劝杜如蒿,“今天也忙了半天了,你出去玩儿吧。”

“今天做了这么多点心,我给根山叔家送去些吧。过不了多久我就开学了,也去不了几次了。”

每每想起刘根山,杜如蒿都有一种补偿他们的心理,虽然也知道不关自家的事,是当时他家楼房上人太多,他才摔下来的。可因为前世父亲摔下,今生换为刘根山,她总有种微微的歉意。

再加上又借了他家的钱,对他家更多了一分感激,杜如蒿就劝陈松枝经常送饭过去。杜石林和陈松枝是实在人,也觉得借钱不还,反而发展自家的生意有些对不起人家,又是一个村的,就应该互相救助,倒也常往医院跑。

杜家人对人热诚,在刘根山家人看来,杜家的行为无疑是雪中送炭,现在两家关系近了许多。

陈松枝道:“我本来就做饭做得多,想着给他家送些,既然你想去就去吧。”

她家晚饭是小米汤,烩菜,杜如蒿用一个大铁饭桶盛了汤,把烩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骑自行车带到了医院。

刘根山的病房在住院部四楼425房,离楼梯很近,杜如蒿就没有乘更远的电梯,顺着楼梯走了上来。和以往一样,走廊两边摆的也是床,一个接着一个,有的人还在输着液,就在床头立一根铁竿,输液瓶在上边挂着。

穿过这些人群,才到了刘根山的房间。王芳一见她就热情迎上来,“好好,你们那么忙就不用再跑了,我们自己买点儿吃的就行。”

“自己做的不是干净嘛,再说晚上这周围也没卖稀饭的。小米汤养胃,我才带过来的。”杜如蒿把饭桶放在床头柜上,问:“叔,你觉得怎么样?”

“腿发胀,脚有些肿。不过医生说了,整体情况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杜如蒿看看刘根山露在外面的腿,可不是,脚胀得有些微微发紫。“这是正常情况,你得经常把脚吊起来,这样能减轻一些胀的症状,再让我婶给你按摩按摩,也轻松一些。”

“医生也是这么说的,不过吊得时间久了,老是这个姿势我也难受,这不刚放下来。好好,幸好你找了人,不然估计连个病房都住不上。”刘根山不由又说一次。

他们家的人也是知道感恩的,这也是杜如蒿愿意和他们交往的原因之一。她微微笑了笑说:“那也是您的运气好,您心情放轻松些,对骨头愈合也有好处。钱方面你们够吗?不行我们再找人借借给您家挪出来。”

“那几个钱我倒有,要不是有个钱烧得了,我也不会闹那么大动静,结果从楼上摔下来。”说起这个刘根山唏嘘不已。

“您这回遭了罪,以后保证一马平川,顺顺溜溜了。”杜如蒿又劝了几句,把饭倒进他们的碗里,就告辞了。

王芳一直送杜如蒿到楼梯口,看着她下去才回去,就听同病房的人说:“你们村里的这家人,看着可真跟亲人一样。”

“可不是,有的亲戚也没她家人待人好。”

“好好这姑娘真是不亏她名字,真是好啊,要貌有貌,要聪明有聪明,也不知道将来哪家有福气娶她进门。”闲着无聊,刘根山对王芳感叹。

在村子里十六七岁许多不上学的女孩已开始找对象,这样逢年过节还能向男方家要些礼金,再谈个两三年,等到二十岁就可以领结婚证了。有些不讲究的,不到领证年纪就怀孕的也有,这样就得等孩子生出来后再补办结婚证。

刘金水年纪也十七了,王芳眼睛一亮,“你说咱家金水配不配得上?”

“那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要想了。”刘根山摆摆手,儿子早已下学,跟着他在外干活,跟杜如蒿走的是不同的路。

儿子是自己的好,王芳有些不忿,“咱家金水为人正派,又能吃苦,怎么不行了?再说,他家还借咱家钱呢。”

“那点钱算什么,只是她家一时之难。好好不上学还好说,现在人家成绩那么好,将来都是要考大学的,那就是只金凤凰,将来还不定飞到哪儿呢。这事就不要提了,说出来平白得罪人。”刘根山见多识广,自然知道杜如蒿的为人处事意味着什么。

  ☆、第23章 路遇

杜如蒿不知道那两口子在谈论她,重生这段时间,原来所想的一切都已事成,家里生活慢慢变好,就连刘根山都快出院了,她的心病也终于可以放下。

有几个人能像她这么幸运,拥有人生重来的机会呢?又有几个人又真能挽回遗憾,可以梦想成真呢?想到现在自己拥有的一切,杜如蒿觉得心里满满都是感激。

落日余辉给这个城市镀上了一层金光,连街上来去的人好像也多了几分神采。忽然之间,因为心内都是满足,连对这个城市,杜如蒿都有了深深的热爱,很想好好看看这片她生活着的土地,就推着自行车,慢慢走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喜乐年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