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爱谁谁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风流书呆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9 KB   上传时间:2016-12-12 21:01:59

赵陆离早已听见此起彼伏的求救声,心知定是家人来探望自己,已站在门边引颈眺望。他万没料到叶老爷除了帝师弹劾的三十二条罪状外,另犯大小罪孽无数,且还牵扯前朝皇子与薛贼,又暗中谋夺皇室宝藏,当真是欲壑难填,胆大包天。

前往廷尉府自首之后他才听说这些事,当即就惊出一身冷汗,又闻带队搜寻藏宝图的将领乃周天,越发感到绝望。原只是为“亡妻”母族尽一份心力,却不想竟把横殃飞祸带给家人,倘若他们出了丝毫纰漏,他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既当不了好夫君,亦做不了孝顺儿子,更不是合格的父亲,他还活着干什么?不如一头碰死在牢里!

索性慌乱中他想到了过门没多久的新夫人,想到她那铮铮傲骨与凛然正气,不免精神大振。是了,夫人早就分了府的,还说要另辟一侧正门,另挂一块牌匾,如此,赵家的命数就不是系在他一人身上,还挂了二弟的名号。镇北侯垮了,二弟还是堂堂征北将军,周天怎么着也得给他几分薄面。

原来分府不仅是为了撇清叶家人,还为了避免有可能招致的灾祸。她那时不就警告过他吗,说叶家女眷也有可能涉入案情,让他赶紧把人送走。但他却一意孤行,最终连累了家中老小。

他怎能如此糊涂?若是没有夫人,恐怕把所有亲族都害死了!

庆幸间,关素衣已领着一群人走到近前,他连忙抹了抹通红的眼角,哑声道,“夫人,你来了。”看见老夫人和关父,连忙弯腰作揖,“儿子见过母亲,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关父上下扫他一眼,没好气地道,“皇上只让你协助查案,并非收监,然你早年闯了大祸,招来许多宿世仇怨,有人故意扣着你施刑,我上下打点也未能完全开脱,也是无法。你自己造的孽,心里应当有数,且安生待在此处,等案件了结,他们便会放你出去。”

赵陆离羞愧拱手,“劳岳父大人替小婿周全,小婿拜谢,日后定当悔罪自新,弃恶从善。小婿罪孽深重,这镇北侯的爵位原就不该得,荣华富贵也不该享,而今身陷囹圄,受了重刑,反倒自赎一二。人活于世,来也干干净净,去也干干净净,然我行差踏错,血腥满手,落得今日下场心中倒也无怨,却有悔,有愧,悔不善待夫人,愧不照全族亲,待出了监牢,当舍过往,惜今朝,盼来日,把赵家重新撑起来。还望岳父大人替小婿做个见证。”

关父欣慰道,“你若真能改过,也不枉依依里外操持,担惊受怕一场。日后我便看着你如何表现,倘若再犯浑,我关家头一个不饶你。好了,你们一家人难得团聚,便抓紧时间说会儿话吧,我稍后有事要办,不得不先行一步。老夫人请。”他彬彬有礼地冲老夫人作揖。

老夫人忙还了一礼,口中不断道谢,直把人送到走廊尽头才一面擦拭眼泪一面走回来。遇见叶蓁,儿子倒霉了半辈子,娶了素衣,却真是否极泰来,苍天开眼啊!

赵陆离极想去拉夫人双手,瞥见自己脏污的指尖又退怯了,羞愧不已地道,“昨日周天抄捡赵府,夫人没受惊吧?夫人字字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只恨我闭耳塞听,一意孤行,差点害了你们。我有罪!”

关素衣还未开口,赵纯熙和赵望舒已双双挤到牢门边,伸手去抱他,哭道,“爹爹,错不在您,都是叶家人不好。您不知道,他们真狠,想让咱家替浩哥儿填坑……”二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昨日种种交代清楚。

赵陆离惊出一身冷汗,呆愣半晌才缓缓跪倒,纳头便拜,“夫人对我赵家的大恩大德,不说来世,今生我定糜躯碎首,倾力相报。”磕完又勒令两个孩子,“还不快谢谢你们母亲?”

赵纯熙和赵望舒丝毫也不勉强,齐齐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噙着泪喊“娘”。老夫人欣慰至极,连带的对赵纯熙的恶感都消去不少,口里不断呢喃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破镜亦能重圆”等语,泪珠汩汩而落。

关素衣头一次体会到手足无措的滋味儿。她宁愿这家人像上辈子那般疏远她,冷待她,甚至迫害她,也受不了他们诚心诚意地悔过,殷勤热切地靠近。她能分辨真心假意,于是也就越发为难。

她做不到对一群尚且无辜的人动手,何况其中两个还是半大孩子。如果真能不顾道义、落井下石,她与叶家人有何两样?为了仇恨而葬送良知,甚至迷失本性,自甘堕落,她怎么对得起关家家声?怎么对得起祖辈遗训?又如何担起“问心无愧”四字?

罢了,他们若是真心悔过,她就恪尽本分,安守家宅;他们若心怀叵测,她便奋起反击,寸步不让。一切但凭时间做主。

这样想着,关素衣总算恢复镇定,心情复杂地拉起赵纯熙和赵望舒,又避开赵陆离的跪拜,让小厮给他上药包扎,摆放吃食。

----

长公主出了天牢本打算回府,想了想,又递了牌子入宫面圣,刚踏入御书房准备行礼,就见皇帝黑中泛蓝的眼眸直勾勾看过来,最终停留在她指尖上。

她咧嘴一笑,语气恶劣,“怎么,本殿这手指是金子做的不成,叫皇上那般稀罕?”末了凑到鼻端嗅闻,陶醉道,“靡颜腻理,软玉温香,好一个倾城倾国的绝世佳人!忽纳尔,你果然够兄弟情义,抢了别人的媳妇便送了一个更好的过去,当了皇帝,连胸襟都开阔不少,本殿佩服!”

圣元帝早已得了密报,知晓赵陆离已与夫人和好如初,赵家老太太还一个劲儿地念叨什么“破镜重圆,阖家欢乐”等语,叫他又焦躁,又嫉恨,又难捱,竟陡然兴起杀人夺妻的想法。

目下被长姐不阴不阳地刺几句,他按捺许久的怒火差点喷发,恨不得把自己连同他人全都烧成灰烬。但他毕竟是皇帝,懂得喜怒不形于色的道理,忍了又忍才勉强压下狂暴的心绪,沉声道,“不管皇姐信是不信,朕从未抢夺过他的妻子。当年朕奇袭燕京,途中在赵家庄休整,遇见叶蓁,认出她就是救过朕的女子,于是略说了几句话,不知如何被赵老侯爷撞见,生了误会。他那性子你也知道,与叶全勇一般无二,竟贿赂兵士,在整装行囊时把未着寸缕的叶蓁塞进去,翌日拔营奔袭,傍晚已去到千里之外,再次扎营时朕才发现帐里多了一个女人。皇姐您说,朕是该把她退回去还是扔掉?”

救命之恩不能不报,兄弟之妻又不可沾染,谁也不知道当时的圣元帝有多恼火,又是怎样一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这些往事,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现在却不得不提。

第69章 重圆

长公主还是头一回听皇弟主动提起当年种种,不由凑近了些,问道,“是赵老侯爷把叶蓁塞进你的行囊,而非你看上她的美色强抢过去?当时咱们一群兄弟连连逼问,你怎么都不开腔呢?”

圣元帝摇头苦笑,“朕发现被褥里多了一个未着寸缕的女人,且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兄弟的结发妻子,那五雷轰顶的感觉可想而知。朕欲派遣几个士兵把她送回去,哪料她明面上答应,背转身就投缳自尽,所幸及时发现才救了过来。她跪在朕脚边,口口声声说贞洁已失,没脸回去见赵陆离,更没脸面对一双儿女,求朕赐她一死。然而朕明知道赵陆离对她如何着紧,明知道她曾救过朕一命,又岂能恩将仇报?无奈之下只好将她带在身边,原想拿下燕京后再向赵陆离解释,只要赵陆离不嫌弃,把她要回去,也就万事大吉了,哪料她又寻了一回死,让朕千万不要说是老侯爷将她送来,免得伤了赵家父子的情谊,且还说自己已经不干净了,没脸归返赵家,不如一死了之。朕见她如此贞烈,又如此忍辱负重,不得不给她一个容身之所。”

长公主目光发直,沉默半晌才道,“你一根头发丝儿都没碰过她?”

“并未碰过分毫,朕只负责照顾她,保她一世无忧。”

“就看了一眼她的身体,她就赖着不走了?”

“朕怎么知道中原女子在想些什么?”圣元帝眼珠通红,“她三番四次寻死觅活,朕毕竟是男子,得有担当,只好将所有责难与非议一力扛下。然而赵陆离还是知道了赵老侯爷的所作所为,从此恨透了他爹娘,也与朕反目。”

他手掌不自觉用力,将坚硬无比的紫檀木御案压出一个印痕,咬牙道,“但是皇姐你知道吗?当年那场救命之恩,很有可能是叶家布的局,叶蓁绝非表面看上去那般无辜。朕欲纳夫人入宫,册封昭仪,她就指使赵陆离向朕求了一道赐婚圣旨,把夫人截走了!中原人着实心思诡谲,可恼可恨!”

长公主也是个直肠子,虽近年来与中原人多有接触,变狡猾很多,却还是感到脑子不大够用。她抬手示意,“你等等,让本殿理一理头绪。情况是这么着,”她沉吟道,“首先,叶蓁救你是假,你却以为是真,把她当成救命恩人,所以当年本可以整死叶全勇,抄没他全部家财,接手他所有生意,你却草草将他放了?”

“对。叶蓁并未与朕相认,替朕吸出蛇毒,上了药,趁朕昏迷之际便先行离开。后来朕派人去查才得知她是叶家女,且因为替朕吸毒伤了根骨,病重了很长一段时日,哪怕后来渐好也未能痊愈,变得十分孱弱。朕虽然愧疚,却也心存疑虑,一面继续调查一面等她找上门来狭恩图报,哪料她还是照旧过自己的日子,仿佛对朕一无所知,也毫不放在心上,而参与暗杀的人均死无对证,朕这才打消疑虑,把叶全勇给放了。”

圣元帝反复回忆往事,越发觉得中原人狡猾奸诈,什么虚虚实实,以退为进,简直将他耍得团团转!索性后来他学乖了,慢慢学起中原文字,阅览兵法诡道,驾驭人心权术,才没再吃亏。然而中原人可恶,却也可爱,譬如夫人、帝师和太常,他们是真忠烈、真纯善,真磊落,与他们相交最是轻松,就算每每被帝师教诲,心里也格外舒坦。

长公主砸吧嘴,继续道,“本殿若是没记错,她救了你之后叶全勇便把家产全部奉上,向你投了诚?”

“朕当时已诛灭六路诸侯,而二王合起来也才干掉一个前朝中军,他怎能不向朕投诚?也是因为叶家出了战马、粮草等物,朕才给他一个太史令的职位。没承想,太史令竟要精通文墨的大文豪才能担当。”圣元帝耳根发红,心道连帝师都看不惯朕胡作非为,夫人怕是更加在心里笑话朕乃一土包子皇帝。

唉,脸都丢尽了!

长公主啧啧称奇,总结道,“本殿想明白了,叶蓁先救了你,重逢后与你多有接触,致使老侯爷误会你二人有染,干脆将她送走,成全你们奸情。她一次次寻死,逼迫你不得不护着她,替她周全。”

长公主表情有些扭曲,嗓音也怪异得很,“结果到头来你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是一场戏一个局。叶蓁妄图攀附权贵,琵琶别抱,却又不肯背负这水性杨花的罪名,于是借老侯爷的手行那不义之事,又一次次寻死以标榜自己贞烈,哄得你这个‘有担当’的大男人将所有污水揽到身上,反把她自个儿洗得干干净净,纯白无垢。这些年你好吃好喝地养着她,位高权重地供着她,明里暗里地护着她,结果她联合赵陆离,把你真正放在心尖子上的人截走了?你没碰人家媳妇儿一根头发,人家反而把你的媳妇儿抢去,且还是你自己下的旨意?”

圣元帝僵硬点头,“对,当年用蛇笛追杀朕的苗族异人应该与叶家大有关系,皇姐曾出征贵州黔东……”

长公主不等他把话说完就笑不可仰,一面拍打御案一面喟叹,“好哇,这场大戏好生精彩!就这么个笑话,足够本殿笑上一年有余!哈哈哈,我的傻弟弟哟,你怎能傻到这个地步……”边拊掌边跨出门槛,去得远了。

“……对苗族异人应当多有了解,不若替朕查查谁擅长驱使蛇虫鼠蚁,也好揪出真凶,戳破骗局。”圣元帝对着长公主的背影吐出下半句,脸色忽青忽白极其精彩。

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能不能让朕好好把话说完?你入宫难道只为看朕的笑话?不是朕傻,分明是中原人太诡诈!他拂落奏折、砚台、书本等物,熊熊燃烧的怒火无处宣泄,反倒熬红了眼珠。

当他似困兽一般做着徒劳无功的挣扎时,夫人已与赵陆离破镜重圆,留给他的时间已越来越少。他怎能不着急,怎能不焦躁,天知道他差一点就被周天鼓动,命死士暗中结果了赵陆离。但他终究还是忍住了,没有因此而愧对夫人,愧对本心。

当你遇见一个无比美好的人时,冥冥中便会极力追赶,试图让自己变得与她更为相衬。以前他想当皇帝是为了活命,为了满足征服天下的野心,现在却是为了黎民百姓,海晏河清,为了夫人真心实意地赞他一句“千古明君”。

明君不会为了私欲而罔顾国法,若要二人分开,还得彻底离间他们感情才成。圣元帝最近几年跟中原人学到不少手段,很快就舒展眉头计上心来。

----

关素衣探视完赵陆离,确定他并无性命之忧,这才带着一家老小归返。马车驶入内巷,在西门停下,按理来说赵纯熙、赵望舒姐弟俩该回东府,却都厚着脸皮跟在继母身后入了正房。

关素衣好歹是二人名义上的母亲,如今赵陆离不在,她若开口驱逐,反倒落了话柄,叫关家仁德之名蒙上尘灰,万般无奈,只作不见,心里却暗暗叹息贤德人不好做,难怪曾子把行德比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至死方能解脱。

老夫人看出儿媳妇与孙子、孙女感情不睦,不免将人拉在一起调停,劝解儿媳妇莫与两个孩子计较。赵纯熙很知机,连忙押着弟弟给继母磕头,口口声声说日后定然听话。阮氏带着木沐前来询问大伯哥情况,见此情景也跟着圆了几句场。

全家出动,且把话说到这份上,关素衣若还不依不饶也就太不通人情。她反复默念“无愧于心”四字,这才淡然开口,“罢了,你们既然知错,日后还像往昔那般跟我过,该教的东西我会教,该尽的职责我也会尽,希望你们说到做到,切莫忤逆。”

沉吟片刻,她继续道,“周天带队抄捡镇北侯府,哪怕把所有宅院拆了,逼死府中上下,你们也无处伸冤,因为他占着理儿,守着规矩,奉着皇命。然我挂出‘征北将军府’的匾额,这个家就不是你们爹爹一个人的,也有你们二叔的份,他再肆意妄为便是以下犯上,擅权自专,你们二叔参他一本便够他喝一壶的。所以这匾额不单是一块匾额,也是一条规矩。在这世上,所有人都得守规矩,连皇帝都不能免俗。不守规矩会怎样,有叶家在那儿杵着,想必无需我赘言。”

赵纯熙和赵望舒频频点头,虽不明就里,却很是乖顺受教。

关素衣颇有些不习惯二人的转变,垂下眼眸冷道,“说这么多,我只想让你们明白,到了我的地头就得守我的规矩,晨昏定省,早晚功课,侍奉长辈,祭拜先祖,来往交际,中馈俗务……样样都得学,样样不能少。”

“娘,我们知道了。”二人异口同声地应和。

木沐亦煞有介事地点头,却因动作太大,差点栽下椅子。索性阮氏离得近,将他拉住了。

关素衣先是吓了一跳,复又莞尔,心情起落之下难免多教诲几句,“这世上有三种人,一是守规矩者;二是善用规矩者;三是制定规矩者。前者听凭摆布,次者尚可自保,后者却能登临巅峰,掌控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你们现在是前者,日后多学多看涨了智慧便能晋升次者,而若要成为后者,还需加倍努力。世人对女子苛刻,赵纯熙,你做个次者已经很够,切莫贪心不足,误人误己;赵望舒,世人对男子宽容,今上又是明君,意欲为寒门凿通登天之路。你生在此世实属幸运,虽然你爹爹行差踏错,遭逢贬黜,但只要你好生读书,来年参加科举中了状元,便能入仕,成为制定规矩的人上人。所以你们无需妄自菲薄,更无需畏首畏尾,只恪守规矩,善自为谋,将来必有出路。”

姐弟俩恍然大悟,连连应诺。尤其是赵望舒,眼眸越来越亮,似有无穷的勇气和决心,又有无尽的热情与冲劲儿,握拳起誓道,“娘,您今日说的话,我一个字儿都不敢忘。您且看着,我一定认真读书,来日把爹爹的爵位挣回来,也靠自己的努力给您和祖母请一个诰命。”

“好好好,我宝贝孙儿有志气,祖母等着你呢!”老夫人喜极而泣,将一家人的手拢在一处,死死压住。

关素衣想抽抽不出来,只能默默忍了。

第70章 试法

当赵家遭逢大难时,朝堂也正面临一次巨震。圣元帝命太常卿草拟文案,意图压制甚至瓜分相权,而九黎贵族亦不甘心实权被汉人揽去,联合几位亲王提出划分人口等级的政略。

若在往昔,圣元帝或许会认真考虑,然而现在,他找到了切实有效的办法压制相权,也更明白民心向背的威力,又怎会倒行逆施,乱了国本?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奏折扔回去,只问了诸位亲王六个问题:一,此处是不是中原腹地?二,此处汉人几何,九黎人几何?三,汉人军队几何,九黎族军队几何?四,汉人将领几何,九黎族将领几何?五,汉人文臣几何,九黎族文臣几何?六,以少胜多的战役,这辈子你们打过几场?妄图以万人碾压亿万万人,你们哪儿来的底气?

诸位亲王被问得哑口无言,狼狈败走,汉人臣子却对皇上更为敬服。

划分人等的乱子平息后,圣元帝提出“二府三司制”,明面上是为更有效快捷的处理朝政,实际上却将丞相的权力再三拆分,自是遭到丞相一系的激烈反对。然而他也不急,只把太常卿草拟的章程分发给文武百官,让他们各自回去阅览,慢慢斟酌利弊。

因丞相总揽军政事务,以往武官在朝堂上只是摆设,目下见皇上竟要单独设立枢密院,让他们把控军务,自是求之不得,当天就全体站出来附议。又有丞相一系的官员虽未表态,拿到章程后回家看了又看,再三思量,觉得这是一个出头的大好机会,心里也慢慢产生动摇。

圣元帝丝毫也不着急,每日朝会必将此议案提出,命朝臣商讨表决,第一日只有武官和帝师一系热烈响应;第二日中立官员站出来几个;第三日又增多一些;第四日……渐渐的,不断有人提出附议,或者主动呈交奏折,完善细枝末节,熬了一个多月,王丞相已是独木难支,众叛亲离,不得不顺应众意,通过了“二府三司制”。

从此以后,丞相再不能独揽朝政,凌驾于皇权,世家巨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慢慢破碎,终至消弭。圣元帝再抛出改革税法与土地制度的议案时,反对声浪果然消减很多,更有朝臣提出切实的方案供他施行,首要一点就是摸查人口,完善户籍,再行分摊田地。

然而世家巨族到底有几分底蕴,在严重触犯他们利益的前提下不可能毫不反击,竟放出流言,说那些游走乡里的胥吏非为摸查人口,却为抓捕壮丁,送去修造类似于长城那般的建筑,或者冲杀前线,担当炮灰。圣元帝意欲效仿暴秦,施严刑峻法,行病民害民之策,又将户税改为丁税,或二税并行,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只为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云云。

圣元帝颁布的每一条法令,每一个政略,均被曲解得面目全非,又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引得民怨沸腾,乱象横生,更有几处饱受苛政盘剥的乡县揭竿而起,冲击州府,意图推翻皇权。

不过一夕之间,战火就星星点点地燃起来,而圣元帝若是派出军队血腥镇压,也就更应验了那些流言,成了滥杀百姓的暴君,或致全境崩塌。杀也杀不得,招安又招不来,圣元帝眉心的沟壑都增添几条,当真是一筹莫展。

帝师与太常已分派儒生下去,每到一个乡县就唱念修法的好处,民众却并不采信,反倒以为朝廷在糊弄他们,越发生了怨气。

情况越来越糟,若放任自流,魏国必然分崩离析;若强势碾压,百姓必然遭受苦难,怎样才能既快速又风平浪静地解决这场危机成了圣元帝的一块心病。他总想找个人说说话,拿个主意,放眼四顾却发现未央宫里只有穿堂冷风与昏暗灯烛,并无人能为他解忧。

“陛下您别喝了,明日还要早朝,睡晚了怕头疼。您若是心里不痛快,可去后宫排遣排遣,想必众位娘娘很乐意伴您左右。”白福战战兢兢地劝说。

圣元帝冷笑一声,“排遣?她们除了争风吃醋,勾心斗角,还懂什么?朕的解语花不在此处。”话落眸子一亮,急道,“快拿文房四宝来,朕要写信。”

白福不敢耽误,忙取来文房四宝,一一铺开。

----

因民乱四起,朝堂巨震,叶全勇一案已搁置待查,赵陆离亦被无限期关押,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归返。除了关素衣,赵家上下都有些焦躁,写了信向赵瑾瑜求救,却久久未能收到回音,只能茫然坐等。

这日,关素衣正在书房里作画,忽然收到镇西侯府送来的一封信,上书“夫人亲启”四字,下角落了忽纳尔的款。她眉梢微挑,兴趣渐浓,拆开后一目十行地看完,想也不想就写下答案,命人送返。

圣元帝本以为夫人要考虑许久才能回信,已做好等待几日,甚至数十日的准备,却没料只过了小半个时辰,急足就匆忙入宫,跪在御前复命。他拆开信封,取出清香扑鼻的夹宣,却见其上只写了七个行云流水的大字儿——天子当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怎么个以身试法?圣元帝兀自沉吟,苦苦思索,最终抚掌大赞,“妙啊,夫人果然是朕的解语花,贤内助!来人,朕要亲自去乡里探查民情,不乔装改扮,不白龙鱼服,怎么张扬怎么来,必要闹得人尽皆知才好。”

白福几个连忙苦劝,直说得口舌发干也没让陛下改变主意,只好传令下去,准备御撵与仪仗。

这一日,全燕京的人都知道皇上亲自去近郊乡县安抚民众,却在途中惊了马,翻了车架,压倒一大片刚栽种的农田。为鼓励农耕,保证粮产以供应军队,圣元帝曾颁布过一条律令,严禁任何人踩踏已种了秧苗的田地,违者杖十,罚银五两。

这回他自己犯错,哪怕耕种田地的农夫一再表示无需赔偿,却还是命属下在自己背部打了十杖,并亲自将五两银子递过去。当地官员早就安排了十里八乡的百姓前来跪迎圣驾,将这一幕看得真真切切。

这场受刑并非作假,当皇帝转过身时,竟有斑斑血迹从布料里透出来,染红了龙袍。然而他丝毫也不在意,语重心长地道,“修法当以护民爱民为本,民贵君轻,不但民众要遵守律法,皇族更该以身作则。在修法之初朕便说过,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又岂能自食其言?近来种种谣传,非为朕之本意,摸查人口,完善户籍,不为抓捕壮丁,暴征财税,只为摊分田地,鼓励开荒,供养百姓。朕想给大家一条活路,某些人却为私欲鼓动民乱,令无辜者枉死。人口户籍摸排清楚,家中只独子一人可减轻赋税徭役,更可免去征丁打仗;家中只孤寡老人,不但无需缴纳赋税,还可获得官府周济;家中人丁兴旺,摊分的田地也就更多。你们只看见户税改丁税,却没看见占田改均田,以往只能为世家巨族耕种田地,以获得少得可怜的口粮,现在却能自己拥有田地,靠勤劳肯干养活一家人。你们说孰优孰劣?”

说到此处,他慨然长叹,语气怅惘,“朕一心为民,实不愿你们枉送一条性命,枉流一滴鲜血,故迟迟未派重兵碾压全境。也希望你们能开雾睹天,破陈立新,共创一个太平盛世。”

俗话说得好,宁当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人活于世,谁不愿安安稳稳、太太平平?谁不愿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没被逼到绝境,谁又会拿性命去拼?此前也有人走乡串户,大力宣扬修法的好处,却都及不上皇帝的以身作则与情真意切的自述。

莫说饱读诗书的文人已泪洒满襟,拜服于地,就是那些大字不识的平头百姓亦深受触动,山呼万岁,直赞皇上乃当世雄主,千古明君。

今日种种以最快的速度传扬开来,暴乱的民众冷静了,开始打听此前颁布的律法都有哪些,所谓的“均田”又是何意。帝师与太常亲自游走乡里,为民解惑,于是战火一处一处熄灭,拿起刀枪落草为寇的壮丁纷纷跑回家,生怕慢上一步就没能登记户籍,导致家里少得几亩田地。

不过半月功夫,这场有可能分裂魏国,颠覆朝堂的灾难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圣元帝没耗费一兵一卒,只受了些许皮肉之苦,但对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而言,这根本算不得什么。

与此同时,关素衣收到了忽纳尔送来的谢师礼,一箱典籍与一张地契。她早已听说陛下以身试法之事,却不以为怪,只当忽纳尔把自己的信呈给镇西侯,镇西侯又报予皇上,这才有了后续。

回礼很贵重,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她却受之坦然,捏着地契笑道,“皇上虽然出身草莽,作风有些土豪之气,然纳谏如流,勇于担当,稍加时日,必名副其实,堪为圣君。”

金子一面附和,一面将这番话默默记在心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6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爱谁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