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农家幺妹_分节阅读_第92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151 KB   上传时间:2017-03-01 12:05:46

宁婉无奈地说:“你愿意做就做吧,只是身子什么样你自己最知道,还是小心一点,别做重活,我也与春玲嫂子和罗双儿一样每天给你五十钱。”

宁清听了这才笑了,每天五十钱,可真不少!但是再想自己与罗双儿和春玲一样,又有了点不满,“我总是你亲姐姐,你就不多给些?”

宁婉半分不让,“我就是看在你是我姐姐的面子上才答应你来呢,要么每天五十钱,我从村里还不是随便请人?”

道理果然是这样,现在村里人想到宁家做事的不知道多少,就是罗双儿和春玲也十分珍惜到宁家做事的机会,每日里除了收拾山菜,就是连宁家的家务也帮着顺手做了,十分地勤勉。

宁清和二姐夫辩不过宁婉,第二天二姐夫便背着筐子与宁大江宁大河一起上了山,而宁清也换了一身旧衣裳在院子里拾缀山菜。

论起干活,宁清和二姐夫并不差,公平地说,他们都是能干的人。宁清手脚麻利,称也用得熟,一大捆猫爪儿菜,她只一会儿工夫就挑拣好了,然后捆成一斤重的,重新收到筐子里等着宁梁明日送到虎台县,至于切菜、晒菜、将蘑菇分类,样样都上手很快,家里多了她,果然轻省了些。至于二姐夫,他先前走街串巷地卖货,也是能吃苦的,每天上山也能采上一百多斤的猫爪儿菜,算起来也是五六十个钱。

宁清夫妻俩在宁家住下,吃用都是宁家的,就连衣裳于氏也替他们各做了两套,又给孩子做了衣裳包被,其余的还可以捡石头用小了的,一文不花,一个月就能净攒三贯多钱,宁清算起来还是比丈夫挑担子卖货划算,又不必担心进的货卖不出去等等烦心事。

原本一直开心,但突然有一天宁清醒悟过来,便悄悄问于氏,“娘,怎么从没见你们领钱?还有婉儿,她一天拿多少?”

于氏不防头,就告诉了她,“铺子是家里的,我们先不领工钱,婉儿每月给家用。另外每人还有月钱,就连石头也有呢!”

宁清想起了自己来的那天爹说了一半的话,终于全明白了,当场就发了火,“婉儿也太不应该了!我也是家里人,怎么把我当成外人一样,只发工钱?我也要月钱!”

第96章 私心

若不是经历了那天宁清要占西屋的事,于氏一定会觉得家里铺子给二女儿分一份月钱也没什么,毕竟是一家人嘛!

但是,那天清儿和婉儿的房子之争后,于氏便弄清了一个道理,清儿是嫁出去的女儿了,婉儿还是家里人,因此她笑着抚慰二女儿,“家用是给全家人的,你在这里吃住,用的钱自然也是我从家里拿出来的,就算你和女婿也得了。而月钱是铺子里给宁家人的,你既然嫁出去,所以就没有你的份。”

宁清哪里肯依,“我不管,我也是姓宁的,就应该给我一份!”

“要是那样是不是还要给你大姐一份呢?”

“大姐早嫁出去了呀!”

“可是她也姓宁,”于氏说着便又想了起来,“还有你大姑,也是我们家的出嫁女,若有你的,也少不了她们的。”

宁清再不想娘竟然如此善辩了,半晌想不出话来反驳,实在她也反驳不得。再三思量就又道:“那我和你女婿凑些钱入股,行不行?”

这样的大事于氏可就做不了主了,“你还是问婉儿吧。”

“什么事都问婉儿!”宁清抱怨着,可是她也明白,家里的事果真都要妹妹做主,便又找了机会问宁婉,“我想着我也是宁家的人,便也想入些股。”

宁清一向是精明的人,又嫁到了做生意的刘家,提出入股也不奇怪,宁婉就笑了,“家里的铺子并不缺本钱,外面人想入股我是不肯的,但是二姐若是想入,我倒可以破例。只是现在家里不缺现银,倒正想在马驿镇买一间带院子的房舍,你要入股便拿那房子入吧,我给你算一成的股,每年盘帐结算分红。”

宁清分家时得的房子正是宁婉在梦里见到宁清的家,只是这一次刘家分家后宁清却没有搬过去住,而是来了宁家。

宁婉记得那处房子虽然不大,但却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正合宁家生意周转货物用。可是宁婉却不知道原来宁清的那处房舍先前就租给一家卖粮的,刘家分给他们时宁清便决定依旧租出去。不过这一点她却没有告诉娘家人,瞒着大家他们夫妻俩还有租金的实情,而一味在于氏面前装可怜。

现在听宁婉想要自家的房子,宁清便下意识地反对,“那房子是刘家分给我们的,怎么能拿来入股呢!”

宁婉就摇了摇头,“你再想想,若是不愿意就算了。”其实以宁婉的本意,她不会答应外人入股的。如今宁家的生意越做越好,入了股就是白分钱一般,若非宁清是一母同胞的姐姐,家里又需要在马驿镇添一处房舍,她怎么也不会答应的。但不想,宁清竟然又不肯了。

那么宁婉就决定自家出银子在马驿镇里买一处房舍,宁家的生意不可能一直就在三家村里做,走出去是必然的。只是房子的大事,却急不得的,还要在马驿镇里慢慢寻着。

宁清与刘货郎商议之后终还是没有答应,一则是为了房子的租金,再则就是他们总觉得房子要值二十多两银子,只换了一成的股份不划算。于是她又磨爹娘,要用十两银子入一成的股,然后又嫌与大家一处领工钱丢人……

总之,自宁清回家,宁家便不似过去一般清清静静的,时常便会传出些吵闹。不过宁婉却是有主意的人,不论宁清怎么闹,她能答应的就答应,不答应的坚决不答应,不论是找爹还是娘说清也都没有用。如此这般,过了一两个月宁清也就老实了。

其实宁清并不只与宁婉闹意见,她脾气急,又生性要尖,与二姐夫间也常有些吵闹。最初二姐夫因为住在宁家不好与她闹,但时日久了,他们便忍不住露了马脚,而且吵过一回,下一次再吵就更没有顾及了。

有一次他们吵着吵着竟动起了手,把爹和娘都气到了,他们不好说女婿,便将宁清骂了一顿,“身子这样重了还吵闹,难不成想出什么事?如果你再这样,便赶紧回去吧,可别在我们家里住着了!出了事我们可担不起!”

爹娘这样的老实人发了火,宁清和二姐夫也有些怕了,一时更是收敛了许多,与家里请来干活的人差不多一样听话了。

宁婉就是这个时候跟爹商量再买一头毛驴,交给二姐夫收山货。二姐夫原来是货郎,对这一带的村子都十分熟悉,而且他以前卖货时也会顺带着收些山货,如今在家里帮忙采山菜其实是有些浪费的。

更关键的是宁家的生意如果还只在三家村和胡家村两处做,那么就只能一直维持着目前的小打小闹。而宁婉的初衷却不是这样,她要将生意真正做大。但那样她就会将生意慢慢扩大到更多的地方,而二姐夫的到来,正好凑到了这个机缘上。

因此宁婉早想好了让二姐夫帮忙收山菜,只是她不能在他们刚到宁家时便提出来,用宁清和二姐夫这样的人,只能是先打压,然后再给他们以机会,他们才会俯首帖耳地听话。若是他们一来便委以重任,以宁清的性子更加指不定会怎么要自己的强,说不定还敢狮子大开口要一半股呢。

果然,二姐夫初听自己不必再上山采山货了,只牵着毛驴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收山货就行,且得钱也比过去多了,十分地喜悦,拍拍胸脯道:“小姨子,你放心吧,那几个村子我都熟得很,一定把事情做好!”

二姐夫这个人自私,但是优点也很明显,他嘴甜勤快,办事的能力不差。没几天便将附近的几个村子都走得熟了,每天运回许多山货。慢慢地,他便与几个村子里的人说好,定期去收,又让他们将山菜、蘑菇、木耳等等晒干再收,这样一次能运回的东西就更多,而宁婉是按他收回来东西的多少好坏来给钱的。二姐夫很自然地想出种种办法多收山货多挣钱,宁婉每次给他的钱越发多了,当然他若是多得了,宁家也一样多得。

刘货郎是脑瓜灵活的人,他收山货没多久就开始顺便卖些小东西,货物包在包袱里。因身上藏不住,于是出门时不拿着,宁清随后拎着出去送给他,两人这样挣的钱又是一笔,且不必交给宁家。

宁婉因为对他们的了解,几乎立即就看穿了,过了几日就在爹娘的面前揭开,“二姐夫想顺便卖些货也不必瞒着我们,何苦出门时不拿着,还要二姐送出去呢?”

二人的小心思被叫破了,都有些不好意思,宁清就狡辩道:“是过去剩下的一些货,现在顺路卖了也是怕压钱。”

宁婉就笑了,“新进的货也好,过去剩的货也好,我哪里知道,也不想管。只要不要影响家里的生意就好。”

二姐夫就陪笑,“自然不会影响家里的生意,而且我带些货过去,还能将村里的人都引得来看,对我们收山货有好处呢!”

究竟有没有好处,其实很难断定,但是爹经了此事倒明白了,“原来就觉得这几门亲戚往来中刘家一向是收的多,送出来的少,现在二女婿帮我们家做事,却还悄悄做生意,要不是婉儿发现了,他们再不会说出来的,毕竟与我们还是分心眼的呀!”

娘岂能看不出?因在被窝里说话也方便,“女生外向,清儿比别人还甚。我这里只要有什么好的,她总想法子弄到她那里去。就说先前婉儿在瑞泓丰买的那些边角料,原来还有不少,现在却已经没几块了,她每次来总是挑好的拿。”于氏给女儿做饭做菜做衣裳从不小气,成匹的布都用了也没怎么样,可是不知为何,这几块边角料却特别令于氏伤心。

三家村这边还有一名俗话叫“一个女儿三个贼”,其实说的就是宁清这样的女儿,嫁出去之后回娘家每看到好东西就往自己小家里搬。于氏只是不好把这话说出来而已。

“那些小东西也就算了吧,”宁梁毕竟是男人,心胸要宽一些,但也免不了告诉于氏,“你的几样首饰还有家里的钱匣子可不能随便给了出去!”

“我又不傻,当然知道了!”于氏便揽着石头说:“我现在戴的金饰还是婉儿的,到她成亲时还要重新打了给她陪嫁呢,怎么能给出去!你给我和石头买的银耳环、银镯子还有银锁什么的,我都好好地收着。至于钱匣子,我当然更要看住!”

宁清再怎么也是亲女儿,宁梁和于氏就是有些不满,但还是疼爱她的,连带对二女婿也好,衣食用度什么也从不会亏待他们,但是夫妻两却也不知不觉有了心机,时常会悄悄给幺女弄些好东西,小首饰、小物件儿,还有些吃食,只怕幺女亏了。

这一天宁梁从虎台县回来,悄悄塞给幺女两个小银币,“听说是从西洋来的,一个合一钱银子,我瞧着又亮又好看,就央求望远楼的掌柜换给我两个,你拿着玩吧。”

宁婉是知道这种银币的,这些是东南沿海那边出洋的人带来的,听说西洋人用的钱,与本朝不同之处是中间没有孔,上面的花纹也十分怪异,传到辽东便没有人将它们当钱用,反都做小玩艺。其实比起这些钱币,从海外带来的东西中还有更有用的,只是以赵家的身份都够不上弄来,现在宁家自然就更不能了。

第97章 命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5页  当前第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3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农家幺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