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宝妆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7 MB   上传时间:2019-10-15 15:59:37

  “我这不是想让夏晓兰没有生活费和学费的顾忌,一心学习吗?”

  校长老婆冷笑:“一个乡下女人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提出离婚,你就听夏晓兰她爸说啥,两口子吵架几个月了也该消气,从来只有父母管儿女的,还有父母因为女儿的阻挡不复婚的?那可是夏晓兰的亲生父母,她爸要真是好,她干嘛不许父母复婚?”

  女人和男人的思维不同,考虑问题不在一个频道上。

  校长老婆就觉得这事儿的根源在夏大军身上,夏晓兰和她妈情愿跟着舅舅生活也不回去,一句“性子倔”说不清楚所有的问题。

  孙校长被老婆喷着狗血淋头,不过他总觉得夏子毓是关心堂妹,夏大军看上去也是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这件事要真的像夏子毓说的那样能转圜,他也是在做好事啊,古话不是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嘛!

  孙校长有自己的打算,校长老婆气得要吐血,拉着刚才旁边的孙甜求评断。

  孙甜的性格和气腼腆,本来就不擅长反驳别人,听着刚才的事儿是觉得哪里说不出来的怪异,不过她人生经历不够,没有校长老婆看得清楚,有点迟疑道:

  “婶婶,我也说不好谁对谁错,不过据我对夏晓兰同学的印象,她精神状态很好,可见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父母的矛盾既然暂时搁置了,为啥不等夏晓兰高考完了再说?”

  明明现在夏晓兰状态很稳定,非要把她父母的矛盾重新翻出来。

  能解决还好,如果矛盾继续扩大,不就会影响夏晓兰的心情吗?还有5个月就要高考,这种时候不是险求胜,应该是先求稳定,再追求进步。

  老婆这样说,侄女好像也不太赞同。

  孙校长自己的信心也没那么足了。

  “要不,只和夏晓兰的妈妈单独说说,不用让夏晓兰知道,成不成也影响不大!”

  孙校长退了一步,他老婆还是不乐意,却也知道孙校长的性格,只能勉强同意。

  也不用特意把刘芬叫来,马上就有谈话的机会。县一高三年级和复读班都是明天返校,年初四就有个家长见面的活动,学校要把考生们的家长们请来,考前动员大会,不过针对的不是考生而是考生家长……算是交待叮嘱下高考的重要性,还剩5个月就要迎来决定命运的考试,家里有啥杂事就不要打搅考生了,再重要的家事,在高考前面都得让路!

  ……

  初二这天,刘芳也没歇在娘家,她大小是个干部夫人,过年是梁秉安忙的时候,也是刘芳忙着给领导拜年的时候,吃过午饭她就走了,今天刘芳是骑自行车来的……这年代别说干部夫人,大部分干部都特别接地气,上班有小车接送的是少数,就算级别到了那里,也很少有人公车私用会在非上班时间车载车接,要走哪里去,蹬着自行车就能去!

  梁秉安也没到配小车的级别,县级干部才能配车,他正好管着单位的公车,那天才能开车载着家里人来七井村。

  刘芳自己没这待遇,所以晚饭也不吃,怕天色太暗看不见路。

  她在刘家叽叽喳喳说了大半天,好不容易要把她送走,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刘芳还依依不舍抓着夏晓兰的手,“要多来看小姨啊,我家也不远,你妈知道路!”

  多见面才能联络感情嘛。

  夏晓兰使劲点头,再三保证不会忘了小姨。刘芳自觉今天的人物完成的很不错,心满意足骑上自行车离开。刘芬老实的要命,夏晓兰小姨走了,她还在那里紧张:

  “我哪里还记得路啊,就是她生梁宇的时候去过一次。”

  没错,刘芳是高嫁,梁家人还没说啥,她自己就怕娘家这边的穷亲戚贴上去,连结婚和生梁欢都没请刘芬去。还是生梁宇,梁家二老实在高兴,和儿媳妇说要请她娘家人来聚一聚,刘芬才得以登堂入室踏进梁家的门。

  “没关系,等去的时候,我们照着地址问问路就行了。”

  夏晓兰算看明白了,她这小姨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那种人,干啥事要求到别人头上了,才现来处关系。她妈记不记得路不重要,反正夏晓兰最近是没时间陪小姨亲情大戏……等初四过了,夏晓兰几个都要回商都去继续做生意,夏晓兰除了生意还得兼顾学习,哪有空去河东县走亲戚?

  就算刘芳再找上门,也只能吃个闭门羹。

  村子里的人知道夏晓兰一家子在省城,却没有一个人晓得地址,刘芳找不到正主,给夏晓兰说亲的热情只能淡下去。

  为啥要初四才能回省城?

  初三李凤梅回娘家,初四刘芬要去学校参加高三的“家长会”!

  夏晓兰是要一块儿去的,刘芬让她在家复习:“我看达叔家的陈庆,整天都捧着书不放。”

  刘芬没说夏晓兰不努力,就是感觉家里的事儿把孩子拖累了。也是夏晓兰考试成绩一直子啊进步,不然刘芬肯定不同意夏晓兰继续跑羊城。

  现在有自己店面,这门生意要好办许多,夏晓兰跑羊城的次数不用那么密集,像上次那样让羊城那边直接发货过来也行。

  “晓兰,你说我们家分的田,开春种点啥?”

  刘芬有啥事都习惯和夏晓兰商量,田地分到她们手里,已经是错过了冬小麦播种的时间。大冬天的气温低,除了冬小麦其他东西也抗不过那低温,再说现在土层硬邦邦的,连翻地都困难。

  夏晓兰一个头两个大,她对种地一窍不通。

  上辈子是没接触过,这辈子的“夏晓兰”虽然是农家人,干活就知道偷懒,根本不走心。

  夏晓兰想说干脆都租给别人家种,不让田地荒这就行,刘芬却对这东西很重视,白天没事就喜欢去自家的田地边上转转,显然是想好好打理她和夏晓兰名下的田地。

  春天能种啥?

  种什么萝卜青菜,连带着刘勇家敞开肚子吃也消化不掉。

  “您做主,咱家这些事都是您说了算。”

  夏晓兰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果断甩锅给她妈。

第172章 夏晓兰上眼药(6更)

  种小麦晚,种油菜也晚。

  别人家的油菜冒出地面都有一尺多长,而且已经开始抽薹,过完年被春风一吹,油菜薹一天一个样,先是有零星的小黄花绽放,天气越来越暖和,慢慢就开成金灿灿的一大片!

  夏晓兰的“记忆”,这样的场景本是农村习以为常的。不过经济发展到后世,农田越来越少,留在乡下种田的农民也越来越少,成片的油菜花变成了吸引游客的美景,夏总手下几个小姑娘,还约着飞去云贵地区赏菜花!

  成片的油菜花虽美,种油菜却辛苦。

  油菜的叶子剁碎了可以喂猪喂鸡等,“夏晓兰”虽然干活儿偷奸耍滑,这种轻巧的农活却逃不掉。大冷天的要背着大背篓去油菜田里捋老叶子,捋满一背篓油菜叶要不了多长时间,冬天的霜露很重,捋完了叶子那裤脚和袖子也全湿了。

  没有每天换衣服的条件,湿就湿有啥办法,等着湿掉的袖口和裤脚自己捂干呗。

  捋完菜叶子背回家能捞到烧火的活儿最好,还能趁机烤一烤冻僵冻红的手。烧火做饭比起在寒风里出门,那就属于更轻巧的活儿,一般这种活都被王金桂和夏红霞抢先占了。

  没办法,夏老太就是讨厌着夏晓兰和刘芬,不肯分派轻省的农活给她们母女俩。

  “夏晓兰”对刘芬算不上多贴心,到底是亲母女,也不可能让刘芬连个休息时间都没有,有些时候这种活还得她出门去干。

  “晓兰,你在想啥呢?”

  刘芬推了推她,夏晓兰从回忆里挣脱:“您说田里种点啥,我就想起来夏家那个偏心的老虎婆,我去油菜田里捋叶子回来喂猪,手冻得通红,她也不让我用热水烫烫手,说家里的柴火是有定数的!”

  夏晓兰不是给她妈添堵,不过夏子毓回来了,估计夏家要折腾点事出来。

  瞧瞧夏子毓那天在白溪寺门口说的话,什么刘芬和夏大军夫妻二十年,分开很可惜,一家人有啥矛盾不能坐下来谈云云。夏晓兰听着吧就很怪异,夏子毓是为了在王建华面前展示她善良懂事的形象呢,还是另有打算?

  不算如何,夏晓兰都得给刘芬打打预防针。

  万一刘芬过了几个月好日子,对夏家那边的反感变淡,真的想回去和夏大军过日子咋办?

  夏晓兰能把刘芬当成妈,是因为刘芬对她掏心掏肺。

  她可不想多一个爸,仗着血缘关系在她头上作威作福,顺便还要和夏家那一窝极品扯上关系!

  提起捋菜叶回来,夏老太连热水都不让夏晓兰用的事,刘芬也气红了脸。

  离开夏家,刘芬想的越来越清楚,夏老太就是偏心,连带着夏大军也不把晓兰当回事。大冬天的孩子干了活儿回来用热水洗洗手又咋了,年轻姑娘家本来就不能受冻,寒气入体,将来还影响生儿育女。可夏老太就是做的出来,那些柴火大多都是刘芬闲的到处去捡的,芦苇枯黄的时候,家家都去芦苇荡割干芦苇回家当柴烧,因为芦苇叶子割在皮肤上火辣辣疼,这种活张翠和王金桂能躲就躲。

  刘芬搞回去的枯芦苇,夏晓兰要点热水都难!

  同样是孙女,大冬天时,夏子毓就能呆在暖烘烘的屋子里什么都不用干。

  夏老太还怕她乖孙女写字时手凉,又是托人从县城买不影响手指活动的白棉线手套,又是一小时就给夏子毓灌满热水袋暖手……夏子毓睡觉的房间,和夏老太待遇是一样,炭火晚上是不熄的。

  想到这些糟心事,老实人刘芬也气得牙痒痒。

  “你现在就是想去捋叶子喂猪,家里也没有养。你瞧妈这记性,你看书做题的时候,我都忘了要给你灌两个热水袋搂着!”

  现在可不是在抠门的夏家,她们有这个条件了,夏晓兰也能搂着热水袋只管复习。

  夏晓兰赶紧拦住她妈:“不用不用,屋子里已经有烤火的炭盆了,人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太舒适也不行,暖了起来就犯困,我像现在这样做题,脑子才清醒。”

  夏晓兰没有糊弄刘芬。

  吃的太饱,血液都集在胃肠部分帮助消化,供应给大脑的就少了,根本不适和吃的太饱学习,效率会很低下!太暖和也是相似的道理,气温过高人就犯困,稍微冷一点,大脑的反应和身体都处在一个活跃状态,更适宜高效学习。

  刘芬将信将疑。

  不过夏晓兰的心机没白费,刘芬又在心给讨厌的夏家人记上一笔。

  和夏大军复婚?

  她才不会害女儿!

  ……

  年初三,李凤梅回娘家可是好好风光了一把。

  她当时嫁给刘勇时娘家人人都反对,觉得李凤梅二婚丢掉了李家的脸。

  她就该死皮赖脸呆在之前的男人家,本来就是不下蛋的母鸡,还不允许人家男方打骂几句?李凤梅受不了那日子,不敢在和前夫过日子,可回娘家后兄弟们都不愿意,恰好刘勇一大把年纪没娶老婆,介绍人把这两人一撮合,李凤梅听说刘家没有老人在,家里就是刘勇当家做主,也不嫌弃刘勇穷,自己就同意嫁。

  两人扯了结婚证李家才知道。

  李凤梅娘家人气得很,涛涛的外婆心疼女儿,把私房钱塞了不少给李凤梅。

  李家条件不好不坏,就是容不下一个离婚的妹妹丢人,嫂子也不愿意李凤梅在家吃闲饭……李凤梅是感同身受,所以刘勇把刘芬和夏晓兰领回家时,她一点不愿意的意思都没有表露过。

  嫁给刘勇也很是过了几年苦日子,每次一回家,嫂子就像防贼一样跟着,就怕李凤梅带着孩子回娘家吃饭又拿钱。刘勇到了丈人家,除了老岳母对他和颜悦色,几个大舅子都对他很冷淡。

  也怪刘勇自己不争气,你穷就算了,还是个游手好闲的,看不起你是应该的。

  今年再陪李凤梅回娘家,刘勇就备下了厚礼。李凤梅的妈年纪大了,刘勇从商都买回来的奶粉和麦乳精各提了两罐,白糖、挂面那是必须要有的,此外还有一条猪后腿有十几斤重。

  这礼物拎到李凤梅大哥家,涛涛舅妈简直想不到,再对李凤梅说话,态度就十分亲热了。

  “你们咋今天才回来,涛涛姥姥昨天就盼着你们来,我昨天也把菜准备着,到晚上都不见人。“

  大嫂前倨后恭,李凤梅能说啥?

  要不是她老母亲跟着大哥一家住,看她上不上门。

  为了老母亲的日子舒坦,她还得敷衍嫂子两句:“我们也是在家待客,涛涛他小姑昨天来给我公公婆婆上坟。”

  李大嫂恍然大悟,原来是和有钱的小姑子又和好了,怪不得今年的礼这样重要。

  “都是亲戚,几年不走动肯定要生分,刘家就涛涛他小姑最有本事,你不哄好这小姑子,傻不傻?”

  李凤梅无话可说。

  刘芳嫁的男人有本事又咋,她可没占过对方一毛钱便宜。

  不过大嫂误会这东西是靠刘芳才有的,李凤梅也懒得解释。服装店的生意全靠夏晓兰张罗,她都是沾外甥女的光,凭啥要把娘家人一块儿叫上前吸血?

  “嫂子,那奶粉和麦乳精都是两罐,有一半是咱妈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4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15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