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宝妆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7 MB   上传时间:2019-10-15 15:59:37

  夏长征为弟弟出头讨个公道可以,夏大军不仅没报案人还失踪,倒把夏长征给晾在那里下不来台。孙校长又作证说夏大军自己砍伤了自己,派出所的人来了又走,这件事竟不能用来刁难刘芬和夏晓兰,夏长征别提多窝火。

  搞到最后,别说把刘芬弄去坐牢,连医药费都没讨到半分,医院的钱还是夏长征掏的腰包!

  再说了,他和张翠是大伯和伯娘,两人跳出来指责侄女算咋回事,只有夏老太才有资格和夏晓兰撕……愣是没撕赢,夏长征能说啥?一家人要是不快点走,说不定还要被那些激动的学生给揍一顿!自从搬到了县城,夏长征拿货的小摊贩们哪个不捧着他,第一次如此丢面子。

  夏子毓和王建华也有了点嫌隙。

  王建华心想,外人说得难听就算了,他和夏子毓在感情问题上的确对不起夏晓兰,偏偏夏老太当着众人骂夏晓兰是荡妇勾引姐夫,最后惹急夏晓兰,大家都搞得没面子。

  夏晓兰最后说自己会找到更好的对象,让王建华的脸火辣辣疼。

  夏子毓也丢了面子。

  她虽然真的出手抢走了王建华,却不肯背这样的名声。

  偏偏夏晓兰要当着众人说出来,王建华不出面辩解,夏子毓能否认吗?她要是一否认,夏晓兰恐怕就要掏出王建华那些“情书”当众念……夏晓兰绝对干得出如此没皮没脸的事!

  两个小情侣心里都不痛快,王建华更是问夏子毓:

  “我们几时走?寒假只剩下十多天,我还要去农场一趟。”

  “……后天吧,建华你看家里闹成这样,我们多在安庆呆一天。”

  王建华勉强同意。

  他不同意也没办法,攒下的生活补助都给夏家人买了礼物,他要去农场看父母还得靠夏子毓掏钱。原本王建华还能自欺欺人,夏晓兰在白溪寺门口叫他还钱后,王建华自己都觉得像吃软饭的。他和子毓现在是感情好,若是两人也闹了矛盾,子毓会不会学夏晓兰伸手让他还钱?

  他们王家从前也是显赫,王建华更是家里人宠着长大,一朝风云变幻,他从“王大少”变成“王知青”,考上大学好像还不够,他依然要面对各种难堪。

  王建华迫切的想要成功。

  张翠却寻着机会把女儿扯到一旁说悄悄话:

  “孙校长那里不影响吧?”

  孙校长年纪不小,还是斯斯文文的校领导,没想到也被夏晓兰那小狐狸精给迷住,居然站到了夏晓兰那边。张记是咋开张的,夏长征都没有张翠清楚,要没有孙校长,她一个农村妇女咋能搞到这种店面!

  夏子毓其实也知道会有影响,但她不能说出来让张翠担心。

  “您别管,我会再去一趟孙校长家解释。对了,我让您给准备的钱,我这次就要带走,就5000块吧。”

  小吃店是赚第一桶金的。

  夏子毓也怕店里生意会变差,再有人来找麻烦,还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张记”的前途真的是未知数。现在不把钱要到手,等店里生意变差了,她父母就舍不得拿出一大笔钱给她。

  张翠现在就挺舍不得。

  但夏子毓是一家子的依靠,张翠忍着心痛点头:

  “行,妈明天去银行取钱。”

  ……

  闹到晚上,哪里还有去商都的班车。

  夏晓兰和刘勇夫妻走过两条街,发现刘芬抱着涛涛在路边张望。

  “不是让你先回商都?你就这样抱了这臭小子一下午?”

  “涛涛说困了我才抱的。”

  刘芬从快餐店的后门离开,哪能不管不顾真去商都啊,夏家人有多无赖她又不是不清楚。远远看着这边的动静,派出所的人来了又走,到底没把谁带走,刘芬就告诉自己情况是好的。

  刘勇把儿子接过来,怕他在外面睡觉会着凉,赶紧给叫醒。

  一家人都精疲力尽,大年初四国营饭店还没营业,干脆先找招待所住下,花钱请招待所的人送点吃的,不过是馒头和面条,想吃啥大餐也没有。

  洗脸上床,母女俩单独呆一个屋了,夏晓兰说了夏大军“失踪”的事。

  刘芬大松一口气。

  “走了好,他毕竟是你爸,一直到学校找你别人会说闲话。”

  一次大义凌然的拒绝,两次三次都没关系,如果夏大军每天堵在一中门口呢?要做出一副悔改的模样,时间长了,现在站在夏晓兰这边的师生,说不定就要同情夏大军起来。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该原谅就原谅云云,夏晓兰都能想象到。

  那她只能干脆呆在家自己复习,不用再出现在县一中,等着7月份直接上考场了!

  闹了这一出,夏晓兰本也打算要减少来学校的次数,只参加学校的重要考试,比如接下来高考前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就是“预考”。有没有考大学的资格,就看能不能过预考分数线。

  本来打算大年初四回商都,因为一场闹剧,一家人不得不在安庆招待所住了一晚,搭乘第二天早上的班车回省城。

  营业公告贴的是初五开门,别管初五生意如何,当老板的肯定要尽量做到言而有信。

  下了车就直奔二七路,一家人齐心协力搞完卫生都快中午。还在拖地呢,就有人进来试衣服,一上午也卖了两条裤子和一件毛衣,夏晓兰笑说是赚到了午饭前,刘芬却让她赶紧把大包小包的东西先拿回家再说。

  他们从七井村带回的行李,除了换洗的衣服,就是村里人送的各种东西,有炒花生,有咸菜之类的。

  夏晓兰拿钥匙开门,院子门被从里面拉开。

  “于奶奶,您新年好呀!”

  于奶奶点点头,到没有黑脸,不过脸色也没多好:

  “不是说昨天回来?我还以为你们这房子不租了!”

第193章 于奶奶的关心(8更)

  于奶奶说话历来不好听。

  夏晓兰不仅习以为常,还从她这话里听出了关心的意味,夏晓兰也觉得自己贱得慌,却也解释了两句:

  “怎么不租,您这房子我住着舒服习惯。昨天有事耽搁了,我们临时在安庆县歇了一晚,我妈她们赶着去开店,这不是怕您饺子馒头吃完了,让我赶紧回来看看嘛。”

  于奶奶脸色稍霁,嘴里还挺嫌弃:

  “你会干啥活儿,包个饺子都捏不圆。幸好你脑子还不笨能念书,那双手还是留着拿钢笔吧!”

  夏晓兰就是说句客气话,于奶奶一点面子都没给留。

  夏晓兰老脸微红,她包的饺子咋不圆了?捏得褶皱是难看点,煮的时候不破皮不就行啦,她上辈子是岳阳人,鱼米之乡做面食本来就不擅长。

  于奶奶也没抓出这点不放。

  她虽然时刻警惕着夏晓兰母女,到底是孤独久了的老人,慢慢也习惯了夏晓兰和刘芬的存在。夏晓兰母女俩回乡过年前说过初四要返回,正月初五就得开门营业,于奶奶昨天没见她们,怕她们是半路出了意外,又担心是不是两人不想租这房子了。

  租金是一次性给了半年,可夏晓兰搞得服装生意挺赚钱,现在二七路45号的铺子也租到了手,母女俩要是舍弃一点租金不稀罕,直接换了别的地方租也有可能。

  就是这种担心,于奶奶晚上都没睡好,本来打算改变下自己的态度,一瞧见夏晓兰又没了好脸色。

  好在夏晓兰不在乎,于奶奶松了口气。

  过年那几天,家里可真够冷清的,不像现在,夏晓兰放下东西又是擦桌子又是扫地,嘴里还哼着歌,于奶奶觉得心情舒畅了好多。

  大年初五街上还没有多少路人,店里的生意李凤梅和刘芬两个人能应付,夏晓兰回家把卫生打扫了,在桌上铺开信纸给周诚写回信。

  问山药好不好吃,衣服大小是否合适,又问周诚大概何时会有假期。

  想到周诚认识的人不少,又在信纸上添了几句:

  “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忙找到国外有关家居装修的杂志,建筑方面的书籍也行,我舅舅想要涉足这一行业,康伟甚至请他年后帮忙装修房子,他要进京一趟……我可能也要同行,希望到时候我们会有见面的机会。”

  夏晓兰本来没打算和刘勇一起去的。

  不过这一桩活是替熟人干,装完了不满意康伟估计不好说实话。

  夏晓兰就寻思着跟着刘勇跑一趟,起码看一看康伟家的实际户型,再了解一下京城能买到那些装修建材。京城的建材种类肯定比商都丰富,不至于一盏水晶灯都要去羊城买,商都虽然是原铁路枢纽,在涉外方便远不如京城。

  商都人看见“蓝凤凰”的装修觉得奢华,京城的涉外酒店装修的才叫高档。

  康伟是见过世面的,他也不缺钱,他家的房子可以好好搞一搞设计。

  夏晓兰把信寄了,才慢慢往店里去。

  今天的生意果然马马虎虎,和年前几千一天的营业额不能比,等到晚上关门时才卖了八百多……一来是顾客少很多,二来店里也没多少货。

  诺大的三间门店,竟只有稀稀落落的牛仔裤和毛衣,加少许的呢大衣。

  顾客的选择面少了,一天就算只卖八百多,店里剩下的货也撑不了几天。夏晓兰必须要尽快去羊城拿货,这一次她打算带着李凤梅去。李凤梅和刘芬都要轮流跟着夏晓兰去进货,不然等夏晓兰上大学了,两人挑选衣服的眼光还没培养出来,“蓝凤凰”的生意不说一落千丈吧,想继续赚大把的钞票就很难。

  除了家装杂志,她还得多订阅时尚杂志,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她妈和舅妈的审美。

  李凤梅想要一台电视机也没错,通过影视作品能了解外面的时尚,不过84年国内有时尚杂志吗?

  把卫生打扫完关门,回到家时,厨房里飘出了肉包子的香味。

  一闻那味道,就是正宗的猪肉大葱馅儿。

  “我不占谁便宜,这是还你们母女吃的。”

  于奶奶说的是年前刘芬给包饺子做馒头的事儿,这老太太明明是担心她们恢复营业第一天没时间做饭,偏偏要把话说的如此不讨喜。

  夏晓兰捏起一个皮薄馅大的包子,咬了一口,又烫又香。

  于奶奶的手艺,比美食街那些卖包子的还厉害,夏晓兰也忍不住夸:

  “您这手艺可真绝了,比外面店里的都好吃。”

  同样是包子,同样是猪肉大葱馅儿,于奶奶这个就是味道不一样。夏晓兰不是没吃过好东西的人,还对于奶奶的手艺赞不绝口,可想而知包子的味道。

  母女俩都不知道于奶奶手艺这么好,租房几个月,还是第一次吃到于奶奶做的东西。

  于奶奶刻板的脸色有得意,也有不屑:

  “店里的算啥,卖给那么多人吃,就算是老字号也做不到用料精挑细选,三分肥七分瘦,口感最好的猪梅花肉一只猪只有那么几斤……算了,说给你听也不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咯,于奶奶显摆了两句,又觉得没意思。

  她家以前厨房里干活的,白案和红案是分工明确,包子做的不好吃,有的是人肯琢磨尝试,谁有本事谁就拿更高的工钱,摆一次酒席从南方请名厨来也常有的事儿。

  往事如烟,后来哪有那么多穷讲究,能吃饱就不错了!

  刘芬看女儿对于奶奶做的包子赞不绝口,有心想向于奶奶学几手,又怕这是人家不外传的手艺,很是踟蹰。于奶奶要知道了估计又要别扭,什么家传的手艺啊,是厨房里的人挖空心思要讨好她这当大小姐的……一眨眼,于小姐变成了于奶奶,靠家里白案师傅的手艺“讨好”一对农村来的母女俩,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吃过于奶奶的猪肉大葱包,夏晓兰一口气刷题到晚上12点才睡觉。

  卷子又做的差不多了,看来的再去商都高搞点新习题才行。

  第二天一大早,胡永才就找上门来,带着夏晓兰年前托他买的两辆女式自行车。

  车身更小,一辆红的一辆粉,看上去就特别漂亮。

  “胡哥,您这本事简直大到没边了,这两辆车都不好搞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4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15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