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宝妆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7 MB   上传时间:2019-10-15 15:59:37

  事业发展的好,男人会意气风发。让他天天闲着,家里经济条件再好些,想不游手好闲都难。刘勇还是有前科的,之前李凤梅是心疼他受伤亏了身体,这都过去几个月,也该干点正事儿。

  不过刘勇一忙起来,就没人照顾刘子涛了。

  放学可以不去接,每天关门都是七八点,这段时间把刘子涛放哪里?

  夏晓兰也在想这问题,“要不,店里还是再请个人吧。”

  以“蓝凤凰”现在的收入,百来块工资请个店员不算啥负担。忙起来多个销售招呼客人,也能让李凤梅和刘芬轮休。

  “请人?”

  “我们要雇佣别人看店啊?”

  最近夏晓兰和刘勇一去京城,李凤梅和刘芬都觉得缺人手,但她们还没想过请人的问题。雇人工作,那不是资本家做的事吗?她们就是干个体户小买卖……好吧,买卖也不算小,三间店面在商都绝对是最大规模的私人服装店。

  真正的小买卖,还摆着地摊,和市容管理的人打游击战呢。

  “现在南方那些乡镇企业,私人小厂,雇人工作很常见,从79年到今年,我看改革开放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国家不会轻易叫停个体经营政策。我们现在就是请个人开店,要是以后生意做大,我们还会请更多的人!”

  夏晓兰描绘的前景,让李凤梅和刘芬是既向往又忐忑。

  特别是刘芬,她管着店里的流水账目现金,过完年到现在营业了一个多月还没分红,她觉得手里的钱简直多的烫手。

  万元户就是有钱人,那她手里捏着几个万元户?

  赚这么多钱,衣服卖的也不便宜,国家真的不会管么。让把钱退回去还好,刘芬怕钱太多,国家说她们投机倒把。

  夏晓兰没有嘲笑她妈,而是耐心和刘芬两人讲政策。

  “这点钱也不算啥,南方已经有一部分先富起来了,就说我拿货的那批发商,他家里随时都放着几万现金。他也不算最有钱的,我们现在赚的钱和别人比那就是毛毛雨。”

  夏晓兰不是吹牛,陈锡良资产肯定比她要多,陈锡良也不算最有钱的,就夏晓兰所知康伟手里都有不少钱,周诚也不穷。

  这两人还只是倒腾异地香烟赚差价,那些搞走私的大老板如今应该很有钱了,就说羊城那几个批发电子产品的二道贩子,哪个腰包不胀鼓鼓!

  夏晓兰从不自视甚高,她和真正先富起来的人比还差的远呢。

  但她也不看轻自己,稳打稳扎的发展,好过根基不稳爬到一半摔死强。就说上次收音机那种块钱赚着多爽啊,夏晓兰要是留在鹏城倒腾走私货,一个月多干几单,那赚的钱也多了去!她不就是怕翻船吗?也怕自己越陷越深,先是往灰色地带趟,不小心就染黑了咋办。

  夏晓兰讲那些南方个体户拉起一伙同乡就自己开厂,李凤梅和刘芬都听得发愣。

  和那些人相比,雇个人帮忙看店,好像也不算啥大事儿,真是两人大惊小怪。李凤梅问要请啥样的人,夏晓兰不指望多漂亮时髦,这样的年轻女孩儿在店里是呆不长久的。

  “老实可靠,说话温柔有耐心的,不指望她能给店里增加多少生意,起码别想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一样眼睛长在头顶,反而把客人给得罪了。”

  百货大楼的售货员是给公家卖货,工资和营业额多半不咋挂钩,拿的是旱涝保收的收入。蓝凤凰要请的店员却是替夏晓兰和李凤梅赚钱,把客人得罪光,亏得是当老板的人!

  请人的事儿算是初步协商完,刘芬把这段时间的账拿出来。

  “晓兰,账上的钱太多了,分不分?”

  “我看看。”

  夏晓兰结果账本,看到数字是52180元,这就是过年后蓝凤凰的营业额。不到两个月,卖了五万多,一天平均下来是1000多的营业额。春装刚上新时只有几百块,后来搞满168元送丝袜的促销,营业额就上去了。再然后天气暖和,人们是真的而有了购买春装的需要,营业额还挺稳当。除了已经卖出来的五万多,店里还压着夏晓兰去京城前最后一趟进的一部分货。

  “分吧,账上只留22180元,拿出3万来我们分红。”

  3万的60,夏晓兰能分18000元。她在羊城赚了一次快钱,家里的存款变成两万多,这次去京城用了点,往部队送6只羊也不便宜,又从京城买了点东西。在羊城给家里人买包啥的,之前跟着白珍珠还赚了一笔3000元的,夏晓兰算了算家底,应该有4万左右。

  哦,4万块也不稳当,马上要给胡永才买洗衣机的钱。

  要不咋说赚得多花的也快呢,就去年夏天被赶出夏家时,县城卖个野鸭蛋,毛票都怕数错。

  李凤梅能分12000元,过年前那次她家分了8000元。她家赚到钱了就是生活上吃得好,买19寸的松下彩电即将是最大一笔花费。在84年,一个家庭的月收入要用“万”为单位来计算的话,生活上每天大鱼大肉,都只是一笔小钱了。

  鱼不过1元斤,猪肉15元,去骨的羊肉18元……大鱼大肉就这价,常见的蔬菜便宜的要用“分”来计算。不是物价太便宜,物价相较人均收入来说一点都不便宜,是夏晓兰和李凤梅家的收入太高,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平均工薪。

  李凤梅战战兢兢,赚的钱不知道要咋花。

  夏晓兰却感叹,改革开放之初这种机遇,真是错过了就不容易碰到。钱就是这样好赚,错过改革开放,再想快速积累个人财富,那才是全看命运赏不赏脸。

  夏晓兰一点都没有奸商的自觉性:

  “舅妈,我觉得可以搞第二个活动了,龚洋之前画的新海报挂出来,这次我们送钱包和皮带。”

第252章 要考570分(1257票加更)

  皮带和小钱包上次进货就批发回来了。

  没有马上搞活动,是要让“蓝凤凰”的顾客们缓一口气,捋羊毛也要等肥羊们有重新长出羊毛的时间,比如又到了新的一个月,肯定又有工资到账。

  阳春三月,还不想买春装吗?

  今年的春装,只剩下一个月的销售期,等到5月初,蓝凤凰就该上夏装了。

  夏装要怎么促销她还没想好,先把这波春款给卖完。不太好买的可以让陈锡良换几件新款,在上夏装钱夏晓兰已经不打算去亲自去羊城拿货。她现在也要全力应付5月的“预考”。诚然,建筑系在80年代前期,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它是挺神秘的院系。但这不意味着夏晓兰的竞争对手少,别管啥系,好歹是华清大学,报考的人就不会少。

  夏晓兰研究了一下华清大学前几年在豫南省的录取线,她至少要考到570分以上。

  越是接近600分越是安全,能超过600分,那就不怕被人挤下线。

  期末考试,夏晓兰才考了514分,离570分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她对自己考华清的信心来源于剩下时间疯狂刷题,也来源于她已经完全记起了的84年高考数学试卷……试卷会不会发生变化?夏晓兰说不准,因为她跑去岳阳找过,并没有找到“自己”,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84年的数学考卷不发生变化,夏晓兰无疑将把数学这一门科目刷满。

  上次期末考试她数学是102分,数学单科满分是120分,就算高考试卷如她记忆不变,听起来也只是提高了18分,离570分的分数线还差的很远?事实是,如果84年的高考数学卷不发生变化,那逼得考生心里崩溃的难度,足以干掉夏晓兰的很多竞争者。

  今年高考的总体分数线,因为数学的原因都会下降。

  当然考名校的学霸,数学题难不难对他们来说都影响不大,但也不是每一个学霸都不偏科。数学稍微弱一点的学霸,高考时拿到数学试卷也会头疼。大家都在降分,夏晓兰这科反而提高十几分,占的优势就大了。

  就算不是记忆那张卷子,数学也是夏晓兰的优势科目。

  她只是不能拿满分,却也不会被拖后腿。

  夏晓兰现在还没恶补背诵科目,那些需要突击背诵的知识点,她决定等预考之后再入手。人的记忆是有遗忘周期的,现在背也要一直复习,否则该忘还得忘。

  夏晓兰带回家的东西主要还是分给李凤梅家,软和的点心她给了于奶奶,因为于奶奶有糖尿病,这东西还不能多吃。招人的事,她写了个招聘启事让李凤梅贴在店门口,看店的她就不用去了,专心在家里复习刷题。

  泡了杯牛奶,吃了两块牛舌饼,夏晓兰就拿出了课本。

  于奶奶家独门独院的,安静的环境很适合专心复习。当初要是租了筒子楼,大声放屁邻居都能听到,肯定没有于奶奶家清静。地方宽敞,清静自在,有这些优点,于奶奶的古怪脾气也不算啥难以忍受的缺点了。

  更何况,于奶奶现在和夏晓兰母女俩的关系改善了很多,除了说话不好听,于奶奶是恩怨分明一个人,夏晓兰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硬邦邦就硬邦邦吧,总比整天卖惨装可怜的老太太强。

  于奶奶才不装可怜,她一个孤老婆子,要是再示弱,非得被别人一拥而上给撕扯干净咯。

  夏晓兰学了一上午,出屋子醒醒脑子。

  正好抓住于奶奶在偷偷给她窗台上的兰花浇水。

  “于奶奶,我看您今天上午转了两三次,是不是有话说?”

  于奶奶梗着脖子,“谁要和你说话,我是等着看笑话,看你哪天被人打包卖掉!”

  这老太太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夏晓兰不和她一般计较。

  “您说我小姨的事儿啊?我拒了!”

  于奶奶嗤笑,“有的人脸皮厚着呢,你拒了就不算计你了?我看她不是要把你嫁给傻子骗彩礼,就是老鳏夫,好处没拿到手,脸皮厚的人不会放弃。”

  一脸精明样,其实蠢得心思都写在脸上。

  于奶奶活得长见的多,像刘芳那样的,也就是因为自己有好处才跑得快。世上有天生爱做媒的,于奶奶瞧着刘芳不像是热心肠。

  刘芳固然是精明外露,刘芬就更是耳根软,于奶奶才不担心夏晓兰被骗,夏晓兰就是个白面黑芝麻心的,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

  “您说的事我会注意的,谢谢您。”

  总不能叫刘芬不和所有亲戚来往吧?

  她妈耳根子软,只能夏晓兰自己多操心,或者她妈以后自己的朋友多了,亲妹妹来不来往的,估计她妈就没那么在意。现在嘛,社交圈子窄,刘芳愿意来就来呗。给对方占点便宜夏晓兰并不在意,就当哄她妈开心呗。

  夏晓兰虽心有准备,却没想到她小姨刘芳果然是个锲而不舍的。

  ……

  刘芳把在商都的见闻回去一讲。

  说啥服装店是李凤梅开的,她大哥还出门干泥瓦匠,语气十分不忿:

  “都不晓得心疼下自己男人啊?我看那店能赚不少钱,和人合伙的也不至于叫大哥去干泥瓦匠吧?”

  夫妻还是原配的好,李凤梅前头嫁过一次,虽然和她大哥刘勇生了孩子,心里头是啥想法谁知道呢!

  梁秉安就觉得她嘴碎,“大哥都没意见,人家夫妻俩自然晓得商量,是你这个当妹妹的该说的吗?”

  刘芳还说大哥偏心,不知道贴了多少钱给离婚的刘芬,连夏晓兰都能去京城玩,买那么多东西回来做人情,钱不还是刘勇贴的。

  梁秉安简直对她无话可说。

  梁家也不缺这点钱,有啥好嫉妒的?难道要叫他梁秉安靠当个体户的大舅子补贴过日子?梁秉安还丢不起那人!何况刘芳这几年和娘家生分不少,刘芬离婚后带着女儿住在娘家,同一个屋檐下朝昔相处,肯定会更疼夏晓兰。

  刘芳带回来的消息,让梁秉安不再担心。

  应该是刘勇和李凤梅得了贵人相助,才在省城开了店面。梁秉安不指望着大舅子救济,却也不会去得罪有关系的大舅子。但刘勇发财和刘芬母女是两回事,刘勇可能要补贴刘芬母女,他却有自己的老婆和儿子,总不能刘勇赚到的钱,刘芬和夏晓兰能敞开手脚用。

  梁秉安觉得给夏晓兰说亲的事依然大有可为。

第253章 河东樊家(1更)

  “外甥女应该会经常在服装店里帮忙,你明天上门儿去见一见李阿姨,约她去省城逛逛街,李阿姨见到了真人,这事儿差不多也算成了。”

  要挑儿媳妇的人就是李阿姨,刘芳就是嘴皮子都磨破,奈何刘芬母女在这方面是个榆木脑袋。夏晓兰也是年轻小姑娘,处了个对象舍不得放手,梁秉安懒得再劝,干脆让樊家人自己去看。

  那樊家人要瞧上了,嫁不嫁也轮不到夏晓兰做主。

  一个当兵的对象扔掉有啥可惜的,现在是年轻不懂事,将来只有感激他这个当姨父的。

  刘芳和梁秉安嘀咕了半天,到了樊家怎么说,刘芳也是琢磨了又琢磨。

  梁秉安的干部身份也就在乡下人面前牛气,在河东县,梁家和樊家还差了台阶。河东是樊家的大本营,这些年将河东县经营的像铁桶一般,就算外地来的县尊也要拜拜樊家的码头,不然在河东县不好展开工作。

  梁秉安这些年职位升迁马马虎虎,他总觉得自己是结婚时没考虑好。

  如果能和樊家结亲,梁秉安在事业上就不是孤立无援。

  刘芳和李阿姨一直有来往,李阿姨特别喜欢梁欢,要不是梁欢年龄太小,梁秉安肯定把梁欢嫁到樊家去。梁欢一是年纪小,二来考上大学还有大好前程,梁秉安总想着要利益最大化。他的女儿么,等嫁人的时候一定挑个更好的……脾气太差,家里还得好好教几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4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15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