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_分节阅读_第829节
小说作者:宝妆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7 MB   上传时间:2019-10-15 15:59:37

  “你们出这钱,都是心甘情愿的?老大家的——”

  “爸,您快别说这些见外话,我家里能拿出这钱来。”

  大儿媳赶紧打断了茅康山,生怕公公又说出一些见外话。她丈夫虽然死了,她又没有改嫁的心思,如今孩子们也大了,给茅家当了大半辈子儿媳妇,难道她不是茅家人?

  宋大娘嘴唇蠕动了半天,愣是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自从老茅下放又平反,和儿女们都拉开了距离,这还是首次让宋大娘觉得,儿女们虽然没有一起住,却还是和她和老茅紧紧依靠在一起的……从前若有似无的冷漠和距离,竟都不见了。

  这是为什么?

  是夏晓兰!

  是她认了老茅当老师,茅家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茅康山也无话可说。

  他不是没钱。

  但他从前有积蓄,却没感觉这样快活。

  “行,都依你们,我和你们母亲今天就搬下楼来!”

  茅家人欢欢喜喜的应了,要上楼去帮忙搬家,邻居们莫名鼓起掌。

  是人都喜欢大圆满,茅老师和宋大娘,这是新房子有了,有个孝顺的徒弟,家里儿女也更团结亲密了,这不是大圆满,什么才算?

  哦,郑淑琴和茅国胜呀,那是一锅鲜汤里的两颗老鼠屎,茅老师和宋大娘有的是人争着孝敬,没有这两人影响不大!

  钟院长刚才在楼上说的“儿孙满堂真是福气”,仿佛到了此时,才不算讽刺。

  茅家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晚上。

  搬完家,茅康山两个儿媳妇在厨房做饭。

  郑淑琴有句话倒是没说错,三室的房子就是大,特别是精心设计装修过的,年轻人能在客厅看电视,喜欢看书的帮茅康山在书房整理书,全家都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茅康山看着自己的藏书被一本本归置好,心里还是惦记着夏晓兰,对宋大娘说道:

  “也不知道她现在人在鹏城,还是回了京城,钱还能赚的完吗?”

第1329章 老东西运气不错(3更)

  宋大娘也有同感:

  “晓兰就是太忙了,那么着急做什么呢,她这岁数有的是时间上进。”

  夏晓兰和所有同龄人都不一样。

  宋大娘觉得她不习惯慢慢悠悠的日子,其他人努力学习和工作,夏晓兰的努力程度远超同龄人。

  人家在肆意享受青春岁月,她这青春仿佛是从哪里偷来的,不把每一天过得充实,夏晓兰会焦虑……明明才20岁刚出头,那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比宋大娘这样的老太太还严重。

  茅康山自己还说呢,却不许别人说,马上反驳宋大娘:

  “一寸光阴一寸金,她起点不如别人,自然要拼时间和精力去赶超!没有100分的汗水,哪有100分的成功……你可别在她面前乱说话,让她一口气泄了,以后就懈怠了。”

  不心疼夏晓兰?

  心疼啊!

  但是严师才能出高徒,这话古来至今流传,肯定是有道理的。

  当人老师的,就是要严格一点,哪怕学生不理解在心里偷偷骂,至少老师问心无愧,严厉的高标准下,再笨再懒的学生都能学到点东西!

  茅康山把书丢下,“我得给她打个电话,嘱咐两句。”

  东西搬下楼了,电话还没迁下来,茅康山噗呲呲爬楼打电话去了。

  “爸这是哪里去?饭都熟了!”

  还要叫钟院长来一起吃饭,换房子的事钟院长也出了力。

  宋大娘摆手,“我看是去找晓兰显摆去了,让他去,要不他今晚睡不着觉!”

  茅家人其实都很好奇,他们对夏晓兰的情况不了解,怎么忽然拜了师,老爷子为啥又愿意去鹏城生活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人家对老爷子这么孝顺,郑淑琴和茅国胜浑身不得劲儿,总有原因吧!

  当着茅康山都不敢问,茅康山一走,赶紧缠着宋大娘。

  宋大娘也糊里糊涂的。

  “就是今年夏天,一天早上老头子忽然让我去买鱼割肉,说有人要上门……”

  她没觉得鹏城去帮忙多辛苦,茅康山还干得挺有劲,比在杭城办退休有精神。

  另一半,茅康山爬上楼,回到了他和老伴儿住了好些年的“家”。

  东西都搬空了,等电话一迁走,这房子就要还给单位。

  他还是先往京城打了电话。

  夏晓兰也是今天才回到京城。

  腊月二十六,夏晓兰没在鹏城继续飘着,而是回到了京城。

  今年是没空折腾着回豫南老家,夏晓兰打算在京城过年了:

  “我还说年前要去杭城看看您和师娘……”

  “不用,你跑来跑去,时间全浪费在路上,好好陪家里人过春节,过完春节你就要出国。你是不是从香港出境,那我们还能在鹏城见面!”

  茅康山让她不用过来。

  现在去美国多是由香港出境,香港飞日本,在转机到美国,她是按照教育部的安排当交换生,自然也和其他交换生一起走,系里已经通知过她出国的流程,的确是要从香港出境。

  那就是说,临出国前还能见上一面。

  夏晓兰也不用跑杭城了。

  茅康山说起家里四个儿女每人凑了五千块,要给夏晓兰。

  “老师,我怎么能要这个钱——”

  “怎么不行?这钱你必须收下。”

  夏晓兰转念一想也对,出多出少,那是茅老师儿女们的心意,难怪茅老师说话的语气中难掩高兴。

  至于为啥5个儿女,只有2万块,夏晓兰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是茅国胜两口子又作妖。

  难道她最开始想错了,什么锅配什么盖,能和郑淑琴那样的老婆生活,茅国胜根本就没有抢救的必要?

  罢了,幸好茅老师和宋大娘还有其他儿女。

  挂电话时,茅康山小声对她说谢谢。

  夏晓兰一笑:“徒弟孝敬老师是天经地义,您说谢可就见外啦。”

  茅康山也不是那种强行煽情的人。

  夏晓兰好不好的,不仅是他出手大方,而是让他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

  挂了茅康山的电话,夏晓兰也高兴。

  “茅老师家其他儿女还是挺孝顺的,一家愿意出5000块钱,一共凑了两万,托茅老师转交给我,说给茅老师和宋师娘换房子,也算他们出一份力。”

  仅靠工资吃饭的家庭,攒出5000块钱不容易,有这钱都能给家里儿子办个体面的婚事。

  于奶奶难得没有开嘴炮,还认可的点头:

  “儿女结婚了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是个个都像你这样经济条件好,事事把爹妈摆在前面,自家的日子就不用过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孝顺也要量力而为。”

  难道茅家人以前没想过要让爹妈住好一点的房子?

  肯定是想过的。

  只不过前几年大家的思维比较僵化,有单位分的房还挑什么,省建院的分房政策已经非常好了,毕竟是建筑设计院,和兄弟单位联动划拉几下,不缺人给修家属楼。

  房子是分给了茅康山,楼层和户型都好,是茅康山和宋大娘自己把房子和小儿子一家对换了,其他儿女能说啥?

  说多了,就像在争爹妈的房子一样!

  这两年宋大娘腿脚不便了,茅家人就干着急,也不知道变通,没说给二老租个平房住不用爬楼……当然,或许提出过,听晓兰说茅康山日子过得简朴,没准儿给拒绝了呢。

  呸,什么简朴,不就是抠门吗?

  于奶奶深有感触,于家以前有钱的时候,她都不认识“简朴”两个字怎么写!

  当穷鬼,想不简朴都没办法。

  难得夏晓兰在经济上大方,这都大头除了,想出了完美的办法解决了茅康山和宋大娘的住房问题,心里但凡对爹妈有点感情的,看见外人都这样对二老,不可能不触动——姓茅的命还真好,一瞅一个准,收了夏晓兰当徒弟。

  于奶奶刚这样感叹,就听见夏晓兰问她:

  “我马上就要出国了,您还是把徐叔的情况给我说的具体点吧,有什么特征,当初出国有没有带什么凭证,年貌如何,我找人也更有把握!”

  于奶奶收敛心神。

  ——她要收回刚才的话,不仅是姓茅的老东西命好,她这个老东西运气也不错!

第1330章 您说的不是吃的大黄鱼吧(4更)

  “他叫徐仲易,是1938年冬月初一生的,1966年3月出国,那一年他28岁。我儿媳叫崔意如,她比仲易小两岁,是1940年六月初五的生辰,他们出国时还带着我的小孙子徐长乐,乐乐才5岁……”

  夏晓兰在心里计算,1966年3月出国,到如今刚好20年。

  风华正茂的徐仲易如今成了中年大叔,于奶奶乖巧可人的小孙子也该有25岁。

  “我记得您说过,徐叔当时是到了美国旧金山,还寄回来一封信?”

  于奶奶站起来,“你等着,这封信我一直带在身上,保存的很好。”

  于奶奶回屋拿了一个泛黄的信封。

  夏晓兰一看邮戳,1966年9月19日,的确是从美国旧金山寄出的。

  而且是徐仲易带着老婆孩子出国的第一年就寄出了,可见是一安顿下来,就给国内寄了信。于奶奶示意她可以拆开看看,信写的挺长,开头就说他已经平安到达美国,准备在旧金山定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4页  当前第8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9/15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