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_分节阅读_第263节
小说作者:湘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0-02-24 18:45:48

  然而于英改不过才二十二岁的样子,如此年轻如他,却能将邢稽捉到手,有不少官员是不相信的,他们猜测着这于英改背后的身世,怀疑他与定北侯唐朔必有渊缘。

  于英改上前跪下,心里莫名有些发慌,第一次上朝堂,他不知道要怎么做好,旁边的莫强就更慌了,见于英改怎么做就做怎么做。

  于英改一抬头就看到左侧不起眼的地方站着一人,不正是秦楚,他站的位置与文武百官站的方向不同,于英改一看到秦楚便想起和离了的妹妹,他立即挺直了脊背。

  离帝叫二人起身,一脸温和的看着于英改和莫强,说道:“朕今日很高兴,咱们离国的后生可畏,如此年轻竟能将邢稽抓住,此二人必要重赏。”

  而于英改便在此时将定北侯的上书呈上去。

  离帝展开一看,随后叹了口气,“定北侯戎马一生,为离国鞠躬尽瘁,早在三年前便伤了右臂,无法举弓箭,练成了左手剑,却无法再镇守燕北,向朕请辞告老还乡,朕念他功德,准了他的辞官。”

  离帝这话一出,众百官脸色皆变,所以燕北大将是个空缺,如今齐国少了一个邢稽,那这镇守燕北的大将也不必担心,倒要为此谋上一谋,有不少官员动心。

  然而离帝此时又开口,“定北侯推荐勇士于英改镇守燕北,此子对燕北地形熟悉,如此年轻还能捉住邢稽,便凭着这一份英勇,也有这份能耐,只是朕需好好想想。”

  “今日先不谈燕北战事,且说这二位勇士活捉齐国大将邢稽立了大功,朕决定封赏。”

  离帝话落,户部尚书莫靖出列上前,建议道:“臣以为此番功劳应是定北侯之功,定北侯三年前就伤了一臂,还能活捉邢稽,如此忠心爱国之将士,皇上定要重赏。”

  莫靖出列说了,另外几位大臣与他走得亲近的也出列开口。

  的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于英改,他能有什么能耐呢?他还能抓到邢稽,必定是定此侯准备辞官,将这一份功劳归咎到于英改的头上罢了。

  此时太子周寅出列,向皇上禀报道:“父皇,儿臣早已经派人去了一趟燕北,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勇士于英改就是在三年前隐姓埋名接近齐国大将邢稽的,这三年里他忍辱负重,最后将邢稽带入陷阱,如此才活捉了这狡猾的邢稽。”

  “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邢稽带军侵犯离国燕北多年,以前差一点儿十六州都落入他之手中,若不是定北侯前去平定,恐怕现在的燕北也不是我大离的燕北了。”

  “定北侯也因此而有了封号,如今勇士于英改一举拿下邢稽,儿臣以为该以重赏,如此天下年轻有为的能人之士才会前来投靠出士,也是代表着咱们大离的重才之心。”

  周寅的话极为豪气,在场的官员无法插嘴,何况不少官员还是处在观望状态的。

  右侧站着的三皇子晋王周冲朝周寅看去一眼,而后又看向于英改,他有些疑惑,太子为何要帮着于英改呢?莫不是想将这位大将拉扰到自己门下不成?

  周冲不曾开口,也没有什么眼色,户部尚书莫靖只好退下,不再多说。

  离帝听了太子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开了金口御言,封于英改为四品明威将军,封莫强为宁远将军,两人一主一副,三个月后上任燕北,接掌燕北军务。

  离帝的封赏下来,众官员向于英改和莫强道喜,于英改和莫强被官员围住。

  退朝后,周寅却并没有急着走,而是随着离帝去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离帝周存宣将定北侯的折子给了太子。

  周寅看完奏折有些意外,上面定北侯说起于英改,实则他的右臂伤势很严重,便是断臂也无法治好,将是终身不能再上战场了,而于英改,这一份功劳是他自己用命拼来的,于英改有勇有谋,与莫强二人异姓兄弟情深,两人是可用之才。

  周寅是没有想到定北侯的伤如此严重还忍耐了三年,如今更是对于英改的功劳不占半分,他其实完全可以占住这份功劳,成功身退,从此名留青史,后世之人皆记得。

  可是他并没有,如此大义之人,令周寅不得不佩服。

  离帝也正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刚才才不辜负定北侯的一片苦心,封赏了于英改和莫强。

  周寅将折子放下,说起邢稽此人,离帝得知邢稽四肢筋脉尽断,离帝有些疑惑,“这是于英改所为?”

  周寅沉默了一会儿,摇头,“可能是定北侯所为,于英改此人虽说只有一面之缘,但儿臣认为此人是一个极为正派的铁血汉子,必不会下此重手,何况他曾经在邢稽座下三年。”

  离帝也是意外,这筋脉明显是新伤不久,必定是活捉后所为之事,若是于英改下的手,那这人也极下得了狠心,虽然上阵打仗,不能留有情面,可是情理中却还是令人心寒的。

  若是定北侯所为那也不为可能,他与邢稽对战多年,还受了这么重的伤,下此重手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离帝也不想再追究,废了邢稽也算是除了心头大患,就算是再将邢稽慷慨的还给齐国也没有了威胁。

  随后两父子开始谈及这一次如何利用邢稽立下十年和平之协议,甚至得到两座城池的对策。

  且不说御书房内的父子二人,便说于英改与莫强从宫里出来后,就在宫门处遇上候了许久的石泉,是于书燕叫他来这儿等着的,生怕于英改不知道于家院的方向。

  第635章 于家人团圆了

  三人立即翻身上马,直接往景衣巷而去,一路上,于英改激动万分,想到入城时看到的家人,他的心里是一片柔软。莫强也替兄弟高兴,不像他,孤身一人,如今得了官位,连个分享喜悦的人都没有,呆会到了于家院,他也得赖在那儿不动了。

  两人到了景衣巷后,于家院内听到马蹄声,于书燕已经急忙将大门打开,于江全夫妻站在廊下期盼的张望。

  马还没有停稳,于英改从马背上跳下来,上前就将妹妹抱在怀里,他家小妹哦,出去的时候,还是如此稚嫩的小姑子,如今再看,似乎长高了,都及他肩头了,只是越发瘦了,她这是被秦楚给气得么?

  于英改暗自发誓,如今他有了官职,还比秦楚那七品小官不知高了多少,以后他家妹妹必定在京城里选一门门当户对的世家贵子为夫,气死秦楚去。

  于书燕被兄长用力的捂怀里,差一点儿背过气去,兄长怎么力气更大了,她吃不消。

  “哥,闷着了,闷着了,还一身臭汗味。”

  于英改哈哈大笑,松开妹妹,拉着妹妹的手就朝父母走去。

  看到父母,于英改的眼眶一热,随后他松开妹妹的手,来到父母面前就跪下了,“儿是来请罪的,当年已经知道自己上了当,却还是不曾回来,与定北侯去了燕北,将父母和妹妹丢于家中,无人照顾,孩儿不孝,求父母责罚。”

  于英改垂着头,却是将许三娘说哭了,于江全一巴掌招呼到儿子的后脑勺上,郁闷道:“知道错了,你让我们想得好苦。”

  说到这话,于江全的声音明显有些哽咽,于书燕在一旁也不由得的抹泪,她比父母还要更伤心,因为她经历了两世,上一世的兄长可是没有了,而这一世她哥哥回来了,平平安安的归来了。

  许三娘上前将儿子扶起,一家四口看着对方,接着含泪笑了。

  可怜巴巴的莫强却是站在于家院外,手里拉着自己的马和于英改的马,心里好落漠。

  这会儿于英改回头看向他,朝莫强招手,向家人说道:“爹,娘娘,妹妹,这一路上若没有莫强,我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当年他虽然做错了,但他心地不坏,是个正直的汉子。”

  于书燕听到这儿,于是看向壮实的莫强,大声喊道:“以后我于书燕又多了一个哥哥,那便是强哥。”

  莫强听到这好听的声音,心中一暖,眼眶忽然一热,他觉得自己也粘糊,随后笑了。

  于氏一家人都出门来迎接莫强,在门口,莫强向于江全夫妻跪下了,“当年是我的错,是我骗走的英改,我该罚。”

  说完,莫强朝自己的胸口就要拍去一掌自罚,没想于江全眼明手快,伸手上前挡住他,说道:“以前的事不要再说了,若不当日之事也不会有今日的英改,你们安安生生的回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以后莫强就住咱们家中,以后于家便是你的家了。”

  莫强重重的点头,他以后有家了。

  而街对门的秦家院里,史氏与银叶正要出门,就看到了于家院门口的一幕,呆住了。

  再看于家院外不远处守着的这些护卫,个个铠甲加身,手中大刀,一看就是军营里的,史氏便吓了一跳,于家院里这是来了什么人物?

  史氏不由得朝这边走来。

  于家人将于英改和莫强迎入院里,于书燕又朝外头看了看,还有两位兄长的随从亲卫,这些人将如何安置好呢?

  于书燕想了想,说道:“哥,你的亲卫他们可否也进院里来?”

  于英改却是摆手,“就让他们在外头呆着吧,以后就为咱们守院。”

  只是于家院子并不大,住也住得下,就是进出不方便,毕竟有女眷,不像人家的府邸。

  于英改看到妹妹皱眉,于是笑道:“不必担心,皇上的封赏马上下来,很快兄长就要有府邸了,到时咱们一家都住进去。”

  于书燕一听,双眸一亮,“哥,你在京城会有府邸了?”

  于英改点头,于是他将自己的封赏说了出来,同时三个月后就要去燕北镇守边关了。

  于家人一听,喜中含忧,真舍不得兄长去边关,可是兄长如此能耐,志不在此,既然这是他选择的路,做为家人更应该支持他才是。

  于书燕抱住兄长的手,“哥,只有三个月吗?我巴不得是三年。”

  于英改笑了,“如果是三年,我恩师定北侯可就得再次镇守三年,可是他的手已经伤成那样,他为了我和莫强已经撑了三年了,我不能如此不讲义道。”

  于书燕不敢再多说,她没有想到定北侯已经成了兄长的恩师,但看到这一次的大功,定北侯全部让给了她哥哥,就可以看得出定北侯对她兄长的良苦用心,多亏得她当年的那一番话,叫兄长一定要投靠定北侯的话,原来她已经在细节上改变了前一世发生的许多事情。

  而于家院外的史氏,悄悄地站在门口就听了这么一耳,尤其于书燕喊哥哥的声音,是满满的喜悦与知足,史氏就猜到了,原来这些士兵都是于英改的人,也就是说于家今个儿发达了,于英改立战功回来了。

  史氏很快想到街头热闹谈论的燕北战事,还有押送敌国大将凯旋归来的年轻将士,她就面色一惊,立即提着裙摆,折身回秦家院去,也不出门了。

  史氏一入秦家院,便匆匆的入了后院,这会儿大嫂二嫂都在正房里陪着婆母俞氏,史氏上前二话不说就将刚才在院外看到的情况说了。

  正屋里的几个女人全部呆住。

  俞氏半晌才问道:“不可能吧?于英改真的回来了?还立了大功?”

  史氏点头,在当年人人都为参军而费尽心思逃避的时候,于英改却被带走,如今他回来了,不但回来了,他还立了大功回来了。

  尤其人家现在还有亲卫了,也就是说于家院外以后都会有亲卫守着,那模样简直刺眼睛。

  第636章 气死秦家人

  俞氏不由得起身,而后又坐下,理了理衣裳,说道:“于家与咱们秦家又无关系,以后这种事不必向我汇报,你们看着也就当看一件普通的事就成。”

  史氏却又接着说道:“想来于家在景衣巷住不久了,听说皇上为于英改赐下了府邸,以后他们要搬去大院子里住了。”

  俞氏的脸色极为的难看,阴沉的可怕,史氏不敢再多说。

  大嫂毛氏却是呆住,当年她想方设法不让兄长被带走,事后是留下了,可如今再看于英改,她忽然想,要是当年她没有将大哥留在家中,而是像于英改一样去参军,会不会回来时也如于英改一样呢?

  毛氏一想到这儿,对于书燕的羡慕中不由得有些嫉妒,当年谁能想到打仗还能生还,还能得功名,于家这是要走运了啊。

  二嫂吕氏却是半句也不敢说了,她没有想到与自己一样是贫穷出身的四弟妹终有一日兄长会如此争气,有了这功名,立此大功,想来在京城里也能安生的住下去了吧,不像他们秦家这么一大家人子却屈于这小小院子里,也不敢随意的出门,说什么内城遍地权贵,出门可别得罪了人。

  秦家三个儿媳妇各怀心思,婆母俞氏也是心头不好受,以前她看不起的于家,居然也会有如此能耐,她四儿从文,人家儿子从武,同样的年纪,人家儿子却已经立此大功,说起来,如今的秦家还不如于家呢。

  俞氏以前完全不将于家放在眼中的,如今却不得不认视,不过还好老四媳妇和离了,不然凭着这身份,那还不得多张扬去。

  家里的儿媳妇个个都听她的,那是因为她们的出身都不及秦家,一但高娶,尤其是原本还不如他们秦家的最后还变成了高门的,可不好相处,好在阻止了四儿复婚。

  秦家人怎么想的于书燕自是不知道,如今于家院里一家人团聚,不知道有多开心,于书燕叫石泉出去大肆采买,她与母亲许三娘一同下厨做饭。

  满桌子好吃的饭菜,莫强看着就流下了口水,这一路上押送入京,风餐露宿的,可没有吃到什么好吃的。

  而且他也没有想到,当年的穷小子于英改会有一个如此会做生意的妹妹,居然还将父母带来了京城,简直太厉害了。

  好酒送上,莫强起身为于江全倒酒,随后四个男人一起碰杯,于书燕和许三娘却在一旁笑。

  一顿饭吃完,于英改陪着妹妹来到凉亭,他想问问家里这几年的情况,妹妹能有今日的成就,想必也吃了不少的苦,一个女人家,出来抛头露面多有不便,不受点委屈不可能。

  于书燕便简略的将这几年的生活说了,同时她也告诉了二哥的存在。

  于英改听到这儿才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会受妹妹之托命关牧去燕北寻他了,还有这一次的封赏也是,太子殿下一直向着他,原来有这么一桩往事。

  于书燕不由得的起身来到兄长面前,将他上下打量一眼,如此高大又结实的哥哥,必定有不少姑子欢喜吧。

  “哥,我有嫂子了么?”

  于书燕笑看着于英改,于英改双颊一红,无奈道:“在边关打仗哪来的女人,自是没有,不过妹妹若不幸福,做哥哥的岂能放心,所以乘着这三个月,我决定给妹妹好好物色一个世家子弟照顾我妹妹,我妹妹长得如此漂亮又心地善良,可不能随意的。”

  于书燕听到这儿,很有些惊讶,她不知道关牧是怎么跟她哥哥说的,为何哥哥瞧着似乎很不喜欢秦楚呢。

  可是的确现在已经和离,她若帮着秦楚说话,反而显得她好像很想复婚似的,反而惹得哥哥不安心。

  于书燕没反驳,却是赶紧转移话题,问起燕北的风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5页  当前第2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3/3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门娇妻作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