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湘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0-02-24 18:45:48

  俞氏朝毛氏看去一眼,眸里有怒意,毛氏垂下头去。

  三人就这样静默无声进入了孙氏的院里。

  孙氏正要出去散步,想叫三人同行,俞氏婉拒了,于书燕便陪着孙氏去了。

  俞氏一进厅前,一掌拍在桌上,一脸怒气的看着毛氏,“都是你出的馊主意,你都不曾查过对方的底细,简直是丢脸,我看以后这知县夫人要恨死我们了,不要说巴接,今个儿听了人家的家事,咱们恐怕最好别再跟知县夫人往来。”

  毛氏默默地站在那儿不敢说话,她也没有想到那小刘氏如此不检点,居然跟勾引自己的表哥,还一脸清纯的与表嫂交好,想想就可怕。

  俞氏只觉得诸事不顺,这个大儿媳妇白识这么多字,不及四媳妇一半厉害,连这个都没能看明白,看来以后还是只能带着四媳妇在身边的,于是俞氏叫毛氏回屋里反省,没有她的吩咐,不准出门半步。

  毛氏只好回到侧室,不再出声。

  于书燕陪着孙氏在亭子里坐着赏景,她其实没有什么心思,刚才那一场闹剧还是很影响她的心情的,眼下秦楚是抓着她不放,但除了秦楚,秦家所有的人都恨不得她赶紧离开秦家,尤其是她的婆母。

  她着实在秦家呆着没意思,前一世如此勤快贤惠,也是这样的结果,这一世她也不奢求,她还是该早一点离开才是,在秦家虽然不拘着她,却因为她是秦家四媳妇而受拘束,做生意放不开手脚。

  看来得下一剂猛药了。

  于书燕这么想着,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

  孙氏今个儿心情极好,坐在亭前说起了庾县的生意,以及先前于书燕提到的生意,还问于书燕先前所说的白米什么时候到。

  先不说孙氏是为了帮她才收下的白米,但是于书燕却起了想法,以后她的生意得好好做起来,这种有一桩没一桩的生意不好做,她回去后还得去码头多操劳一些。

  孙氏心情好,自然将于书燕带在身边,有富绅夫人来拜见孙氏,都忍不住对于书燕侧目,此女不简单,单凭一个秀才公的身份却能站在知县夫人身边,如今主簿夫人更加的器重于她。

  于书燕很安静,她着实不想回院中西屋,与婆母和大嫂相对,便守着孙氏应付这些富绅夫人们。

  到了第三日义捐的时候,此行的所有人开始活络起来,眼下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捐出的银两会在永安寺布施粥棚,余下一些会在城门外摆上吃食。

  不管如何,这些都是表面上的,说白了还是王氏盼着齐知县的政迹做出来的,接下来他们的玉簟、织布生意才是百姓耐以生存的手艺。

  第112章 是时候去县城了

  义捐这一日大清早的,于书燕去了一趟青山院尽头的小院子,找到了杨氏,又与她坐了一会儿,想来再过不了多久,义捐的事务一结束,于书燕便要走了。

  但是这一次她带来了不少糕点,孙氏家中富饶,出门仆人随行不少,其实带了不少好糕点过来,于书燕呆在孙氏身边,自是吃了不少,她想起上一次杨氏说的话,想来她孤苦,又很少下山。

  这寺里的僧人也想得不周到,所以于书燕的糕点却成了杨氏最喜欢的东西,想着她马上要离去,杨氏便有些念念不舍了。

  陪着杨氏坐了一个上午,一同吃了斋饭,于书燕才从小院里出来,她往孙氏的院里走去,刚走进密林,她就遇上了秦楚。

  秦楚看到于书燕一脸的淡然,心情有些微妙,上前一把将她抱住,小声说道:“那日大嫂将我叫去深林,却偷偷地走掉,事后我才想到大嫂的意思,中途遇见了齐知县的小表妹,我匆匆地走了,并没有与她见面的,我怕你误会,这两日一直想来寻你,可是你却躲着我。”

  于书燕郁闷的看着他,说道:“我并没有躲着你,只是这青山院里多是住着女眷,你也不方便进来。”

  秦楚看着这个没心没肺的,就有些牙痛,就一点也不想他么?

  然而于书燕忽然开口转移话题,“秦楚,等上香回去后,我便打算跟你一同回县城里去,以前你说要带我去县城的事可还作数?”

  “自是作数的。”

  秦楚心中一喜,媳妇终于愿意跟他去县城了。

  于书燕一听,便安下心来,既然秦楚愿意带她走,她也不想再留,去了县城,她便能大肆的做生意了,婆母和大嫂这一次倒是让于书燕看到她们的真心,她呆在村里头也没有意思,是时候多赚些银两盘身。

  夫妻两人商量着,于书燕说想去西市小院里住,秦楚倒也不反对,只要她愿意跟着他前去,就算一个住着东城,一个住着西城,他也愿意,大不了每日骑马来回。

  而在夫妻两人商量着此事的时候,林间深处走出来一人,正是大嫂毛氏,毛氏被婆母责备,闭门思过一日,今个儿好不容易出来逛逛,没想到能在这林子里遇上四弟和四弟妹,看着两人相依在一起,毛氏心情还是挺复杂的。

  四弟自从娶了媳妇后,便是捧在掌心里疼着,便是上一次她强行得了这一个名额,将自家兄长留在了家中,原本使四弟和四弟妹之间生了间隙,没想到两人再次和好,这让毛氏有些始料未及。

  毛氏站在老树下,看着前面的两人,两人说的话她全部听了进去,听到四弟妹打算去往县城里住着,心情更加的不好,再想想自己泥腿子的丈夫,毛氏竟有些不舒服。

  凭什么她们留在村里头做农活,而四弟妹却可以跟着四弟一同回县城里享福,同为儿媳妇,四弟妹可以什么都不做,可是她们三人却处处辛苦着。

  毛氏站了许久,也不避开着,就这么直直地看着前头的两人,商量好后各自分开,秦楚出了林子,于书燕也走了,毛氏却还站在那儿,她是该将此事告诉婆母,不过眼下不是时候。

  义捐之时,秦家人站在了孙氏的身边,俞氏这一次再也不敢出半点风头,甚至很是低调,说起来借着人家孙氏的面子,她们什么都不捐,此举自是不妥当,一向好强的俞氏自从孙氏送布料开始,见到孙氏便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似的。

  有了这一次的义捐,想来秦家人在孙氏面前更加低人一等吧,可是看到老四媳妇站孙氏身边一点也不觉得拘紧,甚至还有说有笑的,没半分局促,这样反而令俞氏有些摸不准了。

  孙氏这一次捐银三千两,有她带头,其他的富绅夫人也不敢往低里的叫,不然捐个五十两一百两的也必定有的,毕竟真正有同情心的人没有几个,商人逐利,能走到他们今日是的成就,恐怕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义捐圆满结束,比王氏想得还要多些,她很感谢孙氏的帮忙,同时对于书燕也有些另眼相看,此女心思灵巧,有时还有些急智,虽然地位低了一些,但偶尔却是能派上用场的。

  义捐过后,王氏生怕有变,便与任家和贾家做这些玉簟布匹的生意落实了一下,得到两家夫人的肯定,王氏接下来回去后便会将此事施实下去的。

  至于秦家其他的两人,在义捐后,王氏便找来俞氏婆媳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恐怕是让两噤口,不能将那日的事说出来,在场只有两人,却没有于书燕,这让俞氏感到不舒服,显然王氏对老四媳妇是个特例,而对于她却没留半点颜面了。

  接着他们开始回程了,长长的队伍里,女眷带上了幕离,坐进了马车,一路朝庾县而去。

  永安寺的粥棚前已经陆续有灾民或者乞丐出没,倒是得到了一个善名。

  傍晚到的庾城外,于书燕在马车里经不得奔波,竟然睡着了,俞氏淡淡地看了她一眼,倒也没有叫醒她。

  回到秦家院里,便各自回房休息。

  秦楚却被俞氏叫进了正堂屋里,俞氏说起这一趟永安寺之行,她觉得知县夫人对他们家并不是很理睬,便叮嘱秦楚留意一下知县大人,上一次带着他们去见盛大儒的事,以后最好是不要了。

  俞氏生怕盛大儒再次收下小弟子,到时与秦楚一同教导于膝下,她的儿子就不是唯一的那一个,反而担心儿子失势。

  秦楚却是不以为意,师父要招什么样的弟子不是他能阻止的,不过师父年岁已高,想来对于招收弟子一事有些犹豫。

  上一次齐知县和贾县丞两人一同与秦楚去福城见盛大儒,便是为着庾县的读书人去的,的确有心想向盛大儒举荐一二,没想被盛大儒婉拒。

  为此盛大儒还私下里叫来秦楚,不准他以后再带人过来求情,秦楚也就答应了。

  第113章 捐钱风波

  齐知县和贾县丞自知理亏,以后多半也不会再去了。

  秦楚应下了俞氏的话,心里还想着永安寺一行,媳妇说要跟着他去县城一事来,他正要借机说出口,大嫂毛氏便进来了。

  眼看着不是说话的好时机,秦楚只好先出了堂房的门,往东屋去了。

  第二日秦楚大清早的就去了县学里,于书燕睡了一个回笼觉后已经日上三杆,她从东屋出来,就发现秦家院里没有什么人,可是院外却闹得沸沸扬扬。

  于书燕理了理衣裳,她正要出门一看,就见俞氏带着三个儿媳妇匆匆进入院子里,顺手将院门给关上了。

  俞氏面色苍白,脸色很不好看,毛氏和史氏两人却似乎被吓到,跟在婆母身边,不知所措。

  俞氏怒道:“今年收成不好,先前我秦家不需要短工的时候,他们偏要过来求着上工,如今因我家里余钱不多,村里修沟渠,原本给五十两银子,眼下我答应给三十两银子出来,算着那沟渠的工期,自然也是够了的,为何眼下村里人却像我欠着他们似的,居然还闹到我秦家来了?”

  俞氏越说越生气,看着身边三位儿媳妇,老大媳妇端庄,却不习惯与村里人吵架,老二媳妇木纳,从娘家回来后又默默地做着家务活,半句话都不敢说,至于老三媳妇,更是吓得惊惊颤颤的,以前的机灵劲都没有了。

  再说俞氏向来好面子,存善心,讲体面,自然也不能像村里的泼妇那般与人争执吧?

  所以此事秦家竟然拿着这些村里人没有办法?俞氏怕失了秦大善人的名声,结果是打肿脸来充胖子。

  于书燕站在东屋门口,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四人局促不安的站在院里,而院外却传来吵闹声,声声都是质问俞氏凭什么说好捐五十两银子的眼下变成了三十两去了。

  于书燕感觉到不可思议,前一世还没有留意,自己也是懵懂,家里由着俞氏做主,一直觉得婆母有本事,应付各方人物,也不见她慌乱。

  可是重生归来后,已经经历过生死的于书燕再次审视婆母,却发现并不是记忆中的那般雍容淡定,反而有些拘紧,放不开手脚。

  院外已经有人上前敲门了,门敲得响,院里几人却不敢开门,俞氏正思考着该怎么解了这危机,既不毁了秦大善人的名声,又能坚持己见,只捐出三十两银子来。

  然而这些村里已经被秦大善人惯坏了,平素修路,没钱了找秦大善人,修沟渠,没钱了打秦大善人,便是家中无粮了,也可以向秦大善人借,想要做短工,也只要上前逼一逼。

  尤其从秦家出了一个秀才公后,秦家更加的看重名声,村里人却借着这个原因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

  于书燕看着几人一脸的苦恼,她心里头莫名生出一把火来,还没有她娘看得通透,她娘也只有对奶奶好,任由奶奶欺负,便是大伯娘她娘也不放在眼里。

  于书燕朝左右墙角看了看,看到墙角有个扫帚,于是上前抓起扫帚便上前去开门,俞氏正要阻止,于书燕便将院门打开。

  她手里拿着扫帚,站在院门口,目光淡淡地看着村里人。

  村中秦五媳妇正在看热闹,秦五一家是桃花村里最穷的,她巴不得村里人闹事,等秦家为了名声和面子协妥,她再开口借粮,到时也能捞到一点,谁叫秦有富有百亩田地,还能有余钱送一个秀才公出来呢。

  秦五媳妇看到门口的新妇,认出来这是秀才公的媳妇了,心想着秦家人都好面子,想来这个四媳妇更要为自己的丈夫着想才是,再看到她手中的扫帚,秦五媳妇讥讽道:“秀才公的娘子想要打人不成?光天化日之下,咱们可都是本家同村人,人可不能忘了本。”

  秦五媳妇一口开,立即有妇人应和,毕竟都想乘乱捞一点,秋收不好,秦家凭什么可以这么富有。

  然而于书燕却不上当,她淡淡一笑,说道:“我秦家有田地百亩,那也是我们秦家通过几辈人努力积攒起来的家业,众位若是觉得不公平,便回去上香问问祖宗,为何当年不曾留下田地供你们吃喝。”

  “但是我秦家不欠你们什么,通过自己的双手才得了田地,没有偷没有抢,更没有强行夺之,我秦家光明正大,做事也磊落,给村里捐银,那是我秦家心善,但并没有欠着大家伙的,便是我秦家不捐,也是可以的。”

  “各位乡亲若是看不惯,我倒觉得不如去县城里闹一闹,县城里有不少富绅,那些富绅比咱们有钱多了,人家的祖宗积攒下来的财富,到了一这辈他们能享受,而你们没有,你们便是可以闹的,可是这么个道理?”

  于书燕的话令在场的村民瞬间歇了声,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她,许是不相信一向重名声,好面子的秦家人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秦五媳妇第一个反应过来,怒道:“你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个外姓的儿媳妇,秦家还临不到你做主,我们要找秀才公的娘,她才是咱们村的善人。”

  于书燕却是冷笑道:“今个儿不管你们找谁,我都要跟你们讲一讲这个道理,我婆母向来心善,给村里捐银,但她不欠村里人的,我代表着秦家,代表着秀才公,向大家伙说句实诚的话,就因为今个儿大家伙的表现,我秦家打算这三十两银子不捐了,要修沟渠可以,大家一起派人出来挖,这样才是公平的。”

  于书燕话落,院里的俞氏却是吓了一跳,谁叫她去这么说来着,这不是坏了秦家的名声了,俞氏一想到这儿,气得不轻,就要冲出来,倒是被毛氏给拉住,毛氏眼神意味不明,却是劝道:“娘,你又何必着急,真出了什么事,到时全赖四弟妹身上便是,眼下这些村里人个个带着怒气,咱们出去也无济于事,反而让他们得逞。”

  第114章 秦家好面子

  村里人听到了于书燕这话气得不轻,先前还说捐五十两银子的,转眼银子少了,眼下居然还敢说打算不捐了,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他们不准,必须将说好的银子捐出来 。

  秦五媳妇更是激动,她要借粮的计划落空,自是心里不顺的。

  秦五媳妇立即冲前去,站在村里头最前头,大声质问道:“你当真代表着秦家?”

  “那自是,说起来五婶家里最穷,是不是乘着这一次捐银后,再向我秦家借些粮食。”

  于书燕像将秦五媳妇看穿了似的,气得秦五媳妇心头一把火,却因被点破了自己的心思,而显得更加的愤怒,指着于书燕就骂了起来,“你算什么东西,一个外姓人还敢在咱们桃花村里指手划脚,秦家敢不捐银子试试看,到时我就闹到县学里去,我要让全县城的人都看清秦大善人的伪面孔。”

  院里的俞氏一听到这话,吓得不轻,就要冲出去圆场,毛氏和史氏却再次拉住她。

  于书燕没有半点生气,更不着急,反而面色淡淡地看着她说道:“五叔好赌,家里的田地全部输掉了,如今无米下锅,便想来我秦家借粮,盼着我秦家人养着五叔一家不成?”

  “我秦家有善心,但只救济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好吃懒作又好赌的人,我秦家向来是不肖一顾的,五婶说要闹到县学,那就去闹吧,公道自在人心,此事可不只是我秦家的事。”

  “此案便是上了公堂,也是无稽之谈,县城里的富绅这么多,若是因为你们得不到捐银而故意破坏其名声,他们也会人人自危,毕竟他们可比我秦家更加的有名声,更加的有钱,是不是你们都得去闹一闹?”

  “我今日便代表着秦家,将话搁在这儿,再闹便不再捐银,我欢迎大家伙的去县学里闹,这种无中生有的事一但闹开,可不是吃几天牢饭这么简单的。”

  秦五媳妇原本想着终于抓住了对方的一个把柄,借着那善人的名声像往日一样逼秦家人就范,只是令秦五媳妇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个新妇外姓人居然将他们家的事摸得一清二楚,便是村里人也未必知道的这么多,她是怎么做到的?

  于书燕面容淡淡,油盐不进,村里人一时间竟有些慌乱起来,虽说没能得到五十两捐银,但是三十两银子也是足够了的,若是秦家不捐,他们还不得为了明年收成同样派人出去做工,再说眼下正是农闲之时,谁家不能派出一两个人来修沟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5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3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门娇妻作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