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_分节阅读_第313节
小说作者:冰莲清妍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83 MB   上传时间:2020-02-25 18:45:20

  赖处长伸手移了移眼镜,很是疑惑不解:“东湖市政府?是哪里?”

  也别说赖科长不知道,小刘也不知道,征询的目光投过来。曾文芳不由苦笑:是啊,这个地方,生活工作在京都的人们有几个知道的?就是渔港、海州、荔园这些地方,如果不是因为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人知道吧?

  曾文芳笑道:“说东湖你们大家肯定不知道,这只是南方的一个小山城。建市不到二十年,之前隶属南方的荔园市。

  荔园大家知道吗?荔园市与渔港市、海州市合称为南方‘海三角’,是南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今,那里发展不错。

  不过,东湖市又要偏西、偏北很多,属于粤北山区,离老革命根据地比较近。”

  小刘连连点头:“嗯,嗯,我知道海三角,不过,还真没有听过东湖市。”

  赖处长也笑道:“南方的发展势头不错,北方很多年轻人都跑那边创业去了。说什么?渔港的有钱人最多,京都的官员最多。”

  曾文芳笑了:“有人戏称,在渔港,随手一抓就是百万富翁,而在京都,随手一指,就是处长、部长。”

  赖处长觉得这小姑娘说话很有意思,连连点头道:“嗯,好像他们说的就是你这句话,我都不知道怎么表达,哈哈,还是你这话说得形象。”

  小刘指了指笑得开怀的赖处长,道:“沈小姐,如今我也是随手一指,这不就是现成的一位处长吗?”

  “呵呵……”

  办公室里正聊得兴起,唐诗音拿着曾文芳的资料进来了,见大家都一脸笑意,不由也笑道:“你们说什么呢,这么开心。”

  “沈小姐正在说南方那边的趣事呢。唐主任开会回来了?”

  唐诗音点头:“嗯,开了一个上午的会,终于把人员调派好了。对了,文芳,你被肖社,也就是《经济参考报》那边挑去了。”

  “啊?沈小姐被肖社挑去了?”

  小刘指着曾文芳,惊得捂住了嘴。赖处长也惊讶地看着唐诗音,似乎有些不相信。

  唐诗音看过曾文芳的资料,倒没有多大的意外,她道:“你们也知道肖社这个人最挑,每次来要人,都是亲自来的。专业不对口的不要,没有工作经验的不要,娇生惯养的姑娘不要,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不要。各部门多出来的人中,哪有人符合他的要求?”

  小刘指着文芳,问:“那肖社就宁愿要了一个新人,也不要其他部门挑出来的人?”

  唐诗音摇头笑道:“你别看文芳是个新人,却正好符合肖社的各项要求。你看啊,文芳取得的学位中,其中两个是汉语言文学、政治经济学,这两个专业正好是《经济参考报》的对口专业。

  文芳在报社实习过,在市政府工作过,还参与筹备建设东湖市工业园,连他们市长都对她好评连连,这算得上有经验吧?还有,你刚才带着文芳爬楼梯,逛了几个小时,文芳没有抱怨过吧?与娇生惯养扯不上关系吧?”

  小刘连连点头:“嗯嗯,沈小姐走得比我还快,根本没有喊过一声累。”

  唐诗音朝曾文芳眨了眨眼,道:“你知道领导为什么要求每个新人进来,都要楼上楼下跑个遍吗?那是因为我们这些做新闻工作的,有时一走就要一天半天,娇生惯养的人,确实没办法胜任。所以,那些在这栋大楼里跑一圈就唉声叹气的人,在这里注定得不到重用。”

  曾文芳这才明白,原来,这样去逛一圈,还有这样的深意。

  逛过一圈这后,她就觉得有些奇怪。说起来,无论她分配在哪个部门,有些地方,也不必去逛。因为,有些部门,即使在这里工作几年,也不一定有交接。可是,从小刘与楼上楼下各部门的熟悉程度,说明小刘很经常做这个工作,也从中说明,每个新人,都会被小刘带着去逛一圈。

  小刘反应过来后,不由长叹一声,道:“唉,文芳,我都不知道应该为你哀叹还是要羡慕你了。”

  “为什么?”

  “唉,肖社人长得俊,能力强,在他手下工作能学到很多东西,这自然是令人羡慕的。说实话,站在我的角度来看,你能被肖社选中。我觉得你幸运,让我感叹我当时为什么不去修经济学。”

  “刘大哥读的是什么专业?”曾文芳听出他话里的遗憾,话里话外都是对她的羡慕,她对那个肖社也生出了几分好奇。

  小刘长叹一声:“我学的是资源管理专业,所以,我才会被分配在人事局。”

  赖处长笑了:“小刘啊,你在我们唐主任面前就嫌弃我们人事局,别被她下发到信息室去,到时候,你看得眼花缭乱,没处透气,就只能埋怨自己啰。”

  小刘急忙嘿嘿笑道:“唐主任,我可没有嫌弃我们人事局。嘿嘿,我们可是把握着整个通讯社的人事调遣权,谁不羡慕我们呀。再说,我刚才的话还没有说完呢,肖社可是通讯社著名的拼命三郎,跟着他,也很辛苦的好不好?”

  唐诗音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道:“你可别吓坏了文芳,如果吓坏了,肖社要找人算账,可别找我。还有,快到午饭时间了,等会儿你带文芳去吃饭,然后带她到午休的宿舍。”

  然后她又对曾文芳道:“文芳啊,你的原材料与证件已经被肖社拿走了,留在这里的这些,是存档用的。肖社会复印一份,原件他会交还给你。

  《经济参考报》在十楼,整个单独的十楼,都属于经报社的,你到时候直接去找肖社就可以。”

  “好的,谢谢唐主任。”

  “不客气,这是我份内的事。”

  曾文芳刚才已经知道,通讯社有两间食堂,一楼一家,顶楼一家,八楼以下的员工在一楼吃,而九楼以上的员工到顶楼吃。

  午休的地方,也是按楼层分的,一层两个休息室,一个男休息室,一个女休息室。比如她,分配到了十楼,那休息室也在十楼。不去休息室的员工,也可以在办公室伏桌休息。

  午饭时间是十二点钟至一点半,下午两点半上班,五点半下班,早上上班时间是八点到八点半,到得早的员工,比如八点或八点十分到的,可以去食堂吃早餐。

  这样的安排很人性化,当然,这主要是指行政人员与内勤人员。而出外勤的人员,早上出去,只要任务完成交付好了,不必按这里的时间安排来上班。

  曾文芳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很满意,当然,那是在还没接到肖社布置的任务之前。再工作一段时间,她才深有体会,小刘口里所谓的“拼命”,比起东湖的张市来,还要过之而无不及。

第五百六十七章 惊喜与郁闷

  食堂的饭与大多数学校饭堂的饭菜差不多,不过这里不用钱,属于员工福利。听小刘说,也有些富家公子、小姐吃不惯,会让家里或者酒店、餐馆送饭菜来。

  这些人一般会在办公室旁边的茶水间吃,不会来这里跟其他人一起挤。也有人自己带了饭菜来,那可以用茶水间的微波炉热一下再吃。其实,解决吃饭问题的方法还是多种多样的,让文芳不必担心。

  曾文芳摇头苦笑:如果知道她小时候经常饿肚子,小刘应该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了。她一个农村出来的人,还会吃不惯食堂里有肉有汤、有菜的午餐吗?

  当然,她知道小刘陪她只是工作,对其他新进的员工,小刘也会这样介绍。而她,也没必要把自己的事情跟他说。

  吃过午饭,小刘带她上了十楼:“每层楼最靠左边的两个房间都是休息室,第一间是男休息室,最里边的那间是女休息室。当然,各部门的主任,也就是厅级以上的领导,他们的办公室里面都有单独的休息间,他们不必来这里跟大家挤。

  也有一些单独拥有一个办公室的领导,办公室里没有休息间,却有沙发,他们可以直接在沙发上躺一躺,午睡也不过不是一个、半个时辰的事情。有些人干脆不睡,伏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下,然后就开始工作。”

  曾文芳连连点头,递给他一瓶自制的喷雾剂,道:“今天辛苦刘大哥了。这是新的润喉咙的喷雾剂,你试试,挺好用的。”

  小刘接过,递给她一张报到证,指了指休息室,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了谢,飞快地走了。这小姑娘送他这样,是不是觉得他话太多了?说了这么多话,必须要用这个润喉的东西?

  他有些郁闷,但想起曾文芳一路上笑盈盈地模样,他又觉得自己想多了,这姑娘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吧?

  他拧开那个小巧的东西,朝喉咙上喷了一下,顿时,一股清新、凉爽的薄荷味道遍布了整个口腔,他不由舒服地深吸了一口气。

  这下,他知道了,这姑娘绝对只是感谢他。这么好的东西,确实是他如今最需要的。

  十楼《经济参考报》社长办公室。

  肖庸去顶楼草草地吃了点东西,就回了办公室。他没有进休息间,而是坐在办公室里翻看曾文芳的资料。

  上午,他是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去开这个会的。一般情况下,年后的人员调整,很难找到合用的人才。因为,被调用的人,有些是一些部门觉得这位员工的专业不适合在本部门工作,有的是这些人不能胜任本部门的工作。

  而这些被弃用的人,他根本不可能要。只是,没想到随便走一趟,竟然有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沈文芳。

  嗯,应该叫曾文芳,因为,除了户口本、临时身份证,以及调令上写有“沈文芳”这个名字,其他的资料,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还有一些省级以上的获奖证书,里面写的都是“曾文芳”。

  还有那些从报纸上剪下来报导,也是署名“曾文芳”。他记起来了,前两个月,京都沈家一连三天,都在权威报社刊登声明,说明 “沈琴”不是沈家女儿。

  后来,沈园举行大型宴会,通讯社也派出记者去参加了这次宴会。因为,在这次宴会上,沈老爷子亲自把“沈园”捐赠给国家。这一消息,传遍了整个京都新闻界,许多记者写了好些报导,报道这则消息。

  另外,据说,沈家还利用这个机会,为家里的大孙女——文芳小姐举行订婚典礼。

  文芳小姐?那不就是这个曾文芳或者沈文芳吗?订婚典礼?这个姑娘才多大?怎么就订婚了?

  肖庸为自己能意外挑到一个人才而开心,可是,想到曾文芳订婚的消息,他心里又稍稍有些郁闷。

  看了一眼她户口本,出生于1974年9月,不是才25岁吗?就订婚了?要知道,他都31岁了,还没有订婚呢。

  唉,肯定是农村那些早婚的风俗害得她这么早订婚,从户口本的内容来看,她是家里的长女,一定是父母闹着要她早点结婚,她才不得已,先用订婚来搪塞家里人。

  肖庸这样想着,心里又舒服了不少。他并没有意识到,人家的这些私事,其实与工作没有半点关系。他只需知道,他多了一个下属,一个可以不用培训,直接进入工作状态的下属。

  只是订婚吗?其实,订婚只是他回忆起年前沈园那次宴会的信息,他没有注意到,人家的户口本上,分明盖上了浅浅的两个小字“已婚”。前两个月刚订婚,肯定得过一年半载才会结婚吧?不然,举办那么大的订婚仪式干吗?

  这是大家的惯性思维,说起来,不但他如此,另一个看过曾文芳资料的唐诗音也是如此。

  他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觉得时间过得有些慢。他看了曾文芳写的好几篇稿件,越加迫不及待地期待上班时间。两点半,曾文芳就应该会来找他了吧?这次,她应该能认出他来了吧?

  对于早上在电梯处,后来在走廊处碰到曾文芳,而曾文芳没有过于关注他,他心里是有些不满的。回到办公室,还特地去休息室的穿衣镜那里瞄了一眼,发现自己还是那样风度翩翩,还是那样丰神俊朗。

  这个曾文芳是怎么回事?好像对美色一点儿也不在意的样子。对了,沈家人长得不赖,从曾文芳的外貌来看,曾文芳的父母肯定长得好看。

  还有,沈家人?沈家与王家是姻亲关系。王家人,肖庸那可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为,他出国留学的时候,与王家嫡系的孙子王明远是同学。王家人虽然远走他乡,但受骨子里的爱国思想左右,他们家的子孙,母语都学得很好,对祖国的发展也很关注。

  不过,肖庸邀请过几次王明远,希望王明远回国发展,王明远都推辞了。肖庸也问过,要不要他帮忙带信给沈家,王明远也拒绝了。

  当时他想,或许是因为嫁入沈家的姑婆去世了,也或许是因为当初沈家在王家落难的时候没能帮一把,王家人心里的坎还是过不去吧。

  如今,沈家嫡系在政界没人,沈家大伯在科学院工作,娶了战家的女儿战兰为妻。这个战兰倒是守住了沈家的部分产业,却也是靠着沈老爷子的余荫,以及以前王家人留下的人脉。

  王明远说过,战兰是没有什么抱负,也没有什么经商天赋的人,想要守住他家姑婆的嫁妆,确实有些难度。如今能平平过,还无所谓,但在商品经济来临之后,这些产业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能否保住,还是个问题。

  沈家小儿子沈琅有京都有小神医之称,专注于医学研究,没有兴趣与精力经商。而沈家大孙子沈泽铭,竟然去学建筑设计,似乎也无心于经商。

  倒是那个沈家二孙女,沈美琪,有些经商天赋,只可惜学的是外语专业,听说经营了几家服装店,倒是做得不错,可毕竟是小打小闹。

  这诺大的家业,他们沈家以为凭着战兰就能守住么?

  王明远说起这事的时候,肖庸很惊讶,因为,这说明王家一直关注着沈家。并且对他们没有人培养后代接手家业,很有意见。

  肖庸心里有所猜测,他推断,会不会是王家人觉得那些产业好歹是王家留下来的,如果能继续发展,也能让大家记住王家以前全国首富的地位。反之,沈家人不珍惜,把产业败光了,那么,不但沈家会沉寂下去,王家,也将会不在存在于国内百姓的心里。

  如今,沈家在政界与商界都没有什么作为,对于纵横全球商界的王家人来说,实在没有再进一步接触的意义,除了,王家人想保住留在沈家的王家产业。

  这个曾文芳会不会是促使王家出手相帮的一个契机呢?要知道,国家领导人非常盼望王家人能回国投资。因为,王家人在全球商界算得上是风向标,王家人去哪个国家投资了,大家就会觉得这个国家的形势一片大好,其他投资商也会纷纷抢着去投资,这必然会带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知道他与王家人有交情,国家领导人把说服王家回国投资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可是,他一直找不到切入口,即使他去见过王明远的父亲与叔叔,也认识王明远的其他兄弟姐妹。

  沈家这个新认回来孙女,曾文芳,不,应该叫“沈文芳”,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肖庸有理由相信,除了桌面上摆的这些,曾文芳一定还有其他没有写在这里的惊喜。这些,都等着他去挖掘。

第五百六十八章 休息室的女人们

  曾文芳自然不知道肖社长心里想的这些,她是那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来了,便不悔,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无论被分配在哪个部门工作,她都坚信——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的。再加上,如果单位阻止她发光发亮,那她就把精力放在别的行业,在别的行业里发光发亮。

  坚守在政府部门的行政或事业单位,只是因为重生之时的一个愿望。她想,既然那个时候她这样想过,那就去做呗。反正多做一份工作,也不会妨碍她走在赚钱的道路上。

  曾文芳进到休息室的时候,休息室里还很热闹,大家刚吃过中饭,都还没有睡意。

  她不知道这报到证怎么用,估计是证明自己是这里的员工,不然,大家不让她在这里休息怎么办?所以,她举起手里的报到证,礼貌地问:“你们好!我是沈文芳,新来的员工。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空的床位,可以让我午休。”

  有个三十岁左右的少妇瞅了她一眼,见是一张新面孔,有些奇怪:“你是新进了职员?在哪个部门?”

  曾文芳摇头:“我刚来报到,只知道被分在十楼,但不知道具体在哪个部门。”

  “你的衣服是在哪里买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5页  当前第3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4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