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祭无忘告乃翁_分节阅读_第26节
小说作者:芒鞋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20-05-11 20:53:12

  “父亲只希望你们活得轻松点,不用为了迁就振兴他们委屈自己,身为男儿,他们理应承受些风风雨雨的。”而不是让女人扛起所有风霜,谭盛礼望向角落里握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的谭佩珠,眼底蒙上了暖意,“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书房里的谭振兴起身喝水,无意瞥到院子里说话的父女两,抵了抵谭振学胳膊,“父亲和长姐在说话。”

  谭振学头也不抬,“说话就说话,大哥,父亲要你背的书背完了?”

  年前,谭盛礼在书铺拿了好几本要抄的书回来,谭振兴唧唧歪歪爱抱怨,惹怒谭盛礼,命他两天把整本书背下,少几个字就挨几棍子,据他所知,谭振兴昨晚背了通宵,还剩下两页纸的内容呢。

  “没呢。”谭振兴苦不堪言,探出头瞅了两眼,在谭盛礼察觉前缩了回去,问了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你们说父亲是不是不待见我啊。”

  挨打的是他,被罚背书的还是他,长子不该是这样的待遇啊。

  “大哥。”谭振学顿笔,“你踏踏实实温习功课父亲就不会打你了。”

  父亲眼里揉不得沙子,谭振兴端正态度,勤勤恳恳做文章就不会挨打,挨了打,只能说谭振兴罪有应得。

  谭振兴:“......”天知道他多不想读书!

  读书不如砍柴。

  ☆、第38章 038

  “就没其他办法吗?”望着书页密密麻麻的字, 脑袋又胀又痛,真是背书背得想吐了,谭振兴锤了捶脑袋, “父亲什么时候允许我们再出城砍柴啊。”

  “想去砍柴?”不知何时, 谭盛礼站在门口, 脸上喜怒不明, “既想砍柴明天就去山里...”

  谭振兴诚惶诚恐, 揉了揉疲倦肿胀的双眼,惊喜道, “真的能去山里吗?”

  山里环境清幽,心无杂念, 别说砍柴, 做什么他都乐意。

  谭盛礼略过此话题不提, “书背得怎么样了?”

  “剩下两页了。”谭振兴喜出望外的拍了拍书页,向谭盛礼保证,“半个时辰没问题。”

  谭盛礼要他背的是《孝经》, 这书幼时他就会背了, 后来成亲荒废几年给忘了,重新拾起来不难,他全神贯注地背后面的内容, 谭盛礼在旁边守着, 待他阖上书, 谭盛礼递给他两张往年府试案首的考卷, 这是书铺老板借他的, 说起来,还得感谢老板提醒,起先他关注的多是文人墨客的文章和诗集,京都文风鼎盛,流行以诗会友,科举也以策论诗文为重,他便没在意其他。

  问老板借阅往年府试案首的考卷,不曾想老板将各门的考卷都找了出来。

  他要把明算的考卷退回去,无意瞥到两张考卷的题,发现不对劲,就多翻了几张。

  府试和县试考的内容稍有不同,除去贴经墨义增添了门明算,不比较不知,明算这门的难度在渐渐增大,科举的任何动静有与朝堂选拔人才息息相关,府试由学政大人出题,虽说题目会涉及学政大人的个人喜好,但连续几年,每次出题的学政大人都不同,明算这门却越来越难,定有蹊跷。

  他给谭振兴他们讲课时,多以文为重,天文地理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布置的功课浅显易答,但往年的明算考卷给了他暗示:讲课的重点得倾向于明算了。

  “以后除了背书写文章,明算这门课我会加大难度。”谭盛礼直言,“铺子里没有《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两本书卖,我托老板去外地问问,得好好学着两本。”

  明算太差了,这不,谭盛礼给他们看的是明算的考卷,20道题,案首错了5道,其中鸡兔同笼的题有难度,鸡兔同笼,头四十,足一百,问鸡兔各几只,谭振兴拿草纸算了算,能做,又看下题,老翁买鸡,母鸡每只二十文,公鸡十八文,小□□文,老翁卖得银钱百文,母鸡公鸡小鸡各几只,这题也好答,接着往下看,越往下难度越大,谭振兴坚持到第八题就答不上来了,“父亲,会不会太难了?”

  照这种难度,别说他过不了府试,下次恐怕都没希望。

  哪怕明算占的比重不高,答对七题太差劲了。

  谭盛礼皱眉,示意他闭嘴,谭振业和谭生隐看得津津有味,两人直接拿了纸,在纸上重新答题,谭振兴坐不住,把椅子搬过去挨着谭振业,越往下题目越复杂,日食月食的问题都有,脑子晕头转向的不知怎么办,以为谭振业和他差不多,结果谭振业奋笔疾书,答完这题答下题,聚精会神得连身边坐了人恐怕都不知道,谭振兴有点不是滋味,同爹同娘生的,谭振业是不是太聪明了点吧,他将脑袋凑过去,结合题看谭振业的解法,不得不承认,看谭振业列出解法后整个人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忍不住拍手叫好,“对对对,就是这样的...”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好像是谭盛礼以前讲过的啊。

  看来不能熬通宵,熬通宵脑子转不过弯来。

  谭盛礼站在桌边,垂眸看谭振业解题,看完谭振业又看谭生隐,像个考官在两人之间走来走去,谭振兴学他,前倾着身体去看谭生隐的,谭生隐比他强,答了十一道,正在答第十二道,见他杵着笔迟迟没动静,谭振兴感同身受地拍拍他胳膊,“生隐弟,答不出来就算了,案首才答对十五题,咱们不差了。”

  至于答完十六题的谭振业,谭振兴表示完全不羡慕他,谭振业从小就机灵,算数方面有点天赋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毕竟都是帝师后人,再优秀都理所应当。

  谭生隐扯着嘴角笑了笑,不肯放弃,继续在纸上写写画画,看题好像懂,好像又不懂,懵懵懂懂的很奇妙,重要的是无从下笔,思考片刻,谭生隐真不知怎么解,索性放弃,歪头去看谭振业,谭振业也给难住了,利落的搁下笔,“太难了,剩下的四道题不会了。”

  受他们影响,谭振学也好奇地围了过去,惊呼,“明算的题好像难了很多。”他记得他参加府试那年,最后门是明算,20道题,最后道最难的题都没这么难。

  谭盛礼不动声色,“振学,你试试会多少,振业他们正着解,你就接着他们的顺序来吧。”

  “是。”谭振学毕恭毕敬地拿过考卷,从第十七题开始,解到二十题就无能为力了,第二十题考的是天文,尽管谭盛礼有讲过,但并没往深讲,亦或者谭盛礼讲了他没细听,不好意思道,“父亲,最后这道题我也不会。”

  “那也不错了。”谭盛礼不吝啬夸奖他们任何人,谭振学在几人里边是最博学的,能答对十九题算不错的了。

  谭振业看得双眼放光,“父亲能否讲讲?”

  “最后这道题出自《周髀算经》,是本很古老的书了......”要不是看到题,谭盛礼都不知府试题目这般难,针对这道题,他讲了解法,看四人似懂非懂,谭盛礼又换其他解法讲了遍,谭振业最先反应过来,“想不到明算还考这些?”

  谭盛礼也诧异,“是啊。”

  关于算数,民间流传的书籍最为著名的乃《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内容深奥隐晦,读起来费劲,少有人仔细钻研此书的,便是掌管国库的户部,将此书研究透彻的人也寥寥无几。

  然而府试的考题都是出自书里的内容,对学了点皮毛的谭振兴和谭生隐来说,吃力是正常的。

  至于谭振业,虽说有点超乎他的意料,但不是无迹可寻。

  “明算这门复杂难懂,接下来几个月,要好好补补这门课。”谭盛礼挑了其他地方府试的考卷看,明算这门都在增大难度,想来是接下来几年,朝廷科举会有变革。

  本以为背书写文章就要人命了,如今添了门算数,谭振兴痛苦不堪,“父亲,明算这门比重不大,成绩差点没什么吧?”

  案首不也错了五道题吗?

  “皮又痒了是不是?好好听,听完我要布置功课的。”院试不考明算,府试突然增大难度必然有其用意,而极有可能就是乡试和会试会增加明算这门,谭盛礼毫不怀疑这点。

  在屋里站了会儿,确认谭振兴没有小动作后他才回了房间,翻出默的书,里边有本古籍《五曹算经》,不知编撰者是哪个年代的,有次组织翰林院晒书,无意翻到这本发霉的书,觉得有趣就多翻了几遍,不曾想会有派上用场的这天。

  因为手里没有《九章算术》,谭盛礼就先给他们讲《五曹算经》,布置的功课也多了起来。

  加之谭振兴他们早上要出城砍柴,下午和晚上才有时间,平时晚上他们各自温习,不懂的单独请教谭盛礼,添了算数后,自己看书的时间没了,下午讲算数,晚上讲文章和诗文,加上谭盛礼意识到科举会有变革,除去科举类的相关书籍,还会涉猎其他,什么都讲,讲了便会布置功课,难易程度不同。

  便是学业最扎实的谭振学都觉得吃力起来。

  不过众人也算见识到了谭盛礼的渊博,天文地理就没他不知道的,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不敢懈怠,迎着晨雾出门在背书,卖了柴回家也在背书,街坊邻里看在眼里,笃定他们大有出息,巴结要趁早,于是,有老太太坐不住了,趁着谭家兄弟出门,叩响了谭家大门。

  谭佩玉出门买菜不在家,汪氏去河边洗衣服了,家里就剩下谭佩珠照顾两个孩子,谭盛礼则在书房里检查他们功课,以及记录讲过的内容,听到敲门声,谭佩珠先是问了句谁啊,听出是老太太的声音才开了门,看人面熟,她试探地唤了声,“玲婶?”

  “诶诶,佩珠还记得玲婶啊,你父亲可在家?”她是看着谭家兄弟和谭佩玉姑嫂出门的,笃定家里没其他人了,这般问不过是随口问问而已。

  “在呢。”谭佩珠侧目请她进门,前两日谭佩玉在街上买了两只小鸡,毛绒绒的,不太听话,在院子里乱跑,谭佩珠但心她们跑出去,不敢敞开门。

  谭家搬来郡城将家里的四只鸡带来了,过年杀了三只,剩下只公鸡清晨打鸣用的,鸡打鸣两声谭振兴他们就得出门,早先有邻里抱怨太吵,谭盛礼又赔礼又道歉的,今天看老太太来,谭佩珠以为又是因为公鸡之事,“玲婶,去堂屋坐吧,父亲在书房,我喊他去。”

  老太太又重重地诶了声,说起来,自年前在门口那见过谭老爷,差不多快三个月没见过他了,他好像特别不爱出门,想到即将看到那个俊美不凡的男子,老太太顺了顺发髻,又低头整理衣衫,恨不得有张镜子能让自己照照。

  女为悦己者容,没有人不爱美了,尤其在长相俊美的男子面前。

  四十多岁的老太太,进了这扇门竟生出心花怒放满面娇羞的情绪来,老太太揉了揉滚烫的脸颊,惊觉不妥当,叫住要去书房喊人的谭佩珠,“佩珠啊,我想起来有点事,等我啊,我回家一趟。”

  孤男寡女的同处一室不太好,得回家把儿媳妇捎上!

  谭佩珠:“......”

  ☆、第39章 039

  不等谭佩珠问明情况, 她风风火火就跑了出去,脚步声大,惊动了书房里的谭盛礼, 他推开窗户问, “有人来了?”

  小鸡在墙角啄食, 眼看顺着半敞开的门去, 谭佩珠忙将门关上, 回谭盛礼道,“是玲婶, 好像专程来找父亲的,突然说有事又回去了。”

  家里有读书人, 邻里不怎么过来串门, 上门即有事说, 谭佩珠瞥了眼角落里的鸡笼,想说点什么,叩门声再次响起, 她顺手拉开了门。

  玲婶站在门外, 身侧还站着两位年纪相仿的老太太,面容慈祥,眉开眼笑的, 笑得谭佩珠心里发毛, “几位婶子来有事?”

  玲婶斜着眼冷哼了哼, 极为不满, 她回家找儿媳妇的, 谁知出门就碰到两个老不死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过来,早先嫌人家闺女克夫,畏畏缩缩不敢靠近,如今看谭家几位公子仪表堂堂又勤奋好学,想趁早沾亲带故攀上高枝就不怕克死自家儿子侄子了,什么人哪,她顺了顺鬓角的碎发,故作亲昵地握住谭佩珠葱白般的手,“她们在家闲得慌,陪我老婆子来坐坐的,佩珠啊,你别搭理她们,咱进屋说去。”

  谭佩玉是她给娘家侄子看好的媳妇,万万不能被两个死老太婆抢了。

  语声未落,就被身边浓妆艳抹的老婆子挤开了,“哎呀佩珠,可别听你玲婶乱说,我来是有正事要说的。”说着,挽上谭佩珠胳膊,喜笑颜开地进了门。

  被挤到门框边的玲婶差点摔倒,咬牙切齿道,“老肖氏...”

  谭盛礼就站在屋檐下,看来人似有不和,拧眉未作声,玲婶注意到他,噎了下,随即微笑着颔首,谭盛礼颔首回礼,清隽俊美的五官看得玲婶心跳如鼓,她屏住呼吸,难得没和老肖氏叫板,而是捏着嗓子轻轻与谭盛礼道,“谭老爷在家呢,没有打扰你吧?”

  几十岁的人,两句话羞红了脸。

  挽着谭佩珠手臂的老肖氏心头骂娘,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德行,人老珠黄的了,还以为是少女呢,动不动娇羞脸红,我呸!

  心里将人骂了个狗血淋头,面上却笑盈盈的,话里直放冷箭,“玲嫂子说的什么话,谭老爷整日在屋里看书,说不打扰可能吗?”

  老肖氏性格泼辣,几个儿媳妇被她拿捏得死死的,不好惹,玲婶不想失了仪态,皮笑肉不笑的咧嘴,“你说的是,还望谭老爷见谅。”

  谭盛礼少有和妇人打过交道,但两人的刀光剑影自是看得明白,请她们去堂屋,吩咐谭佩珠倒茶,开门见山道,“不知几位来有何事?”

  他态度和善,说话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玲婶再次红了脸,先道,“我来是想问问佩玉这孩子。”

  谭佩玉贞静温婉,谈吐不俗,周围老太太没有不喜欢她的,要不是担心谭老爷眼光高,不敢轻易为儿子求娶谭佩玉,早就开口了。

  三人都是为谭佩玉的亲事来,且都是为娘家侄子,看她们态度真诚,谭盛礼亦没有隐瞒,把谭佩玉被休之事说了出来,谁知,听完她们就面色微变,神色犹犹豫豫好不明显,谭盛礼面别开脸,端起茶杯晃了晃,如实道,“你们的好意谭某心领了,佩玉那孩子吃了许多苦,亲事上我得慎重考虑,府试在即,怕没时间琢磨这些,真有心的话,不若等入秋后再说吧。”

  他希望院试过后再提谭佩玉的亲事,他有了功名,谭佩玉地位水涨船高,嫁人容易得多。

  有刘明章的例子在前,谭盛礼万不会将其嫁到婆母厉害又蛮不讲理的人家了。

  “入秋后啊...”玲婶脸上的娇羞褪得干干净净,随之而起的是尴尬,被休回家的女子多是犯了七出之条的,谁敢娶啊,她也是做婆婆的人,儿子如果休妻,必然是儿媳妇不对,但这种话不好当着谭盛礼的面说,只感慨了句,“佩玉多好的姑娘啊,怎么就遇人不淑了呢?”

  谭盛礼做不出背后说人闲话的事,因此礼貌的笑了笑,没有聊刘家的事。

  被休的身份,再想巴结谭家都得好好想想,坐了约莫两刻钟,她们就回去了,谭佩珠送其出门,隐隐感觉她们情绪不高,回屋收拾茶杯时,便问谭盛礼,“父亲与玲婶说什么了?我看她唉声叹气的。”

  “她们想给你长姐说亲,我提了两句你长姐的情况......”

  谭佩玉自小就听话懂事,很照顾弟弟妹妹,嫁到刘家孝顺公婆,被休纯属刘家人无理,想到玲婶出门时复杂莫辩的眼神,她心里不是滋味,“都是刘家人给害的。”

  真是白白便宜了刘家人。

  “过去的就莫再提了,等院试后再说吧。”好与不好,有眼睛的自己会看。

  街坊邻里没什么秘密,不消半日,谭佩玉被休的事情就传开了,无不为其惋惜,多善良孝顺的姑娘,怎么就遇到这种事情了呢,惋惜归惋惜,却没人再上门给谭佩玉张罗亲事了。

  那扇斑驳的院门,除了谭家人,再无外人踏足过。

  眨眼,就到了四月,今年府试在清明后,过完二丫头周岁宴谭盛礼就准备带着谭振兴和谭生隐去府城了,临走前,他给谭振学和谭振业布置了许多功课,又从书铺借了好几本杂书给两人抄,防止两人离了他犹如脱缰的野马。

  天气乍暖还寒,到府城后碰上下雨,提供暖炉的客栈价格要比平时高几十文,思来想去,谭盛礼要了两间普通房,他和谭生隐睡,谭振兴单独睡。

  “父亲,还是我和生隐弟睡吧。”单独弄间房给他睡多不好意思啊,每晚一百文,离府试还有四天,算下来就是四百文,在他身上花四百文,谭振兴良心不安啊。

  谭盛礼没个好气,“让你自己睡就自己睡。”谭振兴睡觉打呼,鼾声大,为了不影响别人,他自己睡是最好的。

  谭振兴没这个觉悟,追在谭盛礼身后商量,“要不我打地铺吧。”他皮糙肉厚睡眠好,打地铺照样能睡得好,花那一百文太不值得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家祭无忘告乃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