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祭无忘告乃翁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芒鞋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20-05-11 20:53:12

  其余三人:“......”

  见谭振兴往里边走,谭振学反应过来,上前拉住他,“大哥怕不是皮痒了,想想怎么和父亲说吧。”

  被谭盛礼知道,恐怕不是挨打就能完事的,他弯腰扶起门要装上去,发现连着门框的门脚断了,这扇门不能用了。

  提到谭盛礼,谭振兴瞬间怂了,声音顿时带了哭腔,“怎么办啊。”

  他也不知道自己会这么厉害啊。

  谭振业往里看了看,“你们先走,我在这等他回来。”

  天际泛白,隐有微光洒落,谭振兴感动得无以复加,哽咽地喊,“三弟。”每次出事,都谭振业帮他善后,他何德何能啊,谭振业拍拍他的肩,“兄弟如手足,大哥不用多想,你们先走吧。”

  谭振兴过意不去,咬咬牙,抬脚嗖的声冲了出去,活像身后有狗追似的。

  谭振业:“......”

  收回视线,他靠着墙认真打量铁匠的院子,院子不大,角落里堆着木棍,旁边是打铁的工具,再有就是株枣树了,甚是清贫,这样的人,配他长姐确实配不上的,但条件差点没什么,真心待他长姐比什么都强。

  待谭振学他们的脚步也渐渐远去,屋里突然亮起了光,然后,就看穿着长衫的铁匠走了出来,许是没料到门口有人,铁匠愣了瞬,“小公子?”

  “徐冬山,你家的门被我大哥踹坏了。”谭振业开门见山。

  铁匠看向地上的门,沉吟道,“无事,这门太多年了,朽了而已,小公子不用放在心上。”

  谭振业目光如炬地盯着他,像是在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又道,“家父目下无尘,还望此事保守秘密。”

  “是。”

  晨光熹微,稀薄的光穿透云层洒落,谭振业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铁匠慢慢收拾,走出去十几步,谭振业回头望了眼门口光芒暗淡的灯笼,像是想起什么,眼神变得晦暗不明,追上谭振兴他们,说这事已经处理好了,铁匠不会乱说,要他们回家守口如瓶,铁匠这关好过,谭盛礼那关是最难的,挨打不说,还得赔钱,甚至会落得不好的名声,谭振兴担心,“我...父亲问我怎么办?”

  他倒是想不说,奈何谭盛礼问两句他就怂了,而且这么大的事不告诉谭盛礼,以后被谭盛礼知道下场只会更惨,谭振兴害怕,纠结道,“要不还是告诉父亲吧。”

  “告诉父亲,父亲定会向铁匠赔罪,假如铁匠趁火打劫怎么办?”谭振业威胁他。

  是啊,想到谭佩玉,谭振兴顿时挺起胸膛,“好,我不说。”

  “回家挺直腰杆,别一副做错事心虚的模样,父亲看我们神色无异,必然不会过问的。”谭振业教谭振兴。

  谭振学和谭生隐在旁边满脸不赞同,虽说谭振兴踹门他们有默许,那是谭振业说谭振兴憋屈在心无处发泄会影响乡试,说铁匠不在家,踹门就如踹墙,不会有问题的,此时来看,哪儿是没问题,分明是有大问题,踹坏了门就理应赔偿,瞒着谭盛礼,日后定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谭振学不赞同谭振业的说法,张嘴欲说两句,谭振业凑到他耳朵边,“不会有事的。”

  方法不当,却是考验人品的时候,谭振业不嫌弃铁匠出身,但人品必须过关,谭振业把谭振学哄好,要他们务必瞒过谭盛礼,要不然就功亏一篑了,道理他不会告诉谭振兴,但和谭振学交了底,谁让谭振学不如谭振兴好糊弄呢。

  “二哥,都是为长姐好,父亲会明白的。”

  谭振学张了张嘴,没有多言。

  到家后,四人担心露出马脚,识趣的不主动往谭盛礼跟前凑,谭振兴紧张许久,直到晚上回屋睡觉心才渐渐落回实处。

  在家憋得话都不敢多说,清晨出门就憋不住了,像大难不死的人,嘀嘀咕咕说着自己心情。

  雾气重,时辰又早,不太看得清脚下的路,好在巷子里住人的人家门口亮着灯笼,他们刚搬来好像不亮,天冷后才亮的,谭振兴不曾留意过,听谭振业问起,他没有多想,“亮着方便咱们看路,管那么多作甚。”没准是晚上亮灯笼忘记吹灭的,他们若上门提醒,往后就只能摸着路跑了。

  谭振学和谭生隐倒是有印象,也不是有印象,犹记得他们出门跑步的那天外边还黑漆漆的,第二天就明亮许多。

  想到什么,两人面面相觑,随后看向谭振业,后者点头。

  铁匠家门前已经换了扇新门,崭新的门,未刷漆的,质朴得很,谭振业问谭振兴,“大哥不踹吗?”

  “又踹坏了怎么办?”一扇门人家不和你计较,两扇门还能不和你计较?谭振兴蹭了蹭脚底,老实道,“不踹了。”

  谭振业推谭振学,“二哥你去。”

  谭振学明白谭振业的意思,毫不客气的上前,抬脚狠踹了两下,谭振兴看得瞠目,要知道,谭振学踹得比他重多了,门框直接摇晃了两下,他忙上前劝谭振学,“你轻点,踹坏了怎么办,走走走,赶紧走。”

  传到谭盛礼耳朵里,他都不知道要挨多少棍子哟。

  尽管他劝谭振学轻点,奈何铁匠的院门不争气,几天又被踹坏了,这次谭振兴注意到门里边是落了门闩的,也就说铁匠家有人,谭振兴拉起谭振学的手撒腿就跑,生怕铁匠追出来要他们赔偿,奇怪的是,铁匠好像不知道谁人所为,也没有告诉其他人。

  然后,谭振兴就眼睁睁看着谭振学踹坏门后,谭振业又踹坏了门,接着谭生隐,轮流踹坏了铁匠家的门。

  到过年,铁匠家换了四扇门,邻里老人家耳朵背,隐约听到清晨有声音响起,不禁怀疑是贼,“冬山,是不是有贼了啊...”

  铁匠解释,“风大了点而已,没事的。”

  老太太想想也是,城里贼多,少有往这片来的,不过还是提醒邻里警醒些,别不小心被偷了。

  谭盛礼也收到了消息,是老太太亲自上门说的,完了宽他的心,“你也别紧张,咱们这片少有进贼,太平得很。”以前热闹时经常发生进贼的事儿,后来人们搬走,来的贼少了,也有那不死心的,青天白日翻墙入室,运气不好,碰到铁匠,被铁匠送去衙门,打板子又坐监,几次过后,贼也不来了。

  想到过去,老太太话又多了起来,和谭盛礼说,“以前咱们这片很热闹的...”有的话,很多年不曾和外人说起了,实在还想撮合谭佩玉和徐冬山,老太太忍不住想说说以前的平安街。

  以前的平安街不输现在的长安街,住的多是市井百姓,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也多,清晨的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光私塾这条街就有两个,是一对父子开的,老夫子规矩严苛,小夫子性格有趣,父子两很受欢迎,其他街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这来求学。

  更别说街上的摊贩了,从街头到街尾,卖什么的都有,过年更是人多。

  客栈,酒馆,茶肆,这条街是最多的,直到有天,周围住的人开始出事了,先是私塾的老夫子,授课时晕厥,倒地后就没了呼吸,衙门派人来也未查出什么原因,当晚,客栈有个姑娘遇到歹人,跳楼自杀了,不出两天,对面巷子的婆子突然提刀在街上砍人,砍伤了好几个。

  不知谁说的,这片风水不好,好好的人住在这也会出事。

  起初没人信,谁知不到半个月,又出现了死人的事儿,商人们怕了,不敢再来,街上突然冷清许多,然后,商户们也纷纷搬了出去,等旁边街开起棺材铺,这边就更无人问津了。

  “恍惚十来年过去了,说来也怪,我们在这住到现在都没事。”巷子里的人,有人生来就住在这,有人是嫁过来的,热闹时住着高兴,冷清时住着安宁,她们不是没想过搬走,终究是舍不得,而且,连她们都搬走了,以后谁还肯来啊。

  外人只说风水不好,却也说不出不好在哪儿,好好的街,就这么落败了,说实话,老太太多少有点不甘心。

  就当她骨子里护短吧,听不得外人说平安街不好,她继续住着,或许哪天离开的人们就回来了呢,“我和谭老爷说这个没有其他的意思,咱们这的老人,都长寿......冬山也和外人解释过,没人听罢了......”

  谭盛礼不知还有这个原因,城里人多,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出了事后,人云亦云传得邪乎罢了,谭盛礼安慰了老太太两句,问起街边的书铺来,老太太道,“那书铺是私塾老夫子的,老夫子死后,外边有很多闲言碎语,老夫子儿子关了私塾,直到后边又死人,他妻子不同意继续住在这,要他搬走,临走前,他把书铺卖给了冬山爹,冬山爹死后就由冬山守着的,里边的书都是冬山自己抄的......”

  老夫子德高望重,冬山接手后就没调整过书价。

  冬山心里,终究是盼着人们能回来的。

  “冬山这孩子认死理,我们劝他搬出去,他不肯,说如果他也走了,平安街怕是连安宁都没了,我明白他的意思,外人地痞无赖怎么闹,都不敢往这片来,就是冬山守着的,有时我老婆子也纳闷,你说在长安街的孩子这么多,怎么就冬山留下了呢?”她有子孙,儿子在外边置了宅子,孙子在私塾读书,少有回来,平日也就冬山帮衬着她们这群人了。

  寒风刺骨,拂过老太太布满风霜的脸,谭盛礼上前半步,替她挡住风,“有你们陪着他,他想来不孤独的。”

  谭盛礼又问了两句徐家的事,老太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冬山爹是周围出了名的铁匠,以前在街上有个铁匠铺,在书铺隔壁,老夫子经常夸冬山性格老实,心性坚定,若是读书定有番作为的,冬山爹听老夫子的话,送冬山去私塾读书,冬山聪明,跟着老夫子学了很多本领。

  但科举制度等级森严,冬山再有出息,都无法走科举的路子出人头地。

  那时她们没少替冬山惋惜,冬山不觉得有什么,忙时打铁,闲暇时抄书......

  “谭老爷,我知道你和旁人不同,不是看人出身的......”说到这,老太太止住了,冬山不让她再提和大姑娘的亲事,冬山说谭老爷性情宽厚,再三提及难免会感到为难,老太太叹气,“罢了,不说了,冬山这孩子好啊。”

  她如果有适婚的女儿,定是要把她许配给冬山的,奈何她没有,而孙女的婚事,轮不到她做主。

  老太太哀叹连连的走了,走出去老远,谭盛礼都能听到老人家的叹息。

  饭后,谭盛礼和谭振兴他们说起此事,谭振兴顿觉毛骨悚然,他是相信风水的,犹记得在惠明村时,父亲修葺房屋前专程请会看风水的先生来看,先生毫不犹豫的指着旁边要他们起墙,住进新家,他们家果真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不是他迷信,父亲能幡然醒悟走科举,没准就是新宅风水好的缘故。

  谭振业不信,“城里鱼龙混杂,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都有可能发生,许是几件事时间近,人们心里害怕了而已。”

  人活于世,少有像谭盛礼顶天立地的,尤其是某些坏事做多了的人,逃还来不及,哪儿敢继续住啊。

  谭振业附和,“三弟说的有理。”

  谭振业话说没玩,在他看来,还有人故意煽风点火,否则人们不会决定搬家,要知道,搬家是大事,家里长辈们舍不得搬走,晚辈却冒着不孝的风险离开,仅凭风水不太准确,不过背后原因是什么还得再打听打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像嗅到腥味的猫,眼里闪过抹幽光,在谭盛礼望过来时立刻收敛了去。

  “父亲,今年要不要写对联?”过年贴对联窗户是习俗,周围多是老人,花钱买不划算,谭盛礼想了想,“问问徐老板吧。”

  邻里的对联都是徐冬山帮忙写的,谭振业主动揽了事,往回徐冬山要写两天,有他们帮忙,半日就忙完了。

  大年三十这日,安静的巷子突然热闹许多,老人们的子孙回来了,小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玩闹,笑声弥漫了整条巷子,人人脸上笑逐颜开,老人们闲不住,提着篮子,挨家挨户赠送吃食,有儿媳做的糕点,有外地捎回来的特产,不多,但也是份心意。

  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连谭家院子都改以往死气沉沉的气氛,热闹得多。

  谭盛礼坐在上首,旁边碗里放着炒花生,由他提问,谭振兴四人抢答,抢到问题回答准确的能奖励颗花生,有背书,有经义,也有策论和诗文,四人坐成排,面色紧张又激动,常常不等谭盛礼说完问题,谭振兴就举手,“我,我......”

  “抢答,扣掉颗花生。”乞儿在旁边提醒。

  谭振兴:“......”

  汪氏和谭佩珠在边上坐着剥瓜子,两人剥来不吃,而是放碗里盛着,在外边玩耍的大丫头时不时溜进门,抓了瓜子仁就朝外边跑,汪氏提醒她慢点,小心摔着了。

  声音不大,却比平日精神得多。

  整条巷子,恐怕也就铁匠家冷冷清清的了,暮色四合时,谭佩玉提着篮子给邻里送吃食,经过铁匠家时,门关得严严实实的,门上落了锁,谭佩玉记得老人们说,这两日是书铺生意最好的时候,子孙回家,家里有小孩子读书的都会从书铺买书,铁匠要从早守到晚。

  她没有逗留,先去里边两户人家,铁匠从巷子口进来,许是过年的原因,他穿了身喜庆的衣衫,脸庞线条柔和不少,待他走近,谭佩玉道,“做了几样点心,送来给你尝尝鲜。”

  铁匠先是回眸瞅了眼身后,确认身后无人,忙低头看向地面,拱手道,“谢谢。”

  点心用纸包着,谭佩玉给他,错身时,铁匠却叫住她,“大姑娘,等等。”

  谭佩玉回眸,就看铁匠开锁进门,眨眼功夫拿了把崭新的刀出来,“我是铁匠,没什么好送的,还望大姑娘不嫌弃。”

  谭佩玉不曾收到过别人送刀,她觉得太贵重,可大过年的,不收又说不过去,连连感谢,这才拎着回了家。

  院子里亮了灯,谭振兴在堂屋里翻来覆去的数自己得的花生,怎么数都数不腻,猛地看谭佩玉拎着把刀回来,谭振兴问,“哪儿来的?”

  “徐老板送的...”

  谭振兴不认识什么徐老板,就没多想,直到饭后有人敲门,说找大丫头她们去街上放烟花,还说冬山叔买了很多可漂亮了,谭振兴顿时反应过来,徐老板,可不就是铁匠吗?他顿时皱起眉头,神色郁郁,大过年的送长姐一把刀,什么意思啊。

  不知道男女有别啊。

  谭振兴进灶房,问谭佩玉那把刀在哪,提着就要出门还给徐冬山,送什么不好送刀,晦气。

  看他怒气冲冲的,到门口的大丫头满脸不解,“父亲,你去磨刀吗?”

  天都黑了。

  谭振兴恶狠狠瞪她眼,大丫头半点不害怕,指着黑漆漆的天提醒,“父亲,天黑了。”

  谭振兴:“......”他闺女真的是半点不像他,太不懂察言观色了,没看他怒不可遏想骂人吗?

  “父亲,明日再去吧,白天我去井边玩,那都没人磨刀的。”说完这话,大丫头不再看谭振兴,要乞儿牵着走了,巷子里亮着灯笼,有几个穿着红色棉袄的小姑娘在旁边站着,“世晴妹妹,世晴妹妹快点,冬山叔都出去了。”

  年年都会放烟花,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晚上了,两个小姑娘拉着大丫头,跑得老快了,谭振兴听到她们说,“世晴妹妹,那是你父亲吗?他也喜欢烟花吗?”

  “他不喜欢,他喜欢磨刀。”

  灯火朦胧的巷子里,谭振兴听到大丫头这么回答。

  谭振兴:“......”

  街上孩子多,自己要是去的话不就坐实了喜欢磨刀的事实?谭振兴决定哪儿都不去,就在门口等,放完烟花铁匠总要回家吧,他到时候把刀还给铁匠,别想趁机跟他长姐套近乎,他这辈子是配不上他长姐的,哪晓得左等右等都不见铁匠人影。

  夜深了,喧闹整日的巷子恢复了安静,只余随风摇晃的灯笼还亮着。

  他四肢冰冷,不死心地伸长脖子望了望,不甚明亮的巷子,不曾有人进来,冷风直往脖子里灌,他瑟瑟发抖地进门关上了院门。

  定是猜到自己在门口等着,故意不回来的,够狡诈的啊,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明天,明天就还回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家祭无忘告乃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