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祭无忘告乃翁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芒鞋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20-05-11 20:53:12

  谭盛礼拱手见礼,只见好几个读书人红了眼眶,声音哽咽道,“真的是谭老爷,想不到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谭老爷的风采,谭老爷啊...”

  不是谭振兴夸张,半数的读书人跪下给谭盛礼磕头,他怒了,使劲挣脱男子的怀抱,满脸胀红,“你...”

  “呜呜呜,大公子,能看到你真的太高兴了,呜呜呜...”

  谭振兴:“......”该哭的人是他罢,大庭广众,竟被个男人搂搂抱抱,简直有损他谭家长子的风度,可看男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数落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扁着嘴干瘪瘪道,“哭什么啊。”

  “呜呜呜,没想到有幸见到大公子,我高兴啊。”

  谭振兴咧着嘴,得意的抚平衣衫褶皱,看不出眼前的人竟这般仰慕自己,他语气放缓,“别哭了。”

  男子抹泪,呜呜呜继续嚎哭,“不怕大公子笑话,我自幼爱哭,做爹后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呜呜呜,亲戚好友嫌我懦弱,没有男儿气概,呜呜呜,直到看了平安书铺的文章,我才知道世上有和我志同道合的人存在,大公子...”

  等等,谭振兴听着怎么觉得心里不舒服呢,自己怎么就和他志同道合了?

  不等他想明白,男子替他解了惑,“爱哭如大公子,不照样考上了举人了吗?”

  谭振兴:“......”确定是仰慕他喜极而泣的?他怎么觉得像是幸灾乐祸呢?还有,什么爱哭如他,他已经很久没哭过了好吗?

  “你说你看了平安书铺的文章,什么文章?”他怎么不知道谁的文章里提到他爱哭这事,平安书铺不是徐冬山的吗,抄录哪些文章和诗词售卖不都有人把关吗?像这种抹黑他名声的文章,就该坚决抵制它问世,徐冬山竟然趁机捞钱,商人,真的是商人本性啊。

  他板着脸,极度不悦。

  而旁边,有受男子感染的读书人过来,“呜呜呜,大公子,你为我们做了表率啊,我不好意思说我也爱哭,我还小,动不动就哭会找不着媳妇,但我也想不哭啊,眼泪不听话我有什么办法。”

  谭振兴:“......”

  说实话,这种仰慕,不要也罢。

  然而他没得选,因为聊起爱哭的话题,他们就刹不住了,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我是大山村的,我们那的姑娘瞧不起哭哭啼啼的男子,呜呜呜,我除了爱哭也没其他不好,怎么就遭嫌弃了呢?”

  “你是遭旁人嫌弃,我是遭亲朋好友嫌弃,每次我抹泪他们就捂嘴偷笑,呜呜呜”

  “都说我性格随我娘,高兴时要哭,难过时要哭,激动时要哭,心情平静时也要哭,我有什么办法啊,呜呜呜...”

  谭振兴明显感觉自己的脸在渐渐往下拉,害怕有损他谭家长子的气度,他深吸口气,尽量克制内心深处的咆哮,心平气和道,“平静时有什么好哭的啊?”

  “呜呜呜,心情平静就容易想其他,想到其他高兴或难过的事,眼泪就包不住了啊。”

  谭振兴:“......”好吧,当他什么都没问。

  不远处,被读书人围着的谭盛礼也在问让他困惑的事,他简短的和人寒暄后,发现没有人递文章给他,他明明看到好些人手里捏着文章却绝口不提此事,不由得问了出来。

  他问的是位老者,看年纪约莫六十左右了,眼睛凹陷,皮肤蜡黄,看着不像读书人,见谭盛礼问他,他双手无所适从的垂着,紧紧攥着手里的文章,回道,“我是替我儿子来的,他前几天出门摔着了走不动得远路,嘱托我务必要把文章诗词递给谭老爷瞧瞧,我...”依儿子的说法,让他花钱请人递,但他进城后问过很多人,都说不花钱也行,他就想着过来看看,没想到会碰到谭老爷。

  谭盛礼问,“怎么又不给我了?”

  老者歪头看看其他,“我是个粗人,不懂这里边的门道,害怕冒犯了你。”其他人手里也拿着文章,俱没有行动,他害怕自己表现太唐突给儿子丢脸,这才没有提此事。

  谭盛礼又问其他人,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迟疑道,“贸贸然给谭老爷会不会不礼貌?”

  “何为礼貌?”

  读书人想了想,“千呼万唤始出来,既舍不得花钱,为表心诚,自该多等上些时候。”犹记得每次有举人老爷或进士老爷来,读书人都是这么做的,有钱就给钱托关系,没钱就谦逊的在门外等上两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准自己的文章就入了老爷的眼呢?

  几十年来,其他读书人都这么做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19-12-31 23:55:54~2020-01-02 23:55: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简艾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inioze、浅雨末、点点 20瓶;清净清心平和~ 13瓶;开到荼靡、苏三在、tt、Miss毛先生、梦完就醒 10瓶;Yo~ 8瓶;阿边 5瓶;楠楠 2瓶;Q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089

  谭盛礼心里诧异, 不知众人是抱着这种心情远道而来, 他扫过老者头两鬓半白的头发, 低低问道,“诸位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众读书人满脸茫色, 自是学识渊博,德才兼备, 为人温和谦逊,待任何人都彬彬有礼,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谭盛礼, 齐齐拱手,“当如谭老爷这般。”

  没有阿谀奉承, 没有故作谄媚, 做人当如谭盛礼, 为师更该如谭盛礼。

  谭盛礼脸上并不见喜色,亦没有自豪或得意,他想了想,沉吟道,“谭某眼中,真正的老师必不是注重虚礼,让学生久等的人。”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师道传承,承载于言行举止,如果立身不正, 其他人跟着效仿,风气就越来越差了。

  世间多随波逐流之人,如果风气不正,人们就被带歪了,长此以往,可想而知。

  听了谭盛礼的话,众人陷入了沉思,老者点头,“谭老爷说得对,我虽是个乡野农夫,没读过书,我也觉得该是那样的。”

  话完,他双手递上自己的文章,“还请谭老爷指教。”

  其余人站着没动,谭盛礼接过文章,问了几句老者家的情况,乡下人,儿子虽是秀才,并不是多富裕的人家,儿子想考举人,得花钱买书买文章,开销不小,听到两人谈话,周围的人回过神来,关于谭盛礼说的话,他们有在脑海里短暂的想过,然而看周围人都这么做的,就跟着做了。

  设身处地,换了他们是举人老爷,好意思让众人等着不露面吗?又或者对花钱的人区别待之?平心而论,他们不好意思,因为他们从其他地方而来,明白赶路何其不易,进城后不识路,方方面面打点都需要花钱,在陌生的城里,举步维艰,寻常百姓家根本消耗不起。

  看他们若有所思,谭盛礼又道,“还望诸位莫忘初心。”

  在场的读书人,可能会考上举人或者进士,记住今日等候的心情,莫让不正确的风气继续盛行,诸位愧疚,拱手,“是。”

  谭盛礼收了他们的文章,随即走向旁边茶铺,开茶铺的是对父子,看到谭盛礼朝这边来激动得眼睛都不敢眨了,桌凳擦了又擦,生怕礼数不周得罪了谭盛礼,谭盛礼落座后,问他们有没有笔,直接在这阅览起众人的文章来,读书人喜不自胜,纷纷簇拥上前,而先前花钱托关系的读书人自知上当,奔向还未远去的男子,死缠烂打把文章和钱要了回来。

  谭振兴他们也是举人了,谭盛礼挑些文章给他们看,得以摆脱群爱哭鬼的谭振兴松了口大气,坐在桌边,喝两杯茶后凑到谭盛礼耳朵边,“父亲,我会不会不够格啊。”乡试倒数呢,指点别人的文章太没底气了,他扫了眼桌上的文章,粗略的看了几行,不等谭盛礼答话,他直接唤右上角的名字,“罗群。”

  “在。”

  被叫到名字的人上前,谭振兴手指着文章开头,“立意过于偏激,很容易被主考官刷下来的,措辞稍微严谨点,别带强烈浓厚的情绪...”

  罗群拱手,脸上没有被人批评后的哀愁,而是兴奋,谭振兴顺着读,发现文章问题很大,挨着给他指出,倒是忘记和谭盛礼说的那句话了。

  谭家四个举人,占了两张桌子,不多时,读书人们发现,谭家四位举人的风格明显不同,谭盛礼没有明显喜好,而谭振学侧重稳,谭振兴侧重立意,谭生隐注重遣词造句的准确度,读书人心里有了数,知道自己文章风格的就对号把文章放到相应的举人老爷身边,感觉自己文章写得不错的就放到谭盛礼身边。

  消息传得开,片刻功夫,书院的门打开,以山长大人为首,几位先生跟着迎了出来。

  山长姓李,是梁州城人,四十岁不到的样子,腿有残疾,据说是赶考回城途中遇到意外受了伤,因幼时成名,天赋极高,进书院做了山长,他杵着拐杖,朝谭盛礼拱手,“不知谭老爷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谭盛礼起身见礼,“山长客气了,闲逛至此,观有读书人等候不去,寒暄几句罢了。”

  依谭盛礼的意思,没想表露身份,奈何那人眼力好,认出谭振兴来。

  李山长平日不苟言笑,这会在谭盛礼面前不得不礼貌地扬唇浅笑,笑容却极不自然,他侧身邀请,“天色已晚,不知谭老爷能否去书院小坐片刻。”

  日落西山,晚霞的红晕慢慢变淡,天边升起了轮明月,谭盛礼看了眼桌上的文章,不好意思道,“手里有事就不进去了,山长若不嫌弃,明天倒是有时间。”

  谭盛礼能进书院讲课是莫大的荣幸,要知道,绵州书院的山长多次邀请谭盛礼都不给面子,眼下给自己面子,李山长高兴还来不及,只是他太少笑了,脸上的笑容略微不自然,拱手道,“那李某明早在门口等着。”

  “不用,途径此地,蒙众位看得起谭某就讲几句罢了,无须太隆重。”说到这,谭盛礼问李山长能否把门外等候的读书人也邀进书院听课,他们远道而来,连夜等候委实心酸,文人相重,心心相惜,不该用道门将人拒之门外。

  李山长哪儿能不给谭盛礼面子,颔首,“听谭老爷的罢。”

  在场的读书人喜上眉梢,纷纷朝李山长拱手道谢,这趟没有白来。

  谭振兴看文章看得入神,忽听到几声呜咽,他嘴角抽搐了几下,深呼吸,识趣的不东张西望,至于谁写文章抹黑他的事,他会写信问徐冬山的,不被他逮到人就算了,否则非要他好看。

  文章多,谭盛礼他们看到很晚,有饭馆老板主动备了饭菜过来邀请他们吃,老板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谭盛礼帮的是梁州读书人,作为东道主,理应有所表示,都是梁州的特色菜,荤素搭配,谭盛礼过意不去给了钱,他们看文章,会把人叫到跟前说这事,也有人有其他疑惑的,提出来他们会为其解答。

  除去策论的文章,算学类的问题尤其多,谭盛礼先记下问题,类似的题挑其中某个讲,老者不识字,记性又不好,央求谭盛礼能否把问题和解答记下,他回家给自己的儿子看。

  月亮当空,夜色朦胧,有读书人道,“你就莫麻烦谭老爷了,我先全部记下,然后抄录份给你,你捎回家便是。”

  “是啊老伯,我们都在呢,莫麻烦谭老爷了。”

  读书人不知从哪儿找了桌凳围着谭盛礼他们坐着,平日不懂的通通提出来问,有些问题用不着谭盛礼解答,在场有读书人懂的会为其解惑,慢慢的,越来越热闹,书院的学生们也各自搬了桌凳出来坐着,和他们交流....

  而这会的客栈,掌柜已经知晓住店的都是举人老爷了,去街上广而告之,有不少拿着文章诗词来请教的人,场面虽不及梁州书院壮观,但也人满为患,不仅有少年,更多的是十来岁的孩子,由父母领着,托几位举人老爷指导几句。

  梳洗过后的几位举人老爷神清气爽,碍于身份,俱慈眉善目的考察其功课,勉励几句,然而碰到那叛逆不听话的孩子脸上神色就绷不住了。

  客栈闹哄哄的,房间里缝补衣衫的谭佩珠和汪氏聊着家常,离开绵州时,汪氏给娘家捎了些礼回去,不知道送到没,明明离开惠明村不到三年,她都快记不清爹娘兄嫂的模样了,她和谭佩珠说起,感慨不已,“有时我看到大丫头姐妹两,都不敢相信她们这般大了。”

  时间稍纵即逝,她都怀疑自己生不出儿子是不是年纪太大的缘故,谭振兴多想要儿子她心里明白,她低头问,“小妹,我是不是显得小肚鸡肠了?”

  白天,陆举人身边的孙姨娘过来串门,说起生子这事,孙姨娘非常不理解自己的做法,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丈夫忙碌没空管理后宅的事儿,做妻子的就要面面俱到,就说纳妾的事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自己生不出儿子,就该趁早给谭振兴纳妾,这样谭振兴觉得自己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如果等谭振兴主动说起,伤害的是两人夫妻情分。

  她出身小户,很多事都不是特别懂,但孙姨娘说她思虑不周,恐怕会落得个妒妇的名声,她想了想,孙姨娘的话不无道理。

  “小妹,你说我给你大哥纳妾怎样?”

  谭佩珠蹙了下眉头,转瞬即逝,面上温温吞吞道,“大嫂将那孙氏的话听进去了?”

  汪氏点头,“她说大户人家的主母都会给丈夫纳妾,多多生儿育女...”

  “大嫂想做大户人家的主母吗?”谭佩珠垂着脑袋,晕黄的光在她脸上投下淡淡的粉色,汪氏思索片刻,老实道,“我觉得我做不好。”

  孙氏说她做事没有条理,言行举止难掩粗鄙,去了京城会被人嘲笑轻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教,而是人都自私,若不是极亲的关系,不会教怎么打理内宅事务,就说宅门贵女小姐,也是跟着自己母亲学习如何管理内宅的,孙氏让她劝谭盛礼再娶个妻子,上边有婆婆,自己就能轻松几年,再跟着好好学几年,将来就能理清事了。

  “大嫂已经做得很好了,纳妾之事,大嫂拿不定主意就问问大哥吧,依我看,大哥是不愿意的,大嫂可还记得前两日看的书?”谭佩珠眉眼淡淡的,声音怯懦,和她说话,汪氏不自主的放柔了声音,“记得。”

  书里讲的是某大户人家的老爷子膝下只得一女,为其招了个上门女婿,哪晓得看着没什么出息的上门女婿竟考上了状元,然后官拜四品,手握权势后人越来越贪婪,不忍被同僚嘲笑是上门女婿,祸害自己妻女,为霸占岳家财产不折手段,其女更是遭他嫌弃,继室更变着法的迫害那个小姑娘,也亏得小姑娘性格坚韧,要不然早死了......

  汪氏不知这个故事和纳妾有什么关系,但听谭佩珠说,“妻妾自来不和,妾室狠毒起来比继室更甚,大嫂希望看到大丫头她们被旁人迫害?”

  “不...不会吧...”汪氏脸色瞬间变了,望了眼床上睡得酣甜的两个女儿,“我看那孙姨娘很好相处啊。”

  “有的人看着善良,可人心复杂,心里想什么谁又知道呢?”谭佩珠声音更低了,汪氏看她,“小妹说得有道理,不若我还是问问你大哥吧。”

  这晚,梁州书院外灯火通明,读书人们坐着舍不得离开,他们从算学聊到文章,再到诗词,好像开了场文会,想聊什么就聊什么,谭盛礼偶尔会插几句话,更多的是听,听到精彩的地方会附和两句,若是见地不同但不违背仁德的他则不做评价。

  世人性格迥异,只要心里存善,无须要求人人相同。

  月亮偷偷隐进了云层,渐渐的,天上的星星也没了,他们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不知不觉就到了天明,情绪激动者直接嗓子哑得发不出声来,而茶铺的老板们守了通宵,烧了一壶又一壶的茶,天亮时,仍觉得精神振奋,双眼明亮有光。

  真是奇了怪了。

  再看读书人,人人脸上身材飞扬精神饱满,完全看不出熬了通宵的模样,都说读书人体弱,而在夜风坐了整夜却神采奕奕的……

  谭盛礼把文章挨个还给他们,看了眼天色,街边涌来无数卖包子馒头的摊贩,读书人们起身,让谭盛礼先行,“谭老爷还要进书院讲学?”

  “答应山长的事儿自是要做到。”

  谭盛礼没有讲写文章诗词的技巧,而是讲个人品行和学风,李山长听着,脸色渐渐变得凝重,有心让谭盛礼讲讲科举的事,还没插话,底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读书人和书院学生齐齐附和谭盛礼的说法,读书前先修心,心怀仁德,不忘初心,哪怕在科举上没有建树,照样能影响身边很多人。

  因熬了通宵,谭盛礼只讲了半个时辰,剩下的交给其他举人老爷,许是在客栈被慕名而来的读书人磨得失去了耐性,几个举人老爷讲的内容颇为凌乱,没有逻辑,好在在场的读书人多是在书院外熬夜探讨过学问的,心有所得,不急于再谈论多的。

  离开书院时,众读书人拱手相送,有人问谭盛礼,“谭老爷他日途径梁州还会停留吗?”

  谭盛礼回眸,笑着道,“会吧。”

  “学生们必不会让谭老爷再失望了。”真正的老师,在意的是学生做学问做人的态度,而不是怎么花钱走捷径,怎么久候苦等,真要有那老师,不过是急于满足内心虚荣的人,德行有损,不值得人敬重,这是谭盛礼告诉他们的。

  谭盛礼拱手,“那就日后再见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家祭无忘告乃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