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祭无忘告乃翁_分节阅读_第97节
小说作者:芒鞋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20-05-11 20:53:12

  楼梯口有风,吹得他衣袍翩翩,等半晌都不见他继续说,谭振兴指着楼上,“不说我先走了啊。”

  他瞧不起陆甘通不可一世的嘴脸,然而谭盛礼说他有可取的地方,当时在平州,其他举人缄默不言,是陆甘通再三劝他们提前备好银两,哪怕宁肯被人知道自己不堪向土匪俯首低头的过去也要提醒他们,冲着这点,陆甘通心里还是存有善意仁德的。

  但性格真不招人喜欢,谭振兴咚咚咚的跑上楼,和谭盛礼说了此事,谭盛礼看了眼门口,“无事,看书吧。”

  国子监四季考试的内容和会试差不多,四门功课,经义策论诗文明算,第一场是明算,照以前的经验来看,最难的会放在后面,听说最先考明算,谭振兴暗自松了口气,他明算不差,可和写文章作诗比,明显更擅长后者,越是他擅长的就恨不得越难,这样就能彰显他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心里窃喜,再看试题,从第一道到最后一道,都是能做的,心里大石落地,父亲说得对,他绝不是倒数。

  ☆、105

  国子监的考棚宽敞, 监考官是国子监的骑射先生,据说此人眼里揉不得沙, 谁在他眼皮子底下作弊, 拉去做箭靶被人射, 听闻他监考,国子监的学生们连呼吸都比平日轻, 落座后就规规矩矩地等着,目不斜视, 连左右人都不敢瞅。

  试题发到手里, 监考官开始巡视了,他身形宽大,两步远外都能感受到头顶罩下层阴影, 所到之处,考生们噤若寒蝉,目不斜视, 脸上露出惊惧之色来。

  唯有谭振兴, 沉浸在喜悦里的他咧着嘴, 无声大笑, 监考官蹙眉,试题面前, 能笑逐颜开的人寥寥无几,无外乎前夜醉酒未醒晕晕乎乎的傻乐,然而他不曾闻到酒味,不由得低头细看。

  考卷崭新, 连名都不曾署上,完全不知此人笑些什么,他握拳捂嘴轻咳两声,示意谭振兴清醒些,能入国子监参加四季试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既然来了,就该谦逊谨慎,力求发挥自己的水准。

  谭振兴兀自乐得合不拢嘴,并没注意头顶上方的视线,倒是不远处的杨府少爷吸引了他的目光。

  杨府少爷气质出尘,极为惹眼,心地善良的人面相不会差,在杨府少爷看过来的时候,他浅笑颔首,像给朋友打招呼般热络,杨严谨像受到了什么惊吓,脸色发白的低下头去。

  谭振兴疑惑,但看杨严谨轻车熟路的研墨,动作优雅流畅,他回过神来,考棚里眉来眼去有失妥当,忙端正态度,准备答题,笔墨纸砚是他们带的,纸张不算好,用笔不当就易在纸上晕染开,因此谭振兴落笔时格外小心,尽量不拖沓,不顿笔。

  共四十道题,什么类型的题都有,和谭盛礼讲的大同小异,即使有难度也难不倒他,谁让谭盛礼博学呢,除了《九章算术》还讲了其他算经类的古籍,内容深奥难懂都能被讲得浅显易懂,这四十道题的难度,远不及谭盛礼布置的功课,难怪父亲答应薛夫子出城赏秋,怕是料到题不会太难。

  想想也是,各地的读书人齐聚,试题太难打击到众人信心怎么办?不愧是最高学府,有教无类,考虑事情周全,他轻轻展开纸,提笔开始答题,题难比的是学问高低,题易比的是心细与否,他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务必做到没有丁点存有争议的地方。

  他不知道时辰,停笔时,纸张写了满满当当的字,为节省纸张,他的字稍稍偏小,但字迹工整,看着甚是赏心悦目,搁下笔,但听旁边咚的声,有人栽倒了,直直栽倒某人的脚边,而那某人,站在自己旁边,谭振兴下意识的抬眸,就看那人肤色黑如炭,眼神沉如水,不是主考官又是谁?

  他抖了个激灵,佯装低头整理笔砚,朗声道,“交卷。”

  边说话边拿起自己写的考卷使劲吹,生怕墨水晕染拖累他成绩,不是倒数,卷面亦不能太难看了。

  然而无人理会他,主考官抽回腿,目光冰冷地看向地上的人,怒斥道,“做什么呢?”

  主考官姓孟,箭法高明据说能百步穿杨,出了名的严厉,国子监就没学生不怕他的,听闻他的声音,倒地的人惊慌失措爬起来,双腿不受控制的战栗,害怕说实情落得个剽窃的名声,低若蚊吟道,“没,没事,打瞌睡。”

  孟先生:“......”

  再去看其他人,个个埋头审题,安静非常。

  偌大的考棚,在他注视下就剩下笔落纸上的沙沙声,谭振兴心头侥幸,得亏自己运气好,题已经答完了,否则被主考官这么吓,别想静心答题了。

  孟先生垂眸,视线重新落在谭振兴的考卷上,他识字不多,算学平平,不敢相信自己会守着个人看他落笔到收笔答完所有试题,太不可思议了,竟忽视了周围还有其他考生,视线往上,孟先生看向谭振兴的嘴角,微微上扬着,难掩喜色,他做了无数次的监考官,生平头次碰到含笑答完所有题的。

  谭家人,学问深不可测,品行高不可攀。孟先生想起这句话来,不知谁说的,国子监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嗤之以鼻,此刻看谭振兴的考卷,他隐隐相信是前者,望了眼高处记时燃着的香,看了眼周围人的考卷,不偏不倚,恰好看到栽倒在地的考生的考卷。

  仅做了两题,孟先生皱眉,题很难吗?

  他看着,考生更是紧张,从孟先生站来边上他就紧张了,紧张得浑身颤抖,字迹歪歪扭扭难以入眼,脑子更像浆糊无法转动,四十道题,答完两题已是极限,有心硬着头皮请孟先生去别处瞧瞧,哪晓得发现孟先生在看隔壁考生答题,顺势望去,他发现谭振兴神情专注奋笔疾书,按耐不住好奇想窥视他考卷写了什么引得孟先生驻足不去,哪晓得没坐稳,栽了。

  注意到头顶的灼灼眼神,他更紧张了,连握笔的手都剧烈颤了起来。

  孟先生:“......”

  隔壁考生下笔如有神,作为东道主的国子监学生不好好思考试题竟有心情打瞌睡,只怕难以成材,再细看其考卷,字迹不如人就算了,速度也比不上,丢国子监的脸。

  他阴沉着脸,又去看其他学生,着重看国子监学生的考卷,然而转了圈,没有找到比谭振兴考卷更好的,他作为骑射课的先生,不精通算学,却也了解点门道,论算学好与不好要比看文章容易,试题会不会做,学生自己心里门清,能连续的答完所有题,谭振兴必然是成竹在胸的,他走了圈,最后又停在谭振兴身侧,弯腰收他的考卷。

  考试采取不糊名的方式,谭振兴交完卷就收拾起笔墨纸砚走了,走前还把桌椅板凳擦拭了遍,安安静静的沿着走廊走到最前边弄堂,回眸静望,等谭振学和谭生隐过来,才和他们说说笑笑的离去。

  “我看到杨府少爷了。”谭振兴说,“他给我打招呼来着。”

  甬道上,谭振兴回想杨府少爷礼貌又不失警告的眼神,赞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杨府少爷出身富贵却没半点架子,待人彬彬有礼,不愧是读祖宗的书滋养出的性子啊......”

  换了他都不见得能做到那般勤学好文谦恭有礼,不怪父亲总想打他们,相较而言,杨府少爷更符合谭家子孙的气度,自己终究是差了些的。

  “杨尚书睿智通达,杨少爷耳濡目染有此气度乃属自然。”谭振学觉得不仅仅是读书的缘故,天下读书人众多,且自幼研读四书五经但受圣人熏陶,言行高洁之人少之又少,杨少爷的行事作风,该是和杨尚书学的。

  “哎...”谭振兴叹气,同样是耳濡目染,他怎么就没学到父亲的端庄淳朴高洁淡雅呢,“还是去码头扛麻袋罢。”

  没有继承父亲的聪明才智,修养又不如杨府少爷,只能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了,何以取长补短,唯有扛麻袋,他看了眼天色,催促道,“走快些罢。”

  三人低着头,健步如飞,以致闻声追出来的书童气喘吁吁也没追到人。

  成绩出来了,谭家几位公子四十道题全部正确,几位先生想见见他们,哪晓得听到声音了却连个影儿都没看到。

  真是奇怪。

  兴致冲冲跑向码头的三人不知,待他们走后,考棚哀嚎遍野,众考生挠头抓额,痛不欲生,后边的题太难了,难得他们想破头也答不上来,除了有商贾之道的题,还有船顺风顺水逆风逆水的问题,虽懂皮毛却无从落笔,又不敢交卷,只能坐在那磨时间。

  磨到最后时刻,孟先生扬声要求他们交卷才苦着脸交了卷。

  这次考试,难度不亚于当年各府府试,杨严谨有几道题凭感觉答的,不知是否正确,也是谭振兴早早交卷离场让他心头郁闷乱了阵脚,以致于后边静不下心读题,心浮气躁,题答得自然不好。

  他拿起桌底的书箱装笔墨纸砚,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下,他转身,是同窗楚天,“何事?”

  “谭家人果然非同凡响,先生那边的成绩出了,四十道题,他们全部答对。且其中有几题方法还不同。”楚天凑到他耳朵边,声音很小。

  杨严谨瞠目,“全部?”

  杨严谨太了解国子监的试题了,为显先生学识渊博,常常最后几道题都特别难,有时连出题的先生自己都不能作答,谭家兄弟竟然全部答对了?想到谭振兴交卷后脚步轻快的背影,他眉头紧皱,确认道,“真全答对了?”

  “骗你作甚,国子监的同窗们都知道了。”

  碍于明后几天还有考试,成绩没有公布,但国子监的学生什么身份,没有打听不到的,谭家几位公子提前交卷,等候阅卷的先生最先看他们考卷,破题准备,思路清晰,解法详尽的写在考卷上,没有丁点错误,说到这,楚天神秘兮兮道,“最后道题无解,先生出题时不知,直到看了谭家兄弟的解法才恍然...”

  照此说法,谭家兄弟的才学岂不在先生之上?

  此事关乎先生名声,楚天不敢乱说,杨严谨却是听懂了,眼底情绪翻涌,顾不得寒暄,急急收拾书箱回府了。

  待他走后,有个穿白衣长袍的少年过来,“你和他说那么多作甚,杨府爬得再高,终究不是正主,眼下谭家人回京,哪有杨府的立足之地。”杨府有今天靠的是捡便宜,难听点就是趁火打劫,手段为人不耻,“等着罢,会试过后,谭家声名鹊起,几年就能超过杨家去。”

  杨家目前最厉害的是杨明诀,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库钱财,等杨明诀百年,杨府就无人能撑起门楣了。

  不像谭家,父子同场登科,荣耀无限。

  “杨府根基深厚,岂是谭家能比的?”楚天漫不经心。

  少年不说话了,确实,谭家和杨家不同,谭家人清贵,帝师为人宽柔,门生众多却不参与党争,不理朝事,专研古籍。想到此,少年唇动,“虽是不同,但谭家人更受人敬重。”

  谭家为何没落他不知,但有帝师积攒的名气,谭家子孙德行有损仍从京都全身而退,无人为难谭家后人给其难堪,杨府则不同,杨明诀能爬上尚书的位置背地做了多少肮脏事,他若不在了,杨家势必会风雨飘摇,任人宰割,生在官宦人家,类似的事见得还少吗?

  “清贵之流,必然有值得人敬重的地方,但为官者,我更敬重杨尚书。”说到这,楚天不欲继续聊此话题,看杨严谨已经走远,他道,“杨严谨和谭家人的关系好像并不僵。”

  落座后,谭振兴给杨严谨打招呼来着。

  “杨严谨就会吹嘘而已。”少年嗤鼻。

  他们是杨严谨同窗,平时玩得好,儿时是真好,待大了后知道朝堂水深,哪有什么玩得好,不过利益所趋而已,杨尚书掌管国库钱财,算得上六部之首,其他人都让着杨严谨兄弟两,杨严谨两兄弟没心眼,什么事都和他们说,前段时间,随着谭家人进京消息的传开,杨严谨兄弟的心情就不好,尤其得知谭家兄弟去码头扛麻袋营生,脸色更差,问他们给出个主意摆脱‘鸠占鹊巢’的名声,秉着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原则,他们就建议杨严谨给对方笔钱。

  不说让他们放弃科举,至少别天天在人前晃悠。

  经常说大不大,谭家人露面的次数越多,人们就越容易想起杨谭两家的恩怨,就越会嘲笑杨家霸占了属于谭家人的地位和名声。

  杨严谨嘴上说着好好好,谁知道是不是怂了,这样的事儿又不是没发生过,他懒得多问,问楚天,“晚上要不要出来游湖?”

  “不了,明天有策论,得好生准备。”

  “无趣,真不知你家老爷子怎么想的,以咱们这样的条件,纵使落榜也能谋个官职吧,何须像寒门学子那般头悬梁锥刺股...”

  楚天掀了下眼皮,没有作声,沉默的拎着书箱走了,少年耸耸肩,又去和旁人说谭家兄弟答对所有题的事儿,大抵被其他读书人听了去,纷纷回去转告谭家人这个好消息,然而敲门里边没人应,问楼里侍从,说谭老爷随薛夫子的马车出城了,谭家几位公子还没回来。

  众人恍然,怕是去码头扛麻袋去了。

  考完就去干活,怕没有比谭家几位公子更勤劳的人了罢,众读书人不由得汗颜,与此同时,好奇谭振兴他们在码头怎么扛麻袋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城郊,薛夫子抚着自己残疾的腿,诵读出声。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1-14 03:45:33~2020-01-14 23:56: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岁岁无尤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omorrow 120瓶;公子墨钰 87瓶;五月墨迹 50瓶;吃一只山楂吗 30瓶;biu 20瓶;37GG~、哦里哦里哦里、清梅玉菜、一棠、阿边 10瓶;LUCK、24309362、睡睡 5瓶;561 2瓶;蒲扇、修睆、朕的小鱼干呢、骨、Ling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6

  登高望远, 薛夫子极有雅兴,接连读了好几篇文章, 声音高昂兴奋,响彻山林,谭盛礼静静地立其身旁,肃然倾听, 沉默不言。

  秋深天寒, 薛夫子足足读了两个多时辰, 待夕阳落山,层林尽染, 在‘夕阳无限好’的喟叹声里, 薛夫子止了声, 眺目望向烟雾缭绕如耸云间, 浩瀚而孤独…

  山上清幽寂静, 薛夫子就这么眺望着远处, 淡然的脸渐渐染上晚霞的红晕, 直至太阳落下山头, 独留天际深邃的红浸头半边山头,薛夫子尽兴道, “谭老爷, 回了罢。”

  到城里时天色已晚, 薛夫子面露倦色,但那双眼却神采奕奕的,“多谢谭老爷作陪。”

  “夫子客气了, 谭某不曾做什么。”他搀扶薛夫子走了段路而已。

  薛夫子失笑,“正因这样,薛某更为感激。”真正的智者,无须他言也知懂他所想,感他所感,今天两人不论学问,不聊人生,只赏山中秋色,晚阳西坠,风光平淡,心情却畅快淋漓,“数年来,当属今天最高兴,有幸遇到谭老爷,是薛某之福。”

  “谭某亦如是。”谭盛礼真挚道,重生后,从不曾像今日这般欣赏湖光山色,景还在,心境已改,谭盛礼道,“谢夫子邀请谭某。”

  两人相视而笑,许久不曾这般开怀,快到大学时,谭盛礼告辞离去,薛夫子坐在马车里,久久不肯离去,服侍他的小厮不懂,“老爷登山可是遇到了什么喜事?”

  赏花后,老爷突然兴起要登山,遣退了所有人,单独和谭老爷。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走吧。”

  小厮茫然,望向人流里那袭月白色长衫的身影,纤尘不染,气质独特,他道,“能得老爷敬重,谭老爷定有与众不同之处。”

  “是啊...”

  主仆两感慨的时候,谭盛礼回了大学,未进门,就有人和他说了国子监的考试成绩,谭振兴他们拔得头筹,四十道算学题全部正确,整个国子监也就四个人而已,试想,如果谭盛礼也去了,谭家四人就能媲美整个国子监了,楼里的读书人既震惊又羡慕,谭家人没有参加过任何文会,经过这次考试,名声定为为天下人知。

  故而,巴结的有之,讨好的有之,诚心请教学问的亦有之,不过更多的人是问谭盛礼参不参加明天考试。

  谭盛礼的文章登峰造极,去了更为谭家锦上添花,多好的事!

  “谭某就不凑热闹了吧。”谭盛礼淡声回答。

  众人遗憾,多少年来,除去江南鲁州两地的书生,少有能赢过国子监学生的,谭家几位公子深藏不漏,明算这场已经震惊四座,明后两天不知还会有怎样精妙绝伦的文章问世,他们已经忍不住期待了。

  谭盛礼仍是那副荣辱不惊的模样,上楼时,远远听到房间里传来说话声,谭振兴声音洪亮,声线特别,隔着距离谭盛礼也能分辨出来,他步伐微滞,不动声色地上了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家祭无忘告乃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