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衣玉令_分节阅读_第873节
小说作者:姒锦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54 MB   上传时间:2021-12-15 18:35:20

  “阿胤为何……”

  赵胤看一眼同样吃惊的觉远。

  “微臣以为大师之言,不无道理。阿拾确非常人,臣也确实放不下情孽,既如此,离开京师,换一条坦途,也无不可。”

  殿内突然寂静。

  觉远的手指再次转动起了佛珠。

  光启帝的眼睛微微眯了眯,看了赵胤良久,目光复杂而柔和。

  许久,他才是一叹。

  “你决定了?”

  赵胤轻嗯一声,说道:“先帝一生自负,若非信及道常法师的国运推演,也不会出此下策。先帝信,臣与陛下,也应当尽信。”

  打从赵胤小时候起,他就是先帝的头号信徒,先帝言,他必依,先帝令,他必从。赵胤从没有违抗过先帝的任何一条命令。以前是,现在也是。

  赵胤拱了拱手,“臣愿远走他乡,换社稷一个安稳。”

  “阿胤……”

  光启帝突然有些心堵。

  “你大可不必如此。”

  “臣心意已决,望陛下恩准。”

  光启帝很久没有说话。

  殿内安静得一丝风也没有。

  沉寂中,却听觉远突然一叹。

  “贫僧记得,先师圆寂前曾叮嘱先帝,切不可感情用事,对小皇子可以怜爱、可以恩宠,可以给予万贯家财,却万万不可给兵、给势、给权。否则,宿命难逆,恐怕最终仍旧要走上兵戈相向的地步……”

  皇帝问:“先帝如何说?”

  觉远倏而一笑,宝相端庄,满腔感慨。

  “先帝说,他相信他的儿子,绝非庸才,不会去自寻绝路。”

  绝路?这话让赵炔怔忡了一下。

  是指他,还是指赵胤?

  随即,赵炔又释然。

  无论指的是谁,足以证明父皇对他的信任。以江山社稷相托,也相信他不会对骨肉兄弟赶尽杀绝。

  赵胤看一眼觉远:“那道常法师又是如何回答的?”

  觉远念了一句法号,摇摇头,“先师什么都没有再说。这些年来,贫僧眼看先帝将小皇子亲自带在身边管教,不仅给权给势,还给兵,甚至以十天干相托,时常觉得唏嘘。不过,眼看小皇子长大成人,并未有负先帝所托,也不枉先师以肉祭法一场……贫僧也是宽慰。”

  光启帝长长一叹。

  “长辈为我等操碎了心,我等必将不负。”

  ……

  大雪还在下,纷纷扬扬,将天地裹了一层银装。

  光启二十四年的年节,就这样过去了。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喜事接二连三。

  其一喜,定国公府嫡小姐陈红玉“比文招亲”,终于觅得良人。不远千里前来大晏联姻的哲布亲王,也完成了李太后的夙愿,喜得佳人。没有人知道那一场招亲比试里,哲布亲王究竟是靠什么惊世绝艳的答案获得诚国公嫡小姐芳心的,坊间传闻也各有不同。

  有人说二人早有首尾,比文招亲只是一个幌子罢了,定国公府把他们都耍了。也有人说,陈红玉就是看中了哲布,无论哲布答的是什么,入幕之宾必然是他。当然,也有人说这些人就是输不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无论如何,一桩甚嚣尘上的姻缘落下帷幕。

第871章 封王,落下帷幕

  第二喜,诚国公府喜得嫡孙,小公爷升职做了父亲,走路都带关风,年节后回到军中,整个人也是意气风发,有心人发生,这位令诚国公头痛的小公子,成熟了、也稳重了。

  玉姬产子,狄人族长老前来恭贺。

  据说,原是准备了十辆驴车的礼物而来,一听说生的不是尊贵的酋女,而是个赔钱货,长老的老脸当场垮下去一半,驴车也拉回去了一半。

  其三,便是令整个大晏朝野,乃至全天下震憾的封王一事了。

  ……

  光启二十四年正月十七。

  雪后初霁,冰雪融化,光秃秃的树枝有鸟儿欢快地啼唱。

  这一天是年节后的第一天大朝,光启帝在奉天殿召见群臣商议国事。

  诚国公陈宗昶当庭请旨:五军都督、锦衣卫指挥使赵胤自小受先帝教哺,如同亲生,数年来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尤以光启二十二年抗击兀良汗巴图来犯、青山镇粉碎邪教图谋,二十三年连破四夷馆藏尸案,狼头刺、双生鼓等多起大案,疫症时期更是兼任抗疫指挥,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银钱死最少的人,阻击了疫情,让大晏百姓免于灾难,可谓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大为封赏。

  陈宗昶一提议,其余几个早已得到授意的人,也纷纷附议。

  自从张普一觉倒台,白马扶舟受伤后养伤不出,整个朝堂没有人能与赵胤抗衡。

  更何况,陈宗昶和龙椅上坐着的那位,打小就好得穿一条裤子,陈宗昶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这个除了打仗从来不过问朝中官员任免和勾心斗角那些倾轧之事的国公爷,不会无缘无故地提这个。

  众臣心里明镜儿似的。

  一看有人带头,其他人等唯恐表忠太慢,抢着出例为赵胤头冠添功加赏。

  光启帝端坐殿上,见状大为满意。

  “众爱卿皆是国之柱石,今日纷纷上奏为东定侯请功,朕自是不敢怠慢……”

  明明就是他想给赵胤封赏,偏生要赖到臣公们身上,好像是听从了谏言似的。

  陈宗昶默默翻了眼睛,光启帝扫他一眼,面无表情地沉思着,掌心扶住龙椅的扶手,摩挲片刻,目光在大殿的臣子们脸上扫来扫去,揪着眉头,仿佛思考了许久一般,突然捋须一笑。

  “自古明君善从谏,朕也当效法先圣,听从众意,任人唯贤。如此,那便敕封东定侯为锦城王,赐封地锦城。望愿从今以后,君臣一心,励精图治,立不世之功!”

  奉天殿一片哗然。

  都知道皇帝要封赏赵胤,谁敢相信居然给他封了个王?

  历朝历代,公爵都是极少的,一般都只有开国时,随太祖打天下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才有资格被封为公爵,到儿子也就成了侯。像诚国公、定国公这种父子两代都为公爵的家族,少之又少,除去开国年代,一般人能做到侯爵的位置基本已是顶天。

  王是什么概念?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终于有老臣坐不住了。

  几个人窃窃有声,户部尚书杨荣出列。

  “启禀陛下,封异姓为王,自大晏立国以来,从无先例。”

  不待皇帝说话,陈宗昶虎眼一瞪,“同姓。”

  “这……”杨荣汗颜。

  谁不知赵胤本该姓夏的?

  杨荣拱手道:“东定侯虽得先帝赐姓,但赐姓不等同于帝姓。老臣以为,此事无先例可循,陛下贸然破旧制,恐会为朝廷将来行事埋下隐患。”

  陈宗昶捋袖子:“你这老东西,怎么说话的?是在指责陛下是昏君吗?”

  光启帝摆了摆手,示意陈宗昶闭嘴,向杨荣问道:“依爱卿所言,朕当如何封赏?”

  杨荣连忙道:“加官进爵,金银府邸,美人玉器,丝帛财宝,东定侯都受得起。”

  哼!光启帝看着这老臣,沉思片刻,“如此说来,杨爱卿是认为东定侯受不起王之封赏了?”

  杨荣脊背隐隐发着冷汗,他其实是有些惧怕赵胤的,但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因为自己害怕,就不思皇恩,眼睁睁看着陛下受人蒙蔽,祸乱朝纲?”

  杨荣深深跪拜,声如洪钟地道:“臣,确有此意。”

  “哈哈哈哈哈……”

  光启帝突然发出一声大笑。

  “爱卿请起。”

  杨荣硬着头皮道:“老臣深受皇恩,不敢渎职。若陛下不听老臣之意,老臣便长跪不起。”

  这些老家伙动不动就使这一招。

  光启帝眉头皱了皱,随即哼声,笑了起来。

  “李明昌。请先帝遗旨。”

  李明昌应声:“是。”

  奉天殿噤若寒蝉,好一会儿才传来吸气的声音。

  众臣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开口。

  杨荣跪在地上更是一动不动,巴巴地看着,直到李明昌奉上一个辅了明黄锦缎的锦盒,呈给光启。

  光启帝摆摆手,“念。”

  李明昌:“是。”

  老太监转过身来,面对满殿臣众,展开永禄帝遗旨。

  “赵胤自幼便长在朕的膝下,由朕亲自教导,传武习文,与朕有父子之情。尚长成人,便随朕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与朕生死并肩,有父子之义。为表其功,为全其情,朕于光启二十一年于云台山歃血认子,以庆寿寺方丈觉远法师为证……”

  这一回,奉天殿上格外安静。

  李明昌念完许久,都没有人说话。

  众臣只是交换着眼神,谁也不当这个出头鸟了。

  光启帝见状,摆头示意李明昌。

  很快,这位大太监并手捧先帝遗旨,从玉阶走下,一一走到臣众面前,尤其是杨荣等几位元老,让他们识别是不是永禄爷的印鉴,是不是永禄爷的字迹。

  老臣们频频点头,说不出话。

  自然,也无话可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0页  当前第8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3/9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衣玉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