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公子葭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17 KB   上传时间:2022-01-25 20:08:29

  这时候钱大伯清了清嗓音准备说话,钱父立刻如临大敌。

  钱大伯一脸莫名其妙,但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只能硬着头皮问:“那二弟……你能借我点钱不?”

  眼瞧着想掺和钱雨的生意掺和不进去,那钱大伯就打算也效法钱雨钱晴姐妹。不就是个体户?他也去当不就行了?不过他才不要做钱晴钱雨那种路子的个体户,多累呢。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明明有更好的选择。

  钱奶奶浑浊的双眼如被雷击一样看向钱大伯,个体户说出去多难听!都是那些劳改犯、小混子们做的事!这也就是钱雨有个厂子,说起来明面上好听点,她才让孙子和孙媳妇来凑这个热闹。换了钱晴,你看她今天搭理过吗?

  真要是老大去做个体户,那也太丢人了。

  钱大伯看来是想了挺久,无视了老娘的黑脸,兴致勃勃说起来自己知道的东西。

  “君子兰你们晓得吧?现在北边炒的可厉害了,说是一盆君子兰能炒到一万块!哪怕品相一般也能卖个大几十块一百块。人家那市场,东边买一盆君子兰,西边就能卖上十来倍的高价。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那里炒君子兰,有点本钱就能上,怎么买都能发。老二啊,我心也不大,你借给我一千块,等我赚了钱,翻倍还你。”

  钱晴跟周皓对视一眼,北边现在君子兰的热潮,全国上下又有谁不知道?

  一盆品相好的君子兰,有人敢拿汽车去换。北面全省都在疯狂炒君子兰,各家各户的窗台上都有三五盆,去年为了遏制君子兰的高价,政府甚至出台了通知,说是一盆君子兰不能超过两百块,但收效甚微,反而是越卖越高。现在还没开春,但广播里传来的有关君子兰市场的消息却越来越热,成交价也逐步超过去年。

  周皓看着满眼都是兴奋的钱大伯,泼上一盆冷水:“现在进场已经晚了,里面都是些资金丰厚的炒客,别说一千,你就是拿一万去,也别指望暴富了。”

  暴富的神话太多,多数人也没亲眼见到几个。只凭着一个想要发财的梦冲进去,谁知道会落在哪个点上。资本市场犹如击鼓传花,看的不是花的妖娆多姿,而是在谁手里面暴雷。

  在周皓看来,君子兰市场迟早都要暴雷,如果是资金丰富的人,那进场多少能搏一搏,哪怕挣不到钱,赔了也不心疼。但借钱倾家荡产去炒君子兰的,最后的结果只怕不会像他们想的那样美好。

  钱大伯却不觉得这是个事:“我买回来自己养总行?我就不信我还养不出来一个天价货。老二,你就说借不借吧?”

  钱父又不蠢,这会儿还能听不明白?大哥是魔障了,非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最幸运的那一个。

  他坚定摇了摇头:“这东西不该咱们沾的,大哥你还是脚踏实地做点实事。”

  这话一出,钱大伯气涨红了脸:“不借就不借!离了你我还借不到钱了?笑话!”

  说着就怒气冲冲甩手走了。

  钱奶奶看看大儿子,心里也叹气。本来想要的是让老二给解决钱步和白桂芬的工作问题,现在可倒好,哪样都没落到手。

  本着不走空趟的原则,钱奶奶表现出对二儿子的关心。

  “今年是真冷,我坐驴车一路过来都冻的不行了。幸好桂芬给我把旧棉袄里的棉花提前弄出来弹了一遍,穿上还算是暖和。老二啊,你可得穿厚点,身上这件衣裳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薄了点,再冻着了怎么办。”

  钱晴:……

  这话说的,她爸肯定心里愧疚死了,毕竟老人都是穿着弹了又弹的棉袄,他一个当儿子的却穿新衣裳。

  果不其然,钱父一脸惭愧:“是我前头忘记了,咱妈怕冷,棉袄穿一年又一年的,越穿越薄。回头我买点棉花给您送回去,做条新被子,也把棉袄里的棉花换换。”

  钱奶奶心里满意,面上却还推辞:“给我买啥啊,我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穿啥新棉花旧棉花的,有的穿就得。你年岁上来了,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别跟你大哥一样,一入冬就干咳,一直好不了。”

  钱晴:……

  果然,钱父也分出了点心神去关心大哥:“大哥去看过医生了吗?怎么说的?”

  钱奶奶:“开了点药吃着呢,就是普普通通的感冒,再吃几天就好了。就是那药忒贵,想出根还要再多喝几天。”

  钱父从兜里掏了又掏,拿出来十块钱递给钱奶奶。

  钱母眼不见心不烦,不想搭理钱父。反正这人就只有每个月六十块钱的工资,四十块钱交给家用,剩下二十块钱钱父还要吃饭,随便他造吧。全给他老娘都行,只要别把人安排到钱雨钱晴眼皮子底下来。

  白桂芬还想再挣扎一下,舔着脸跟钱雨说道:“大妹,真不行吗?养猪场我也可以的,我给你记记数字之类的行吗?”

  钱雨轻笑出声:“嫂子,我这边管记录是技术员,准备从中专里头请专业对口的。”

  钱步这会儿也懒得装了,整个人没骨头一样斜倚在凳子上:“得了,有钱就忘本的人咱又不是没见过,大家三十年河东河西的,往后还指不定有谁求到谁的时候。”

  钱晴看着钱步歪歪斜斜一点精气神没有的神色:“河东河西的,跟你关系都不大。”

  就这样的人,河底下的石头子才是他。

  钱奶奶带着钱步白桂芬走了,钱父出门去送。

  钱雨钱晴本也没指望能把她爸扭过来直接不认她奶,想也知道不现实。不过,钱父这个大孝子在面对老娘时候仍然能坚持住原则,不该应承的事不应承,到底是让钱晴觉得钱父也可以放出来体会下个体户的辛苦与劳累了。

  钱父送完老娘回来,就看见钱雨手上拿着一样东西。

  见到他就递过来。

  “爸,我那个养猪场,你要不然过去帮我看着?”

第67章 三更合一

  钱父有点吃不准自己能不能干好这份工作, 有点不敢置信:“给我管?”

  钱雨点点头,刚才她跟钱晴商量了一下,现在钱晴要忙着开服装店的事, 等到开了春就要带着丁杰去南方进货。等到门面房交付了,更是会非常忙碌。

  钱母手里则是小卖部的生意,还要做辣椒酱, 照看倩倩, 平日里活不多重, 但再多她的身体也撑不住。

  钱雨现在的粉条厂声势虽然大, 可是受到季节限制,今年做的仓促,没有足够的货留给她反季节销售。等过了这一个月的售卖季节,就要到下半年十月份才能接着做了。

  养猪场的事情,钱晴钱雨商量了之后决定, 今年就暂且先养上一百头左右,先看看情况。养猪的成本并不高, 猪崽种猪头一年需要买,等到第二年就可以自己留种。麻烦的是养猪需要盖猪棚, 连续一年中间都要有人时刻盯着。虽说养猪不算什么大难事, 但要碰上猪瘟也是很糟心。最重要的是,养猪的生意不是能很快见到回头钱的生意。猪崽至少要养上半年多一年才能宰杀, 中间的过程就全是往里投钱的。

  所以这件事上,只能找信得过的人来盯着。不然一个闹不好, 就是血本无归。

  姐妹俩商量过后,就定下了明明白白的文件:“养猪场的成本我算过了,算上承包坡地的钱,大概需要一万块左右。本来我是打算去贷款的, 但是除了养猪场,我还打算再看看别的生意,这笔贷款就想先留着。一万块我跟晴晴一人掏五千,爸你就管着中间养猪的事。猪饲料和请人的工资我来掏。我占四成,晴晴跟你各占三成。爸,你看这样可以吗?”

  钱父一听自家人还要算这么清,当即就不愿意了,语气硬邦邦表示。

  “我就是去给你们帮个忙,又不是图你的钱,至于给我算这么清?”

  钱晴赶紧安抚:“这不是咱们家现在家业大了吗?分的清楚点,省的到时候钱太多了,爸妈你们数不过来。”

  从钱奶奶就可以看出来,一家子人最忌讳的就是钱上不清楚,混着时间久了,难免要出嫌隙。钱父要去养猪,那等于是火柴厂的工作不要了。姐妹两个不愿意叫他吃亏,索性这样分开说。

  毕竟钱晴从一开始带着家里人做生意,为的也是各自都把日子过好,最重要的是都找到自己能立起来的区域。而不是一大家子搅和在一起过。谁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和不擅长的方面。

  对钱晴来说,你让她挑衣服款式,看各种打扮,她是可以的。但要是让她跟钱雨一样去做粉条,她就做不来。

  钱父不情不愿的答应了,钱母却对着钱父耳提面命。

  就跟钱父拿了工资上交家用一样,钱母也准备把钱父养猪的钱给管控起来。不然到时候婆婆等到年底来摘桃子,钱父犯糊涂了可怎么办?今年能这样蒙混过去,是因为钱奶奶还是小看了钱雨挣的钱,只以为是大几千块,再加上现在个体户名声不好听。钱奶奶才没有死气白咧非要掺和进来。

  等到明年情况再好一点,钱奶奶绝对没有这样好打发。

  钱母想起来就头痛,却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今年看钱父还拎得清,明年等到他老娘又跟以前一样故技重施,像是那年为了工位进医院的时候,就不知道钱父还撑得住不。

  “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要是老太太身体有什么不好,那医药费咱们该掏一半就掏,平日里给的孝敬钱,你以前是一个月工资贴十几二十的,现在你要还是这个数给,我也能忍。但话我说在前头,再多就不可能了,没道理拿着我闺女的生意去补贴你老娘的道理。”

  钱父不觉得老婆说的不对,应该的嘛,他是儿子,怎么孝敬老娘都是分内的事。但这跟他老婆女儿有什么关系,钱晴钱雨生下来就没在钱奶奶身边待过,现在让两个孩子把钱补贴给钱奶奶,他这个当爹的脸上也过不去。

  ****

  大年初三,钱晴钱雨去舅舅家走亲戚。

  大舅叫丁大强,二舅叫丁二强,两家都是做厨子的,住在Y市不远的县城里。人都说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子。前些年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丁大舅和丁二舅没少给钱母送东西。所以钱晴钱雨两姐妹跟舅舅家那边的关系都不错。

  赶了大早,钱晴带上自己特意留出来的三顶贝雷帽,还有两件棉坎肩,手上再提点桃酥花生糖,被周皓带着赶往舅舅家。

  丁大舅丁二舅早几年没有关系,混不上国营饭店的编制,所以一直都是给人家做些席面来维持生活。

  人们的生活再不好过,在红白喜事上还都是尽量大方。丁大舅和丁二舅带着丁二舅家的表哥,一共三个厨子,这些年就到处给人办宴席。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丁大舅丁二舅更加明目张胆,找人印了一批写着“丁家包桌”的名片,到处的散。大蒸笼大火灶,家里还置办了好多餐具。接到单子了,就提前买好材料给人准备。俩人手艺不错,这几年下来,也算是小有口碑。

  钱晴周皓到丁家的时候,丁大舅正带着一群娃娃们在院里烤红薯和板栗吃。丁家干的这个生意,人脉关系也是一环,往来的亲戚徒弟都不少,一到了过年时候就分外热闹。

  倩倩也凑在丁大舅身边的一群小孩堆里,嘴角还带着点黑灰,眼巴巴盯着丁大舅拨弄火焰的手。

  “都往远站一点!别一会儿崩了脸再哭。”

  丁大舅抓了一个小平底锅,里面抓了一把玉米粒,又加上点白糖拌匀,盖上盖子就放在火上面。没一会儿里头就传来哔啵哔啵的爆炸声音。

  “大舅!”

  钱晴喊了一嗓子。

  丁大舅一看钱晴来了就眼睛一亮,还不等说什么就看见小孩堆里连滚带爬出来一个人。

  丁杰现在一看他二姐就跟看见救命恩人一样。

  “姐!咱什么时候去南方?年也过完了,要不然咱过几天就走吧!”

  自从他卖完粉条回来就倒了大霉,丁大舅看不惯他整日躺在家里当咸鱼,索性把一堆亲戚邻居徒弟的小孩丢给他带。

  丁杰的日子瞬间水深火热了起来,每天都要被一群精力旺盛的小豆丁们围着,一个错眼瞅不见,就有人闹点幺蛾子出来。

  看着丁杰这副惨兮兮的样子,丁大舅非但没有半分心疼,而是觉得这个儿子太废了。

  书读的不好,又不跟老二家的丁明一样能吃厨子这碗饭,仿佛是天生丢了一根筋,做个饭不是看不准火候就是下不准盐。吃的时候倒是头头是道,一做就抓瞎。活到这么大岁数了,最大的能耐是煮白开水。

  “晴晴啊,别理他,快上屋里坐,你舅妈念叨你好几天了。”

  丁大舅挺着胖肚子,招呼钱晴跟周皓进屋。

  “这是外甥女婿吧,头一次来,想吃啥就跟你舅妈说,老二买羊去了,咱们中午开大灶,做个烤羊腿吃。”

  倩倩老远看见周皓钱晴,迈着小短腿跑过来,一头扎在钱晴身上。

  “小姨!姨夫!”

  钱雨今天不知道忙什么,起了大早就把她送来舅爷家里,没说几句自己又出去了。舅爷家是很好啦,但刚才开始就不停的来人,她都不认识,这会儿看见钱晴立刻就黏糊上来。

  丁大舅丁二舅是分家不分户,两家在一个院子的前后住着,家里地方宽敞,后院还开了一小片菜地,菜地外头搭了个架子,下面放了好大一张石桌子。

  钱晴周皓抱着倩倩过去的时候,桌子边上已经聚了很多人了。

  丁大舅丁二舅收了五六个徒弟,这几年陆陆续续都出师,加上两个舅妈的娘家人,还有表嫂的娘家人,今天足足来了二十多个。

  因为丁家本来就不缺吃的,所以钱晴送的东西都是帽子衣服,两个舅妈和表嫂一人一顶帽子,舅舅一人一个棉坎肩。

  丁大舅穿着棉坎肩,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还是丫头好,我这辈子怎么就没有女儿缘呢?”

  不一会儿丁二舅回来了,两个舅舅和表哥把一整只羊收拾利索,开了大灶,一半的羊放进去做烤全羊,一半分割做菜。

  两个舅舅的徒弟们各显神通,每个人都上去露了一手,转眼间就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出来。

  红焖羊肉、孜然羊肉、羊汤烩面、葱爆羊肉、羊肉手抓饭、羊杂汤……

  周皓跟钱晴一顿饭下来都吃撑了,偏丁杰还在那儿挑刺,一会儿说这个炖久了,一会儿说那个炒的火候不对。

  丁大舅二舅的徒弟们都知道师傅的这个儿子生了一条好舌头,被他挑刺也不恼,嘻嘻哈哈互相调侃。

  丁二舅身材上就是小一号的丁大舅,吃饭时候开了一瓶白酒,这时候就端了一杯酒过来找周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2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