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公子葭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17 KB   上传时间:2022-01-25 20:08:29

  钱父已经开始着手卖工位,火柴厂的效益不算差,马上就有人开价四百块,钱父跟人约定好过一个月就交出去工作。钱雨的猪崽还没买回来,钱父舍不得这一个月的工资。

  钱雨的粉条厂开工之后,比起年前冷清了不少,钱雨趁机存了一批货出来。准备着等开春过后接着卖。

  钱晴则是跟丁大舅丁二舅一道,去梧桐大学看门面。

  梧桐大学虽然不算是什么名牌大学,但在省内也属于排行前三的学校。整个学校的校区都十分大,建校足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

  学校有六个大门,分别是正门,后门,东门,西门,另外还有两个小偏门,分别是西北门,和西南门。

  丁大舅丁二舅没上过学,乍一来到这种地方,整个人都局促了起来,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玷污了人家这么高的学府。

  钱晴带着他们去正门,正门那边是一片居民区,虽然街道比较宽,但对面因为没有门面房,这一片做生意的多是饭点推着小摊来的。但即便如此,小摊的数量也没多少。

  钱晴带着丁大舅丁二舅要进学校去,丁大舅声音都在颤:“咱……咱就这么进去?不会叫人撵出来吧?”

  钱晴:“不会,咱们就说来找人的嘛,混进去咱们也去尝尝学校的食堂。”

  钱晴做调查绝对不会是匆匆一两眼就决定,而是既然要做生意,就要全方位的了解目标客户。

  丁大舅丁二舅需要进去尝尝食堂的手艺,钱晴需要进学校去看看女生们的打扮和消费水平。

  面色自若在门口写下自己是来找人的,三人一块走进了梧桐大学。

  路上的年轻男女们,个个都是神采飞扬,眉梢眼角都带着骄傲,却不招人讨厌。这是独属于年轻人的自信张扬。

  钱晴有点唏嘘,要是周皓当年上了大学,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呢?

  几个人混进了食堂,花钱买了几张饭票,装作是学生家长一样打了几份饭坐下吃。

  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丁大舅就舒展多了,脸上也有了点笑容。

  吃一口茄子炒肉,丁大舅的脸色瞬间变了……

  再吃一口蛋炒饭,丁二舅脸色也变了……

  钱晴喝了一口蛋花汤,也没绷住……

  丁大舅恨恨说道:“就这手艺,还敢做食堂?!”

  丁二舅有点酸不溜丢的:“做这种东西出来,学校还要他们?都不开除?”

  钱晴也无语了,蛋花汤都能把鸡蛋弄的一块一块,喝起来带点焦糊味道。这么大一个大学没点能吃的东西,这让人家学生怎么学习哦。

  丁大舅挨个尝过,整个人都被洗礼了一遍。他还以为这种高等学府,厨子的手艺不说比肩他们两个吧,至少也是街上小摊的水平,现在看,这就是丁杰的水平!

  丁二舅酸完就乐了:“大哥,咱们开个饭馆肯定行。”

  正常有味蕾的人都知道怎么选好吧!

  信心十足的丁大舅丁二舅再看周围苦大仇深吃饭的学生们,眼里就全是慈祥的笑容了。

  这将来,都是他们的客户!

  钱晴则是留心观察着周围女学生们的打扮,虽然大部分人还是很朴素,但女生们都多少有点小点缀。

  有的在衣服上别了亮晶晶的别针,有的裤子是特意改过的,也有极个别的女生,身上穿着价值不菲的毛呢子大衣,整个人洋气又好看。

  总体来讲,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不很高。

  但钱晴却觉得大有可为,年轻女孩子既然有爱漂亮的心,那么款式就是重中之重,相比较而言,质量就没那么要紧。

  考察完学校,钱晴就跟丁大舅丁二舅一块去东门。

  跟正门的冷清比起来,东门简直是像另一个世界。

  各种卖吃的小摊,卖二手书的,卖糖炒栗子的……

  周边的门店也多,有一些还没开门,但大多数都热热闹闹围着学生。

  丁大舅丁二舅到处看门店,一会儿觉得这个地方太小,一会儿觉得那个地方太破,总而言之就没个合适的。

  钱晴也觉得不满意,房子破是一点,有的店面还是瓦顶,看上去就不好看。她卖衣服的,店面一定要装修的让人喜欢,有购买的欲望。

  三个人绕了好大一圈,把几个门都看遍了,只有东门最热闹,地理位置也最好。

  但就是没有合适的门店,有那么一两个看上去可以的,一问,人家别说卖了,租都不愿意租。

  丁二舅有点气馁。

  钱晴却灵机一动,指着前面大概足有三四百平的地方问道:“大舅,你觉得那个地方怎么样?”

第68章 补加更

  梧桐大学东门外有一条主街, 沿着主街两旁是各种门店,另外从主街两侧也延伸出来两个小胡同,靠外的地方也有不少小摊子。

  钱晴指的地方, 恰好是一个小胡同往里走上三四十米的地方。

  这片空地,严格意义上也不能说是空地,在这片足有三四百平的地块上, 开着一个废品回收站。

  因为靠近梧桐大学, 所以这里回收的废品多是一些旧书,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学生有关的杂物。大学四年读完, 那些离家远的学生,置办的东西就很难全部拿走,处理给废品回收站也是一种选择。

  丁大舅看着乱糟糟的废品回收站,有点不确定:“这个地方……太脏乱了点,而且就两小间房子。”

  的确是, 废品回收站又不需要多大的房间,所以这地方就起了两间一二十平的小房子, 剩下就是两个大草棚,下面堆着些旧书旧东西。

  而且做这一行, 脏乱总是难免的, 不然为什么那些卖吃食的小摊都不往这边摆呢?

  钱晴却对这个地方十分满意,这么大的地皮, 没房子算什么?大不了她把地买下来,再找人过来起房子。起一层平房再贵能贵哪里去?

  “大舅, 脏就收拾一下,房子小就重新起几间嘛。我是觉得这个地方不错,离主街近,虽然是往里折了一点, 到时候你们就打个三轮车,饭菜往上一放,推到街口来卖。等名气打出来点,就不愁没有学生进店里去吃了。”

  丁大舅被钱晴说的意动,但转念一想又泄了气。

  “这得多少钱啊,这么大的地方。”

  他们兄弟俩这些年虽然不少挣,但最多也就能拿出来一千多块,这点钱当本钱租房还可以,买地什么的,也只能想一想。

  钱晴笑嘻嘻的:“这不是还有我吗?大舅二舅,我把这片地拿下来,盖上房子,到时候再租给你们不就好了?”

  倒也不是全为两个舅舅,也是钱晴十分看好这片地。

  位置好,面积大,做点什么生意都不会亏,就算自己不做生意,租给别人也是好的。

  两个舅舅被钱晴的大手笔震住:“这么大的地,人家要价也不会低的,晴晴你真要买啊?”

  钱晴算了下手里的钱,养猪场的投资空出来之后,她手里还能动用的就是两万多。这点钱足够她再买个鼓楼的门店,剩下的钱应该也是够她拿下这片地……

  “咱们去问问就是了,只要对方要价不是太离谱的话,应该是可以的。”

  不过在去问价之前,钱晴先找了两个过路的学生问了两句,她长的好看,穿着毛呢大衣,波浪卷头发垂在身后。一路上走过来就有不少学生偷偷看她,被她拦下来问也都是知无不言。

  “你说这里啊,住的好像是学校原来的老教授吧。”

  “说是那些年被下放了,回来之后没几年就疯疯癫癫的。”

  “学校给他发补贴,他也不去上课,就整天在这里收书。”

  “平时还好,有次我去卖书突然看见他大喊大叫的,说是有人卖的书都是白的,上面一个字都没写……”

  ……

  丁大舅丁二舅一听里面是个教授,刚升起来的豪情壮志又蔫了。

  “大教授啊……”

  肯定不好说话,他们去真的不会被打出来吗?

  钱晴拽着两个舅舅:“就是问问嘛,万一可以呢?”

  越靠近废品站,就越能感觉到这里的脏乱。没有院墙,只有围着的篱笆,里面堆着很多的书本,还要些破烂铺盖,搪瓷脸盆,碎了一角的热水壶……

  门口系着一条狗,看见人来就汪汪叫着。

  屋里人听到狗叫就出来了,一看是三个生脸,还明显不是学生打扮的人。立刻就警惕了起来:“你们是什么人?”

  出来的人年岁不小,是个干瘦的小老头,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中山装,头发泛着油光,并成一缕一缕的,手臂还带着一双套袖。

  “如果是来说卖地的事就算了!我现在不想卖,以后也不会卖!”

  “全都往钱看!这个社会都疯了!知识没有人在意,好好的书都往外卖!我最烦的就是你们这些人,做生意做到大学来,败坏了学校的风气……”

  钱晴、丁大舅、丁二舅:……

  看来他们不是第一批看上这片风水宝地的人。

  钱晴陪着笑脸:“我知道您是老教授,觉得我们做生意的铜臭味重。但是您说我们败坏学校风气不至于的,我想买您的地,为的是在这里开个餐馆。”

  老教授不耐烦的挥手:“学校里有食堂,饿不死学生!来大学是学习的,天天沉溺在口腹之欲里,还怎么做学问?”

  钱晴使劲往回掰扯他的想法:“话不是这样讲的,饿着肚子是能做学问,但不是非要把生活过的苦兮兮才能出成果啊。你看国外那些搞研究的,我听说人家都是过的很好的,也没见人家不出成果嘛。我这两个舅舅刚才在食堂吃饭,一吃就忍不住哭,说觉得自己惭愧,这些天之骄子大学生原来都是过着苦日子的。所以我们才打算过来买地盖个餐厅,就想为您这样做学问的人尽尽心。”

  丁大舅、丁二舅:……

  他俩刚才明明是开心到炸裂,觉得有食堂这个反面教材在,后面绝对能赚钱的好吧?

  “再说您觉得我们败坏学校风气,我觉得这样并不对。国家去年也说了,经济发展也是国家进步的标志。您别看我虽然只上到高中,但是我经常听广播看电视。现在时代确实变了,但是在往好的方向变啊。”

  “前几年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农村里口粮都是紧巴巴的,一家人从年头忙活到年尾才能挣下几块钱,买个布头都要票。谁人都是身上补丁摞补丁。”

  “城市也是这样,一家子挤在小房子里,七八口子人赶不上分房子就只能高低铺摞起来睡觉。买个肉都要起大早排队。”

  “我知道您要说这样是公平,但这种公平真的公平吗?农村吃大锅饭,下力气的跟不下力气的一样吃喝,工厂里按年资算,干活的跟不干活的一样拿钱。这样下去,真正干活的人也只会磨洋工。”

  “国家发展,催生了我们这样的生意人。但我们也不是干坐着等天上掉钱下来,我这两个舅舅给人干包桌,两三点就要起床烧火准备,一直忙到后半夜才算完。我是个卖衣服的,跑一趟南方回来就要缓半个月,在外面心都是吊起来的,没一刻敢松懈。我姐做了个粉条厂,那是因为乡下的红薯卖不上价!”

  “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红薯丰收了,但一斤只能卖几分钱。还不要说中间运输的麻烦事。”

  “我姐跟我都敬佩有学问的人,别的不说,光是做粉条,她们村里都是请了懂技术的人去教的。”

  “时代确实不一样了教授,但能让更多人过的体面有尊严,不挨饿不受冻又有什么不好呢?”

  老教授听完钱晴的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

  他被下放的时候是七四年,还是被自己学生举报的。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七九年了,五年时间,Y市跟他离开的时候已经大不一样。

  街头巷尾都冒出来做生意的人,恢复了高考,学校也招收了一批又一批昂扬向上的学子。

  本来他以为这是一切都往好处变的标志,结果没两年他就发现了不对。

  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一心向学的却逐渐减少。新开的经济类专业逐年热火,而他负责的机电专业却连续两年没有录到最高成绩的学生。

  他觉得这些不对,恢复高考是对的,但是怎么能让这些做生意的走进校园?那不是带坏学生是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2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1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