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公子葭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17 KB   上传时间:2022-01-25 20:08:29

  钱母思考了一会儿:“确实没几瓶现货了,要不然这样,你给我留个地址,到时候我给你寄去?”

  这人看着是不差钱,邮寄费用虽然贵点,但应该也能负担。

  陆家诚没料到居然有柳暗花明,十分惊喜:“真的可以吗?”

  钱母算了算时间:“应该没问题,我给你换换包装,包严实点。三天之内就能发出去。”

  陆家诚把兜里的钱夹拿出来:“那我把钱给您吧。”

  钱晴都服了,怪不得这人被骗呢,想是象牙塔里待久了,所以才会觉得外面的人都是好人吧。没个中间人介绍就敢把几百块给出去,也不怕收不到货。

  陆家诚不以为意,从刚才这家人的态度来看,他完全不用担心对方收了钱就不给货。人家连卖出去的假货都愿意给换成真的,道德品质跟刚才那位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钱晴趁着钱母收钱的时候好奇的问:“你要这么多辣椒酱干嘛?”

  不管再怎么送人,一百瓶也太多了吧!亲戚朋友再多也不至于一下子就买一百瓶回去吧。

  陆家诚脸上一片怀念:“我家几个兄弟姐妹,早几年几乎断了音讯,最近几年才联系上。我姐在国外,我哥在港岛。虽说现在交通也发达,但是来往一次也很不容易。他们在外面常吃的就是西餐,经常给我打电话说西餐没味道,所以我才想给他们寄一点辣椒酱。”

  钱晴心里替这位倒霉鬼庆幸,这要是把宋晓红的假货寄出去,陆家诚的兄姐只怕是对中餐都要没有怀念了。

  陆家诚还问道:“那往后我可以打电话过来定货吗?”

  钱晴满口答应,半点看不出来她现在还没有装电话:“当然可以,不过我们的电话还在装,你可以先记下我们油田上的电话,回头我们电话装好了再给你说。”

  看来得赶紧拉电话线了。

  不过她现在能拉电话线也就是商店街那一套房子,梧桐大学跟油田的店面还得等一阵子才能装。

  ****

  辣椒酱这件事最终还是传扬开了,油田上的人们都津津乐道那天晚上钱晴是怎么把宋晓红问的哑口无言的场面,还有钱母做的辣椒酱是多么的好吃。

  “真的好吃!我那天晚上就吃了一块烧饼蘸辣椒酱,第二天就立刻去买了一瓶!”

  “……之前她家做的酸辣粉你没尝过吗?”

  “没有。”

  “那你可是亏了,我那时候就知道辣椒酱好吃,早就买了!”

  ……

  还不等钱晴去问钱母往后对于辣椒酱有什么打算,钱母就自己来找钱晴说了。

  “……你是说要开厂?”

  钱母神色坚定:“对!刚起步应该不能叫开厂,但我想应该先把地方搭起来,把名字占了。”

  钱晴甚至想给她在省城的姐姐打个电话问问,到底是什么魔力,开厂癖也能传染的吗?

  “……可能会很辛苦的。”

  这也是钱晴最担忧的地方,钱母的身体不好,不比钱父现在还能扛住体力劳动。要是为了开厂挣钱把身体拖垮了,那不是很得不偿失?

  钱母却好像是深思熟虑过,把自己的计划说的清楚明白:“我不需要什么大厂房,也不需要多少工人。我只需要几间房子,有个能替我管事的人。然后几个房间分开做工序,不怕配方外传。先这样干着,我也不用一直去,只用每天过去盯一盯,时间上还是很宽松的,小卖部也能看着。”

  钱母想弄的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作坊,十个人都要不到,什么机器也不用。就是把工序拆解然后分开,由不同的人来负责。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忙,后面步入正轨之后就不用她一直盯着了。

  “那您想找谁来帮忙?”

  听钱母的意思是已经有了人选?

  钱母直接说道:“我准备让你表嫂来管。”

  丁二舅家的大儿子,也就是丁明,现在是跟着丁大舅丁二舅一块做梧桐大学的餐馆,丁明的老婆也就是钱晴的表嫂,现在在家里养孩子。孩子年岁不大,才将将一岁多点,根本离不了人。

  钱晴前段时间想找人帮她看店就考虑过表嫂,后来又因为表嫂要带孩子放弃了。

  钱母却不觉得带孩子这件事会影响她的生意:“带孩子就带孩子吧,反正我这边主要的事情是进货出货和算账,过程本来就是我来管。你表嫂念过书,人也清明,她带着孩子也不耽误给我进货算账吧?实在不行就叫丁明管孩子嘛,反正到时候餐馆开起来,丁明也不用出去跑,他们三个大老爷们就蹲梧桐大学了,管个孩子还要费什么功夫?”

  钱晴:……

  倒是也没错。

  等梧桐大学的房子弄好了,那两层楼都是自家的,店里还有大舅二舅跟他的徒弟们,外面也不少他们徒弟开的店。小孩子放那边没准能玩的更多呢。

  这么一看,她表嫂也不是抽不出来身。

  钱晴点了头,顺便给钱母完善思路:“那厂房咱就放附近吧?放远了你不好跑。”

  也就是油田的门面房不让搞这种厂子,不然直接等门面房交付了也不是不行。

  钱母却十分有主意:“我已经看好了。”

  钱晴顿时有种“这是我妈吗这不是吧”的错愕感。

  “定好了?”

  “对!那边现在还没起房子,就是一片空地,我打算把地买了,然后自己盖厂房。”

  钱母盯上的地方在油田外,却不是靠Y市这一边,而是另一边靠近农田的地方。有一片空地,说是原来打算在这里建个车站,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弄成,地就一直空着。

  这个地方并不算太偏,油田上也有些小孩子喜欢去那边的空地上玩耍,骑自行车就是十五分钟的路程。

  “我这大半年卖辣椒酱挣的钱应该是够的,你不用操心。”

  钱晴:……

  是她输了,她妈买地比她可豪气多了。她买之前还试探了两句价钱,钱母没问价就直接说应该够……

  周皓在一边装壁花,这会儿突然插嘴:“咱们是不是先把名字起了?”

  说买地盖房,那没个三四个月下不来,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把名字定了,商标拿下。免得后面再出现宋晓红那样的事。

  钱晴以为自己终于能派上用场了,起名字这种事,不集思广益一下怎么行呢?

  结果钱母胸有成竹,嘴上没说,但脸上写着“我早就想好了”。

  “就叫红娟辣椒酱。”

  钱晴:……

  可以,钱母的名字就叫丁红娟,拿名字直接套。

  钱母心里充斥着喜悦,拿自己的名字去命名一样产品,让自己创造的东西走进千家万户,光是想一想就让她觉得激动。

第81章 更新

  钱母的计划虽然不够详细, 但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钱晴跟周皓在去考察过那片空地之后,也觉得问题不大。

  那片空地在马路旁边,周围虽然荒了一点, 但并不少人烟。周围也有住家户。边上就是大路,往后出货也方便。

  钱母从去年开始做辣椒酱到现在,陆陆续续已经在手头攒了大几千。从刚开始只卖给林晓慧, 到现在大院里不少人家都是一个月一瓶的消耗量。更不要提还有南边阿飞的煲仔饭摊子, 钱母现在一个月能做大几百瓶。

  其实钱母最近已经感觉有些累, 每天在小卖部忙完就是回家做辣椒酱, 还要准备材料。虽然是做惯了,但量在那里摆着,还是辛苦。这次宋晓红的事情正好也推动了她。

  等到把厂子开起来,只要把握好原料采购和中间的过程,那她也能更清闲点。

  这一块地拿下的也比较顺利, 卖家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催着钱母去过手续。

  原来这地方本就是一片危房,后来市里来人给拆了, 这地方的人也搬走,不知道谁说这里要建个车站。就有几户原来的人家动了心思, 想着把周围的地给拢一拢, 等到要建车站时候也能卖个价。结果地是拿下了,车站却不见盖。

  压在手里好几年, 把人压的没脾气。

  钱母这时候要买,无疑是雪中送碳。卖家开了个六千的价, 反正上面什么都没有,也不牵扯房子的问题。钱母买下了这块地,手里就显得捉襟见肘。

  她是准备照着钱雨的粉条厂盖的,周围要起个大围墙, 里面至少也要起个十来个房间和几个库房,还要单独留出晒豆子和辣椒的场地。

  这么一算,没个三四千是下不来的。

  钱晴掏了这笔钱,钱母直接大方道要把三分干股给钱晴。

  钱晴:……

  行吧,她现在也算是半个厂长了,粉条厂的一成干股,养猪场的三成,辣酱厂的三成……

  而在钱晴陪着钱母买地这段期间,周皓也把商标的事情落定了。去年商标法颁布以后,大多数人还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周皓去办的时候十分顺利。

  “晴月服饰”跟“红娟辣椒酱”的商标审批了下来,晴月用的就是周皓做的那个标志,而红娟辣椒酱,用的也是一朵红色的杜鹃花。

  钱母对此很满意,有了商标,就能去做包装了。钱母直接在印刷厂定了一千套的外包装,是一个贴在玻璃瓶上的贴纸,和一个硬纸壳,硬纸壳折起来就能把辣椒酱的玻璃瓶卡在中间,不怕摇晃也能防止撞击。等到出货的时候直接把带包装的瓶子放在箱子里,也能某种程度上起到减震的作用。

  这个包装的想法还是周皓设计的,过后钱母做了一锅炖蹄筋给周皓,看周皓的眼光已经从看女婿变成了看儿子。

  这么好的女婿,真是抵得上半个儿了。

  在钱晴忙着钱母的辣椒酱厂的时候,李红梅的宣讲会也定下了时间。厂里的大喇叭上广播,通知厂里所有女职工和女家属都要到场。

  地方放在了食堂外的大广场上,因为怕人坐不下,特地分了片区,一共是三个场子,分三个时间来开会。

  除了月经带的卫生问题,还有一些常见的妇女疾病。

  李红梅特地请了两个油田上的女医生来,准备把一些卫生观念贯穿到会议中间。

  像是什么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把一些内衣分开洗……

  钱晴也抱着板凳去听,旁边坐着的是薛大宝和徐思进的妈妈,薛大宝妈妈对卫生巾很是推崇,徐思进妈妈也是。她们家是双职工,她在油田的供销社上班。平日里赶上每个月那几天都难受的紧,总是觉得不舒服,上班时候也是忍不住想发火。

  最近用上卫生巾之后,虽然还是烦躁,但是却舒服了许多。尤其是不耽误上班工作,这让徐思进妈妈不停给自己的同事们推荐。

  “我们领导说已经进了一千包,跟京市的厂子也说好了,往后就是每个月固定进货。”

  钱晴试探着问:“那一包的价格是……”

  徐思进妈妈理所应当说道:“就还是一块钱一包。”

  钱晴在心里盘算,供销社这个价格的确比较贵,成本进价应该是在不到七毛钱,进的多应该会更便宜,就算是加上路费,一包也越不过九毛钱才对,这怎么上来就是一块。

  要知道,人都有一个很奇怪的心理,就是对于价格有个整数估量。九毛钱到一块的距离明明跟四毛到五毛的距离一样,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九毛跟一块就是两个考虑层面。

  钱晴不去揣测供销社这么干的想法,而是在心里暗暗下决定,既然是要走薄利多销的路子,那她就降价!

  一包卫生巾只要有一毛钱的赚头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让徐阿花把卫生巾铺开。

  ——她要把下游的渠道拿到手。

  也就是说,经销权。

  现在国营厂肯定不会动这种想法,因为钱晴就是个进货的,她能进,别人也能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2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1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