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女首富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金面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69 MB   上传时间:2022-06-18 14:01:20

  周秋萍翻了个白眼:“我不会花钱请人代啊。机器化生产时代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就是为男女平等提供生产力基础。”

  听听,这又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鬼话?反正周高氏没耳朵听。

  周秋萍也不跟她废话,又把话题挪到拖拉机上:“你刚才不是说挑圩吗?哪个说冬天拖拉机派不上用场,挑圩就要用拖拉机。不然一筐筐土能累死你。”

  挑圩是本地方言,就是挑土垒埂的意思。这是一种防汛手段,每年冬天农闲时,农村各个生产队就组织农民挑土去加固堤坝。

  这属于农村徭役的一种表现方式,去干活的人不拿工钱,有的时候连伙食都要自理。

  挑圩十分辛苦,一天干下来,两条腿打架,两个肩膀也痛的抬不起来。算是这个时代农民最头痛的工作之一。

  后来随着进城打工的人逐渐增多,乡村基层组织工作愈发难做,加上机器的应用,这项工作才渐渐由机器代替。

  周秋萍怂恿阿妈:“这会儿谁还愿意挑圩呀?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换成我,我宁可掏钱让拖拉机帮我把土运过去。”

  周高氏撇嘴:“好多钱哦,你以为农村挣钱这么容易呀?”

  周秋萍呵呵:“搞得好像我不是从村里出来的。还有人花钱找人替自己挑圩呢。”

  尤其是那些在镇上工作拿工资,但还是农村户口的人。被分到挑圩的工作,就会花钱请其他人代自己上工。

  这也是村里壮劳力挣外快的一个手段。

  周高氏被她说的意动了,咬咬牙道:“那我去买拖拉机,让周伟去找租拖拉机的人。”

  说着,她就眼巴巴看着女儿。

  周秋萍被她看得莫名其妙:“你去买呀,我又不反对你买拖拉机。”

  “你也不跟我一块去啊。”

  周秋萍愈发奇怪:“这有什么好去的?难不成还要看西洋景呢?买就买是了。”

  “3万多块钱,快4万块钱呢。就我一个人去啊。”

  周秋萍愈发乐了:“你自己挣的钱你怎么花,你还要让我盯着呀。我不管的,你有自己财产的支配权。”

  周高氏被她的话吓了一跳,像是不知道要怎么回应。

  她这辈子都没花过这么大的钱啊。

  就算老头子死了,她挣的钱抓在自己手上,她也习惯性贴补给嗣子。

  包括进城以后,她前前后后加在一起挣了起码有10万块,但她也没有要求财产的支配权。在她的潜意识中,要钱要怎么花,得女儿说了才算。

  周秋萍谆谆善诱:“不行的,阿妈,你要自己会花钱。你又不是小孩子,你自己挣的钱你为什么不能花?”

  “可要是我买亏了怎么办?把本钱都赔光了。”

  “谁能保证自己做生意一定挣钱啊?做买卖本来就有赚有亏。没事,亏了再赚回来好了。”

  周高氏默不作声地换鞋子,要出门时,才突然间冒出一句:“你阿爹就不让我花钱,他就没让我管过钱。”

  周秋萍不假思索:“所以我说他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想想都气。”

  作为丈夫,他对妻子冷漠。

  作为父亲,他也从来没有维护过女儿的利益。

  他想的都是他自己。

  周高氏眼睛红了:“我这命哦!”

  周秋萍不假思索:“所以你要好好活着呀,后面的日子都要痛快地过。别一天到晚女人应该这样,女人应该那样。女人活得痛快才是真的。”

  这回老太太倒是没反驳她,就是闷头不说话。

  她跟阿妈一道出门,只不过一个朝左一个往右。

  她要去音像公司的仓库,检查大家挑选修复磁带的情况。

  周秋萍走到仓库门口,正好撞见王老师过来交货。

  她瞧见周秋萍就赶紧招手,语气紧张地强调:“你最近可千万别去宁安。”

  周秋萍挑挑眉毛:“怎么了?”

  “嗐,别说了,这种人居然也能当老师。”王老师满脸气愤,“方红英,她居然跑去派出所说看到你了。冯家人正在派出所里闹呢,就跟着闹到学校来了。”

  周秋萍突然间好心疼方红英的学生,也特别心疼被浪费掉的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当年不管派谁去上学,都比这位强。

  什么脑袋瓜子呀?

  “她就是自己过不好,也不让别人过好。”王老师心有余悸,“幸亏你离婚了,你前夫不是东西,你那个婆婆简直就是泼妇。”

  冯老太跑到学校里,又哭又闹,非说学校包庇周秋萍,一定让卫校把她交出来。

  学校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找警察。

  然后冯老太又跑去了县公安局家属小区,吵着喊着一定要进去,不然就撒泼打滚。

  刚好上面领导来县公安局检查工作,见状十分不喜欢。冯老太就被联防队抓了。

  周秋萍听到这儿忍不住笑,一本正经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她就适合在公安局呆着。”

  这该死的老太婆最好多折腾几次,把自己作死拉倒算了。

  周秋萍自认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一想到上辈子冯老太害死了自己女儿,她就恨不得对方走在路上掉进窨井里摔死。

  之所以不诅咒她出门被车撞,是担心牵连无辜的司机沾了晦气还要赔钱。

  王老师虽然不清楚冯老太的底细,可所见所闻已经足够让她心惊肉跳。

  她认真道:“幸亏你搬出来了,不然都不知道要怎么收场。”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周秋萍时,对方推着自行车到处叫卖猪油渣,还为女儿的入托问题求到自己门上。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她已经变成了部队贸易公司的经理,搬进了省城军区大院,手上还带了这么多人做事。

  虽然王老师搞不清楚周秋萍到底挣了多少钱,可她光看人家的做派,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

  果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王老师认真道:“看到你这样,我真高兴。”

  周秋萍笑道:“那也是你们帮忙,倒是没你们,哪有我今天啊。走,进去吧。先结账,然后再拿货。”

  仓库里的人忙得热火朝天。

  祝嫂子作为周秋萍任命的负责人,将军嫂们分成两拨人。一拨人负责挑选被损毁的不严重的磁带,另一拨人则专门修补磁带。

  周秋萍进去的时候,大家正一边干活一边闲聊。

  这些嫂子的手真麻利,破损的打口带把里面的碎屑倒出来,然后把断了的磁带修剪一下,把需要的部分再装到轴芯上。光是这些还不算完,有些磁带接触磁头的地方,磁带里还有个小铜片,上面粘着海绵垫;这部分同样会被锯坏。

  到这种程度,那就得将其他损毁更厉害的磁带废物再利用,把铜片和海绵垫掏出来替换上去。

  坐在右边的嫂子笑的厉害,一边说话一边挥舞双手,正在和人讨论电视剧《再向虎山行》,说到激动时,她索性跳起来,开始比划动作。

  其他人也嘻嘻哈哈,不少人给她鼓掌。

  周秋萍没说话,只招呼王老师拿磁带走。

  为了方便携带,王老师用的是滚轮式的旅行箱,一拖就是一大包。

  周秋萍将人送到门口,看着人上公交车,然后才返回仓库。

  那位比划武打动作的军嫂应该是上了头,还在表演武术。

  一直到中午12:00,祝嫂子宣布午休时间到了,那位军嫂才停下动作,自己接开水,就着馒头吃。

  这一上午的功夫,她干活的时间估计都不满两小时。

第121章 哪儿都不养闲人

  周秋萍看大家都忙着吃饭, 将祝嫂子喊到边上,笑眯眯道:“我看大家气氛挺好的呀。”

  祝嫂子也笑呵呵的:“是啊,都住在一块, 现在又一起干活。都不怕没话说。”

  周秋萍似笑非笑:“是不用怕, 我倒觉得应该多打几瓶开水,省得大家说的口干舌燥没水喝。”

  祝嫂子不算机灵, 可周经理的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 她也隐约意识到不对劲,张着嘴巴“啊”了一声。

  周秋萍脸上笑容没变,还是和风细雨的模样:“我以前在生产队干活时,大家都算工分的。那会儿说是大锅饭,但其实谁干多少活大家都心里有数。谁也别想占谁便宜。”

  讲个不好听,你嘻嘻哈哈不干活, 最后还想拿跟人家一样的工分。当场就有人撕你, 触犯了别人的利益, 谁会惯着你?

  祝嫂子的脸腾的一下红了,结结巴巴道:“这个, 大家其实也就是说了一会儿, 还是干活的。”

  周秋萍笑容满面:“我没说大家不做事呀。我是觉得现在算酬劳的方式可能不太合适。也许计件工资更好一些。这样吧, 负责挑选磁带的人,每挑选出十盘能用的就拿一分钱。专门修补磁带的,每修补成功一盘, 就拿一毛钱。再专门各安排一位检验工吧,保证品控。到时候, 会有人不定期抽查的。”

  祝嫂子耳朵都红了, 期期艾艾道:“行, 我没意见。”

  周秋萍拍拍手, 笑眯眯地招呼众人:“我看大家工作的热情都非常高,工作效率也不错。眼看着现在都12月了,距离过年也没多少时间。我想着吧,我们大家冲一冲,好歹多挣点钱。多劳多得,大家看怎么样啊?”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扯着嗓子喊:“那你说说看,周经理,怎么个多劳多得法?”

  周秋萍将计件工资的酬劳解释了一遍,好些人都激动地点头。

  谁手上能做多少活,个人都心里有数。

  就说修补磁带吧,心灵手巧的,从早到晚修复100盘都不是问题。那可是10块钱啊。比现在的工资整整涨了一倍。

  至于挑选磁带,那就更简单了,完全是走量的活。只要你眼睛够亮,一堆磁带,你花不了一天功夫就能挑拣的明明白白。

  周经理提出这样的分配方式,完全是给大家送钱嘛。

  周秋萍正色道:“既然大家没意见,那从今天下午起,就按这个方法来。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大家要保持工作激情和进度。要是有人拖拖拉拉的,耽误了大家干活的速度,我不可能留情面的。”

  军嫂们偷偷互看一眼,心里都有数了。

  先前那个恨不得原地翻跟头的年轻嫂子更是闹了个大红脸,垂着脑袋不吭声。

  周秋萍也不想闹得太难看,干脆转移话题:“还有个事情。其实现在咱们的工作只是整个流程中的一部分。我们修复好的磁带,还需要经过专人挑选。有谁懂外文,对欧美流行音乐有所了解的,可以毛遂自荐,专门做最后一步挑选工作。”

  大家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

  80年代如果懂外文,其实是个不错的技能,一般都能找到工作,也不至于过来打零工了。

  只有先前那位要翻跟头的军嫂举起手来:“我不知道有谁会。”

  周秋萍赶紧追问:“谁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6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6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女首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