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女首富_分节阅读_第331节
小说作者:金面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69 MB   上传时间:2022-06-18 14:01:20

  她掏出了大哥大,直接拨打卢振军的号码:“卢老师,你现在忙不忙?有件事需要你帮忙。你立刻去学校接上小明,然后把人带到大会堂。我们在那边等你,要接待外宾。”

  挂了电话,她镇定自若:“走吧,我们去大会堂吧。军区那边会直接有车把孩子带过去。”

  苏主任不明所以,只如释重负,赶紧抹着汗上车。

  台长神色游移不定,他听到名字就反应过来小明究竟是谁,卢老师又是哪位了。他张张嘴巴想说这会不会不合适?

  外事接待十分严肃,去表演的演员都要经过政审呢。

  可看着周秋萍平静的面孔,他最终还是闭上了嘴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反正是艺术团自己找上门的,他们帮忙把人找到手,已经仁至义尽了。至于政审什么的,本来就不归他们负责。

  车子一路往前开,待他们抵达大会堂时,后面也有辆车停下了。

  祝强是最先跑下来的人,激动得脸通红,看到周秋萍就喊:“阿姨,到底是谁呀?”

  周秋萍给卢振军打大哥大时,他刚好接孩子放学,索性把几个小家伙都带过来了。

  苏主任赶紧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开什么玩笑,这个小孩,在如此严肃的环境下,怎么能大声喧哗呢?

  祝强满不在乎,他又不认识这人,他只满怀期待地看着周秋萍,希冀对方可以为她答疑解惑。

  被司机和卢振军从车上拉下来的两个小姑娘同样激动不已,全都睁着大眼睛,对妈妈叽叽喳喳。

  要给外国人表演啊,哥哥好厉害,是为国争光呢。

  反倒是当事人卢小明同学镇定自若,小小年纪就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大将之风。

  他下了车,礼貌地询问:“请问我要做什么?需要弹琴吗?”

  苏主任见到正主就眼前一亮。

  能进文艺团出国参加表演的除了有才华之外,个人形象也不能磕碜。可以说团里漂亮的小男孩小女孩多了去,每一个拿出去都很能打。但是他得强调,这小孩长得真好,往那里一站就叫人神清气爽,看着心里舒服。

  苏主任不认识卢振军,也不晓得对方的背景。光看到军牌车,就估摸着对方家庭条件应该不错。没一定的级别,怎么可能动用车子送个小孩。

  加上时间紧迫,他又默认能上电视表演的,那肯定已经经过政审,起码不会有大问题。

  他笑呵呵地跟卢小明说话:“你不需要弹琴,你唱歌就好了。我们有专门负责弹琴的学员。”

  不是他吹的,小红星艺术团之所以能够声名在外,除了因为历史悠久,背景深厚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团员才艺双全,在全国各类少儿舞蹈声乐乐器比赛中,常常名列前茅。

  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你只要好好演唱就行了。”

  卢小明却认真地强调:“《太阳娃》是首新歌,别人未必熟悉曲子,还是我自己来,有钢琴吗?我可以自弹自唱。”

  他十分喜欢这首歌,弹过好多遍。

  苏主任被他这么一说,也开始犹豫了。毕竟在外宾面前表演,最好还是尽善尽美。

  但这都是后面要考虑的内容,他先把人带进去才是重点。

  “你跟叔叔过来,我们进去说话。”

  三个小朋友还想跟着呢,结果却被拦住了。卢小明是去为外宾表演的,外事接待的安保级别极高,绝对不可能随便放人进去。万一出事儿怎么办?

  别说他们了,大人也不允许进去。包括没报备过的台长同志。

  不过台长也不想进去看,他又不是没见过外国人,完全没兴趣看西洋景。

  他跟卢振军打了招呼,抬脚就想走人。

  然而周秋萍怎么可能放他走,非要他现在给个说法:“我这都是为了工作。如果台里能保证我节目稳稳当当地录下来,我干嘛给自己找麻烦?我这都是没办法。”

  台长叫苦:“这真不行。现在三天两头开会,强调的就是要注意文艺宣传路线。我们这时候跳出来,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

  周秋萍正色道:“什么叫麻烦呢?我这又不是另起炉灶,这是承包。还是在电视台的领导下工作,就是我们自己找人手干活,不老是麻烦台里的老师了。”

  台长却找出了另一个理由反对:“光有人没用。你得有家伙什啊,这录节目要的器材太多了,好多都是进口的。不说钱的事儿,我们现在手上连进口的指标都没有,你说怎么搞?真搞不起来的。”

  周秋萍当场拍胸口:“不就是器材吗?没进口指标也没关系,我来想办法找。您只要答应给我挂个牌子,让我师出有名地干活,就行了。我保证,在台里的演播厅录节目,租金也绝对不会少一分的。”

  台长疑惑:“你上哪儿找进口器材去?我跟你说,好多东西咱们国内是真的生产不了。不是说你找军工厂帮帮忙就能做出来的。”

  “我当然知道,我也没时间找他们做呀。您放心吧,我肯定能东西到位。你答应还是不答应?”

  台长疑心她在吹牛,便模棱两可:“你先给我把东西找来。”

  周秋萍步步紧逼:“然后呢。”

  “好了好了。”台长不得不后退一步,“回去我就给你开会,专门讨论这件事儿。”

  周秋萍笑逐颜开:“领导,我可真就指望您了。您可千万别逗我玩。”

  台长赶紧摆手:“谁敢逗你呀?行了行了,现在可以帮我走了吧?我还在那边盯着节目呢。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回去?等他们空下来继续录?”

  “录啥呀?”周秋萍一点儿也不掩饰嫌弃,“等等他们完了都不晓得什么点了。还不一定能录上呢。”

  台长不敢再吱声,赶紧告辞。他留下来都不晓得该怎么面对卢振军。因为摸不清对方的路数呀。

  当初查的时候大张旗鼓,听说完了以后被从后勤部长的位置上捋了下来,连他爹都被迫提前退休了,可以说整个卢家一败涂地。江州城里有点头脸的人家都在议论纷纷,以后挑儿媳妇一定要小心,不然一家人都能被坑死。

  结果现在看这架势,还配了小轿车,似乎没那么落魄呀。

  台长决定回去找人打听打听,他虽然没想过要抱军方的大腿,但他也不打算得罪人。如果对方平安着陆,那以后就没必要太避讳了。

  电视台的小轿车开走了,周秋萍又不能进大会堂观看卢小明的演出,干脆带着三小只同学又坐回车里:“等吧,咱们就在这儿等小明出来。”

  祝强好奇心最强,叽叽喳喳问个不停:“阿姨,外国人也能听懂小明唱歌吗?”

  青青大声回答:“音乐无国界。老师还教我们唱外国歌呢。”

  星星则认真地强调:“哥哥录磁带,哥哥是歌星。”

  卢振军认识台长,略一思量,就猜测得七七八八:“是在电视台播放了,他们看到了,所以才喊小明去唱歌?”

  周秋萍点头,解释道:“他们也是突然间提出的要求。负责接待同志搞混了,以为小明就是艺术团的人,当场答应了下来。后来对接时才发现情况不对,苏主任不得不直接过来找人。”

  这一通兵荒马乱啊,她感觉奔波的比录节目还累。

  卢振军笑了笑,半晌才认真地看着周秋萍:“谢谢你,秋萍。”

  不管是录磁带还是把歌送去电视台当少儿节目的主题曲,都是她一手促成的。

  比起冷漠的父母和前岳家,居然是自己这位昔日的学生,在关键时刻朝他们父子伸出了援手。

  由不得他不感慨。

  周秋萍摆摆手:“你客气什么呀?我们是喜欢小明。小强喜欢,青青喜欢,星星喜欢,我妈妈喜欢,我也喜欢,余成同样喜欢。谁不喜欢小明呢?”

  三个小同学立刻强调:“小明(哥哥)是我最好的朋友。”

  卢振军笑了。

  这是他儿子的幸运。他主动提起:“你问问看进口器材到底要哪些?我给你去海关找找,应该能弄到。”

  自从6月份欧美宣布和中国闹僵了之后,走私现象更严重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都从外面涌进来,甚至成了公开的秘密。

  相对应的,海关收缴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五花八门。

  周秋萍摇头:“不用这么麻烦,我打算让曹总从香港给我带过来。”

  卢振军皱眉毛:“她怎么好带这些?”

  “怎么不好带?”周秋萍笑了,“你忘了我们搞合资企业吗?企业内部的文化活动需要这些器材的参与,很正常。我们要把培训内容录下来,这样店铺开遍全国时,就能够让新队员跟着录像带开始培训。这是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器材,进来可以免关税的。”

  卢振军目瞪口呆,半晌才冒出一句:“亏你想得出来。”

  周秋萍呵呵笑:“这有啥不能想的?正常操作呀。”

  能不欠人情,就不欠人情。现在卢振军今非昔比,人家海关未必卖他的面子,何必折腾呢?反正又不是没途径弄到货。

  卢振军还想说什么,外面有人过来敲车窗。

  先前那位苏主任跑过来询问:“同志,有个事情想问问你们当家长的。你们愿不愿意把卢小明同学送到艺术团来学习呀。你放心,不要误会,我们不是纯粹的演出团体。我们也教文化课。半天上课,半天训练,80位团员,20位老师,采取的是小班化教学。卢小明同学很有天赋,非常适合在文艺方面发展,我希望你们家长能好好考虑考虑。”

第285章 新鲜的柠檬(捉虫)

  苏主任之所以主动开这个口, 一方面是因为他惜才。

  作为农村放牛娃苦出身的孩子,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是文工团老师的一次慧眼识英才。

  当时文工团下乡演出,团里老师相中了他的亮嗓子, 喊他去协助表演。完了不仅让他痛痛快快地吃了顿白面馒头热面汤, 老师还跟他家大人商量,把他也带进了文工团, 手把手地教他学文化学声乐。让他不仅一跃拥有了那个年代极为珍贵的商品粮户口, 也令他有了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的本领。

  现在,他转业了,成了少儿艺术团的二把手。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他尤其热衷于挖掘艺术好苗子。

  卢小明便是他一眼就相中的娃,声音清亮,虽然没受过系统的声乐培训, 但他从小弹钢琴, 乐感极好, 个人形象也出彩。只要稍加指点,肯定能在艺术殿堂里更上一层楼。

  况且现在小红星也缺优秀的男声独唱演员。

  原先他们也有两位能拿出手的学员。可其中一人九月份跟留学的父母去法国。另一人则被孀居美国的姑婆相中了, 喊到身边抚养。

  这是好事啊, 甭看现在电视新闻怎么宣传剥削阶级的可恨资.本主义的可怕, 但在民间,能出国依然被视为有能耐的象征。酸溜溜嘲讽的,人家会啐一声, 你那叫贫贱不能移。

  小红星不能阻拦学员的远大前程,只能配合人家办手续放人走。但如此一来, 团里就缺了能挑大梁的独唱男声。

  偏偏小红星艺术团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江州艺术小学, 也就是他们招收学员的流程和正常学校招生差不多, 现在招新只能自己出去挖人。

  当然, 苏主任如此积极热切,还有个现实层面的考量,那就是今天外宾非常满意卢小明的表演,还主动邀请小红星去他们国家演出,又夸奖卢小明就像小太阳,他的歌声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明亮的力量。

  鉴于眼下的大环境,苏主任估计十之八九这趟出国演出会成行。人家外宾都点了卢小明的名字了,那不带上这孩子肯定不合适。而演出这种事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有的时候原本定下的是表演一场,后面对方热情观众挽留,辗转连续表演一个月也是有的。

  卢小明是个小学生,当然不能长期缺课,留在艺术团才是最合适的。

  苏主任胸有成竹,积极安利小红星:“您放心,到我们团也不一定非得走文艺道路,我们是小班化教学,老师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上课。到时候上中学,即便不走艺术特产生,文化课成绩也不用担心。”

  卢振军看着滔滔不绝的苏主任,没吱声。

  后者见状,愈发再接再厉强调小红星的好处:“我们实行寄宿制,你们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凡事不用操心了。把孩子交给国家,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周秋萍脱口而出:“寄宿制?那也太可怜了。”

  小明还这么小,就要离家在外,怪不落忍的。

  卢振军则怦然心动,他一直忧愁自己去新疆后孩子要怎么办。现在去艺术团,真是瞌睡送枕头。

  至于让这么小的孩子过集体生活,他还真没多少感觉。因为他就是在集体模式下长大的,少年时又下放去了农村,跟父母相处的时间极为有限。他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但毕竟转学是大事,孩子应该有选择权。

  卢振军点点头:“谢谢你,苏主任,我会跟孩子商量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6页  当前第3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1/6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女首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