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见卿卿_分节阅读_第139节
小说作者:山中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74 KB   上传时间:2022-09-14 19:59:44

  然后便被崔贵妃甩了一记耳光。

  “风昭然若是再回到京城,咱们一个也跑不了!”

  崔贵妃咬牙切齿,她从前总爱嘲笑皇后爱动手,有失风范,现在才明白养一个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孩子有多心累。

  皇后不是亲生的,打便打了,崔贵妃却是打完又心疼,苦劝道:“景儿,他回来了,谁是君,谁是臣,还未可知!”

  庆王认为崔贵妃是妇人之见,并不是很当一回事,只不过碍于这妇人是自己的母亲,母亲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遂与崔贵妃一唱一和,打消了皇帝让风昭然回京的念头。

  而好容易将这念头送到皇帝脑子里的皇后则勃然大怒,又在坤良宫痛砸了一回东西。

  越婕妤就在这片乌烟瘴气中患了不治之症,自请出宫,避居城外护国寺,静静等死。

  没有人在意一个早就形同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她的离开没有引起一丝波澜,直到风昭然带着南疆军一路北上,宫里的几位才猛然想起那个可以拿来威胁风昭然的人质不见了。

  ( ͡° ͜ʖ ͡°)✧轻( ͡° ͜ʖ ͡°)✧吻( ͡° ͜ʖ ͡°)✧最( ͡° ͜ʖ ͡°)✧帅( ͡° ͜ʖ ͡°)✧最高( ͡° ͜ʖ ͡°)✧的( ͡° ͜ʖ ͡°)✧侯( ͡° ͜ʖ ͡°)✧哥( ͡° ͜ʖ ͡°)✧整( ͡° ͜ʖ ͡°)✧理( ͡° ͜ʖ ͡°)✧ 护国寺早没有了越婕妤的身影。

  皇宫里的人都以为越婕妤南下和儿子汇合,而皇帝与皇后多年来首次夫妻同心,同样暴怒——他们终于发现自己不单被风昭然耍了,还被耍了这么久。

  “那娘娘现在在哪里?”姜宛卿忍不住问。

  很明显并没有去南疆军大营。

  “孤让人把她送到北疆去了。”风昭然瞧了她一眼,“母妃不像某人,此刻正乖乖待在北疆,只怕又养了一屋子的猫,等孤这边安定下来,便派人去接她。”

  姜宛卿:“……”

  就在这时,车夫“吁”了一声,马车停下。

  姜宛卿和风昭然互相看了一眼。

  姜家到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8-31 00:32:11~2022-09-01 00:08: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琼瑰以赠 20瓶;老魈 5瓶;碳烤兔爪爪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九十八章

  乖乖待着

  姜家家主的书房乃是家门重地, 姜宛卿很少进来。

  她只来过一次。

  那时周小婉病重,换了好几个大夫,吃了无数药, 皆不见起色。

  在周小婉又一次昏迷之后,姜宛卿哭着跑进这间书房,求父亲救救小娘。

  然而她话没说完就被下人抱了出来, 听到父亲一句不耐烦的话——“这是孩子能来的地方吗?”

  后来还是戚氏把她送回小院, 告诉她父亲有大事要忙,家里的小事不可以拿到书房去让父亲烦心。

  戚氏还说已经请了宫里的御医,周小婉很快就会好起来。

  御医确实来了,但周小婉的病依然没有好转, 在病榻上缠绵了三个月后,撒手人寰。

  姜宛卿以为自己永远也不会踏进这间书房, 没想到永远这么短暂。

  她的好父亲还是那般温文尔雅,两撇胡子保养得宜,与风昭然寒暄过后,温和地向姜宛卿道:“去见见你母亲和姐姐吧,许久未见, 她们对你甚是想念。”

  姜宛卿福了福身便要退下, 风昭然忽然拉住她的手, 柔声叮嘱:“记得披上斗篷, 外头冷。”

  姜宛卿一直不知道风昭然到底要做什么。

  上一世他恨不能直接把她扔进冷宫, 这一世却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他的心头肉,到哪里都要带着。

  戚氏的屋子里暖,窗台上的水仙散发出清甜香气, 下人正端了戚氏常喝的八珍汤上来。

  戚氏道:“给两位姑娘都上一份。天冷, 喝一碗暖暖身子。”

  这间屋子里的时光好像是凝固的, 永远也没什么变化,姜元龄好像瘦了些,戚氏照旧一脸温和慈祥,只是鬓边多了一两丝白发。

  姜宛卿谢过。

  姜元龄一直盯着姜宛卿看,“都说五妹妹随着殿下颠沛流离,很是吃了些苦,怎么看起来这气色倒比在京城时还好些?”

  姜宛卿微笑:“姐姐有所不知,在外头什么都要自己亲手做,砍柴挑水洗衣做饭,一样都不能落下,动得多了,胃口倒真的比在京里好,眼看着就长胖了。”

  “我还听说你在姚城打着我的幌子做了不少事啊,听说姚城人都把你当女菩萨拜呢,怎么舍得离开?还有,殿下此时身在何处?你们是夫妻,你不跟他同甘共苦,怎么抛下他一个人回来了?”

  “龄儿,”戚氏唤了一声,“你妹妹只是个弱女子,又不能上阵杀敌,打打杀杀本就是男人的事,她早该回来了,也免得我与你们父亲提心吊胆。”

  说着,戚氏握住姜宛卿的手:“好孩子,回来了就好,不管怎么样,你始终是姜家的人,只要待在姜家,是是非非都与你无涉。”

  姜宛卿这才意识到一件事,她们都不知道风昭然也回了京,只以为她是通过姜家钱庄逃回了姜家。

  姜元龄不知道也就罢了,父亲连戚氏都瞒住了?

  姜宛卿一直以为戚氏是姜家真正的主人,戚氏打点着姜宅的一切,连姜述的事情都一手包办。

  姜宛卿以前总觉得姜述像是一只被戚氏精心伺养的公牛,最大的爱好和本事就是孜孜不倦地和小妾们生孩子。

  此刻才明白,姜家的主人一直就是姜述,戚氏手段再厉害,也只限在后宅之中。

  “我其实是奉命而来的。”

  姜宛卿取出了那封信,它像是命中注定要被送给姜元龄的。

  姜元龄看完之后,眼圈儿迅速红了:“我就说他不可能不回我的信,只是被战事所阻,他的信送不过来!”

  她马上转向急急望着戚氏,“母亲,昭然哥哥心里是有我的,他正盼着我们去救他……”

  “龄儿,都说了这些是男人的事,我们妇道人家不必管这些。”戚氏打断她,“再不喝,汤都要凉了。”

  姜元龄含泪,“可是……”

  “嗒”地一下,戚氏搁下了汤碗,沉下脸,“莫忘了你而今是庆王妃。”

  姜元龄登时不敢再哭了,抖着手端起碗,乖乖喝汤。

  戚氏柔和了面色,问姜宛卿:“五姑娘怎么不喝?”

  姜宛卿忙端起碗来。

  戚氏常喝的八珍汤与寻常的八珍汤不同,不知道用了法子炮制,不单益气滋补养人,还闻不见什么药味,也不苦,反而泛着一丝清润的甜。

  周小婉生病的那段时日里,戚氏不单四处寻医问药,连自己常喝的八珍汤也赐给了周小婉,那是周小婉最后一段药罐子时光里唯一尝出来的甜味。

  有时候周小婉精神好些,还会让姜宛卿也喝一点儿,说是对身体好。

  上一世,姜宛卿生病的时候,戚氏也是时常让人给她送八珍汤。

  后来她旁的药都苦得喝不下了,唯有八珍汤还能入喉,算是陪她到了最后。

  此时再入口,不免有点恍惚,好像又回到了那一段日月无光天地灰暗的时光。

  “怎么?不好喝?”戚氏柔声问。

  “不是。”姜宛卿怅然道,“我只是想起,小娘过世前,母亲也赐过这汤药来着。”

  戚氏闻言叹息,“你小娘身子一直不大好,我该早些让她服用这汤剂,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这里面有人参、白芍药、白术、当归、白茯苓、甘草、熟地黄,虽不是什么精贵药材,但于女子大有益。你看这偌大家子,都在我一人肩上,若不是靠它支撑着,我也怕是早倒下了。你这两年在外头受苦了,眼下年轻还不觉着怎么样,等到年纪上来定是要有亏空。”

  戚氏说着,吩咐下人:“以后给我熬这八珍汤的时候,给五姑娘也送一份过去。”

  姜宛卿忙起身谢过。

  戚氏亲自扶姜宛卿起来,细问姜宛卿离京后诸事详情,最后道:“你莫怨你姐姐,庆王是什么样的人,你也知道,庆王府里什么样的女人都人,你姐姐一年里头倒有半年是在我这里的。她和殿下原是一对,若不是你当初……罢了,过去的事就不提了,你能冒险回京替殿下送信,可见你着实是个乖孩子。”

  “母亲说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这是我欠姐姐的。”姜宛卿低声说着,凄然笑了一下,“何况,殿下的心思并不在我身上,我强求无益,只希望他能心愿得偿,赢得江山,也抱得美人。”

  戚氏轻轻抚着姜宛卿的头发:“好孩子,你放心,单冲你这份心,将来该有的位份绝不会少了你的。”

  姜宛卿又坐了一会儿,不动声色地打了个哈欠。

  这倒不用装,一路来车马颠簸,半边身子都快散架了。

  戚氏是多么有眼力见的人,立即让人送姜宛卿回房歇息。

  姜宛卿刚走,姜元龄便迫不及待道:“母亲……”

  “知道了,”戚氏道,“眼下京里乱成这样,那庆王像是丧家之犬一样缩在宫里不出门,该帮哪一个你父亲心里会没数吗?再说了,若不是你父亲点头,你以为她能回来?”

  姜元龄放了心,长舒了一口气。

  “太子居然敢反,还真是出人意料。”戚氏沉吟,“若是早知道他有这分手段和魄力,当初又何必把你许给庆王……”

  姜元龄听见这个便怨念丛生。庆王玩得开,但那些花样断不能往姜家嫡女身上使,婚后新鲜了一阵子,很快便嫌无趣,又去找他的姬妾们胡混去了,只在表面上和姜元龄混了个相敬如宾。

  “幸好,幸好昭然哥哥心里还有我……”姜元龄捧着信,像是捧着后半生的依凭,“只有我……”

  “你莫要高兴得太早。”戚氏凉凉道,“你不是也发现了吗?你的五妹妹气色可是好极了,一点儿也不像受过离乱的人。”

  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丈夫待她怎么样,答案会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

  *

  姜宛卿离开后没有回自己的小院,而是去了姜述的书房。

  但这一次,她在池塘外就被拦下了。

  姜宛卿对姜述身边的人皆不熟悉,但冲对方无声无息冒出来的架势看,很可能是姜家的暗卫。

  “家主大人有要事,五姑娘请暂候。”

  姜宛卿越不过去,只得守在池塘边。

  时近黄昏,冷天的太阳落得早,下人们点上灯,窗子里的光芒映到满池残荷上,枯荷上顶着雪,像一个个戴着斗笠伛着腰的老妪。

  书房里出来一个人,紧紧地裹着斗篷,兜帽将整张脸遮得严严实实。

  他在下人的引领下,往另一条路上走去。

  姜述的书房座落在池塘中央,四通八达的桥面轻轻巧巧地横过水面。

  是风昭然!

  姜宛卿不敢叫他的名字,就地抓起一把雪,揉成雪球,砸向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页  当前第1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9/1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见卿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