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嫁屠户_分节阅读_第109节
小说作者:骰玲珑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28 KB   上传时间:2023-02-28 20:23:26

  “女儿是没见过雪,你少玩一会,别冻着手了。”

  姚晴天听话地拍干净手上的雪,嘴里却小声抱怨道:“就许你闺女玩,还说自己不偏心?”

  赵军听见了,好笑地摇摇头,等赵昕悦玩了一小会,也抖干净自己手上的雪,还在身上拍了拍,然后用那只捧过雪的手碰了碰姚晴天粉嫩的脸蛋。

  “可凉?”

  姚晴天偏过头,不让碰,嘟囔道:“又不是给我玩的,凉也不管我的事!”

  说着去拍了拍女儿的手,要给她重新套扣上袖套。

  赵昕悦显然玩起劲了,见了爸爸的动作,也伸出有些凉的手去摸妈妈的脸。

  “@#@%;amp;……”

  看着就是在笑,笑得可开心了。

  姚晴天:“你们可真是亲父女,我就是捡来的!”

  说着把女儿凉凉的小肉手按在赵军脸上吸取够了热量,才给她套上袖套。

  赵军笑着问:“那晚上还要不要我们这对亲父女给你暖被窝了?”

  赵昕悦可是完全遗传了赵军的火炉体质,晚上就是赵军回来得晚了,姚晴天抱着浑身暖烘烘的小火炉也能睡得很香。

  赵军回来了就更厉害了,一左一右俩火炉把她夹在中间,姚晴天在寒冬腊月睡觉再也不用缩手缩脚了。

  姚晴天听了赵军的话,瞪了他一眼,赵军笑呵呵接了,只当她是抛媚眼了。

  当天晚上,万燕红在姚晴天帮助下,煮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招待远道而来的吴薇母子。

  三个女儿都在这边,姚成军和高兰妹在晚上关上店门后也会跟着赵磊的拖拉机过来养殖场。

  原本一大圆桌的人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吃着饭,不想听何伯何婶说起了吴薇的遭遇。

  一伙人也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郭嘉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决策。

  之前像赵军也听说了一些,不过像阳湖县这样的小县城还没有开展起来,大家也只是听了一耳朵,这会知道许多大中型城市已经真正严格认真抓起来了,不少人也动了心思。

  农村人多子多福的思想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过来的,就是赵磊都有赵启航这个儿子了,听了以后大概不能再生了,都心思浮动,更不要说只生了三个女儿的姚成军了。

  当初在村里的时候,姚母就听说过计划生育的事,催着他们赶紧再拼一拼,怎么也要生个儿子才行。

  那时候姚成军只觉得天方夜谭,郭嘉还能不让人生孩子?

  如今亲耳所闻,吴薇符合政策,男人还是军管,却差点被人拉去打掉孩子。

  这一路上,吴薇甚至只敢让何烨喊她婶婶。

第106章

  姚晴天意味深长看了眼她眉头紧锁的二哥, 安抚众人道:“这边风声还没过来,政策也是一步步推行。再说,吴薇姐这一胎也是符合政策的。实在不放心, 就窝在楼上, 轻易不要外出走动就是了。”

  这个事姚晴天还真记得特别清楚,所以敢这样说。

  阳湖县城是在八八年开始抓的, 她正好是死在那一年, 距今还有两三年时间。

  八八年之前出生的孩子不管二胎还是三胎、四胎都不算黑口, 能正常上户口后面也能正常分田地。

  八八年之后出生的孩子上户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实施最严苛的时候其实是在九十年代初,在这之前中间那两年还有不少人躲着藏着生孩子, 姚成军和高兰妹就躲过,不过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他们家已经有三个孩子, 肚子里的那个自然留不住了, 最后处理完伤心伤身的, 让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今休息好缓过来的吴薇其实已经调适得差不多, 她心里清楚之前遭遇的那些事是冲着何田来的。

  何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全是他真刀真枪、流血流汗拼出来的,如今再往上走一步就稳了, 可同样的,别人也惦记着那个位置。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 她如今带着孩子离开了那里, 只希望何田能无后顾之忧,平安归来。

  一纵人只有抱着闺女的赵军不受影响,父女俩你来我往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 时不时还笑出声。

  晚上炖了莲藕排骨汤,姚晴天喝完自己碗里的也给赵军添了一碗。

  吃饭之前,姚晴天喂饱了赵昕悦, 四个月的孩子可以喝一点米汤、蒸蛋,排骨汤肯定是不行的,赵军看闺女一脸好奇盯着他的碗,还咿咿吖吖地想上手抓,便夹了一快炖得软糯的莲藕放在米汤里涮掉汤汁,让她拿在手上,满足她的好奇心。

  赵昕悦抱着就往自己嘴里塞,藕断比较大,她还未长牙齿,就算塞到嘴边也咬不碎,不用担心噎到卡到。

  莲藕本就带着清甜的香味,哪怕赵军用米汤涮过了,多少还残留了一些咸味,赵昕悦抱着含着、吸着好长时间,口水都沿着莲藕流淌到胖乎乎的下巴和小肉手上。

  姚晴天看不下去要去拿开,反正又吃不到,不想原本看着对付了藕段半天累了的赵昕悦见妈妈要上手夺,一下子紧靠在爸爸怀里,和姚晴天如出一辙的杏眼瞪得圆溜溜的,一脸防备地看着妈妈,那神情和平常吃奶时护食的模样如出一辙。

  姚晴天气笑了,道:“有本事以后饿了都找你爸爸。”

  赵昕悦大概只听到最后爸爸两个字,看着爸爸两眼笑成了月牙状,然后拉出嘴里布满口水的藕段要塞到爸爸嘴里。

  赵军见状,就算是亲闺女,也有些嫌弃,一脸为难的往后偏了偏头。

  姚晴天见了一脸坏笑:“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待遇,你自己闺女有什么好嫌弃的?”

  说着伸手帮了女儿一把,将莲藕塞进赵军嘴中,最后还不忘来一句:“不能浪费粮食!”

  赵军看着媳妇、闺女两双一模一样的杏眼盯着自己,心都要化开了,忍不住眼中也泛出笑意。

  趁大伙心思这会都在饭菜之上,赵军偏头凑到姚晴天耳边小声道:“这口水晚上可要还回来的!”

  因为杨叔的照顾,他暂时让出了他的房间,赵磊和万燕红也不用搬到楼上房间,继续在原房间住着,夫妻俩帮忙把杨叔房间里的铺盖之类的简单收拾一番,搬到楼上一间空房里。

  杨顺本在这边住得少,房里除了被子也没几样东西,三四人一起上手,一趟就搬完了,而后铺上新的棉絮,被子,让吴薇母子住进来。

  安置妥当,姚晴天和赵军抱着赵昕悦回了西边楼上。

  一家三口,赵军最后一个梳洗完,上床时,赵昕悦已经睡着了。

  上个月,赵昕悦会翻身了,姚晴天本是让赵军赶紧准备护栏,不想对方拉了一张老式架子床回来,架子床三面围起来,剩下的一面也有稍高的床板。

  那架子床是从别人手上买的有近百年的历史黄花梨木床,虽然是旧式床,却油光水滑,丝毫不显陈旧。

  姚晴天一看到就非常喜欢,又让赵军去买了配套的锦缎回来。

  自换了这架子床后,赵昕悦便睡到最里面,这样赵军晚上睡觉能轻松随意一点,因为赵昕悦睡在中间时,赵军总是高度紧张,就怕自己不小心压到闺女,一晚上得醒七八次,白天又有许多是要忙,没得空歇息片刻,眼下甚至时常出现乌青。

  自赵昕悦换到里面后,赵军的睡眠质量明显好多了。

  可今日这会赵军却见女儿睡在大床正中间,媳妇侧躺在床内侧,悠闲自在,一看就是故意的。

  赵军笑了笑,也没说一句话,上前便把姚晴天抱到床尾放着,然后小心地抱起睡得四平八稳的闺女,小心挪到内侧,自己躺在床中间的位置。

  姚晴天见赵军满心满眼都是闺女,把她扔到床尾了也不搭理了,气得伸脚去踢赵军。

  赵军笑得越发厉害,抬脚轻松地压制住媳妇的腿,然后伸手握住姚晴天的脚踝,轻轻一拉,就把床尾俏生生的小媳妇拉倒怀里搂着。

  姚晴天不妨赵军还有这一招,还未出声,赵军的手指便按在她的嘴唇上:“嘘,可别把小人精吵醒了。”

  姚晴天听了忙转头去看闺女,赵昕悦睡得香着呢,她这闺女一旦睡着非一般的响动可吵不醒。

  赵军哪里不知道,他不过是声东击西罢了。

  软玉温香在怀,冬日里的房间春意盎然。

  闹到半夜,一大早赵军便又出门了,姚晴天跟着闺女睡到八点多才醒。

  当天晚上,赵军接近十点钟才回来,喝了酒,还是赵磊去县城接回来的。

  薛明华一行今日下午已经到了阳湖县,当晚薛青松这个嫡亲的晚辈为薛明华接风洗尘,在阳湖县最好的大酒店包下了他们最大的一个包间,连同赵军在内二十几名人士坐下来吃饭,一顿晚饭吃了两个多小时。

  薛青松还让赵军外带进来了三只鹅卤味店的招牌卤鹅。

  薛明华在两年前就吃过姚晴天一手卤制的卤味,那味道他们一家都是念念不忘,而今天带进来的卤鹅更是经过多次改良配方,用的还是养殖场培育出的狮头鹅,说起养殖场的狮头鹅和薛明华还是有着一层渊源呢。

  薛明华此次回县城主要为着公事而来,而这顿饭又是晚辈私人的名义,那些有心跟过来的工作场合上的人不好随意说工作上的事,见薛明华和赵军聊得兴起,便暗暗打听这个赵军是做什么的。

  薛明华还真对养殖场的运营很感兴趣,他虽然不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去的,但是家中老人都是农村走出来的,对基层老百姓找到发家致富的路子尤其高兴,便一直拉着赵军说话。

  想当初那小小一间卤味摊子,短短两年时间发展到如今自养自销的大规模,甚至带动了一个乡的经济发展,的确值得表彰和宣扬。

  说到养殖场的成功,赵军自然不忘感谢郭嘉好政策和镇府的支持与帮扶。

  “养殖场能有今天的规模,不是一两个人辛苦能换来的,搞养殖、种植,我们原本也是门外汉,亏得青松帮忙请来了各方面的支持,还有阳湾乡的父老乡亲,给了我们养殖场太多的帮助……”

  在场的只有赵军是做生意的,薛青松自然是知道了赵军今晚过来的意图。

  其实这也是薛青松今晚设宴的最主要目的。

  这种场合下,有些话,赵军不适合说,薛青松可以引导,而薛青松不适合说得话,赵军一个商人也没有顾忌。

  比如这次修路,从县城往阳湾镇修,不仅仅对养殖场有莫大的好处,对薛家也是便利了不少,毕竟薛家老祠堂在阳湾镇上。

  虽然薛青松也好、薛明华也好,还有其他一些薛姓人士也好,可能几年才会回去一次,可总会有要回去的时候,路修好了,不管什么时候回去都方便。

  闻弦歌而知雅意,在座的都是人精,何况那赵军还说了,为了感谢外界对养殖场的扶持,愿意捐出养殖场大半年的营收共同修路。

  那可是上万块,加上这些钱,可以多买几十车的碎石子和水泥、沙子,整个路面少说可以加厚一两寸。

  别小看这一两寸混凝土的厚度,至少可以延长路面三五年的使用寿命。

  路面完好就是拨款修路镇府脸面的完好。

  修哪条路不是修?

  何况这两年阳湾镇经济发展得很好,那养殖场也是潜力无限,别的乡镇上可没有这样发展势头如此之好的民营企业。

  湖湾公路原本就是很有竞争力的,加上赵军的捐款,彻底板上钉钉了。

  一位负责此事的瘦高个的大叔,对县城周边各条公路的长度和条件心里门儿清,当场就大致说开了修路的具体时间和大致地点。

  甚至让赵军应下了负责招募修路普通工人的活。

  虽然大概率是无偿的,赵军却毫不犹豫一口应下了。

  而后说到明天在县城正街百货大楼里,三只鹅新店开业,邀请在座的明天有空去光顾、品尝的事。

  说到卤味店的名字,薛明华也想着来了,他当初还给这对小夫妻写过牌匾呢。

  笑着对一位看上去也非常喜欢这卤鹅味道的老者道:“想当初我三顾茅庐才拎回几斤卤味,他媳妇也没收钱,让我写副牌匾抵账。也是没想到,我那笔字还能有此作用。”

  而后转头看向赵军,一脸严肃道:“我听说你们把我当初写的牌匾拓印了一份,挂在县城店铺做牌匾,如此算来,你们是不是该补我一份卤味啊?”

  在场的众人听了才知道百货大楼新开卤味店牌匾居然是这位领导所书,一时之间都想着抽空得亲自去看看。

  赵军自然说应该补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3页  当前第1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1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嫁屠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