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嫁屠户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骰玲珑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28 KB   上传时间:2023-02-28 20:23:26

  万燕红和高兰妹可以在卤肉铺睡,那里正好有张床,赵磊父亲暂时只得在肉铺打个地铺将就一下。

  再说这边以后得有人常在,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钱盖,这木屋还真少不了,可以放放东西,最主要是刮风下雨天能有场所让人避避风雨。

  正好木材和芦苇草都是现成的。

  虽然赵军签合同的时候被注明了山上三年以上的树木不能私自砍伐,但是一些小树之类的不做要求,并且清理盖房子、盖棚舍所占地面的树木不论粗细都是被允许的,不过前提是不能拿出去卖钱。

  这一带种有许多杨树,这种树生命力顽强,扦插就可以存活,它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最主要的是它的树杆是笔直的,用来搭建小木屋经济实惠,最合适不过。

  做四角柱子和中间横梁用的大木头,赵军都从宅基地地面上砍,然后划下来要挖池塘的地面的树木也全部砍倒,剩下的缺口就挑一年生的杨树。

  大概因为水分充足,就是扦插成活仅仅长了一年的杨树大多也有五六米高了,根部的地方差不多有赵军的手腕粗,砍伐起来也容易。

  而下午开工后,经过短时间休整的一纵人更有精神了,干起活来也更卖力了。

  一天时间,最靠近中心,最深也是最费劲的坑挖好了,连在一起的小木屋也搭好三间了,这进度,赵军很满意。

  下午他还抽空跑了趟镇上,将肉铺和自家三只鹅的营业额都收上来,肉铺的账自然是先送到屠宰场消掉,自家店铺的营业额不管有多少都没得存了,有许多窟窿等着填。

  就好比今天的得拿出一笔付农民的工钱。

  虽然赵军当初同阳湾乡干布说得是,男女都可以招过来挖池塘,按实际工作量付工钱,但是对方很明显没往心里去,喊来的都是青壮年男劳力。

  其实这也是最省事省心的安排,赵军自然不会再多说什么。

  都是常年出来做短工卖苦力的,也不存在谁偷懒耍赖,都是拼着最大的力气想多挣一点。

  虽然让赵磊一天都在转悠、督|查着,最后也没真的扣谁的工钱,第一天每人两块钱的工钱赵军当天下工的时候就结清了。

  “大家今天都辛苦了,很感谢。明天早上,希望咱们还是原班人马一个不少到场。”

  “按着今天的进度,我估摸着再辛苦三天就可以了,后续工钱我已经从我媳妇那里拿到了,会在彻底收工时一起发放给大家,希望大家理解。”

  也就是说接下来按整个工作量付钱了,整体工钱已经定死,如果有人看一天所有人都是无差别两块钱工钱,而不卖力甚至想拖工期多拿钱是完全不现实的。

  反而越早干完,越早拿钱,这样根本不需要赵磊监工,反而是人们会自发加快进度。

  果然,接下来两天的进度完全没有丝毫下滑,姚晴天想要的八亩梯田式大池塘已经初具雏形了。

  这两天,赵军也不会一早过来,万燕红、高兰妹会把赵磊等人的早饭带过来,赵军会等到半上午带着姚晴天一起过来,姚晴天继续烧八大锅中的菜色,吃完饭,赵军就带着姚晴天回镇上了。

  这边需要源源不断地填钱进去,那边就得加大力度去挣不是,要不然该入不敷出了。

  而开挖的第四天,果然按照赵军的预计,上午池塘基本就挖好了,下午计划将周围几条小河沟进行疏通以及普遍被填高一两米的各处荒地修整一番。

  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短工们卖力,赵军和姚晴天也不小气,最后一顿,铁锅炖大鹅!

  这可是老赵家和老姚家都还没吃上的菜色,也是南方人很难想象的菜色。

  大鹅,一只十几斤,就算是自家养的,也不会一锅炖了,冬天自然是腌制后慢慢吃,其他季节杀只鹅,那也得分成几大块,娘家、公婆甚至是兄弟姐妹间一人送一块。

  所以姚晴天可以打包票的说,在场的都是第一次吃这铁锅炖大鹅,连那次请客都不算,那次顶多就是普通的烧鹅。

  和卤鹅要求不同,这炖鹅,姚晴天挑的是肥美的成年鹅,一只十七八斤重,姚晴天买了两只,处理干净后连同内脏之类的也有将近三十斤。

  她觉得还是给这些个短工烧大锅饭愉快,她想吃什么就烧什么,这不,之前一直因为太过费事,吃不下那么的多而不好动念头的东北才有的铁锅炖大鹅也炖上了吗?

  并且不会像店里卖的卤鹅那样,哪天没有或是少了就要被人追着问。

  所以,这次铁锅炖大鹅其实是姚晴天自己想吃借着合适的机会烧的。

  所以忙活起来心情格外美丽。

  起初赵军要帮她剁鹅的时候还不乐意放下抢到手上的刀。

  赵军便笑着问她:“你能保证手起刀落吗?这好好的大鹅要是被你砍得七零八落、大小不一,多影响美观?”

  两句话便把姚晴天说得犹豫了。

  “说不定还影响口感!”

  如此姚晴天才不太甘愿地将刀递给赵军。

  还不忘警告道:“你最好是剁得大小均匀!”

  结果就是,赵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人失望,两只鹅剁开满满一盆愣是让人挑不出大小偏差来。

  姚晴天挑不出错,便又指使赵军端着盆在大锅边候着。

  首先是炒酱料了,这里因为种油菜,所以绝大多数人日常吃的是菜籽油,味道略重。

  而地道的东北炖大鹅多用大豆油,所以姚晴天把她花大价钱买来的豆油也带来了。

  鹅肉多,她放的油也得多。

  等油烧热,便下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等等调料以及花椒、辣椒进锅爆香。

  鹅肉没有焯水直接下香料油锅翻炒,直至水分炒干,鹅肉表皮色泽变黄亮甚至油脂开始往外榨出,倒酱油快速翻炒。

  而后加热水开始炖煮了,炖煮的时候加少许白糖提鲜,较多的高度数白酒去腥。

  大火煮沸,直至酒味散尽,盖上大锅盖,然后抽出几根木材,改中小火炖煮。

  这炖煮至少一个小时起步,姚晴天便专心忙着蒸米饭和另外一锅炖菜:炖豆腐。

  千滚的豆腐万滚的鱼,从这句俗话也能看出,豆腐哪怕它本来就是熟制品,真吃起来也是越炖越好吃。

  主要是经过长时间炖煮,豆腐身上会遍布孔道,汤汁能进去,不止滑嫩,更是鲜香。

  并且豆腐在锅里炖煮时,一掀开锅盖,会看见壮大很多排排躺的豆腐块,咕噜咕噜迅速缩回比原来大不了多少的模样,非常治愈。

  大铁锅,才是王道!

  姚晴天快乐的忙活着,甚至哼起了小曲,而那批来干活的人已经没有心思动了。

  他们一天天被主人家刷新着眼界,这会都后悔了,前两天不该为了早点收工早点拿工钱而使尽全力。

  有这样的菜色,不要工钱都可以天天来干活啊。

  先前还有人不理解他们花那么多人力财力就为了养鹅,还是他们村长说人家卤味店里一只鹅能卖二三十块钱。

  可不管说得多好吃,那么贵,他们也不会买,还不相信哪有一只鹅值那么多钱的。

  如今他们信了,真的是闻着味都能把人馋哭。

  那么值钱的大鹅,主人家却免费给他们烧,这顿饭钱都能抵一天工钱了,真的是想在这里一直做下去。

第56章 种柳种藕

  姚晴天不仅仅是一位厨子,她还时时记着她如今是一位商人,推广美食,责无旁贷,特别是针对独得她宠爱的大鹅,更是不遗余力。

  在这铁锅炖大鹅起锅之前,正好万燕红问起来鹅的优点,姚晴天便头头是道把鹅肉优点都介绍了一遍,她想养鹅自然也是做过详细功课的。

  鹅肉可是全价蛋白质,大家不懂什么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可也听明白了姚晴天话里的意思是这鹅肉它的营养价值远超其他鸡、鸭肉了。

  鹅肉性平,微温,既不寒凉也不大火,不止补气补虚,还能养胃生津甚至能化痰止咳呢。

  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甚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哪怕这会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那大铁锅上,也不妨碍,耳朵里输入一些大鹅的优点。

  这么一渲染,听着的人都开始两眼冒金光,更迫不及待想吃了。

  就这样,姚晴天的养鹅大业从还只有一个大水坑之时,这十里八乡就开始有她和大鹅的传说了。

  科普结束,终于要掀开锅盖开动了。

  有了前面几天的经验,大家虽然一个个伸头探望,却有序排着队。

  虽然做了很多,量肯定够,但是姚晴天吸取前几天的经验,她直接装走了一大碗走,才把大勺子给到赵军手上。

  排在前面的人看了眼中羡慕的泪水从嘴角留了出来。

  赵军依然很是稳得住,不管那些人看他的眼光多么热切,每人一小碗,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如果有人好奇心下称一称,会发现每人碗里肉的重量基本一致。

  当然不可能有人想到去称一称,他们只会暗暗相互攀比一下,然后觉得自己碗里的最多,最香,都恨不得默默藏起来吃,不能让别人发现主人家对他的偏爱。

  活再多总有干完的时候,赵军将姚晴天送回镇上又赶紧赶回他们承包的荷塘里。

  傍晚天黑之前,赵军对着记账本,全部按照两块钱一天,一个个结清了所有短工的工钱。

  大伙离开的时候,纷纷上前同赵军告别,主要还是想让赵军记着他们,以后要是有什么活,一定记得还找他们。

  而自家亲戚,赵家和姚家的,怎么说都不接受赵军的工钱,说是自家人,来帮忙是应该的,特别是赵磊,甚至春耕都不顾,想留下来给赵军和姚晴天打免费工。

  高兰妹也说只要小姑子用得上,她随时可以过来帮忙。

  最后赵军和姚晴天准备了一些吃食,好说歹说才将所有人都劝回去。

  池塘挖好后,赵军和姚晴天便开始下一步规划了,虽然如今他们手上没有钱,但是能做的事还是不少。

  这池塘挖得深,挖得大,如今还未到涨水期,只有最中间最深的那个坑有不少水,其他地方因为面上烂泥挖走了,还往下挖了多米,看着比较结实。

  赵军在池塘不同深度的边缘都立了标志,还插了不少水深危险,切勿靠近的牌子。

  如今已到三月,正是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的季节,也差不多到了种植莲藕最合适的季节。

  春天还是植树造林的季节,他俩承包的这块山头和沼泽荒地原本是一片绿色,根本不需要栽树种草,可这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挖出来的泥土堆放了十来亩的土地的面积,如果不栽树种草进行固土,几场大雨下来,辛辛苦苦挖出来的土,说不得就又都随着流水淌回去了。

  所以整个春季,赵军和姚晴天都是上午在镇上,下午来这边,种树种草,得空兼顾着种一些莲藕。

  其实种植莲藕才真正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莲藕可以采取莲子播种种植方式,这种方式比藕段种植经济实惠,不需要准备太多的种莲,四面八方各种一些,两三年不去动、不去采收,让它在池塘里自繁自衍,三年一过,它能还你满池塘的荷花、莲藕。

  往后每年只要不是过分贪婪,一次性过度采收彻底,就不需要重新种,年年开春长新苗。

  时光在忙碌中总是过得特别快,春天眼看着溜走了,老百姓们的春耕结束,自家田里地里一片生机盎然。

  这时稍微空闲点的阳湾乡的人发现,赵老板花大价钱租下来的山头也好,荒地也好,他们亲手挖出来的大池塘也好,好似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什么变化。

  除了夏季多雨季节来临之时,那一带没有像往年那样水淹一大片,荒地变汪洋外,大鹅没看到一只,粮食作物更是没有半颗。

  单单为了挖个大池塘蓄水?

  连村里干布都坐不住了,要知道他们收到的第一笔租金可是绝大部分给村里人分下去了,这租户要是跑路了,后面租金黄了且不说,会不会让他们把分下去的钱找补回来?

  所以最近有那么几个人就找上了赵军。

  赵军和姚晴天这三个月夜以继日的忙活,眼看着脸都瘦了一圈,这会好容易账面上有了点余钱,真在筹划着花在那一处刀刃上,便收到来自阳湾村的关心。

  赵军失笑解释道:“路要一步步走,头三个月能保证这挖上来的泥土不流淌回去就是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3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嫁屠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