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_分节阅读_第248节
小说作者:迴梦逐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23-09-28 21:02:26

  秦始皇转头吩咐:“扶苏,买下来。”

  唐太宗时期

  虽然没有提到大唐的水灾发生了多少次,但从后世几个朝代的情况看,想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李世民吩咐褚遂良买下这本书,轻声一叹,“之前的书中提到过如何预防蝗灾,如今又言水灾可控,那旱灾又当如何?”

  若是年年风调雨顺,没有灾情,何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杜如晦:“天幕既然提到了水、旱、虫、饥荒四灾,说不定待会也有旱灾的预防办法。”只要没有水灾、旱灾、虫灾,自然不会有饥荒。

  武周时期

  武则天挑了挑眉,“婉儿,天幕这次的书不一般啊。”

  上官婉儿点点头,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书。”

  谁知武则天摇了摇头,“朕不是说这个,朕是说这才第二本,哦不对,第三本书,天幕就卖出这等好书,只怕后面还有不少。”

  按照往常的规律,压轴的书才是最有用的。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听到232这个数字眼前一黑,大宋总共才多少年啊,就发生了这么多次水灾,还河堤决口54次,是天幕列举出来的朝代中最多的。

  人家清朝四百多次水灾才河堤决口15次,大宋怎么决口这么多次?

  难道是清朝的治水技术比较先进?

  是了,大宋之后的朝代河堤决口次数都比大宋少,后世就更不用说了,天幕出现几年就没听她说过后世有什么天灾。

  要么是没有,要么是后世赈灾及时,处理得当。

  不过也是,后世有天上飞的飞机,水里游的游轮,地上开的汽车,速度比起马车来快多了,又有那么多高产粮食,衣食无忧的,救灾及时也不足为奇。

  洪武时期

  朱元璋瞪大眼睛:“大明国祚才276年,就有278次水灾,那不是年年有水灾?”

  想到元末天灾不断,地里颗粒无收,遍地尸殍的场面,朱元璋心里一寒,“买,这本书一定要买下。”

  【有宝贝提到水灾解决了,那旱灾呢?毕竟古代又做不到人工降雨。别急,这不就来了嘛。

  看看这是什么——《土法农村水电站》,这可是建国时候的神书,不过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它过时了,我们现在看觉得不过如此,但放在古代,它就是一本神书。

  那个时代的书都有经典语录,这本也不例外,开篇就是管理员的语录,上面写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备战,备荒,为人民。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以前小的时候不能理解这些语录,现在再看这些语录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管理员的伟大、魅力就在于此。

  一不小心又扯远了,来我们上链接,这是穿越神书,有写作需求,或者想了解那个时代的宝贝可以点小黄车购买,分上下两册,售价38.8。

  因为书籍比较老,是油印印刷的,字迹没有那么清晰,不过不影响阅读。介意的宝贝勿拍。】

  洪武时期

  当年靠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最终建立大明,成为皇帝的朱元璋沉默了:“……”

  这是内涵他呢?还是在内涵他呢?

  朱棣见朱元璋脸色忽红忽青,急了,“父皇,这本书和之前的书不一样,它限量啊!再不买就没了。”

  朱元璋回过神,一边下令,“快买,快买。”一边心里嘀咕,怎么一会儿不限量,一会限量,天幕在搞什么鬼。

第182章 一百八十二

  大秦

  秦始皇听到“旱灾”“人工降雨”的字眼眼睛一亮, 后世居然连旱灾都有办法解决。

  紧接着就看到顾清瑜举起一本封面有些陈旧的书,名字叫《土法农村水电站》,想到之前那几本带“土法”的小册子, 秦始皇眼睛更亮了,转头向吩咐人抢。

  这书又旧又破, 肯定很便宜,便宜书抢的人多,得多安排几个人抢。

  正考虑让谁抢呢,墨子跳了出来,眼巴巴道:“陛下, 这本书有大用。物理书里有提到过水电站可以新建一种防止洪涝和减少灾害的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水灾旱灾带来的危害提升其防御能力[1]。”

  最关键的是水电站还能将水能转换为电能。

  他最最最想研究的电。

  快抢啊陛下!!

  秦始皇看了一眼虽瘦不少,但精神抖擞的墨子,嘴角不由抽了抽,“既然你想要, 那便买吧。”

  墨子:“??”

  墨子急了:“陛下, 臣担心余额不够。”

  秦始皇:“不会, 这书又破又旧, 定是二手书, 天幕的二手书都便宜。”

  话音刚落, 就听到顾清瑜宣布价格。

  秦始皇:“……”脸好疼。

  之前这种书都很便宜的,怎么这本这么贵?这不合理!!

  不过吐槽归吐槽,秦始皇可没忘吩咐人抢书,“萧何, 快抢下来。”

  墨子的视线瞬间转移到萧何身上,“怎么样,怎么样, 抢下来了吗?”

  萧何:“…………”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到《土法农村水电站》的第一眼产生了和秦始皇一样的想法,又破又旧(其实只是旧,只是平时的新书太新了,对比之下就显得有些破旧),肯定很便宜。

  便宜书抢的人多,如果很有用那绝对秒没。刘彻:“去病,守着小黄车,一上架就买,务必要抢下。”

  霍去病见状,神色一敛,态度变得认真起来,“陛下放心,我一定抢下。”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小黄车,生怕会错过这本可以抵抗旱灾的神书,这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水灾、旱灾、虫灾都是天灾,在天幕没出现之前,天灾可是和君王无道挂钩的,认为君王政令出现过失,所以上天才会降下天灾警示君王。

  天幕出现后才打破了这种说法,现在又要赐予他们抵抗天灾的办法,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可不能错过。

  然而……38.8?

  刘彻傻眼了,怎么会呢?难道这不是二手书?

  “去病,等——”一下。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霍去病欢快的声音:“陛下,我抢到了。”

  刘彻:“……”

  算了,小黄车里的书锐减得那么快,先下手为强是对的。

  “不过,天幕这次的书怎么一会限量一会又不限量?”

  霍去病:“许是二手书不多吧。”

  原来不止他一个人觉得那是二手书,刘彻忿忿不平:“二手书她还卖得那么贵!”奸商!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又惊又喜,“还真有抵抗旱灾的方法啊!”居然真的被他猜中了。

  买,这必须买啊!

  再贵也得买。

  李世民抬头望向天幕,咦,不对,这书怎么这么旧?这不像新书。

  听到“介意勿拍”的李世民想都没想就让长孙无忌买下来,开什么玩笑,别说字迹不够清晰,就算是缺字漏字也得买啊,这可是对抗旱灾的办法。

  而且天幕把旧书卖出新书的价格,这书一定不简单。

  **

  各个时空的百姓听到那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时愣了一下,这怎么可能呢?

  哪会有广积粮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善人,自古家中有积粮的不是官府就是大户。

  有道是“民不与官争,穷不与富斗”,那些官和富户只会抢他们的地,抢他们的粮食,逼得他们卖儿卖女,走投无路卖身与他们为奴为婢,怎么可能会为人民呢。

  ……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的这两本书可了不得,有写作需求的宝贝一定不要错过,尤其是写种田文、经营文的,这可是致富经!

  书中的女主靠着这两本书忽悠了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说这两本书贯穿全文,它们就是《天工开物》和《农家科学致富400法》。

  《农家科学致富400法》就不用说了吧,里面全是致富秘籍,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靠着里面的方法脱贫致富。

  现在是不成了,市场饱和不说,套路也多,想靠这些致富不容易啦。在古代就不一样了,一市场大,二没有现代花样百出的套路,里面的致富秘籍一用一个准,写种田文和经营文必备的一本书。

  而且也不贵,只要22.4就能带走。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 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2]。

  古代没有现代的工厂和机械,全靠人力手工,很多现代的东西在古代都是做不出来的,但《天工开物》里提到的技术就不一样了,那都是古代原本就有的。

  里面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

  像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制盐、制糖工艺;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等等都有记载[3]。

  只是大多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广大劳动人民并不知道这些技术。

  这本书是在明末崇祯十年发行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灿烂的科学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很快这本书就传开了,并于清初刊印第二版。

  第二版在清初顺治年刊刻发行后,因书中出现“北虏”“夷狄”这类词汇,被清朝禁毁。

  原著虽然被禁毁,译本却传遍亚欧大陆,书中的推拉式风箱技术对西欧冶铁工业影响很大[4]。

  后来清朝出版的书中虽也引用了《天工开物》的部分内容,但并没有再出版整本《天工开物》,可以说这本书在清朝是作为禁书的存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1页  当前第2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8/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