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美人后妈跑路了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了冥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711 KB   上传时间:2023-03-04 19:29:59

  以前,就有过这样的例子。前一秒谁谁还是先进,是标兵,下一秒他就成了反动派,被抓了起来。大家刚经历过不同寻常的十年,他们就比较敏感,不敢轻举妄动。

  周麻子在城里跟周白做生意,见多识广,知道的比村里人多。他这个岁数的老头,也不怕被秋后算账,就力排众议,把大溪村分产到户的事给定了下来。

  清水村的村长,跟周麻子算是惺惺相惜的好友。周麻子一心搞分产到户,他觉得周麻子眼光好,肯定不是吃亏的人,就学周麻子,也开始给清水村的村民分地。

  分地的事情定了下来,不会再更改,村里人就又开始有了新的烦恼。

  按照国家政策,可以耕种的土地,最多可以一次性承包三十年。周麻子不想年年量地,年年分地,就打算一次到位,按照三十年的承包年限,给大家分地。

  如此一来,村里的老人应不应该分地,他们应该承包多少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老人和青年一样,同样承包土地三十年,那承包的途中,他们去世了,他们承包的土地应该怎么办?老人去世,他们承包的土地,是应该由村里收回去,还是由他们的孩子继承呢?

  除了老人的问题,还有孩子的问题。村里现在就有孕妇,出生的小婴儿算一个人头,可以跟着大家一起分地。那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呢?他们能算一个人,参与这次的土地承包吗?孕妇到底是应该算一个人,还是算两个人,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除了这个问题,村里以后肯定还会有小孩出生。如果周麻子现在把村里的土地都给分了,那以后再有小孩出生,他们的地从哪里来?

  除了老人和小孩,还有出嫁女的问题。现在是按人头分地,已经出嫁的女人,户口落在夫家,自然算是夫家的人,要分夫家那边的土地。可还没出嫁的女孩,她们分的是娘家这边的土地,那等她们出嫁了,土地能跟着她们转移吗?如果不能,那她们能重新去夫家那边分地吗?

  再有就是村里的地,是分三六九等的。东边的地土壤肥沃,垄还长,大家都抢着要。西边的地垄短,土质还不好,大家就不太喜欢。大家都想要好地,不愿意要破地。为了抢好地,大家就争的很厉害。

  ……

  如此种种的问题,自从周麻子把分地的事儿定下来,村里就争吵个不停,没有个消停的时候。周麻子作为主持分地的负责人,周家更是尤其的热闹。村里人都怕自己吃亏,就轮番来周家套近乎,希望周麻子能特别照顾他们家。周白这个跟分地没关系的城里人,因为是周麻子的爱女,也被烦的不轻。

  直到周麻子在村委,给全村的人开了一个公开的大会,把大家关心的问题,都交代清楚了,周白她们才又重新过上安生日子。

  那天周麻子根本没客套,上来就直奔主题。他说: “咱们村里的地就那么多,地都是什么样,你们都伺候过,不用我说,你们也都清楚。为了公平公正,我把村里的土地,按照土质,位置和长短等,给它们分成了四等。东边的好地是一等地,西边差一些的是二等地,南边带芦苇,还爱长草,收成差一点的地,算三等地,其他盐碱地,和不长庄稼的树榭地,算是四等地。”

  “一会儿咱们一起去量地,把所有的地都量好后,咱们再按一到四等地平分。其中一等地的承包费最贵,四等地的承包费最便宜。谁分多少都是有数的,如果有谁想要便宜的四等地,不想要贵的一等地,那你们可以私底下换。至于你们怎么换,我不管。当然,谁想多要一等地,不要四等地也不行。”

  说完了分地的规矩,周麻子不等下边的人开始议论,又开始说大家都关心的老人,孩子的分地问题。

  “村里的老人们,为村里付出了一辈子。以前,咱们吃过他们种的米,他们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赶上了分地这样的好事,咱们就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外。他们非常有资格分地,可以和我们一样,承包土地三十年。至于他们年纪大了,可能中途去世的问题,那就看谁给老人养老,或者老人自己的打算。反正地分给她了,她死后想怎么安排她的地,就都看她自己。只要她交够了承包费和公粮,那村里就不会提前收回她的土地。”

  “老人的问题说完,咱们再说孩子。由于孕妇有流产、生死胎、生双胞胎,或者假装怀孕的风险,所以孕妇还是只算一个人。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可以分地,但得等她把孩子生下来,上了户口,村里才能给她的孩子分地。孩子没出生,就不能提前分地。”

  “这次分地的时候,我会留出来一部分机动地。专门留给村里的小孩。在机动地没分出去之前,这部分土地就归村委会所有。种地的时候,大家都搭把手,就把那点地给种了,等有了收成,大家再一起把它给收回来。至于赚的钱,就放村委会,当村里的经费。以后村里有啥事,咱们可以用这笔钱应急。”

  “出嫁女这个问题,按照常理来说,她在咱们村分了地,等她出嫁了,她肯定就不能再在夫家那边分地了。所以,她的地,等她出嫁了,她娘家这边理应送给她当做陪嫁。当然,如果你觉得你养大了她,劳苦功高,不乐意把地分给孩子当陪嫁,那也是你们的家事。我不会过多的插手。至于你闺女答不答应,你女婿跟不跟你闹,那也是你们家的家事。你敢扣你闺女的地,等真出了事,你就别来村里哭,我没空管你们家的那些破事。”

  “还有就是,现在有一些像我这样,在城里有工作,却是农村户口,能分地,却没时间种地的人。这种情况,要么你放弃土地,回城里好好工作;要么你就找一个靠谱的人,帮你种地,交公粮。至于你找谁,你们之间怎么交易,那我不管,我只看你有没有交够土地承包费,和你们有没有按时收公粮。”

  周麻子这话,相当于明着告诉大家,这次分地之后,承包土地三十年的人,就拥有了这片土地三十年的支配权。在承包期限的三十年里,土地所有人可以对她的土地做任何,合理合法,她想做的事情。

  众人听的这些消息,心里瞬间一片火热。对周麻子这个公开说明,大部分村民都是满意的。所以周麻子说完,他们忍不住议论纷纷,附和周麻子的话,支持周麻子的这个决定。

  在大部分人都没意见的情况下,有意见的少部分人,只能少数服从多数,被迫接受。

  姜美丽、姜富贵还有姜甜的户口,都还在农村,大溪村分地,她们三就有分地的资格。村里有些事精,觉得姜美丽她们在大溪村生活的时间短,没有为村里做过什么贡献,就不愿意给他们分地。只是碍于姜西和周麻子,他们有意见,也成不了气候。

  姜西和周白都不是那种喜欢占便宜的人。但她们不占别人的便宜,该她们应得的东西,她们也不会傻了吧唧的往外让。

  村里的事精,暗搓搓的想要算计姜家的好地,让姜家吃亏。姜西就直接下去帮周麻子量地,盯着那些事精,让他们没机会找茬。

  姜西威名再外,这么多年,姜西几乎成了大家公认的,不能惹的活阎王。他一出场,那些叽叽歪歪的事精,立刻把他们的小心思都憋了回去,不敢再对姜美丽她们分地的事情,指手画脚。

  大溪村的地不多,丈量所有土地,一共用了两天的时间。量完土地之后,周麻子按照人头,把土地平分,又留出差不多的机动地之后,他就开始把所有的土地都做上记号,让大家挨个抓阄分地。

  姜家的地,都是姜皓去抓的。姜皓手气不错,姜家分到的地,位置就都不坏。能连在一起的地,周白就找了她家地附近的人家,跟他们换了地方,把姜家的地都换到了一起,连成了一片。

  分完地,姜西他们把姜家的地都走了一遍,换完地,他们就开始找人帮他们种地。姜美丽她们都还有工作,她们肯定没时间在家种地。周德西是周白和姜西想到的,帮她们种地的第一人选。周德西和王招娣都是能干的人。周白确定了姜家的地的位置,就去找周德西,问他要不要种姜家的地。

  周德西倒是挺想种的,可他家只要他和王招娣两个劳动力。他们两个人再能干,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法一起种十几个人的地。

  周家人口很多,周德文,周德生,周解放,孙青,还有孙青的两个孩子,都是农村户口,有分地的资格。周德生他们,加上周麻子、赵素芬,以及周德西一家六口人,周家一共有十四个人能分到地。

  周麻子他们都不会再回农村种地,周家分到的土地,就都落在了周德西两口子的身上。周德西和王招娣两个人种十四个人的口粮田,本来就有些吃力。如果再加上周白家三口人的地,周德西和王招娣就更忙不过来了。

  周德西种不过来这么多地,但让他放弃一部分土地,周德西又舍不得。最后周白想了想,给周德西出主意道:“二哥,要不你买一台拖拉机吧。有了拖拉机,别说十七个的口粮田,就是二十七个人的口粮田,你也能种的过来。”

  “拖拉机还是个大件,能用很久不说。农闲的时候,你还可以开车去收粮,卖菜,赶大集,收破烂,做点小买卖什么的。至于买车的资格,可以让四哥帮你弄,他现在和四嫂在农科院上班,帮你弄来一台拖拉机,想必不难。至于买车的钱,我可以借给你。你慢慢的还给我就行。你别怕借钱多,你种这么多地,如果风调雨顺,年头好,你最多两年就能把欠款还清。到时候,你剩一个拖拉机,不是挺好的嘛。”

  周白的提议说的周德西特别的心动。早些年周德西不想进城,周德生和周白她们都进城了,周德西也不眼馋。但随着周眉她们长大,孩子们的起点不同,周德西的女儿,眼看着比周振华他们更难出头,周德西就着急了。

  这些年,周德西为了他的孩子们,不是没想过进城赚钱。可他就会种地,别的活他都不行,他根本没法像周德生他们似的,适应城里的生活,在城市里扎根。最后,他只能羡慕的看着周德生他们,继续村里辛苦的生活。以前集体经济,周德西再努力,他也就是赚个满公分,一年到头剩下的钱非常有限。现在,分产到户终于给了周德西大显身手的机会。他被周白说的热血沸腾,越想越觉得可行,最终他被周白说服,跟周白借了一万元。

  一口气拿出一万块钱,周白也有点吃力,但为了帮周德西,周白很愿意。周白不小心眼,姜西同样愿意借钱给周德西,没有任何的迟疑。

  姜西赚钱就是为了让周白开心,周德西好能让周白开心,姜西就不会吝啬姜家的钱。

  周白和姜西这么给力,周解放和叶瑶也不能掉链子。周德西拜托周解放买拖拉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周解放就给周德西找到了一辆二手的拖拉机。

  周解放学的是机械维修,修拖拉机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周解放知道周德西没那么多钱,他就买了个旧的拖拉机,自己帮周德西修。二手拖拉机,周解放修完,不比新的拖拉机差,但它的花费却只需要新拖拉机的一半。就非常的适合周德西。

  周德西买拖拉机花了五千,没用那么多钱,他就把剩下的五千,提前还给了周白。

  周白眼也不眨的,随随便便就借了周德西一万块的豪放之举,狠狠刺、激到了周德生他们几个兄弟。以前他们知道周白生活好,姜西能赚钱。但知道和亲眼所见还是有区别的。

  眼看周白已经从原来,需要他们保护的小妹妹,成长为能罩着他们,给他们提供帮忙的大款,周德西和周德生他们,就开始虚心跟周白学习,放下身段也去做小买卖。

  周德西听取周白的意见,趁着农闲,开着拖拉机和王招娣两个去收破烂。周麻子就在废品收购站工作,他知道卖废品利润很大,就指点周德西,让他赚到了他人生中,除了种地之外的第一桶金。周德西尝到了收破烂的甜头,越发感激周白。如果没有周白给周德西指点迷津,借钱给周德西买拖拉机,他现在还弓着背,在土里刨食呢。哪可能一年时间不到,就赚够了五千块钱,把他欠周白的钱都给还清啊?

  周德西钱途一片光明,周解放想赚钱也不难。他不论是卖图纸,还是卖手工家具,手工玩具都不少赚钱。再加上周解放还会修车,改装车,能够变废为宝,周解放的小日子,就过得不比周白差,也十分的滋润。

  周德文和周德生的生财之路,要比周白她们差一些。他俩工作忙,又不像周解放似的有手艺。最后周德生想到他的五个孩子,和他工作的那点死工资,他就学梁秀,卖了工作,下海经商,跑南方去进货。周德生一个大男人,比梁秀安全。再加上他嘴严,不像梁秀似的,有点小钱,就咋呼的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周德生的安全就有保障。怕被人盯上,周德生来回进货,就穿的跟个难民似的。不管他赚多少钱,周德生都穿他那身脏兮兮的破行头。周德生穿着破衣烂衫,一看就没什么油水,他就没有遇到过打劫的。

  周德文能说会道,口才了得。周德生进货回来,他就去帮周德生卖。他们兄弟俩配合默契,不出意外也发了大财。

  尝到了做生意赚钱的甜头,周德文也想放弃工作,跟周德生一起去做生意。唐月对此非常的支持。周德文在纺织厂,就是车间工人,他再熬,最多也就能当一个车间主任。但车间主任,周德生比周德文资历老,都没当上,周德文想当车间主任,就得等到猴年马月。

  做生意赚钱是真不费劲。唐月想着,与其等周德文熬出来,她不如让周德文趁他年轻,出去拼一把。这样辛苦两年,攒一笔养老钱,也非常的值得。

  周家这边在周白的带领下,一心奔钱。姜家那边听说了这事,眼看周家的日子蒸蒸日上,他们就也试着下海,学习做生意。

  姜家人本钱不多,但他们脑筋却很灵活。尤其姜西的大伯姜承恩,他小时候是见过姜爷爷打理金铺的。姜爷爷的本事,姜承恩学了九成。如今改革,老爷子出山赚钱,就一点儿也不难。

  姜承恩有一双能识金断玉的慧眼,老爷子拿出他的看家本事,去金店、玉石矿场转一圈,他赚到的钱,就比周德西他们一年赚的还多。

  随着改革开放,姜家有姜承恩掌舵,他们的日子过得就也越来越好,一点儿不差。

第124章

  辞旧迎新, 分地之后,很快又迎来了1979年。这一年刚开始, 花国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 花国和漂亮国正式建交。

  两国建交后,花国改革开放又向前前进了一大步。随着两国建交,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 周白她们这些做小生意的,胆子就比从前大了很多。花国和漂亮国都可以友好合作了,那她们这些做小生意的, 还怕啥呀?

  国家眼看着越来越好, 正好明年, 姜美丽和姜富贵又到退休年龄,他们不愿意在家呆着当废人, 周白和姜西就商量着, 打算买一个街边店铺, 给姜美丽和姜富贵开小饭馆。

  总是流动着卖糕点不是长久之计。有一个自己的小店,周白和姜美丽也能多赚点钱。小饭馆要赚钱,主要靠人流和厨师的手艺。姜美丽的手艺没得说, 周白要做的就是挑一个好的地段。

  家属区,商业街,还有学校附近, 人流都很不错。姜美丽和姜富贵退休后想多陪陪姜皓, 不想离姜皓太远。周白就瞄准了, 姜皓要上的初中的学校门口。

  这位置卖不了贵的东西, 但卖些小孩爱吃的小零食、小吃还有早点什么的, 销量肯定不会差。薄利多销, 姜美丽会做很多物美价廉的小吃, 她在姜皓学校门口开店,不但能赚钱,还能照顾姜皓,姜美丽和姜富贵对这位置就非常的满意。

  姜皓如今上三年级,等明年姜美丽和姜富贵退休,姜皓上四年级。姜皓小学一共六年,姜美丽提前两年过去练手,把小店弄的红红火火,等姜皓上初中,姜皓就可以拥有一个,在学生里很受欢迎的‘食神’奶奶。

  姜美丽要姜皓当最幸福的小孩,周白说要给她买店铺之后,她就在家研究新糕点和新菜谱。姜皓作为姜美丽的试菜员,他说好吃,他喜欢吃,姜美丽就把菜品保留;姜皓不喜欢吃,姜美丽就换菜系,接着研究新菜。

  姜皓吃不完,他就请他的好朋友来姜家,让他们帮姜美丽试菜。周白家有好吃的,有电视,还有愿意教小朋友‘打架’的姜西,周白家就成了小孩子心目中的圣地。姜皓的朋友,就没有不羡慕姜皓,不想跟姜皓互换人生的。

  小孩子们羡慕姜皓,想和姜皓一样幸福,拥有周白和姜西这样好的爸爸妈妈。他们的爸妈却羡慕周白和姜西,想要一个像姜皓那样的儿子。

  姜皓五周岁上一年级,上学之后,他次次考试都能得小红花。虽然他偶尔淘气,会被老师找家长。但每次期末开家长会,周白和姜西都能作为家长代表发言,并得到老师的表扬。姜皓不但学习好,他还喜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书法比赛姜皓能得一等奖;画画比赛姜皓能得特等奖;体育运动,姜皓更是不再话下,不论是长跑、短跑还是跳高、跳远,姜皓都能得第一。这么说吧,姜皓真的是一个特别能拿的出手,并让他的爸妈感到骄傲的一个小孩。

  大家一看到优秀姜皓,就有种姜西后继有人,姜家还能兴旺一百年的感觉。这样好的孩子,就算他偶尔淘气,周白和姜西的邻居们,也超级羡慕周白,超级想让他们的孩子,也变成姜皓那样。

  只可惜啊,不论大家怎么跟周白取经,她们家的娃也成不了姜皓那样。以前大家还觉得周白就姜皓一个娃,有点命不好,等姜皓越长大越优秀,大家眼热的,恨不得把他们家那些不争气的娃,都塞回去回炉重造。

  通过姜皓,大家也知道了,孩子在精不在多的道理。有姜皓这样一个能顶十个的争气娃,周白以后就等着享福吧!他们孩子生了一大串,却个个养的都一般般,以后别说享福,这帮孩子找工作,买房不找他们帮忙就很不错了!

  大家看着滋润的周白,越来越发现计划生育是真好。可惜,他们醒悟的太晚了。现在他们孩子生都生了,不论多难,他们都只能好好养。

  别人本就羡慕周白,眼看周白要买铺子,日子过得超级红火,她们就更羡慕周白了。周白倒是不知道大家都在羡慕她。买铺子这事说的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为了买到一个合适的铺子,周白最近忙的不可开交。

  学校门口的铺面其实不少,但大多数铺子都是只租不卖;或者人家自己有用,不租也不卖。周白和姜西想买,就算她们不差钱,一时间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房源。

  如今改革开放一年多,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做生意眼看着挺赚钱,有些见识的人,就不愿意卖房。有房才有家。房子是城里人的根,不是困难的活不下去,没人会想卖房子。而且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房屋管控刚刚放开,出于谨慎的心理,大家也不敢卖房。

  没人愿意卖房,周白打听了半个月,一个合适的铺面都没找到。就在周白想换位置再看看的时候,她终于等来了愿意卖房子的人。

  对方曾经是初中的语文老师,□□的那十年,他被当成是臭老九,下放去了大西北。当初他的资产被全部充公。如今他摘帽子回来了,他曾经的资产就也被还了回来。

  本来,学校是返聘他继续当老师的。只是他这些年吃的苦有点多。当年他的妻子又因为种种原因,在这里过世。他就拒绝了校方的邀请,打算卖了这边的房子和铺子,离开春城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始。

  对方卖房就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付现金。他价钱没有要的太高,想买他房子的人就有不少。只是,他家的房子和铺子加起来面积挺大,一次性买下来需要一笔不小的数目。大家就没有着急下手,而是选择再观望观望。

  对方出房出的挺急,如果他们再等等,再抻一抻,对方真着急的话,没准会再次降价。这一套房加上铺面,现在对方的要价是一千八,如果他们再磨一磨,一千五拿下来,不就能省三百?这时候三百块钱的购买力杠杠的,能省三百块钱的买卖,大家就都想再等等。

  就算等到最后,对方还是死扛着不降价。他们顶多浪费点时间也不吃亏。大家都是老狐狸,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

  周白好不容易碰上一个合适的房子,怕它被别人买走,就不愿意等。三百块钱是挺多,但如果姜美丽的小饭馆能早些开张,那这些钱顶多两天,周白就能赚回来。

  周白诚心买房,没有跟对方玩心理战,胡乱砍价。对方看周白是个实在人,能够善待他的房子,他就主动给周白降价一百,把他家的老房子,以一千七百块钱的价格卖给了周白。

  对方手续齐全,急着离开,周白不差钱,现金带的很足。双方都是爽快人,谈好了买卖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周白就交钱跟对方把房屋过户到了周白的名下。

  房子买完,周白和姜西就开始忙着装修。现在姜美丽她们还没退休,还得上班,没时间管小饭馆的事情,周白就找了魏大娘和刘妈,让她们先过来支应一段时间。

  魏大娘和刘妈都是闲人,她们做饭的手艺也都不差。两个老太太干活麻利,做饭好吃,再有姜西给她们撑腰,她们一起支应一个小饭馆,就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周白新买的房子面积不小,分为上下二层。一楼开店,二楼住人。一楼装修好了之后,鉴于小饭馆需要一个干重活的人,周白就回了大溪村一趟,想从村里找了一个,干活麻利、不八卦,还愿意出来打工的中年妇女,过来帮小饭馆干活。

  周白回村招人,大溪村和清水村的妇女们,都沸腾了起来。农村妇女,基本除了种地,没有任何来钱的渠道。现在周白要招人干活,大家就都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拼命的巴结周白。周白和村里人接触的不多,不太清楚每个婶子的为人。但周白身后有赵素芬,有赵素芬帮周白把关,周白就吃不了亏。

  经过一阵仔细的筛选,周白最后选中了孙青的二嫂过来给她帮忙。孙青的二嫂林好虽然有点势利眼,但她超级识时务。林好长了一张巧嘴,曾经孙青恋爱脑没好的时候,就是她挑拨离间,让孙家收拾的孙青。后来孙青改好了,也是她先表态接纳孙青,带头领着孙家人去齐家,给孙青报仇。

  林好干活没得挑,人拎得清,识时务还会说话,她家孩子也都大了,离开她自理不成问题。她想去城里帮周白干活,周白跟赵素芬商量过后,就没有拒绝。林好是个能张罗事,还好相处的人,她进城去小饭馆干活,周白也能放心。

  干活的人选好,周白家的小状元饭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一正式开业。开业大酬宾,小饭馆开业那天,周白直接给出了全场八折的巨大优惠。如此一来,不止手里有点小钱的中学生,学校附近的居民也图便宜,跑小状元饭馆这里来尝鲜。

  小状元的菜谱是姜美丽精心准备的,魏大娘、刘妈的手艺又都不差。开业第一天,小状元就打出了名气,赢得了满堂喝彩。小状元先来了一个开门红,之后口碑发酵,客似云来,周一到周五五天的时间,它就给周白赚回了周白买房子的钱。小状元成功了,周白一高兴,就想趁周末,请刘妈她们吃一顿好的。

  周白想犒劳功臣,结果刘妈她们赚钱上瘾,根本不想休息。就是周末学生放假,这边还有居民的生意可以做。歇业一天得少赚不少钱,刘妈她们就都不愿意放假。她们不但不愿意放假,她们还主动要求加班,想做早晚餐的生意。周白看她们这么能干,主动要求加班,作为感谢,周白只能给她们多发奖金。对得起她们的辛苦付出。

  周白奖金给的多,刘妈她们得了巨大的实惠,更加的感激周白,誓要帮周白看好店,给周白赚更多的钱。

第125章

  小饭馆生意好, 等到姜美丽和姜富贵退休的时候,周白就给姜美丽和姜富贵补交了七年的保险, 让她们可以和其他的退休工人一样领退休金。

  虽然交够了十五年的保险金, 姜美丽和姜富贵的退休金也没有多少,但有总比没有好。就算小饭馆的生意好的不得了,它一天的收益, 就能抵的上姜美丽一年的退休金。但退休金是一个保障,有这笔钱在,就算姜美丽的小饭馆哪天生意不好倒闭了, 她们也有还有托底的收入。就不慌也不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美人后妈跑路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