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又逢君_分节阅读_第313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2-12-06 20:15:32

  赵王面色阴霾,眉头紧皱:“我也没料到战局会这般凶险。”

  早知道这样,他根本不会让赵王世子去沾这份“军功”。

  田淑太妃慌乱地扯住赵王衣袖:“你现在就写信,让世子回来。”

  赵王长叹一声:“现在已经迟了。”

第四百五十章 紧急(二)

  可不是迟了吗?

  算一算时间,大军还有几日就该赶到边关了。现在送信也来不及了。

  退一步说,就是来得及,这事也不能干。临场退避,那是逃兵。

  田淑太妃又哭了起来:“那要是世子有个好歹怎么办。你儿女是不少,嫡长的就这么一个。可万万不能有什么闪失。”

  赵王目光一闪,低声道:“皇上只有太子这么一个儿子,都没怕,我怕什么。”语气有些阴恻恻的。

  田淑太妃这才抹了眼泪,和赵王絮絮叨叨地说了小半日。

  赵王从翠微宫出来后,去了太和殿。

  庆安帝心情阴郁,面上倒是沉得住气。

  赵王诚恳地表示想捐助些军饷,庆安帝笑道:“国库还能支应。还没到四处筹银子的地步。你的一片心意,朕心领了。”

  赵王诚恳地说道:“臣弟先将银子备好,随时都能拿出来。等用着的时候,皇上千万别和臣弟客气。”

  庆安帝大为感动,走上前握住赵王的手:“三弟,你有这份心,朕十分快慰。好,等来日需要的时候,朕不和你客气。”

  赵王表了一通忠心,才告退离去。

  待赵王走后,庆安帝脸上的笑意隐没。看着赵王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

  以前他最大的对手是秦王,后来是汉王。兄弟几个里,就属赵王最平庸。现在看来,赵王心思最深,最会做戏,也最能隐忍。

  他当日将赵王留在京城,属实是明智之举。不然,将赵王放去藩地,就是纵虎归山了。

  庆安帝将杨公公叫了过来,低声吩咐几句。

  杨公公不动声色,张口领命。

  然后,杨公公又私下吩咐冯少君:“赵王府要加派人手,赵王的一动一静,都得盯仔细些。”

  冯少君低声应下。

  如今她已经无需亲自做内应暗哨,主要负责管理传令。赵王府里的暗线有三个,要加派人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挑合适的人找合适的时机,这就都得她来安排筹画了。

  ……

  袁家王家各自有两个儿郎随在太子身边。不过,两家子嗣兴旺,都是大族,没什么可惊惶的。

  倒是宁慧郡主,知道边军大败的噩耗后,顿时慌了手脚,红着眼回了福亲王府。

  福亲王父子都在宗人府当差,还没回来。

  福亲王世子妃张口宽慰宁慧郡主:“虽说眼下打了败仗,不过,边军固守城池,一时半会儿没什么大碍。太子领着五万大军去增援,说不定很快就能打胜仗了。”

  宁慧郡主用帕子擦拭眼角:“大嫂说的倒是轻巧,打仗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鞑靼柔然结盟,出动了两族精兵,还有别的部落骑兵,这加起来十万骑兵。边军以步兵为主,哪里是这些凶猛鞑子的对手。”

  “我要是早知道这样,怎么也不能让琅儿跟着去啊!”

  福亲王世子妃忍不住重重叹了口气:“早知道如此,我也不会让旸儿跟着去了。”

  宁慧郡主哽咽道:“大嫂有两个儿子,还有三个庶子。我只有琅儿这么一个儿子。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我可怎么是好。”

  这话听着,实在刺耳。

  福亲王世子妃和宁慧郡主早有隔阂,不轻不重地刺了回去:“说起来,妹妹当年也该让妹夫纳几个美人,生几个庶子。现在也就不必发愁了。”

  宁慧郡主:“……”

  这话颇为刻薄,宁慧郡主素来心高气傲,哪里忍得下,很快回击:“晴儿嫁进府几年,只生了个女儿,好在后院里的侍妾肚皮争气,生了儿子。虽然是庶子,也算有了香火。”

  福亲王世子妃心中大怒。

  朱晴嫁给丁琅后,就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前两年没有身孕,宁慧郡主不知说了多少刻薄话。后来有了喜,生了女儿,宁慧郡主口中再没一句能听的。

  现在都说到她面前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福亲王世子妃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讥讽:“可不是么?就是丁琅有个三长两短的,丁家也有了后。妹妹就别发愁了。”

  宁慧郡主被气得不轻,面色难看:“大嫂说这话也太刻薄了。琅儿也是你女婿,你这个岳母怎么说得出这般话来,这是在咒女婿不成。你不是盼着女儿守寡吧!”

  福亲王世子妃冷笑道:“真有那么一天,我将女儿外孙女接回来。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她们母女两个。不必你这个做婆婆的操心。”

  宁慧郡主一怒起身:“你……”

  福亲王世子妃也站起身来:“你要回去,我就不送了。”说完,先一步拂袖而去。

  宁慧郡主气得脸都青了。

  宁慧郡主自小被惯着长大,从来没受过这等闷气,一气之下坐马车去了宗人府。

  福亲王被宣召进宫,宁慧郡主没见着亲爹,就在福亲王世子面前哭了一通。

  福亲王世子晚上回府,阴沉着脸呵斥世子妃:“你这个做嫂子的,怎么能这般欺负宁慧。有你那样说自己女婿兼外甥的吗?”

  福亲王世子妃迅疾红了眼:“世子只听她一面之词,张口就来怪我。”

  “我们就晴儿这么一个女儿,自小也是千娇百宠养大的。我原本想着,嫁到丁家,婆婆是嫡亲的姑母,总该对我们女儿好一些。哪怕丁琅贪花好色平庸,也就认了。”

  “可晴儿嫁过去,过的是什么日子?”

  “晨昏定省,天天立规矩。这也就算了。丁琅的后院里左一个右一个地纳美人,你的好妹妹一声不吭,甚至主动将贴身丫鬟给儿子做妾。弄得侍妾先生了庶子。晴儿被气得动了胎气早产,差一点就送了命。结果,丁家上下没人心疼,还嫌生的是女儿。”

  “你不心疼自己女儿,我心疼。你向着你妹妹,我没办法。难不成还让我也跟着捧着她不成?”

  “我就这么说了。世子不高兴,只管打骂我出气,想让我道歉赔礼,万万不行。”

  福亲王世子妃哭闹了一通,福亲王世子听的头大,只得放软语气:“晴儿是你女儿,也是我女儿,我难道就不心疼?这回就算了,以后可别再说这等话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惨烈

  五日后,大军抵达边关。

  援军的到来,令接连打败仗伤亡颇重的边军士气大振。

  边军主将袁清率麾下所有五品以上的武将迎接太子殿下和何将军一行人。

  “袁将军快请起。”连日赶路,朱昀颇有些疲累。不过,当着众人的面,他得维持储君应有的体面,打起精神露出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亲手扶起袁清。

  袁清感激地谢恩,顺势起身。四目相触,这对素未谋面的舅甥迅速打量彼此。

  袁清今年刚过五旬,和袁海的像貌有五分相似,又比袁海多了几分久经战场的锐利和统领大军的威严。

  战事不利,袁清近来寝食难安,比平日憔悴了一些。

  在袁清眼中,俊秀挺拔的太子殿下和记忆中的幼妹容貌肖似,一眼就觉得亲近。

  “殿下一路奔波,辛苦了!”袁清张口道:“还有何将军,这一路赶来,辛苦操劳。请殿下和何将军先去安顿休息。”

  大军赶路,确实辛苦,得让所有将士休息整顿两三日,才能上阵杀敌。

  何将军没和袁清客气,点点头应下。然后领着大军进城,安营扎寨修整。

  朱昀不必住军帐,住进了将军府。赵王世子等人自然一并随行。

  这一路赶路实在辛苦,养尊处优的勋贵宗亲公子们苦不堪言。现在总算能安顿了,一个个几乎喜极而泣,迫不及待地进了将军府。众人都带了亲兵随行,安顿行李这等事,当然不必他们操心。先扑到温暖柔软的床榻上,狠狠睡一觉再说。

  朱昀也很疲累困倦,却没急着休息,去了袁清的书房里说话。

  “大舅父,”朱昀拱手抱拳,以晚辈之礼见过袁清。

  袁清心里涌过暖流,忙道:“殿下金尊玉贵,怎么能向臣子行礼?这可万万使不得。”

  朱昀笑道:“外甥见舅舅,行晚辈礼是应该的。以后当着众人的面,我们是君臣,私下里就是舅甥。大舅父可别和我生分了才是。”

  嫡亲的外甥,就是不一样。

  哪怕往日只以书信来往素未谋面,如今见面,却没有陌生之感。那是来自血脉的亲近。

  袁清舒展眉头,也没过多地客套,笑着问起了袁皇后的近况。

  朱昀笑道:“母后性情脾气和年轻时候一样,喜欢谁就和谁亲近,不喜欢谁就不乐意搭理。每日胃口不错,好吃好睡。”

  袁清听在耳中,心里无比欣慰。

  一国皇后,母仪天下,袁湘已经得到了世间尊荣,还有所有女子都羡慕不已的独宠。

  别说一个帝王,就是普通男子发达了都要纳小妾。庆安帝却一直守着原配爱妻,不染二色,这份专情,令人动容。

  袁清又问起了太子妃袁敏。朱昀说起袁敏时,眉眼带笑,声音里满是柔情,可见小夫妻情深。

  闲话家常,迅速拉近了舅甥间的距离。

  朱昀低声问道:“舅舅,边军有十万,就是死伤了一些,也有八九万之众。为何接连打败仗?”

  一说起战事,袁清就笑不出来了,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苦涩:“这里没有外人,我不妨和殿下说些掏心窝的话。边军论战力,不及鞑靼柔然的精兵。以前能守得住,是因为鞑靼柔然争斗不休,便是出兵,也不敢倾巢而出。最多出动一半的兵力。这一回,却是两族结盟,大军一起出动,再加上其他部落一同出兵,总兵力约有十万之数。要是正面对上,边军确实难以抵挡。”

  “一开始接连失了三座边城,边军死伤颇重,士气低落。后来,我下了军令,命所有人固守城门不出,才勉强稳住了战局。”

  “柔然人最是凶残,将掳走的妇孺百姓驱赶至城门外,当着守城将士的面虐杀无辜百姓。如此一来,边军更是士气消沉。”

  这些细节,战报上一带而过。此时听袁清细说,朱昀心里涌起强烈的愤怒,咬牙怒道:“这些柔然人,真是该杀!”

  袁清苦笑一声,继续说道:“鞑靼人见这一招奏效,便有学有样,驱赶百姓攻城。将士们要守城,不得不对百姓射箭。每次退兵,城门外都是累累尸骨,血流成河啊!”

  “殿下,我现在最怕的,不是守不住城门,而是军心哗变。”

  朱昀陡然一惊,抬头看向袁清。

  袁清满面忧色,叹息连连:“这几日,鞑靼人接连攻城。殿下不妨亲自看一看,就知道了。”

  ……

  三日后,太子殿下亲眼目睹了一场攻城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4页  当前第3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3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又逢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