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伏愚子回答说,商朝与西周的时候,王纲坚固,社会安定,人民习惯于当时的统治阶级,要是在那个时候,刘邦怎么可能杖剑鞭马、夺取天下呢?反观秦朝末年,天下土崩瓦解,王侯递嬗,年年月月都改变统治者,老百姓均不知所措,所以豪强并争,力量强的收获便大,迟慢的便被吞并现在我们国家和肇建都已经立国很久了,不是秦朝末年动荡不安的时候,而有多国并立的形势,所以可以用周文王无为而治的方法,而不可以像刘邦那样南征北讨,如果人民疲劳,国家就会瓦解。”

  “俗话说与其射出很多箭没有命中目标,不如谨慎发箭,不要轻易出击。所以智者不会因为一时小利就转移目标,而是等到时机许可才一次出动,所以商汤、周武王能不战而胜,如果他们一味穷兵黩武,不能审时度势,则就算有智者也不能相救了。如果用兵如神,穿越急流,翻越山谷,不用船只便能渡过孟津,就不是我愚子所能做到的事了。”

  听完这个小故事,朱高煦接连搓手,做出了跟他爹一样的反应。

  “这他娘的不是在放酸屁?”

  “要俺说,汉室江山不可复兴,那是天意,季汉挡不住曹魏,输在气势,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谯周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他慷慨陈词的那一套说的是个什么玩意?”

  李景隆赞同道:“天子尚且坐在龙椅上,他就迫不及待抛出异端之说来使人心涣散,诱使季汉不战自溃最终投降,而后又不能保守臣节,自行降敌,他是处心积虑地唯恐国家不灭,用心实在是歹毒无比!”

  姜星火听完了两人的义愤填膺,同样认可。

  “所以我才要说,一篇《仇国论》,‘胜’过两篇《出师表》。”

  “而之所以《仇国论》能摧毁季汉百姓的信心,便在于,季汉是一个传统的封建王朝,而非一个民族国家。”

  讲到这里,李景隆回过味来。

  原来姜郎举这个例子,便是要反面说明,没有‘民族国家’,便会出现季汉末期那样民心瓦解的例子。

  而反过来说,如果有了姜郎口中的‘民族国家’,面对外敌,民心便会更加凝聚?

  那这么说来,‘民族国家’这个东西,恐怕是很受皇帝喜欢的。

  毕竟,哪个皇帝都不想自己的国家到了末期,大臣们都争先恐后地瓦解自己人的民心,为的就是投降敌国当敌国的臣子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如果真的‘民族国家’这么有效果,想来如《仇国论》这般蛊惑人心的东西,以后就会彻底失去效果了。

  想到这里,李景隆愈发好奇。

  毕竟,他知道了太多秘密,如今又要踏上前途未卜的出使日本之旅,再知道点秘密,也无所谓了。

  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姜星火只举了个例子,便再也没绕弯子了,他继续说道。

  “民族国家与传统封建王朝的区别非常之大,而这种区别,最主要地就是体现在百姓的归属感、凝聚力上。”

  “只有百姓知道了什么是民族国家,知道自己是谁,才会有归属感、凝聚力。”

  在李景隆的最后一课上。

  李景隆尽职尽责地履行了他的捧哏角色。

  “姜郎,什么是民族国家?”

  姜星火慢慢地、用他们能跟得上的语速说道。

  “民族国家与传统的封建王朝不同,民族国家的成员,也就是百姓,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庙堂体制。这种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但最主要的是在庙堂体制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主导民族。”

  朱高煦听完后问道:“那姜先生的意思是,以后百姓就都不效忠皇帝了吗?还是说,以后就不要番邦四夷这套东西了。”

  “当然不是。”

  “只是加了个解释的更清楚的说法罢了。”姜星火哑然失笑,解释道:“封建王朝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延续千年的政体,这就是百姓都认同的,所以大明皇帝自然就是百姓效忠的最高对象,否则岂不是乱了?另一面,正如现在的蛮夷要称大明天子为‘大皇帝’一样,以前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意思是一样的。”

  “就是说,大明的皇帝,首先是以汉民族为主导的这个国家的‘汉家天子’,其次才是在朝贡体系内宗主国大明的‘大皇帝’。”

  朱高煦恍然地点了点头。

  李景隆也明白了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

  说白了,就是两层意思。

  第一层,大明皇帝还是大明皇帝,只不过大明代表的是以汉人为主导建立的封建王朝。

  第二层,你爹还是你爹,对四夷来说,朝贡体系是不变的。

  姜星火继续说道。

  “当然了,这并不是狭隘的理解为,汉人只认同汉人国家。”

  “而是说,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要做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李景隆若有所思,这样的解释,明显比华夷之辩要清晰多了。

  也就是说,异族当然可以融入这个国家,但前提是,这个国家始终是以汉人为主导的,如此一来,自然清晰地辨别出了华夷之分,同时也避免了女真人、蒙古人这种“以夷代华”的错误思维的出现。

  这样一来,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为答案只有一个,且毫不动摇。

  岳飞就是以汉民族为主导建立的民族国家的民族英雄!

  密室内,几人神情稍作振奋。

  “好!”

  顾成由衷感慨。

  姜星火之前讲的那些东西,他也就是听个新鲜,洞察未来更是半点都不信身居高位的老人很少有像道衍一般能接受新思维的,他们执掌权柄大半辈子人生阅历丰富,自然会极为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三观基本重塑不了了。

  但是,姜星火提出的这套以汉民族为主导的‘民族国家’理论,却是让顾老将军老怀大慰。

  “讲的真好啊!”顾成叹道,“如此一来,我等辛苦恢复汉家山河,便不虞被后世文人肆意抹黑了毕竟,就像是曹国公说的那样,等我等都到了地下,又能拿那些文人怎么样呢?总不能真从地下蹦出来吧。”

  顾成诚恳说道:“陛下,这姜星火,您该大用的。”

  “按老臣的判断,此人最差最差的来看,在朝廷里做个筹划军国大事,负责遏制错误思维的红袍大员,也是没问题的。”

  “您若是不用他,依照现在的环境来看,即便他有开宗立派之能,恐怕也会被卫道士们口诛笔伐围剿至死。”

  “卫道士杀人,用的可不是刀。”

  朱棣微微颔首,这本来就在他的计划内。

  而他旁边的道衍,却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不对劲。

  ‘民族国家’绝不是姜圣这节课的最终目的。

  这节课,道衍上的很过瘾。

  因为他跟被动接受的几人不同,道衍从一开始,就隐隐约约猜测出了姜圣的目的极为隐秘且威力巨大。

  所以,道衍一直稍稍超前于姜星火进行中的思路。

  等等等等

  让老衲换一个思路。

  ‘民族国家’这个概念,还有什么用处?

  道衍的目光变得悠远了起来。

  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未来。

  道衍的大脑,在高速的运转,不停地推演着逻辑链条。

  如果下西洋顺利培养出了大明的商人阶层,那么商人阶层会怎么做?

  他们会加大海外贸易的力度,从外国赚取更多的财富。

  所以,他们必须要扩大工坊、手工工场的规模,招募雇佣更多的匠人和工人。

  这些新招募雇佣的匠人和工人,肯定不可能来自城池里,城池里的早就被招募了。

  所以他们只可能来自农村。

  这个数量一旦打破了平衡,就会造成如南宋那般城池极度繁华的畸形状态。

  如果农业也得到了进步,农人可以从耕地里释放出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池。

  与此同时,也会有很多从海外殖民地的人来到大明。

  到了那时候。

  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就不再适应来自五湖四海的匠人、工人。

  毕竟,很多农人可能从小都没离开过村子,而在数百年前的华夏,隔着一条长江有可能就是两个国家。

  这种变革,打破了原本的认同。

  所以,就需要新的认同。

  也就是姜圣所说的‘民族国家’。

  那么接下来,有了‘民族国家’,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姜圣,一定还要更深一层的含义,决不会到此为止。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道衍三角眼转动,目光回到了现实里,随后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未知的信息太多。

  即便才华天纵如他,也推演不下去了。

  只能等待姜圣的进一步讲解。

  1.5万字求月票!!!看在作者化身猛码兽的份上可怜可怜吧!!!



第136章 输出

  李景隆大抵是心下安静,终于掏出了他的折扇摇了摇,说道。

  “如此一来,只要确立了以汉民族为主导的民族国家概念,那么也就不存在华夷之辩、以夷代华这些争论了。”

  “便是如此。”

  姜星火肯定地说道:“这个理论推广开来还有一个好处。”

  李景隆没接茬,朱高煦连忙配合道:“姜先生请说。”

  “那就是海外户口权。”

  “海外、户口、权?”

  五个字倒是都认识,组合在一起似乎也不太难以理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