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698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国公累了吧,喝杯茶润润喉咙~”

  吴娘娘挽起衣袖,一双纤细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递给了李景隆一杯香茗。

  李景隆接过,品尝之后赞许道:“不错。”

  “这茶叶乃是妾去年亲自采摘的,国公满意就好。”吴娘娘可谓是笑靥如花。

  随后,又亲手为李景隆拉开椅子。

  李景隆也顾不上推辞,径直坐了下去。

  待两人落座之后,那些穿花蝴蝶般端菜的侍女纷纷跪坐在两人的脚边,替两人斟满酒盏,呈上菜肴。

  “国公请用。”

  李景隆狂归狂,但在关键的礼制上,还是不敢疏忽的,譬如他严格禁止这些安南宫人称呼他“千岁”“万岁”“殿下”“陛下”之类的词语,而属于皇家的“用膳”之类的,也都用其他词语进行平替,免得给自己惹麻烦,毕竟朱棣虽然可能不在意,但有的时候一旦在意,还挺小心眼的。

  果然,这些菜肴里面,就有自己今天打猎产物所新鲜烹制的。

  不过李景隆吃起来,还是有些小心。

  毕竟虽然他很喜爱抬铳那种把猎物一枪爆头的快感,但铅弹处理不干净,总归是可能有毒的,李景隆如今刚刚东山再起,岁数这么年轻,还有大把时光可供享受,可不想因为这种低级意外英年早逝。

  不过厨房在处理的时候,显然是加了小心的。

  而各色菜肴,也完全都是按照李景隆的喜好,进行精心准备的。

  毕竟这是以前大虞的皇宫,厨师的水平,也是安南国内最好的一批。

  李景隆夹了几口菜,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不仅仅是因为吃到了故乡的味道,更是因为这些宫人都是老油条,懂得讨好自己,对于他而言,这是好事,至少代表着只要自己拥有这份权势,那么这些人就不会轻易背叛自己,因为背叛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好处并不成正比。

  李景隆一杯接一杯地灌下美酒,整个人变得晕乎乎的。

  突然,他感觉胸膛像是压上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让他喘不过气。

  他低头一看,原来是吴娘娘扑到了他的怀里,此时这名丽人则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看着他,双眸在吊灯的映照下泪光盈盈。

  在酒精的作用下,显然勾引起李景隆的念头。

  此刻李景隆脑袋一阵眩晕,哪里抵挡得住,一把将身边的这名丽人彻底揽入了怀抱。

  吴娘娘作为安南国顶尖的美女,不但长相漂亮,更拥有完全符合古代贵族审美标准的身材,这也是她被誉为清化第一美人的重要依仗。

  而就在这时,李景隆似乎想起了什么,短暂地恢复了清醒。

  李大帅有点尴尬,咳了一声问道:“最近打猎有点累了,上次那个还有吗?”

  吴娘娘自然知道“那个”指的是什么,于是唤来侍女,侍女很快拿出了一颗碧绿色晶莹剔透的丹丸,递到了李景隆面前。

  “这就是妾寻炼丹士新炼制的丹药,国公爷试试有没有上次的效果好?”

  李景隆毫不客气地咽了下去,他早年频繁游戏花丛,虽然是武勋出身,现在也上得了马拉的动弓,但整体身子还是有些亏的,再怎么说也都三十多岁了,比不上年轻时候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炼丹士炼制的丹药自然派上了用场。

  李景隆将丹药吞服腹中,立刻感觉到体内暖洋洋的,原本因为打猎骑马而隐痛不断的小腿肚瞬间舒坦了起来。

  “嗯……”李景隆舒展了一下胳膊。

  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胸闷气短,脑袋眩晕,仿佛陷入了昏迷。

  “国公爷,您怎么了?”旁边有人惊呼出声。

  李景隆睁大了双眸,嘴唇哆嗦地看着天花板,他想开口解释什么,却是说不出话来。

  “国公爷中毒了!”

  “快叫医师!”

  宦官、侍卫和宫女乱作一团,纷纷呼喊了起来。

  “怎么会变成这样?”

  吴娘娘看着这一幕,脸颊煞白,娇躯颤抖。

  她肯定没有害李景隆的心思,毕竟若是李景隆出事了,她也必须陪葬,她不会傻到自寻死路!

  而这丹药剂量不大,单独吃下去,确实是用来助兴的,怎么最后会出现这种意外呢?

  “不对,应该是哪里出错了……”

  她咬牙思索,看着桌子上杂七杂八的菜,也记不得当时炼丹士跟她说这丹药与什么食物不能同服了,但这时候大约就是丹药和食物犯了冲突。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很快超出了她的掌控。

  在张辅得知此事后,当即厉声喝道:“快,立刻传令下去!集结部队!”

  张辅当然不是想害死李景隆,而是作为现在明军驻安南国远征军的最高统帅,他必须按最坏的打算来处理事件。

  毕竟,现在也排除不了是不是安南国的哪些势力发了疯,想要毒害李景隆,随后对明军发动进攻,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现在张辅要做的,就是连夜集结部队,先保持部队稳定,随后再去通过派遣使者或是武装进城的方式,来了解城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场事件究竟是什么性质。

  很快,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迅速聚拢过来,他们全副武装,身上穿着厚重盔甲,腰佩钢刀,骑乘着战马。

  “新城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为首的一个将领翻身下马,快步跑了过来。

  闭目养神的张辅缓缓睁开双眸,眼眸中闪烁着慑人光芒,他盯着眼前的将领,语气威严地说道:“先控制升龙城的城门。”

  与此同时,安南国旧皇宫内。

  几个宦官惊慌失措地把陈天平叫醒。

  他们似乎大声嚷嚷着什么,都有些声嘶力竭了。

  陈天平听到动静后,忍不住皱眉,心中升起了一股厌恶,这些家伙吵闹声太大,扰得他无法休憩。

  不得已,陈天平还是穿着中衣,推开妃子,一骨碌爬了起来。

  “发生什么事了?”

  陈天平低声训斥道:“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

  “殿下,新宫方向突然响起了喧哗声,据说大明的李大帅怕是出事了。”有宦官连忙汇报导。

  “出事?”

  陈天平微愣,旋即沉吟了起来,说道:“消息暂且瞒着,不可告诉任何人,服侍本王更衣,本王现在立即去查看情况。”

  “是!”眼见国王还算镇定,这些宦官也像是有了主心骨似地,而不是刚才那副“天塌了”的表情。

  陈天平刚说完,又有人飞奔而来,跪倒在他脚下:“启禀殿下,城外的明军也点起了火把,似乎正在整备,守门的将军问您怎么办?”

  陈天平登时脸色一白,头晕目眩之下,竟然跌坐回了床上。

  现在陈天平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大明想干什么?



第530章 撤军

  陈天平现在身处宫中,虽然新旧两宫相距不远,但消息已经被吴娘娘严密封锁继而送出城去,即便陈天平安排了一些眼线在里面,也没有获知到太多的机密。

  不得不说,吴娘娘虽然是女流之辈,这种关键时候反倒是沉得住气。

  一方面,向安南国的王宫请求调拨医师前往救治。

  另一方面,则一五一十地将发生的事情传递到外面明军的军营,随后关闭了新宫的大门。

  “李大帅看着身体强壮,也没听说有什么旧伤,怎么会突发恶疾呢?”

  “莫不是外出打猎,回来卸甲风了?”身边的宦官猜测道。

  实际上,这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在合理推测下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了。

  “卸甲风”,顾名思义,就是将军打仗之后,回到帐中,因为身体太热、又出了很多汗,立即卸去盔甲,贪凉吹风,引起所谓中风之疾.主要是因为中医认为,人大汗之后,腠里不固,风邪易侵,拘束经络,使筋脉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在华夏,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远的譬如被称为“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曾经一日力敌五侯二十八将,因热血沸腾,卸去盔甲,连饮三杯冷酒后忽然倒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便是中了“卸甲风”;近的则有大明的开平王常遇春,作为洪武开国的最重要勋臣之一,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也曾于洪武二年患上“卸甲风”。

  “不对呀,打个猎也不至于吧?”

  陈天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他也清楚一点,眼下若是被大明城外的驻军察觉到异常,然后采取了不理智的行动,那么等待他们的必然是灭亡!

  想到这里,陈天平立刻又从床上站了起来,焦急地吩咐道:“派两拨禁卫军,一拨跟着医师去新宫,问清楚到底出了什么情况,然后对新宫进行卫戍;另一拨封闭城门,不能让明军进城,跟明军说清楚,李大帅只是突发疾病,与我们无关,有什么事情明天天一亮,开城门本王当面说清楚。”

  从陈天平的角度来看,这样安排是没问题的。

  因为新宫除了少量李景隆的亲卫力量以外,并无任何武装力量,而此时一旦李景隆突发恶疾的消息传播出去,城内别有用心的势力不知道有多少,而李景隆是绝对不能死在城里了,一旦死在城里,那么对于陈天平来说,就是黄泥粘裤子——不是屎也是屎。

  眼下是明军撤军前夕,陈天平既然打算原则上同意明军的撤军条件,那么当然不希望李景隆出任何事情,所以陈天平必须要保证李景隆的安全,而如果安南国的军队进入新宫,那么性质就变了,所以陈天平只下令在新宫外围进行卫戍。

  而保证李景隆的安全是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安全,也是一方面,所以陈天平下令封闭城门。

  陈天平不能将自己的性命和王权,寄托在城外极有可能暴动的明军不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上面。

  而关闭城门,明军在夜里攻城成功的概率是不大的。

  陈天平相信,只要好好跟明军沟通,拖过今晚,那么李景隆不管好没好,真相都能有个交代。

  否则这时候黑灯瞎火的,信息传递不畅通,太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了。

  “快去,一定要快!”

  ——————

  升龙城西门附近。

  张辅策马站在城墙下,凝视着黑暗深邃的夜空,眼眸深处尽是阴霾。

  他身上披挂着盔甲,手持利刃,冷酷的面容透露着一股强烈的铁血肃杀之气。

  他已经带着骑兵在这儿站了两炷香的功夫,始终没有动弹分毫。

  骑兵,是无法直接攻城的。

  而重新整编的安南军虽然是李景隆训练出来的,但负责升龙城城门这种关键位置的校尉和将军,都是陈天平提拔的心腹。

  这些心腹接到了陈天平的指令,一直在对城下的明军喊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6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8/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