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人生若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4 KB   上传时间:2019-09-03 22:02:02

  文帝二十二年的这一场科举舞弊案开始的蹊跷无比,结束的也糊糊涂涂。

  就在京城百姓热热闹闹的看状元游街的时候,在赵九福对顾家无比担心的时候,没过几日朝中忽然传来消息,礼部尚书,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居然也上书告老还乡了。

  赵九福是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的,顾老尚书告老还乡的折子是在小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递上去的,皇帝只是留中不发,言语不允。

  但事已至此,赵九福暗暗却明白这是顾老尚书的自保之道,皇帝一次不允许,后面总会允许的,顾老尚书老了,他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虽然稳当,却也太稳当了,不能作为利刃。

  果然,很快顾老尚书就上书了第二次告老,皇帝还是留中不发,一直到顾老尚书上书了第三次,皇帝才一脸挽留的答应了下来,对顾家也颇有几分赏赐。

  但是与上一次朱老学士告老之后,留下来的朱家人升官不同,此次顾家人分寸不动,而礼部尚书的位置却很快落到了曹怀明的手中。

  曹怀明原本是礼部左侍郎,虽说升职为尚书似乎也合情合理,但其实朝中人人知道曹怀明与顾老尚书颇有几分不合拍。

  一个是稳扎稳打,只希望安度晚年的老人,另一个却年轻气盛,较为激进的壮年官员,皇帝这么一任命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几分问题来。

  而更加出乎所有人所料的是,曹怀明上任礼部尚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彻查礼部官员,从上到下从头至尾梳理了一遍,但凡是有渎职之罪的都下了牢狱。

  这些人里头不少人都是顾老尚书一手提拔起来的,一时间顾家门前车水马龙,下来的人都是找顾老尚书说情的。

  但别人不知道此事的厉害,顾老尚书却明白的很,舞弊大案没有爆发出来,他能够全身而退,顾家没有收到波及,这样已经是皇帝的仁慈,那些被下狱的人若是无辜,早晚都能出来,若是不无辜,他不责怪这些该死的人拖累自己就不错了。

  顾老尚书一贯在意人情往来,但这一次却露出自己冷酷无情的一面来,但凡是来求情的人都被他直接赶了出去,最后顾家竟是闭门不出,摆出安分守己的姿态来。

  甚至中间一度顾行之也被下狱盘问,顾老尚书顶着老妻的眼泪愣是不让人探望,一直到这件事尘埃落定,才主张让小儿子递上辞呈。

  相比起朝中如今的大事,顾行之的辞呈几乎是悄无声息的被通过了,他很快就赋闲家中,这一次顾师娘不但没有怪他偷懒无上进心,反倒是心有余悸的高兴。

  只因为此次礼部之中被彻查的那些人,竟然多多少少被判罚有罪,甚至还有两人因为罪过太大判了斩立决,全家都被株连进去。

  大周当今的皇帝并不是心狠手辣之人,这些年来京城安安静静,甚至连菜市口的鲜血都似乎洗刷干净了,但这一次这个地方又迎来了新人。

  赵九福并未去看行刑,但从下人们的反应上来看也知道必定是血腥无比的,甚至来了这么一出之后,工部的官员在衙门都认真了许多,似乎生怕吕靖来这么一朝查到自己渎职。

  京城的百姓只看见公布出来的罪名,但参与其中的几人却都知道这件事背后的真相,比如说顾家能够保留下来,是因为顾行之提前做了搜检,毁掉了那些不该存在的东西。

  又比如皇帝大张旗鼓的让曹怀明彻查礼部,为的既是这次会试的泄题一事,更有接受不了原本在他掌控之下的礼部居然出现了这种事情。

  被杀的官员是不是无辜赵九福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此事绝对没有那么单纯,只是皇帝不知为何将背后之人隐藏了下来。

  无论如何,顾家从上到下无一人损伤已经是不易,赵九福上门的时候,顾老尚书竟然亲自向他作揖感谢,倒是让他受宠若惊的同时有十分无奈。

  等只剩下师徒二人的时候,顾行之倒是笑道:“这下可好,你倒是成了我父亲的座上宾。”

  赵九福无奈的看了一眼促销的师父,想到他已经赋闲在家,便不免担心的问道:“此次的事情并未牵连到师父,您为何?”

  顾行之倒是不大介意的说道:“那曹怀明与吾父曾有龃龉,我就算是留在礼部也不会痛快,反正顾家也不缺我那点俸禄,还不如索性在家吟诗作对,闲来无事就出去走走,反倒是比这几年被官职束缚的时候好。”

  赵九福想到他当年宁愿去偏僻的乡里当一个训导,也不乐意留在京城受家族亲长的荫蔽,倒是也能理解他的意向。

  师徒俩说了一会儿,倒是顾行之对他多有担心,拍着他的肩头说道:“顾家此后大不如前,以前老师还能为你撑腰一二,以后怕是不能了。”

  赵九福自然不会在意这一点,反倒是说道:“老师照顾我多年,能让我反过来照顾也可。”

  顾行之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随后却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算是没看错你,吾虽然没有青云之志,但却教出了一个好徒弟。”

  从顾家出来的时候,赵九福的脸色十分轻松,在他看来就让此事告一段落,与他亲近的顾家无事,孙光宗也已经发还家中,那么就到此为止了。

  孙光宗虽说错过了今年的会试,但此时他在皇帝面前留下了印象,若是三年之后会试一举中第的话,到时候前途反倒是会更好一些。

  只是再一次踏上大皇子的马车的时候,赵九福的心情实在是轻松不起来,倒并不是他不愿意与大皇子接触,事实上大皇子谈吐文雅,与他的治国理念大致相同,两人说话的时候反倒是十分相得,只是他不知道大皇子这会儿找他是为了什么。

  不过赵九福十分自然的上了车,毕竟从他转到工部,进入吕靖手下做事开始,在旁人的眼中他已经是吕家这一派,也就是大皇子手底下的人了。

  大皇子一如既往的身体孱弱,伸手阻止了赵九福行礼的动作,笑着问道:“赵大人可是刚去看望过顾大人?”

  这就是大皇子会说话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上位者,他却能注意到臣子的心思,首先询问的是顾行之而不是顾老尚书,其中可以窥见他的心性。

  赵九福笑着说道:“不错,原本有些担心老师,不了老师倒是闲适的很。”

  大皇子也笑了起来,大约是笑得太急促了反倒是咳嗽了两声,这才怅惘的说道:“若是可以的话,吾倒是也喜欢能有这般闲适的日子。”

  赵九福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但大皇子的身份确实是尴尬的很,明面上他是中宫皇后所出的嫡子,是皇帝宠爱的大皇子,但实际上他身体孱弱,如今已经弱冠多年却无子,皇帝既不册封他为太子,又不让他迁出宫中。

  这里有凸显出老皇帝的矛盾来,他似乎一边想要做一个慈父,一边却又是为国家社稷考虑的皇帝,他不满意大皇子孱弱的身体,所以一直并未册封太子,但又疼爱自己的嫡长子,所以平时对他反倒是多有宽容,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状态在大皇子看来是蜜糖还是砒霜了。

  大皇子似乎就是来找赵九福唠家常的,一直等到马车快要到赵家门口的时候,他才忽然说了一句:“众人都以为当年父王受难,是还在母后腹中的吾替他挡住了一劫,却不知道当时父王也同样身受重伤,所以一直到多年之后才有二弟三弟的出生。”

  赵九福听的心头一跳,要知道这般的事情可是宫闱秘事,大皇子为何会选择在此时此刻将这事儿告知于他,他忍不住猜测起来。

  大皇子却继续说道:“此事并无多少人知道,可二弟三弟的母妃都伴架多年,想必是略知一二的,年前父王又大病了一场,虽说很快痊愈,但谁又知道其中底细呢。”

  “二弟三弟尚且年幼,吾虽然身体孱弱,却成年已久,这般一来反倒是成了他们两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此次舞弊一事,可能是吾拖累了顾家。”大皇子微微喘息着说出一句话,却让赵九福恍然大悟,也许皇帝是对顾老尚书不满,但他没必要用舞弊一事来撤换,但顾老尚书占据了礼部的位置,等于将会试殿试的渠道牢牢占据。

  也怪不得曹怀明彻查礼部的事情虎头蛇尾,只因为涉及两位未成年的皇子,皇帝膝下单薄,除去年龄太小的四皇子之外,只有二皇子三皇子有一争之力。

  所以无论如何,皇帝都不会在这个当头处理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所以这事儿只能雷声大雨点小,这般看来,顾家能够完全脱罪也是理所当然。

  看着赵九福一脸震惊的样子,大皇子继续说道:“若不是那些人画蛇添足,想把你,把吕家也牵扯进来,恐怕此事真让他们得逞了。”

  大皇子咳嗽了一声,脸色是在不算是好看,他看的清楚,却也知道即使他身体不大好,但既是皇后所出的嫡长子,又是成年已久的皇子,在那两家发现皇帝的身体不好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对付他!

  “一计不成,他们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大皇子微微叹了口气,又问道,“吾知赵大人有青云之志,只是若是留在京城,能避开第一次,也可能避不开第二次。”

  赵九福这才明白大皇子来找自己的意思,其实在他看来大皇子完全不用在乎一个小小的五品官,甚至直接用他作为诱饵以力打力效果会更好,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赵九福此刻忍不住生出一丝真诚的感激来,他揖礼到底,开口说道:“多谢殿下提醒,若不是殿下点名,恐怕微臣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真相。”

  大皇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眼中带着几分倦乏和无奈,若不是生来体弱,又有失眠之症养不好身体,他哪里会让两个未成年的弟弟这般蹦跶呢!

  即使如此,大皇子依旧觉得赵九福是个能臣,还是个能为百姓们做事情的能臣,为此他才愿意多花心思好好将他保留下来。

  大皇子曾在先帝身边待过两年,又被当今圣上从小带在身边教导,虽然他身体孱弱,但一颗心倒是看得明白,也颇为爱民。

  见赵九福明白过来,他笑了笑,又说道:“赵大人知道便好,此后吾自有安排,只是希望赵大人不要因此责怪。”

  赵九福却说道:“无论如何,微臣知道大皇子的好意,定然不会忘恩负义。”

第187章 外放

  是效忠还是投诚,就连赵九福心中也拿不准,事实上在他看来大皇子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上位者,他是从小接受帝王之道长大的人,身上却并无那种居高临下藐视众生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来自现代思想较为开放的赵九福,与他一起才说得上话,不过赵九福的心中依旧存在着人人平等的概念,但大皇子更多的还是一种爱民如子式的体贴。

  回到家中,赵九福却有些感慨起来,他自然知道在工部做出一些成绩之后,会挡着某些人的路,就如当初他得到皇帝的青眼,那位户部尚书李松仁就对他敲敲打打。

  而现在更没想到的是,皇帝不过是生了一场重病,那两位还未成年的皇子就坐不住了,也不想想看他们年纪尚幼,就算是母妃娘家有些势力,又哪里动得了大皇子呢。

  只看此事便知道了,大皇子轻而易举的破解了他们设下的局,甚至最后还借力打力,让皇帝将礼部彻底的梳洗了一遍,恐怕此时此刻,那两位皇子好不容易塞进去的人脉,已经被那位曹怀明揪出来人头落地了。

  皇帝确实是没有动两位皇子的母族,但此事一出宫中的金贵妃和德妃同时被皇后训斥,得了一个张狂和管教不严的罪名,虽说没有直接牵扯到两位皇子,但可想而知皇帝对他们的感官一定是跌落到了谷地,若不是大皇子体弱,恐怕皇帝绝不会这般隐忍。

  赵九福原本是看不明白的,但在大皇子的点拨之下却看得更加透彻,大皇子提议让他外放,其中确实是一番好心。

  正如此次皇帝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只要大皇子的身体没有完全康复,没有诞下子嗣,皇帝也只能容忍自己这两位健康的皇子在那边蹦跶。

  他们固然伤不到大皇子,却不一定会放过他,恐怕此时此刻在那些人眼中,赵九福已经是大皇子一党派的人,并且还源源不断的为大皇子添砖加瓦。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他曾经想过不参与那些人的事情,却不知道身在朝中身不由己,有时候并不是你不想参与,就真的能够不参与进来的。

  就像当初大皇子给了他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固然可以拒绝,可以继续当自己的纯臣,但且不说官职功劳的问题,此举其实也得罪了大皇子,也讨好不了其他几人。

  想的多了,赵九福反倒是想开了一些,既然已经身在其中,那也只能随波逐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方,至少现在看来,大皇子确实是一个值得敬重之人。

  下定了决心,赵九福倒是忍不住翻看起系统来,大皇子的病是从娘胎里头带来的,他曾经听人说过,其实大皇子的身体调理的十分不错,但夜晚却很难入眠,一点点细微的声音也会把他吵醒,也不知道他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性的。

  要知道睡不着这个毛病不但要人命,还会逼得人发疯,在赵九福的系统之中有不少的药丸可用,不说药到病除,但缓解是绝对没问题的。

  可是很快赵九福就打消了献药的打算,毕竟他的履历清清白白,这时候忽然拿出灵丹妙药来太突兀了,根本无法解释来源。

  且不提大皇子愿不愿意吃来路不明的药丸,就算是他愿意吃,吃了之后真的治好了病的话,会不会怀疑到他。

  系统是赵九福最大的秘密,即使是枕边人也无从得知,他自然不会冒险让大皇子知道,大皇子固然好,但他毕竟是皇家人,而皇家人的残酷赵九福从历史书上没少看见。

  只是丹药不能送,不代表他不能做任何事情,赵九福琢磨着心思,抬头正巧看见严玉华端着点心进来,一看却是一碗银耳汤。

  赵九福其实不太爱吃这种甜腻腻的甜汤,不过既然是妻子亲自送过来的他还是喝了,严玉华也知道他的口味,里头糖放得极少,喝起来倒是不至于甜腻。

  喝完了银耳汤,赵九福拉着严玉华说道:“玉华,我可能要外放了。”

  严玉华微微吃惊,赵九福在工部做的风生水起,去年好几次受到皇帝的奖赏,这会儿怎么忽然说起要被外放的事情,要知道大部分的京官都是不喜欢外放的,毕竟离皇帝太远了,以后升官就难了一些,除非是封疆大吏。

  “夫君,可是出了什么事情?”严玉华试探着问道,毕竟之前顾家的事情发生的突然,别人看不透里头的事情,但严玉华却知道此事事发之前,赵九福在家中着急上火的样子,想必顾家老尚书忽然告老还乡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赵九福拍了拍她的手,摇头说道:“倒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如今我留在京城反倒是不好。”

  提起这事,赵九福又有几分愧疚,看着妻子说道:“这一去不知道会被外放到哪里,外放的官员不能擅自离开当地,到时候你怕是无法去严家看望长辈了。”

  严玉华听见这话倒是笑了,说道:“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如今既然是赵家人,自然得先顾着赵家,祖母和爹娘那边都能理解体谅的。”

  古代女子嫁出门之后,能常常回娘家的都少之又少,就像是赵九福的几个嫂子,一年到头也就是节日的时候会回去一下,像是严玉华这般隔三差五就能回去,还是夫君陪着或者提醒回去走走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赵九福还是觉得愧疚,他自己离开父母都觉得舍不得,同理心也觉得妻子将来离开娘家也必定是舍不得的,虽说老丈人有些不靠谱,但到底是妻子的亲爹。

  不过要说他自己上任把妻子留下的话,赵九福也是不肯的,先不说他们还没有子嗣,就算是有了让一个女人独自留在京城,那不是守活寡了吗?

  所以他这会儿温情脉脉,甚至开口让严玉华多回家走走,趁着他们还在京城多陪陪那边的长辈,以免将来心中惦记。

  严玉华吃了这口体贴,心中却有些无奈,暗道男人就是男人,这么久了还是看不出来她对严家的态度,严家那边唯一值得她留恋和放心不下的人,也就是严老夫人而已。

  不过这也怪不得赵九福,毕竟严玉华在他面前可不会提起跟继母和妹妹的那些龃龉,他虽然知道严玉华与继母的关系一般,却不会想到更多。

  这一点严玉婷的夫君李世莘倒是跟自己的连襟十分相似,他完全不管妻子的脸色,该往赵家来还是往赵家来,一副哥俩好的姿态把严玉婷气得够呛。

  不过最近严玉婷诞下一女,禄国公老小两位夫人心中不满,李世莘倒是喜欢的很,每次见面都满口夸赞自己的女儿如何冰雪聪明白嫩可爱。

  因为这个女儿,李世莘如今出门的次数都少了,每天都恨不得将女儿抱在怀中含在口中的玩耍,那架势十足的一个女儿奴,倒是再一次让赵九福刮目相看。

  在古代疼爱儿子的男人绝对不少,但喜爱女儿的男人却不多,尤其是李世莘膝下无子的情况下,还能这般的疼爱自己的女儿,倒是让赵九福与他的关系更好了一些。

  当然,这事情会不会气到刚刚生产的严玉婷就无人得知了,左右赵九福和李世莘都不是很在乎就是了,从某种程度来说,严玉婷也是憋屈的很。

  赵九福原本以为自己外放的任命很快就会下来,毕竟上次工部的事情干净利落,可见大皇子是个办事情十分迅速的人。

  但这一次他等了又等,一直从春季等到了秋季,等到了第二波的大丰收,等到了大周朝粮食增产了足足两成的消息,外放的旨意还是没有下来。

  倒是皇帝对于此事万分高兴,从舞弊案开始一直阴沉着的脸色也彻底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高兴的笑容,对于一个力求将自己打造成明君流传千古的皇帝而言,有什么比能让百姓们全部吃饱来的自豪,大周从此之后再无饿殍,在超会上说这句话的时候,皇帝是意气风发的。

  作为此次大丰收的大功臣,赵九福自然也受到了赏赐,虽说没有直接升官,但这一次的物质奖励十分不错,甚至还下圣旨夸赞了赵九福的父母一番。

  这样的圣旨夸赞其实并没有实质的好处,但对于老赵头和老陈氏而言却是天大的荣誉,尤其是老赵头,老陈氏毕竟是赵九福的母亲,按照大周的规矩是可以作为诰命夫人的,但老赵头是男人,却没有这个享受的机会,如今这还是头一回。

  收到圣旨之后的老赵头夫妻俩红光满面,甚至在里长的提议下在家里头摆出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可以说这是赵九福考中状元之后陈家村最热闹的时候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