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人生若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4 KB   上传时间:2019-09-03 22:02:02

  赵九福哈哈一笑,觉得这果然是亲爹,不是亲的一般都不能有这样子的自信。

  解决了这事儿,赵九福心中开始考虑自己的进学问题,如今他已经是生员,不可能再去书院接受胡秀才的教导,就是胡秀才自己也已经明白的说了没有东西可教。

  这样一来,他总不可能窝在家里头读书的,那样子就算他天赋异禀也闯不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更别说继续往上走了。

  而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作为一位新鲜出炉的禀生,戴河镇上的县学,新亭府那边的府学他都可以去。

  论教育质量的话,府学自然是比县学要好一些,从朝廷设置的教官就能看出,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三人。

  这些教授、学正、教谕的履历怕就相差巨大。

  可话不能只是这样说,他去府城的话且不提人不生地不熟的事情,那边的关系也错综复杂,府学并不仅仅是考进去的秀才,还有一部分是靠着家族荫封而进去的。

  这样一来府学的环境就注定比较复杂,赵九福自然不会怕生,却怕自己的小翅膀遇到大粗腿,到时候一个闹不好反倒是影响到他的科举之路。

  再有一个,赵九福在新亭府的时候曾经打听过府学的情况,听闻府学因为有部分特殊人群的存在,所以教授十分宽松,上课是有的,绝对没那么尽心。

  这一点与国子监的情况是相同的,论资历才华的话,这种高等学府的教授自然是更加出色,但论学习气氛的话,反倒是初级区域的更好一些。

  县学的师资力量,书籍储备不如府学,但其余的却十分不错,赵九福就曾听胡秀才说过,他们这一届的知县大人十分重视县学,对这一块抓的严格。

  最后再退一步说话,这年头县学府学的休假制度是休沐,一个月才会有一天的时间,要从新亭府来回至少也得三天,这么一来赵九福若是去了府学的话,一年到头怕也只能回家一趟,更别提照顾父母了。

  好不容易白玉童升级了,赵九福还想让大家多享用一些,他这要是一走就是一年的话,老赵头和老陈氏哪里还用的上。

  县学就不同了,就算是休沐时间相同,但他完全可以继续住在家中,就算要求住校,一个月他至少也能回家一趟,他打听过,县学对住宿是没有强制要求的。

  这边赵九福刚把去县学入读的事情办下来,他现在不能直接插班进去,而是得等到明年年初跟着新生一块儿入学。对于这一点赵九福倒是不在意,读书不急在一时,他能在家多陪陪爹娘也是好的,再说了,年底他们家还得办宴。

  县太爷知道赵九福的选择也十分高兴,一个小三元的秀才,还是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亲口夸过的孩子愿意留在戴河镇,这以后八成就是他的政绩了。

  没等县太爷想好怎么夸人,一道圣令忽然传到了他的手中,要知道县太爷本来就是个举人谋官出生的,别说皇帝了,连知府大人的面都没见过几次,这一次落到他手中的却是圣旨。

  县太爷激动万分,接过圣旨的手几乎都是颤抖的,虽说这圣旨奖励的不是他,但却是他治下的百姓啊,他心中对赵九福的喜欢更上一层楼。

  接到圣旨之后,县太爷马不停蹄的带着人往陈家村赶,他们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进村,吓得当地的百姓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弄明白他们来是为了奖励赵九福,立刻撒丫子狂奔去报信。

  等到一群人来到赵家门口的时候,老赵头和老陈氏等人已经捣鼓出一个像样的供案来,看着自然不太符合颁旨的礼节,但却是老赵家能准备出最好的了。

  幸亏来到人也不在意,确定赵家人都到了之后就打开圣旨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亭府戴河镇陈家村赵氏五子赵九福年少成才,学富五车,上能彩衣娱亲,父慈子孝,下能入孝出悌,孝悌忠信,于国于家皆是大善,特封孝悌之家,赐百两牌坊银,着戴河镇知县戴和宗辅以建孝悌牌坊,钦此。”

  赵九福也没料到自己居然能够得到圣旨封赏,更让他意外的是在接过圣旨的当下,万亨却播报道:“恭喜阿福获得孝悌称号,奖励积分1000积分,请阿福再接再厉,获取更多荣誉称号。”

  这一次赵九福不再是镇定的,作为一个乡下出生的孩子,忽然得到圣旨的敕封若还能镇定才不正常,他手指也有些微微颤抖,这可是圣旨啊,有了这东西就算将来他考不中举人,一辈子吃喝也不用发愁了,这个名声就能当饭吃!

  老赵头和老陈氏更是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了,若不是赵老二和赵老四一边一个搀扶这,怕是已经高兴的晕过去,至于赵老大和赵老三也好不到哪里去,正傻高兴呢。

  最后还是戴知县好心好意的提醒了一句:“赵秀才,这可是圣旨,还不快些供奉起来,再者牌坊的事情也不能拖久了。”

  赵九福连忙把圣旨供奉起来,想了想又拿了装着是十两银票的荷包去送那位颁发旨意的太监,这太监倒是和气,东西收了,人却没有多留。

  戴知县临走之前笑着说道:“赵秀才,公公那边我会帮你招待,你们啊,先想好牌坊要立在哪里,随后本官就派人过来商量,咱们可得造的风风光光漂漂亮亮的!”

第64章 客似云来

  那传旨过来的太监再未出现,想必戴和宗戴知县肯定会招待的他万分满意,赵九福也没有再上赶着去打交道。

  这份圣旨的含金量他比谁都明白,不过是新亭府的知府大人需要一个政绩来洗刷大槐村的事情,这才硬是推着他上台,不然的话皇帝哪里知道他这号人物。

  虽说现在是被圣旨赞赏了,但实际上这样的赞赏大周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个,也就是戴河镇偏远才觉得稀罕而已。

  当然,大部分的品行牌坊都是下面的官员上推,朝廷通过之后才建立的,赵九福的这个牌坊有御赐的名头在,好歹是比旁人的含金量强一些。

  即使如此,赵九福若是上赶着与那位内侍打交道的怕也不能比被看上,说到底孝悌之家是虚的,秀才功名才是实在的,宫廷出来的人哪里会在意秀才两字。

  赵九福琢磨着还不如识趣一点听知县的话,说不定还能讨到好,再者,他也实在是没工夫出门,圣旨赐下之后,赵家简直是门庭若市,十里八乡的人都过来看热闹。

  这个十里八乡可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写实派用语,要说赵九福中秀才的时候,那是全村人都过来贺喜,那么现在至少会戴河镇听到消息的人家都过来了。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空着手来的,寻常人家就拎几个鸡蛋,抓一把青菜,富贵人家送的礼物就昂贵有些,不过大家显然都有分寸,贵的太过分的人家少之又少。

  大部分人是想要看热闹,毕竟这可是圣旨敕封的牌坊,他们过来能搭把手,将来说出去也有面子啊,值得说道一辈子的事情。

  是的,在县太爷他们离开的当天,陈家村长就找上门来了,拉着老赵头一个一个老弟,满口说道:“赵老弟,这可是咱们陈家村的大事儿啊,上次说秀才牌坊你不同意,这次的总没有说道了吧,这可是圣人亲口赏赐的,今天就得动土造起来。”

  老赵头已经欢喜的昏了头,哪里还会反对,他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商量怎么建,用什么建,建造在哪里比较合适。

  最后一番商量下来,两个老爷子都觉得牌坊立在村口的位置最好,别人一来就能看见,至于材料自然是用最好的石头,这石头放的住,子子孙孙都能传下去。

  原本的主角赵九福反倒是没什么事情了,他毕竟年纪还小,造牌坊这样的事情显然不是他能干的,最多也就是在那边转转鼓励一下士气。

  不过比起在家里头待客,赵九福还宁愿去工地帮忙,就算是弄得浑身狼狈也无所谓,总比被人夸了又夸来的实在,他只嘱咐了老陈氏不可收太贵重的礼物,其他就不提了。

  老陈氏也是个有分寸的,一般的礼就都收下,若是有人送了太贵重的,她也不会碍于面子收着,直说不敢收,怕污了圣上的夸奖。

  几次之后那些人便知道赵家人的态度了,心中倒是有些佩服,暗道不愧是孝悌之家,这老太太看着只是个农家妇人,但也不眼皮子浅贪财。

  他们那里知道,老陈氏瞧着那些昂贵金光闪闪的东西也心疼着呢,好歹她疼儿子的心情赛过了银钱,知道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能收下的。

  再者如今赵家也不缺钱,不说之前赵九福给人画人像拿回家的银子,光是这次圣上就赏赐了一百两的牌坊银子,原本就是用不完的,后面戴知县又遣人送来一百两说是赏赐。

  修建牌坊就是石材贵了一些,但那矿场的老板一听说是修建牌坊,给的价格都优惠了几分。至于人工费,来帮忙的人都说不要,硬是要给反倒是生气。

  最后赵家只得准备好一日三餐给来帮忙的人,想着等最后结束了一人再给一个礼包,总不会太亏待了大家,最后一算一百两银子都花不了。

  这牌坊前前后后修了一个多月才总算是建起来了,赵家不吝惜材料,做工的人也仔细,虽说没有精雕细琢臻于完美,但看起来也古朴大气。

  尤其是孝悌之家这四个大字,看起来尤其是风光,如今牌坊一立,使得陈家村也变得不普通起来,这段时间外嫁媳妇走娘家的几率都多了许多。

  牌坊建完那一日,陈家村长愣是拉着老赵头喝了大半天的水酒,俩老头不知道为什么有说不完的话,说到最后还抱头痛哭起来,弄得老陈氏一边骂人一边收拾。

  赵九福暗道他们这算不算喜极而泣,他不知道的是,老赵头勉强能算,陈家村长却不一定了,他这哭声中真带着几分惋惜,这么出息的后生为什么偏偏不是他陈家人呢?

  牌坊一立,赵家倒是清净了许多,这一日老赵头早早的把几个儿子媳妇都喊了过来。

  大约是被皇帝赞了一句孝悌之家的缘故,这些天赵家人越发的和睦了,赵老大赵老四家且不说,就是不爱来赵家的丁氏如今都常常过来,一口一个娘喊得亲热,邓氏就更别提了,对外满嘴说自己也孝顺,对弟弟又有多好,小心思都少了几分。

  毕竟都是好的变化,老赵头对此也乐见其成,这一日喊大家伙儿都过来不是为别的,而是因为之前老陈氏尝试着制作的蜜饯已经好了,他们尝过之后都觉得味道不错。

  原本早就该好了,只是今年赵家事情多,先是赵九福得考试,后头四个媳妇陆续怀孕,后面又出了牌坊的事情,弄得老陈氏差点没把蜜饯给忘了。

  “爹,娘,阿福。”赵家兄弟纷纷落座,分家之后板凳一直都不够了,赵家男人不约而同的把位置让给媳妇,自己就站在旁边,赵老大不讲究,索性擦了擦地面就盘腿坐了下来,其余兄弟顿时有样学样。

  老赵头扫了一眼几个儿子,又看了看挺着肚子的几个媳妇,这才开口说道:“这是你们娘做的蜜饯,你们啥都别问,先过来吃一颗尝尝。”

  赵家兄弟满肚子的疑问,暗道莫非二老把他们喊过来就是吃蜜饯,不过老赵头都这么说了,他们就真的开始吃,这一吃倒是觉得味道真不错。

  等他们一个个都吃了,老赵头就问了:“尝完了,觉得味道怎么样?”

  赵老大顿时抓瞎,跟着老爹大眼瞪小眼:“好吃是挺好吃的,就是不顶饿。”

  赵老二以前在镇上杂货铺也卖过一些蜜饯,倒是有几分考究:“这蜜饯的味道很正,带着几分胃酸,吃一颗就开胃,质量很是上陈。”

  赵老三一听质量好,赶紧又吃了一颗,这才说道:“确实是好吃,爹,这也是被人送来的吗,估计是府城买的吧,咱戴河镇可没这么好吃的蜜饯。”

  赵老四却有些奇怪,他在新亭府也打探过蜜饯生意,总觉得味道不太一样:“爹,您就别卖关子了,我们都觉得好吃。”

  老赵头眯了眯眼睛,赞扬的看了一眼赵老四,暗道自己几个儿子里头,除了阿福之外也就是老四脑子最聪明,老二也还成,就是不贴心。

  “之前你们弟弟去府城考试的时候,在书店废书里头翻到一本做蜜饯的秘法,他就想法子带了回来,我就让你们娘试试看,如今倒是真做了出来。”

  “这,这个是娘做的?”赵老大惊讶的问道。

  不是他不信任亲娘,而是蜜饯制作不容易,这可不是简单的晒干就成了,若是如此的话岂不是人人都能做,村里头也有一些婆娘手巧,每年秋天从山上弄一些野果子来自己做蜜饯,但味道都一般,比不得如今他们吃的好。

  老陈氏翻了个白眼,瞪着大儿子骂道:“怎么,不是我做的还是你做的不成?”

  赵老二脑子灵活许多,想了一下疑惑的问道:“爹,娘,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让我们做这个蜜饯的买卖?”

  老赵头点了点头,旁边的赵老大就急了,问道:“爹,这怎么能行,咱们阿福是读书人,如今还是圣上亲口夸过的孝悌之家,怎么能去从商?”

  老赵头也瞪了一眼心急的儿子,说:“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再想想这事儿能不能行。”

  “咱家现在确实是有银子了,但这银子都是阿福赚回来的,自然得留着给他将来赶考,别的不说,若是去京城赶考的话,还不得准备个百八十两的银子?”老赵头反问道,一群儿子都默认了这话,他们自然不会知道老俩口如今藏着的银钱都不只三百两了。

  老赵头继续说道:“分家这几年爹也看着,光靠种地的话能得几个银子,你们一个个养儿育女的都不够,更别提其他的了,难道你们就不想多挣点钱?”

  自从赵九福读书出息了,他知道这些儿子也有过送儿子读书的念头,只是碍于银钱不凑手,或者孩子年龄大了才没有行动,如今几个媳妇又怀孕了,这事儿肯定又会被提起。

  “经商自然是不能的,不然以后咱娃娃都不能读书了。”老赵头自然也反对经商,却说道,“可咱们自家包一个山头,种上果树,果子下来了做成蜜饯,到时候再卖出去,也不能算是经商吧,这个让你们弟弟来讲。”

  赵九福早就研究过这个,很快就说道:“大周朝与前朝不同,对商人的限制少了许多,吃什么穿什么几乎没有定例,不过真正的商籍之人,三代之间不可参加科举。”

  旁边的赵家兄弟听了就有几分着急,赵九福继续说道:“哥哥们先别着急,听我继续说。虽说如此,但其实像二嫂娘家那般,在镇上开一个小铺子过活的,在本朝并不算是从商。”

  虽说丁氏娘家也会被称为小商小贩,但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商人,不然的话赵九福去参加科考也会有一定影响,这也是大周朝律法变化之后,对商人的限制变得少了。

  “大周律明文规定,从商盈利超过百两纹银一个月,才会纳入商籍。”赵九福说,“咱们买山头种果树,算是农业,是地主,不算从商盈利的,只是直接售卖蜜饯的时候才会算。”

  还有一个更保险的方法就是,他们只从事蜜饯的加工工作,直接将蜜饯售卖给外来的商人,这样一来这就是农业收入,算不得从商的,只是赵九福觉得这样自家的利润就更小了,原本蜜饯就不是多么暴利的行业,想要超过一个月收入超过一百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他说完,老赵头拍了一下烟杆子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老俩口拿出一部分银钱来,你们各家各户再凑一凑,到时候把后山给包下来种果树,就种桃子李子杏子这些常见也好侍弄的,蜜饯的方子就算是你们弟弟白给的,到时候蜜饯做好了卖了钱,大家伙儿按照份子来分,谁家也不占便宜,其他的你们能不能赚到更多,那就看你们自己了。”

  老赵头把话说得明白,很快就让几个儿子媳妇回去想一想,想明白了就来跟他说。

  等几个儿子走了,老赵头才问道:“阿福,你知道为何我不提让你二哥做生意的事情吗?”

  赵九福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反问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单单让二哥做后面的蜜饯生意,其他的哥哥心里头不痛快,觉得他赚的更多,二哥也不一定能满意。”

  老赵头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就是如此,所以反倒是不如大家分摊比较好,若是老二家的有本事把后面的蜜饯都吃下,那是他厉害,若是不能,咱们家的东西好也不怕卖不出去,再说了,这样一来也不会被人说经商。”

  赵九福立刻给他爹比了个大大的手指,暗道姜还是老的辣。

  另一头,赵家几兄弟自然各有商量,赵老大和小陈氏都觉得跟着爹走准没错,那蜜饯确实是好吃,他们家儿子多,如今肚子里还有一个在呢,能赚钱总归是好事,只是他们家底子薄,也不知道能拿出多少银钱来。

  赵老二确实是想把蜜饯吃下来,但现在说这事儿为时过早,丁氏倒是有些主意,但生意上的事情她向来听赵老二的,见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倒是也不反对参股。

  赵老三跟赵老大的心思一样,邓氏琢磨着若是大伯小叔妯娌都同意的话,她总归不能反对的,那不是显得她特别不孝顺吗,她好歹也是皇帝夸过一家子里头的一个,可不能拖后腿。

  赵老四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他比老赵头更有自信,那蜜饯口味不错,总不至于卖不出去的。至于山地,他们这块的山地便宜的很,不值什么钱,就算是全亏了他们家也受得起,当然亏损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65章 娃娃亲

  隔了两日功夫,老赵头又把儿子媳妇都喊了过来,随着他们一块儿过来的还有赵老大的大儿子赵顺德,只是老赵家的长子嫡孙,老赵头一直看重,赵老大也琢磨着该让儿子多听多看,以后才能撑起门户来,不说跟弟弟一样出息,好歹不能迷迷糊糊的过日子。

  等人都到了,老赵头才开口问道:“你们考虑的如何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