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人生若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4 KB   上传时间:2019-09-03 22:02:02

  赵九福想不通那两位大人为何说了那么多好话,这会儿看见自家四哥索性也就不继续想了,两人说说笑笑的往家里头走。

  参加完了簪花礼,赵九福和赵老四没有再耽搁时间,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回程。

  院试还未有报喜的好事儿,各个府的院试名单下发的速度也不快,所以这会儿陈家村一片平静,并不知道他们村出了个十岁的秀才爷。

  要说平静倒是也不大对,先说赵家这边前前后后四个媳妇怀孕,对于赵家来说是大喜事,在村人看来也是十分吉祥的事情。

  这下子便有许多求子的妇人找上门来,就心想着摸一下赵家媳妇的肚子沾沾喜气,就是赵家几个媳妇的娘家都来了人,都说赵家的福分太大。

  赵家四个媳妇同时怀孕,虽说有赵九福灵泉改善身体的作用在,但总归还是因为赵家媳妇都处于生育黄金期,就是温柔一直以来身体都养的还算不错。

  这么多人找上门来,里头居然也有几个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回去之后就发现怀了身孕,这可好,上门的人越发多了,似乎赵家就成了求子观音庙了。

  一开始老陈氏还挺乐呵呢,毕竟这是赵家的大喜事,但随着来人越来越多,他也有些烦不胜烦起来,尤其是这会儿温柔可是住在他们家里头呢。

  四个媳妇里头,老陈氏最喜欢的肯定是自己的侄女小陈氏,就算是不说这一层的关系,小陈氏为人爽朗,对他们也孝顺,还给他们家生了三个大胖孙子。

  只是这次小陈氏虽然也怀孕了,但他们已经分家了,小陈氏既不是第一胎,身体也好得很,家里头大女儿赵菊花已经十三岁,能帮着她做许多事情了,根本不用老陈氏担心。

  老二家的丁氏怀孕,老陈氏原本也是上心的,要知道老二现在可就两个女儿没有儿子,但丁氏跟她不亲,丁氏自己的亲娘还住在他们家呢,再说丁氏前头两个女儿也大了,能跟着姥姥一块儿照顾她们好不容易再次怀孕的亲娘,老陈氏觉得自己去了丁氏反倒是不自在。

  丁氏能时隔多年再次怀孕实在是不容易,老陈氏琢磨了一番也不去当那个恶人,左右丁家老太太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亲女儿。

  邓氏那边也有两个女儿在,家里头的事情交给她们就行,她本人倒是希望老陈氏能过去搭把手,但老陈氏不喜这个媳妇,也懒怠过去帮忙。

  相比起来,温柔这可是第一次怀孕,家里头不但没有女儿连男人都出门去了,老陈氏自觉肯定是要替老四好好照顾好媳妇的。

  这些年温柔不怀孕都快成了老陈氏的心病,这一次总算是怀上了,老陈氏就觉得自己如何小心都是应该的,恨不得让温柔躺着养胎什么都不干。

  所以在赵老四出门之后,老陈氏怕温柔一个人在家照顾不了自己,索性就让她搬过来住,左右他们的房子大是住得下的。

  其他的媳妇她倒是也没有直接不管,每家每户送了一篮子鸡蛋两斤肉一包红糖,这样的礼物在乡下看来已经很重了,许多媳妇生完孩子还吃不到鸡蛋红糖呢。

  老陈氏是真的把温柔的肚子放在了心上,这会儿察觉人来人往的反倒是影响了媳妇的休息,心中就有些不乐意起来,想着法子将人拦在了门外。

  想要沾沾福气,那去大房二房三房也可以,反正她们别想耽误自家四儿媳妇休息。

  温柔看在眼中记在心中,对老陈氏也不是不感激的,如果她不要过于担心以至于让她啥事儿都不敢的话,她肯定更加高兴。

  就是在这样诡异和谐的气氛中,赵九福和赵老四紧赶慢赶的回到家中,迎接他们的还有四个肚子开始微微鼓起的大肚婆。

第62章 上达天听

  “喔~喔~喔喔!”公鸡打鸣的声音吵醒了平静的乡村,老陈氏第一时间醒了过来,明明天色才微微发亮,她却精神抖擞的起床了,一边起床一边还把老赵头叫了起来。

  农忙季节已经略过,赵家的田地不多人力多,地里头的谷子早就已经收割好了,老赵头有些无奈的问道:“这还早着呢,怎么就起来了。”

  老陈氏却已经梳好了头发,乐滋滋的说道:“快起来,待会儿阿福就得去县里头弄什么廪生文书,你这个当爹的不得陪着一块儿去?”

  老赵头一听这话果然就爬了起来,被婆娘骂了也不生气,反倒是乐呵呵的说道:“没想到啊没想到,我老赵家还能出一个读书人,还是个廪生,衙门还每年给发银子呢。”

  老陈氏也高兴,这几天她都觉得自己走路都是飘的,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要我说就该办上几天几夜的流水席,让大家伙儿都高兴高兴。”

  老赵头想的多一些,心里头也有这个念头,但还是说道:“好自然是好,但咱家阿福说的也对,这时候大家都忙,还不如等年底祭祖的时候一起办了。”

  老陈氏恨不得现在立刻就办,不过到底已经被儿子丈夫说服了,只能说道:“也行,咱们也有时间好好准备准备,等冬天农闲了,离得远的亲戚也好过来凑热闹。”

  说完这话又开始嫌弃身边的丈夫太慢,催促道:“你倒是快点啊,别耽误了儿子的大事。”

  老赵头只得快速的爬起来,其实这会儿时间实在是太早了,老陈氏匆匆忙忙的往外走,打算早点熬粥做早饭,谁知道走到外头就在厨房瞧见了儿子的身影。

  再走进去一看,粥都已经熬上了,顿时懊恼道:“阿福,不是让你多睡一会儿吗,怎么又起来帮娘熬粥了,你娘还年轻着呢,这点小事很快就收拾完了。”

  赵九福其实是偷偷用灵泉水熬粥呢,他现在做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很自然的说道:“娘,我这些天都没陪在你们身边,熬个粥算什么,也不累。难道就不许我孝顺孝顺你们?”

  老陈氏听见这话感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一边把他拉出来自己干活,一边说道:“娘这辈子生了那么多娃娃,就你最孝顺,比你两个姐姐还贴心。”

  赵九福有些汗颜,其实若不是要不着痕迹的让两位老人服用灵泉,他估计也不会大清早的来熬粥,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觉得有些对不起兄长姐姐们。

  老陈氏却来了兴致,继续说道:“娘这一辈子啊,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也就知足喽。”

  因为现在家里头就三个人,老陈氏做的早餐也简单,除了粥之外就是一个小菜,另外又蒸了几个白面饼子,吃起来香的很。

  吃完了早点,老陈氏就赶着他们出门了,这朝廷的事情可是大事儿,绝对不能耽搁的。

  老赵头特意早早的借了牛车回来,两人一起坐在车上往戴河镇走,因为时间太早路上还没什么人,但老赵头的性质却十分不错,甚至还给儿子唱了一首山歌听。

  到了镇上,赵九福果然先去衙门把自己的廪生文书拿了,大周朝的廪生每年还有四两银子可拿,不过并不是现在就会发,而是每年年底的时候一起发放。

  赵九福并不是第一次来衙门,但却是第一次发现衙役们居然能笑得这么灿烂,对他的态度比之前报名的时候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他心中感叹了一声功名的作用,很快就顺顺利利的办完了文书。

  结果他刚从衙门出来,没等他走出多远忽然有衙役追了上来,老赵头脸色微微一变,却拦在他前头问道:“这位差爷,可是有什么事情还要嘱咐。”

  那衙役却客气的很,笑着说道:“老爷子客气了,是知县大人请赵秀才回去一趟。”

  赵九福给了老赵头一个安慰的眼神,自己跟着走进了衙门,这位知县大人他倒是也熟悉,毕竟县试就是在这位大人的主持下举行的,这位县太爷十分大方,当时还给他发了银钱以兹奖励,两人打过好几个照面。

  秀才见知县不跪,赵九福便只是行了揖礼,该有的礼节十分齐全。

  那知县大人瞧着倒是满意了几分,其实一个小小的秀才是不值得他特意召见的,毕竟中秀才的多,最后能考中举人的却少,多少人蹉跎了一辈子还是个穷酸秀才,赵九福的先生胡秀才就是如此,当年也是年轻才俊,早早的就是禀生,但一直却考不中举人。

  但是赵九福却不同,小三元他可以不在意,但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的意思他却不能忽视,这两位明摆着要提拔赵九福,他自然不会对着干。

  这般想着,知县大人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来,点头说道:“赵秀才多礼了,你可知道本官今日为何特意要见你?”

  赵九福自然不知道,只是回答:“学生愚钝,还请大人明言。”

  知县大人笑了一下,才说道:“知府大人、学政大人都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才学出众不提,为人十分孝顺,是我新亭府难得的大孝子。”

  这话听的赵九福心头一跳,前前后后的事情牵连起来,他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那两位大人对他这般夸赞了,大约是大槐村出了一个不孝子,他们就想要拉一个孝顺的典型出来,不说完全抹去大槐村的事情,至少能让皇帝对新亭府的印象分好一些。

  来龙去脉猜测了个大概之后,赵九福原本担着的心倒是平静下来,被拉典型并不算是坏事情,只要他自身立得住,这对他来说就是有利无害的名声。

  古代人的名声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将来要入仕的人而言,而不孝就是其中最大的罪名。

  想通之后的赵九福只是垂着视线说道:“都是两位大人谬赞了,学生身为人子,只是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

  “好一个该做的事情。”知县大人却笑着说道,“天底下的人若都如你所想,这世间就不会有大逆不道的恶人了。”

  知县大人又说了几句,转而问道:“方才见你眉宇之间有几分焦虑,可是有什么事情?”

  赵九福这一次没有隐瞒,直接回答:“倒不是有事,只是此次来衙门办理文书,是学生父亲陪同过来的,这会儿日头渐高,怕父亲在外头晒着罢了。”

  老赵头自然是不怕太阳晒的,他一个老农民日常都晒习惯了,只是赵九福怕自己在里头留的时间越长,外头的老赵头不知道情况心里头担心。

  只是这话他不能直说,换了个说法想必眼前的大人会更加满意。

  果然,听他说了这话,知县大人更是乐呵呵的笑道:“果然是孝子,不如就让人把赵老爹请进来,本官跟他唠嗑几句。”

  赵九福都没来得及阻拦旁边的衙役立刻就去喊人了,没一会儿功夫赵老四有些紧张的跟着人进来了,脸上是明晃晃的担心,瞧见儿子的脸色不好才略安心一些。

  老赵头进来之后就要下跪行礼,却被知县大人一把拦住,知县甚至是和善的说道:“赵老爹,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啊,这可是为我们戴河镇争光了。”

  老赵头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官,但他好歹为有钱人家做过木匠活,这会儿反应过来就说道:“这孩子能有今日的出息,都是大人教导的好。”

  知县大人觉得这老赵头虽然是农家老汉,但说话却动听的很,不由又唠嗑了几句,瞧见老赵头实在是有些不自在才笑道:“想必你们父子俩还有事要做,本官就不多留你们了。”

  等再次离开衙门,父子俩就驾车离开了,这一次倒是没有节外生枝,等离开衙门老远之后,老赵头才拍着胸脯喊道:“我滴个老天,方才县太爷跟我说话嘞!”

  赵九福扑哧一笑,反问道:“爹,您这是才反应过来呢。”

  老赵头也不脸红,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这可是咱们戴河镇最大的官儿了,说话可真客气,我老赵头托了儿子的福,这辈子居然还能跟官老爷打了交道!”

  “哎,这事儿我得回去跟你娘唠叨唠叨,她铁定羡慕我。”老赵头这么说着,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赵九福还得去胡秀才那边拜访一番,这一次老赵头还是没进去,主要是他跟胡秀才也说不到一块儿去,进去了以后大眼瞪小眼的大家伙儿都不自在。

  赵九福一来胡秀才果然高兴,这可是他如今的得意门生,一连串的喊他留下来吃个午饭。

  只是赵九福还惦记着老赵头和老陈氏,连忙推脱了,只是把院试前前后后的事情说了一遍,又把礼物留了下来,其中自然有给他调养身体的人参酒。

  胡秀才心中高兴,虽然弟子不能留下来吃饭有些遗憾,但是也没有强求,只是说道:“大人们看重你自然是好事,但你千万要记住谨思慎行,别因为小事情不注意反倒是坏了现在的大好前程,如今你也是秀才了,先生以后也帮不得你们喽。”

  赵九福一一答应下来,又与胡秀才说了一会儿话,约好了等冬日农闲的时候办宴再来请他吃酒,这才从胡家离开。

  老赵头一直到回到家还是乐呵呵的,回家把这事儿一说,果然听的老陈氏羡慕不已,今天她这么就没跟着一块儿去呢,去的话是不是也可以看见县太爷?

第63章 秀才牌坊?

  “什么,秀才牌坊?”老赵头敲了敲手中的烟杆儿,拧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村长。

  这村长自然也是姓陈,说起来还是老陈氏的族兄,虽说关系离得比较远了,但一直以来的感情却还不错,偶尔还有走动,对他们赵家也颇有照顾。

  陈村长乐呵呵的点了点头,说道:“可不是吗,我去衙门问过了,虽说秀才牌坊衙门是不给牌坊银子的,但走走关系还是能够批下来。”

  这话的意思老赵头倒是听明白了,感情衙门是不给造秀才牌坊的,也是,一般不都是说举人牌坊进士牌坊,秀才牌坊少之又少。

  但是陈村长觉得陈家村能出一个秀才已经不容易了,谁知道将来赵九福能不能考中举人呢,这会儿趁着官老爷对他赞誉有加,先把牌坊给造了,好歹也是村里头的一件大事。

  陈村长是真心觉得能造牌坊就是大好的事情,从此之后他们陈家村也能改头换面了,不说别的,村里头的姑娘小子出门说亲都能被人高看一眼。

  老赵头想的却更多一些,他跟陈村长不同,对儿子赵九福以后能够考中举人还是带着几分希望的,毕竟儿子现在才十岁啊,总不可能一直蹉跎吧。

  这般想着,他就说了:“老兄,我也知道你的意思,知道你是为了咱家阿福好,但前两日我见着官老爷说了几句话,听着他的意思就琢磨着,他们这些大人怕是不希望阿福太张扬的,这虽然是好事儿,但总归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陈村长有些急了:“怎么会名不正言不顺,这衙门都答应的事情。”

  老赵头就说了:“衙门虽说没反应,但肯定是不支持的,你瞧瞧咱们戴河镇一座秀才牌坊都没有就知道了,再说了,他们也不给牌坊银子。”

  陈村长已经知道老赵头不那么同意了,心中有些可惜,最后挣扎着说了一句:“真的不造吗,这银钱你不用担心,村里头会出。”

  这老赵头就更加不能答应了,陈家村大部分人都姓陈,他们老赵家才是外来户,这要是让村子里头帮着出了银钱以后还了得,还不得欠着这么多人的人情:“还是罢了,若是阿福有出息的话,将来能考中了举人,再来说牌坊的事情也不迟。”

  陈老村长见他执意如此也只得答应了下来,心中却不那么看好,君不见隔壁镇有一位考生,二十岁的时候也是连中小三元风光无限,娶的妻子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小姐。

  结果呢,后头继续考试,一考就是许多年,一直到快七十的时候才将将考中一个举人,这事情流传颇广,这位还算是幸运,虽说老了到底是考中了举人,多少秀才一辈子就是秀才。

  “行吧。若是阿福能考中举人的话,到时候就把牌坊建在村口的地方,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陈老村长只得这么说道。

  这个老赵头自然不会反对,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老村长又对着赵九福说教了几句才离开,走的时候远不如来的时候高兴。

  赵九福倒是高兴,笑着问道:“爹,你居然没答应?”

  老赵头没好气的给了儿子一个板栗子,骂道:“在你眼里头你爹就这么点出息,这事情的缓急轻重爹清楚的很,可不能因为一时得意失了分寸,反倒是给你惹了麻烦。”

  说完这话,老赵头又带着几分得意说道:“再说了,我儿子出息着呢,迟早都是能考中举人的,到时候直接造举人牌坊岂不是更加痛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