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甚至脑补了一番老赵拿着剑抵住自己的脖子,说你们再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

  不不,不能这样不孝,赵士程摇晃着头,把这种画面从脑子里晃开,开始思考要如何操作。

  肯定是不能勾结辽国的,但赵士程非常相信大宋君臣把自己送掉的能力,也相信耶律大石萧干这样的名将肯定会因地制宜——毕竟他若真的把皇帝送过去了,如此天大的要害,要是那位还处理不好,就不配成为称霸中亚的一代雄主了。

  但若是皇帝真的被抓了,倒是可以勾结一下舟儿,让不该回来的人,不要回来了。

  嗯,差不多,计划很完美,至于是那二位是被金人抓还是辽人抓,这其实不算是区别。

  剩下的,便是请辽国与金国的两位好朋友,帮个小忙了。

  得抓紧时间,大祭是正月举行,只剩下三个月了。

第171章 可不能再有了

  做下决定后, 赵士程便开始与林灵素商量起计划。

  首先,画宗想当道君皇帝, 当然不是一拍脑袋, 说自己是天神临世,给自己加个封号就行的。

  而是要经过许多手续,首先要造势, 让人知道他的丰功伟绩, 让人明白他是天神降世,然后是各家道士们开坛讲法,好好宣传一番, 随后便是各地宫观使们上书,要求陛下不要再隐瞒了, 你就是神仙我们知道了,并且作为“某年某月某地见到陛下显圣”的证人。

  最后,皇帝要先推拒,说这事不能说出去, 然后和宫观使们三请三让, 最后勉强地承认自己就是道君皇帝下凡, 再让各地开始供奉。

  赵士程首先要下手便是在这个造势上边。

  造势最重要有两样东西“顺口溜”和“编故事”, 小孩子喜欢传播顺口溜, 不仅好记, 而且他们的闲暇时间和运动量都有充分保证。

  这些都很容易,赵士程甚至能小小地操纵一下北方战事,让林大师的预言更加精准。

  现在他给林灵素帮着散播消息找准的痛点是——陛下是道君下凡, 最大的证明就是他儿子多啊!

  这一条在其他朝代没什么特别, 但在大宋不一样啊, 北宋一朝, 皇帝最难的就是子嗣,从真宗到哲宗,居然断了两次代,这代表什么啊,私下就有传言,说是当年赵二抢了赵大的皇位,赵家一脉子嗣不昌,就是上天为了让人将皇位还给赵大家。

  但现在,画宗用他多达二十多个儿子的存在,狠狠地证明了这个观点的错误,所以,这一点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至于其他,画宗哪个能拿得出手,总不能是花石纲吧?

  对于皇朝来说,他的爱好反而是对治国有大害,也就会生孩子这点,勉强算得上有用了,其他的,于国于民,就都没必要了。

  林灵素对这个办法表示了赞赏,同时对赵士程的办法进行了修改,光多子不够,应该再加一条,“多福”,多子多福嘛,求神拜佛,放在道观里让人拜,求福总比求子好啊。

  这师徒俩很快便把事情合计好。

  林灵素带着方案,去深化细节了。

  赵士程则继续去安排其他的前置任务。

  有时候计划不需要多完美,因为现实中的变数太多,最需要的便是临机应变,将危机化为转机,这才是立身之道,他需要随时把控住。

  当然,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比如他暂时不能让包括林灵素在内的人知道他的真实目的——送大宋的皇帝去北方旅游,这光是提出来都能把人吓尿,其中的变数太多,不是每个知道的人都会无条件相信他的。

  ……

  在计划紧密进行的同时,赵士程收到了辽东的消息,耶律淳已经在他的治下组建了一支“怨军”,加上他本身拥有的三万辽国贵族凑出来的大军,看起来又很有威势了。

  但这只大军的治下的粮草、装备都很差,快冬天了,他们手下的冬衣都没备齐,吃食更是差得极远,以至于军纪极差,陈行舟在这只怨军犯了事后,立刻让郭药师手下的怨军去找回场子,耶律淳与他发生了争执,最后谈下来,怨军的编制都归耶律淳所有,郭药师手下的军队改名“常胜军”,怨军搬出城去另寻地驻扎,作为补偿,陈行舟负担了这只怨军的三个月的粮草、过冬的冬衣。

  但随后,就在他们出发准备抄金军后路解围长春州时,幽云传来噩耗,一个叫董庞儿的人在离辽阳不远的沈州率领千余人起事,并且队伍如滚雪球一样壮大,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万余人,将他们去长春州的路给直接堵住了。

  没奈何,耶律淳和郭药师只能先平定这只起义军,好在这些都是连刀都没有游兵散勇,经不住一两个冲锋就散了,反而给新生的怨军和常胜军练了练手。

  但很可惜,让那个董庞儿跑到南京路(幽云十六州)去了,听说他在易水和南京留守打了一仗,他们后来在长春州外与金人打了两场,不是金人主力,只是依附金人的室韦蒙古部,打了一仗,暂时解了长春州的困难,但没想到的是,金军主力居然是佯攻长春州,真正的主力绕过了长春州,去攻打了西边的泰州——这打得太野了,陈行舟觉得走远了太危险,粮草补给容易出问题,坚决不去救泰州,耶律淳却是急得跳脚,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金人攻到了上京。

  好在没有过去,听说救援泰州的其他辽军都被金人围城打援,最后是天气冷了,金人才退了回来,和他们在长春州附近小规模战了一场,但金人没人多停留,跑回老家了,反到是辽军从上到下都不敢去追击。

  后来,回到辽阳后,耶律淳就表示想常驻辽阳,如今天天找他谈心,希望他帮助朝廷,还想升他的官,真的好烦人……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表现欲,赵士程不得不写了数百字来夸奖了他,随后,心思便落在信中那个叫董庞儿的名字上。

  董庞儿在幽云之地起事,那里紧靠河北路,是大辽腹地,如果让他联络大宋,肯定会给画宗极大的信心,为自己的计划添砖加瓦。

  另外,要多帮帮朝廷的探子,让他们知道辽国风雨飘摇,义军遍地,再去出兵就晚了。

  大宋的探子真是水平太低了,消息来源还没有他手下的羊毛贩子快。

  ……

  又是一年冬月。

  雪花纷飞,汴京在冬雪之中,依然人来船往,似乎永远会那么繁华。

  赵士程一身青衣,撑起一把纸伞,行走在冬雪之中。

  河水还未结冰,汴河的商船正赶着在结冰之前回到南方,那搬卸货物的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

  泽园的小湖水面很浅,雪花落入水中,便消失不见,泥泞与天寒都不能阻止女眷们的快乐,他们在雪天里乘着风雪,泛舟游湖,相和而歌,捧着温热的奶茶语笑嫣然。

  这么冷的天气,他本是不想出来的,但三皇子邀约,请他赴宴。

  林灵素的地位因此最近帮皇帝宣传的事情,又得到了提高,各种赏赐如山如海,甚至获得了遇到太子都可以不下轿的权力。

  三皇子赵楷觉得他又行了,最近游走在各种聚会之间,拉拢名流与二代——但他脑子还不错,从没有权臣走太近。

  赵士程的亲随掀开厚重的布帘,进入别院的正堂,顿时便有热气扑来,红泥炭火,温酒琴曲,轻歌曼舞,镜泽园的院子,价格不菲,也只有这些大富大贵的人物才能消费。

  见赵士程进来,周围略有嘈杂的交谈声微微停了一瞬,十三岁的少年长发束起,露出饱满的额头,原本精致眉眼随着成长变得修长,芝兰玉树,一举一动之间,既有着王族的矜贵,又有一种独属于修道之人的遗世独立。

  在很多人眼中,出身郡王家的赵家七郎,若不是家中亲人不许,怕是要直接投身于道,出家入山,避世修行的人物。

  赵楷更是欣喜地邀他入座,位置离他最近,毕竟他们是血缘之亲,未出五服。

  一行人谈起酒,说起画,吟起诗,十分热闹,赵士程只是含笑聆听,表现出一个王亲基本的礼貌。

  他们说着说着,便赞叹起皇帝陛下的英明,还有他的转世修行之路,言语间,不乏试探,想依靠这次官家自封道君的事上获得更多好处。

  但赵士程都只是静静地听,无论大家如此旁敲侧击,都不答话。

  直到赵楷终于忍不住,主动询问应该如何为官家尽一份力。

  赵士程这才开了尊口,温和道:“官家为神人之身,在下如何能轻易提及,这是罪过啊。”

  赵楷的跟班立刻当上捧哏:“七公子,这万事孝为先,三殿下只是想尽些孝心,您只需指点一二便行。”

  “正是,”赵楷恳切道,“若七郎愿意相助,本王必铭记于心,有所回报。”

  赵士程叹息一声,在对方的追问下,终于勉为其难地讲了一点,风水龙脉有关的事情。

  简单说,就是陛下为大宋带来子嗣,也带来龙气,龙气反能助陛下功德圆满,至于怎么功德圆满,他沉默了一下,却是没有再细谈了。

  若是一次说完,显得太刻意。

  当然是要继续钓鱼下去——因为画宗的缘故,皇子们对道教都是极为虔诚的,这里的人们还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只是许愿时念着神明,否则后来靖康时也不会有赵桓用妖道郭京以“道兵”守城的事情了。

  ……

  回到家中,没有多久,便又有了新消息。

  “公子,太子府送来的请柬,想邀请您十日之后去东宫赴宴,”小蝉在他旁边低声道。

  赵士程微微挑眉,看来皇帝这次封神,对提高林灵素的地位很有用啊,如今林道长在诸位道长中的风评还算可以,既没有要求大兴宫观,也没有要什么赏赐,仅仅是能讨陛下欢心,在诸多道长中,可谓清流,尤其是研究的炼金之道,救了不少人,民间威望很高。

  连带着,他这个普通宗室,都已有人拉拢了。

  是时候选个幸运儿,让他跟在画宗身边,让画宗觉得,皇子身上的气运,对他有益处了。

  到时,天降大吉时,才能让他起了御驾亲征的心思。

  嗯,对了,回头得提前帮朝廷找些不能长途的骏马,至少皇帝的座驾里,可不能再有驴车了。

第172章 可爱的想法

  大宋的驴一向很不错, 尤其是宋国多年来精心选育的大青驴,不但耐力极佳, 且负重极好, 性情温顺,比马好伺候多了,远销海外, 所以到如今为止, 西军的大部分将领坐骑都是青驴。

  大宋的马匹大多集中在开封城外的一处牧场,那里有两万多匹马,但都是圈养, 名义上是属于禁军,但多是被朝廷中的重臣借走或者供应皇家。

  简单说, 差不多就全是劣马,赵士程已经传信给陈行舟,让他回头送上百匹优秀的好马过来,在辽国这东西到处都是。

  同时, 在赵士程和林灵素的宣传效果传开后, 便要考虑让画宗给自己加什么尊号了——简单说, 就是要选一道君神仙, 来当自己前世转生的冤种。

  但林灵素毕竟是道教领袖, 多少想要点面子, 所以听了赵士程的建议,准备以福气为由,生造一位“福生玄黄天尊”的神仙给皇帝, 结果这个提议被皇帝断然拒绝了, 画宗是真的觉得自己就是道君转世, 给自己加封了一个“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玉清教主是原始天尊,微妙道君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说,画宗一次想找两个冤种上来给自己背书。

  林灵素压力很大,但不敢违背,只能捏着鼻子,默默地做起了准备工作。

  而到十月时,北方传来的消息,一位叫董庞儿的燕云义士起兵反辽,辽国已经摇摇欲坠,连一支义军都平定不了,只能任他在北方辽国土地横行,而如今,这位义士想要带兵投奔大宋。

  画宗立刻大喜,觉得这是自己为大宋带来福气,立刻领人接了这位义士的投奔,并且许诺灭辽后封他为燕地王,还给人家赐名赵翊,董庞儿则上表自号“扶宋破虏大将军董才”,接受了画宗的册封。

  实际上确是赵士程找人联络了董庞儿,董庞儿看严寒将至,便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思,向大宋主动递交了文书。

  双方一拍即合。

  在画宗满意后,立刻命人前去准备粮草,帮助辽国的那位大宋将军,同时,又派人大力探听辽国虚实,然后,得到的消息便越来越多。

  什么金人对辽百战百胜,什么辽国遍地起义,什么辽东的皇子不听指挥见死不救,什么辽国皇帝听说金冬季退兵后又开始到处打猎游玩,辽国贵族们都极为不满……

  当然,这些消息里还夹杂着金人的消息,比如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就是个泥腿子,一个平民家里杀了只鸡,在路上拦住他请他吃饭,他就很高兴地去了,还让人通知他的大妃不用煮自己的饭。

  比如辽国给完颜阿骨打送皇帝华盖,结果阿骨打问辽国使者“我们这么多人,你怎么就送一把伞?”

  画宗将这些消息给朝中众臣点评,蔡攸等人都说,辽国连这样的粗鄙的金人都打不过,看来确实是废物啊。

  而同时,金人又派人越海带来国书,约定开春时一起攻打大辽。

  大宋君臣一合计,觉得自己可能胜券在握。

  但画宗还是很谨慎的,他决定再观望一下,等金人与辽国两败俱伤后,再攻打燕云,毕竟,他只是想得到好处,并不想沾上风险。

  不过,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首先,要筹备军需,其次,要将军备运送到河北路,再次,就是用哪些将领带兵。

  时间还长,一众君臣们准备慢慢商量。

  但其中会去灭辽的军将配置,却是众人心照不宣的事情——先要有一位百战老将领军打仗,然后由童公公总领诸军抢功,然后便是众多权贵子弟混在争抢军功,这种事情,在抗击西夏时已经上演过很多次了,而且这次是灭辽,功劳可不是一个小小的西夏可以相比的。

  ……

  当然,就算大军北上,皇帝的园子、诸臣的享受,却是都不能少的。

  张叔夜如今已经是尚书左丞,为此不由得和赵士程诉苦:“老夫惭愧,受公子多番相助,却依然未入官家之眼,如今官家更宠幸王黼那厮,怕是要不了多久就会起用他为特进,当上宰相了。”

  赵士程一边安慰他,一边询问细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