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大公子和张荣不可能阻止他多久的。

  一路风尘, 只花了十来天, 王洋便来到了苏杭之地, 也来不及看这里有多繁华, 就一头撞进公子所在的宅院, 看到公子和大公子都在,这才大松了一口气。

  “张荣呢?”王洋忍不住问道。

  “西城门那去了, 迎接方腊入城。”赵士程随意答道。

  他来得很赶巧,这一天, 正是方腊军带着大军, 入主杭州的日子。

  这两个月,方腊军的大名已经不是那么好听, 毕竟, 无论说得再好听,众人跟着方腊造反的原因都是想要吃香喝辣, 所以沿途军纪败坏,到处烧杀抢掠。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 那就是每到一地, 他都会将当地官吏断其肢体, 探其肺肠, 熬出膏油, 丛镝乱射, 怎么狠怎么来。还会直接杀戮当地大户, 抢其钱财, 但却不是分给民众,而是分给教徒与各位长老。

  但这种行为,明显得罪了整个江南的读书人。

  毕竟以酷刑治天下的,在他们眼中,也就是暴秦前赵一流而已。

  大宋这些年深耕文治,在整个天下读书人的心里,有从古往今来都未有过的崇高地位,方腊这种不尊重读书人的行为,被整个江南抵制,几乎没有一个有名气的书生或者官吏投奔方腊,以至于这么久了,方腊身边连个有名一点的谋士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方腊在各地的治理,可以说是没有治理,因为他们任命的都是教徒,教徒们大多是贫民,又有几个懂得治理地方?

  这次能攻下江南数十州,靠的还是花石纲这十数年的祸害,大失民心,但等到大家看到这方腊的行为比朱扒皮还不如,又会立刻怀念起大宋来。

  “这次东南大乱后,百姓必会思安,只要不乱来,便不会出事,”赵士程拿着收集来的消息感慨道,“所以,依托教派起事,终是有太大的局限性,神佛救不了天下啊。”

  王洋轻叹一声,坐到公子身边:“那公子打算何时离开杭州?”

  赵士程看他一眼,又给了大哥一个眼神,示意大哥离开一下。

  赵士从冷笑一声,出门关门,走之前还示威一般挥了挥手上玉尺,表示你给我把皮绷紧了。

  见哥哥走了,赵士程才低声道:“我暂时不想离开,你别急,听我说,我说不离开,是不离开江南,而非不离开杭州。”

  他低下头,轻声说起了他的计划,包括如何在这里实验土地的分配与管理,如何下放人手,如何建立一个基层……

  后世的国家在土地国有上试验了许多次,也做过许多办法,但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收入公有,会丧失积极性,而土地拆分,则会影响生产资料的均衡。

  王洋这些年也有了极多的经验,闻言不由阻止道:“公子有所不知,这土地非是一成不变,有的村落,一家的宅地,全看男丁够不够……”

  在农村,一户人家的男丁多少,就决定了地位,男丁多的,能赚到钱,能多伺候一季土地。那收成下来,十几年时间,总能凑到钱,添上一几亩薄田。

  但这也不是不变的,有家庭,一但没有生出男丁或者男丁夭折,孤儿寡母的田地便会被人瓜分,又或者人丁不够,种不了那么多土地,也会被其他人觊觎……

  总的来说,就是土地的契约是流动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一劳永逸,只要是有人在管理,那么,宗族也好、农户也罢,甚至是官府,都会想办法从中获益。

  “村子中是讲人情的地方,”王洋总结道,“一个村里大多一家宗族,他们会与外村通婚,我们的治理,进不了宗族,但是公子,您知道我最佩服您的是什么吗?”

  赵士程看他。

  “您给宗族里被欺压,活不下去的人指了另外一条路,”王洋微笑道,“以前在密州,城里的客户比村里客户还不如。村里客户被赶出了主户家的土地,还能靠着存粮、野菜坚持些时日,去寻新的主户佃地,但城里不行,他们一旦没有了工活,便要卖儿鬻女,或者连自己也卖掉。”

  “你发现了么,在密州,就算很多人不入咱们的大工坊,但依然有很多小工坊会招人,还有很多人,靠着小工坊生活,就算是村里客户活不下去了,也能在城里找到一丝活路。”王洋轻声讲解,“人活着,会自己想办法,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会做出很多你我想不到的事情来。所以,你不要做得那么着急,咱们可以一个县一个县地慢慢来,相信弟子,会找出合适的办法。”

  赵士程感慨道:“你现在的进步,可真让我没想到,但是你可想好了,入了方腊麾下,会影响你将来大宋,甚至是青史上的名声。”

  王洋微微一笑,道:“师尊您说笑了,我若是成功,那必然是青史留名,若我失败,那也是为了大宋去平定方腊之变,到时该怎么写,文人的事,还怕圆不过来么?”

  赵士程给自己和他都倒了杯茶:“符渤啊,你如今,也不是一个老实人了呢。”

  王洋恭敬地敬了老师一杯茶:“是您教得好!”

  ……

  张荣很快带王洋去见方腊。

  这位方圣公,长得一张饱经风霜的国字脸,浓眉大眼,眸中带着三分霸气,正和手下商量着什么,手下有妹妹女将方百花、方七佛、吕师囊等大将,但文臣这边就很难看了,一个都没有。

  而这个刚刚兴起的小朝廷,此刻正讨论的事情是,要不要烧掉杭州学宫。

  “为何要烧掉学宫?”张荣一迎接了他们就去给公子汇报,没想到才这一会,方腊这边便来事了。

  “先前我带兵烧毁城中宗庙、佛室,立我教神灵,”那女将方百花冷声道:“不承想,却有一群儒生,在学宫里说我务灭人道,败坏风教,我们已经派人包围了学宫,正在商讨如何处置这些儒生。”

  “要我说,何必与他们废话,不如一把火将这劳子学宫烧掉!”那方七佛大声道。

  周围诸将也纷纷赞同。

  于是方腊大手一挥:“那便如此做吧!”

  王洋心里顿时冒出好几个问号——这些人没事吧?

  “慢!”他顿时大声打断。

  诸将锐利的目光便纷纷落到王洋身上,不得不说,王洋那儒雅不群的气质还是很唬人的,方腊便首先开口道:“张将军,这位是?”

  “圣公,这是我挚友王洋,密州人,”张荣立刻吹嘘道,“他听说我在杭州起事,便千里前来相助,但他可是人间少有的为相之才,我用不起,只有在圣公麾下,才能鼎造盛世。”

  “王洋,似乎在哪听过……”诸将讨论起来。

  张荣见王洋面无表情,立刻给他们讲起了王公子的丰功伟绩,比如将一个小镇建立成堪比杭州的大城,比如救助无数穷苦百姓,比如解救了他老家梁山泊的无数渔民,比如建设灯塔,比如捐粮救灾,培养弟子,见朝廷奸臣当道,无论如何征召都不入仕……

  众将听得连连惊叹,方腊眼中更是爆发精光,看王洋的目光彷佛看着一件珍宝。

  在讲完后,方百花道:“那王先生,你先前为何阻止我们去杀那些儒生?难道也是觉得我们败坏风教么?”

  王洋先行了一礼,方才缓缓道:“圣公在上,小民只问一句,您治天下,是以圣教之义治,还是以国法之义治?”

  一时间,房间陷入安静。

  方七佛是个火暴脾气,立刻便大声道:“国法?哪国的国法,你是还心向着大宋么?”

  王洋并不惧怕他的咆哮,而是温和道:“当年刘邦入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方得天下,建立大汉四百年江山。既然圣公建元,那是要从此刻开始与父老乡亲约法治国,还是的等上些日子,哪天想起来,再盘算此事?”

  方腊沉默数息,突然大声一笑:“不错,不愧是有名的贤士,快快,请坐,咱们坐下细说,如何约法?”

  方百花忍不住问道:“按你这说法,我还能烧死那些辱骂我的儒生了?”

  王洋起身见礼,问道:“敢问将军,先前入城前,您可有告知百姓,不能崇拜宗庙祖先与神佛?”

  方百花皱眉道:“这,当然不曾,我们去拆,又怎么会提前告知?”

  “若提前告知,他们大可将宗庙改作他用,将佛像移除,保住家宅,您不告而至,毁家拆庙,如此行事,被人非议两句,他们,算不算理亏呢?”王洋平静道,“不教而诛,自然不能让人服气,如今城中人心惶惶,天干物燥,又无火军防备,一但起火,怕是整个杭州屋宅都会被波及,相比之下,几个儒生的叫嚣,抓起来便是,又何必烧屋呢?”

  方百花哪见过这样会讲理的读书人,一时竟然觉得有些羞愧,果断道:“是我心眼小了,您说的该怎么做,我听你的!”

  “自然是张榜告示,让城中众人不拜神佛仙祖,有违抗反对着者,三日之后,一律严惩,”王洋本能地盘算起来,“安排人手统计户籍,收纳粮草,安排税收小吏,花上一点时间,恢复城中交易,才能有足够的钱财赏赐,还有就算镇压大户,也应让贫民指证其罪行,公示城中商户,义军不是滥杀之人,稳定民心……”

  张荣看着周围认真聆听的诸将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公子真是多心,就这些人,王洋怎么可能拿不下,哪用得着他出马。

第193章 随机应变

  王洋进入方腊团队并没什么波折, 他没有寻常儒生那样对规矩教条的严防死守,相反,他很擅长给摩尼教的信条找到深入解释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很多都是师尊点醒他的。

  比如为什么不许祭拜宗族, 当然是因为宗族里都是长辈的一言堂, 常常会有欺负弱小家庭的事情, 所以不许祭拜宗族,是为了让黎民百姓相信他们义军能为他们主持公道。

  比如那些儒生关起来,吓一吓,让他们知道利害,才能帮咱们办事。否则下边的人太容易被蒙蔽,这么大的杭州,不能抢,抢才多少钱啊,抢光了人都没了, 谁给咱们提供税和武器啊?

  人是最有用的, 杀了太可惜,如今杀了那么多官,杭州城中无主的园林那么多, 不如把房屋分给众将士,如今既有了民心, 也可以将钱财用在攻打宋军上。

  不开工这里的人就没法生活,给失业的贫民一口吃的,他们就不会去抢劫他人,所以城中需要一部分的粮食赈济。

  什么,苏州城也破了, 还抓了许多逃亡的富户?

  不要杀不要杀, 拉过来审判, 有罪该杀杀该罚罚,要让人看到咱们赏罚分明,你拉到野地杀了别人还以为咱们是抢财的土匪呢!

  哦,不要屠城,杭州的城墙还没修完呢,不听话的人拉来修城墙,这可是咱们暂时的都城,得修好才能站稳脚跟。

  那边的方百花将军,请您克制一点,如今正是举大事的时候,不要让我分心……

  王洋在管理城市,尤其是港口城市上经验丰富,方腊那些打仗的人哪见过他那些数之不尽的花活,加上他态度温和,不与人争吵,能争取就争取,不能也不坚持。几次下来,哪怕是方腊手下最桀骜不驯的将领们,都会给他三分面子。

  毕竟哪有强力输出不喜欢神级辅助呢?

  就这样,不到十日,杭州城里便基本稳定下来,大小馆子也开业了,一些在港口停滞大船也陆陆续续地开走,原本以为会亏本的大海商发现损失还在控制范围,再发现是王先生在管理杭州时,海商们更是兴奋地和过年一样,他们也是密州新港的常客,王先生的行事品德,他们都是一百个放心的。

  作为江南最大的贸易港口,只要海贸恢复,市场便能缓过气来,王洋还减免了部分商税,把快死掉的商户的一部分货物周转起来,积极救市。

  有市场、有人口,有基建,有消费,那还有什么说的,人心稳定,各大将领们也都如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在四周攻城略地。

  公子交代的实验他当然也没有放松,城里不提,杭州城外的大片良田大多都是官吏的土地,如今正好无主,便可以用来分赏有功的士卒。

  什么是有功的士卒呢,第一批当然是张荣手下那些由本地贫民构成的施工队了,这些人都在攻下杭州时立下大功,赏几块地怎么了?

  王洋分发下土地后,张荣手下的士气便立即振奋起来,他们都是客户,太懂一块土地有多重要了,一时纷纷表示跟着张大哥是跟对了,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张荣当然明白王洋的意思,不需要解释,便派了数十名信得过的人手跟在王洋身边,保护他的安危。

  而张荣也请示方腊,希望占领镇江和润州,此地是长江天险要地,若不获得,将来必有危险。

  但他的提议被方腊拒绝了。在方腊看来,如今正是要趁着朝廷没反应过来,把好拿的地盘拿上,到时再和大宋划江而治,徐徐图之,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打硬骨头。

  尤其是镇江,那时不但有朝廷的精兵,还有水军,他们这些人不擅长水战,还是等以后有了舟楫再渡江为好。

  张荣没想到这方腊目光如此短浅,只能同意了,还把这事告诉了公子。

  正在杭州海船上休息的赵士程看到这个消息,有点明白为什么方腊弄得那么声势浩大,结果一年就熄火了。

  这完全没有任何的战略天赋啊,任何一个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镇江和南京对长江以南有什么影响,可以说,一旦失去这两个地方,南方政权就没有能活过一年的,把整个江浙打下来有什么用?

  只要敌军过来,那就是在你的地盘上打你,相当于把主动权就让了出去,税收不上来,人心也平定不了,败亡不就是迟早的事情么?

  “那公子,咱们要不要让王洋帮着说项,让方腊同意攻打镇江?”张荣轻声问道。

  赵士程思考数息,摇头道:“不必,你并非方腊嫡系,若显得太积极,他反而会起疑,安全第一,再说了,也不是没有其它办法。”

  张荣疑惑地看着他。

  “先蛰伏一段时间,训练你手下士卒,我会调拨一部分火枪给你,如今熟练的工人多了,铁坊那边,也该扩产了。”赵士程轻叹一声,“方腊扶不上墙,咱们就得自己想办法。”

  张荣轻声道:“可是火枪的点火太慢,虽然比弩机便宜,但几十枝的话,还是有些不够了……”

  “差不多了,这些年,是该有排队枪毙的时候了。”赵士程给他解释了如何组成四排方阵,然后轮换打掉一个火药基数。

  最初时,火枪是用来打散敌人阵形的,因为军阵最强的便是前峰精锐,无论步兵还是骑兵,一但最前方的军士出现巨大伤亡,必然会让士气重挫,就会有士卒忍不住逃亡,这时候,己方的军阵再乘机冲杀,就能把对方的军阵打散,从而获胜。

  当铠甲抵挡利箭却挡不住子弹时,再重的骑兵和重步兵都在打不过的情况下,骑兵和步兵就都加入了热武器的队伍。

  就像历史上西方的比克卡之战,强悍瑞士步兵就是这样的被西班牙打得大败。

  火枪并不是一开始就天下无敌的,它是在战斗中与军种配合,才慢慢摸索出最合适的打法,火炮也是一样,在很长时间里,它都是守城的工具,直到拿破仑把它集中使用,开发出火炮洗地的战术后并且用之几乎一统欧洲后,热武器才从根本意义上改变了人类的战斗方式。

  张荣听不太懂,但他在公子面前本就不喜欢动脑子,听公子的就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