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

  而同时,在随着方腊起事越闹越大,朝廷也终于反应过来,尤其是杭州失守,这么大的事情,朝廷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画宗震惊,因为他收到消息时,东南已经有十二州五十六县失守了。

  江南是朝廷的钱袋子,画宗惊怒之余,终于开始转动他那已经许久没用过的脑子,开始处理江南的起义军,这事可比辽国南下严重多了,辽国至少不会灭了大宋,这叛军若胜,他赵家的天下可就真的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画宗立刻下旨,停了东南花石纲,并下了一封罪己诏,称自己这些年昏聩,沉迷享乐,被小人所误,对东南造成的伤害十分痛心,如今他已经免了朱勔的官职,请江南的子民们再给朕一次机会……

  同时,他下诏让童贯领军,率领西军,下江南平叛。

  但这时,西军才刚刚休整完毕,很多士卒都是新补充的,要调动十分耗费时间,只能先坐视东南叛乱越演越烈。

  三个月的时间里,方腊军又攻下了湖州、宣州,开始与广德军交战。

  直到十月,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军及秦、晋二地的蕃兵、汉兵共十五万前往东南平叛。

  ……

  在烽火连天的江南,杭州就像是暴风眼一样,反而有一种诡异的平静。

  土地分配说得容易,但实际上并不容易,农人并不相信平等之词,他们遵循着古老的生存智慧,以不变应万变,温顺勤劳,但却同样拒绝任何的新思想,新生活。

  毕竟,自王安石后,大宋的变法就没停过,三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可却是变着法儿从他们身上掏钱,他们便是驴子,挨过这么多次打,也学乖了。

  他们不愿意轻易去占大族的地,只敢守着自己那小块的土地,以求谋生,他们更不敢指责宗族大户,因为宗族虽然也欺压他们,却也保护过他们不被其它大姓宗族欺压。

  他们不害怕家中的老父偏心兄弟,却害怕分家后要按独户来承担徭役,对他们来说,保持原样,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王洋在和赵士程商量后,决定先一个乡一个乡地来试。

  不要急着推行四方,于是在反复挑选后,他们选了一个叫西兴镇的地方开始试点,这里的土地都是蔡京一族的——对了方腊占领杭州后,已经把蔡京的祖坟挖开,抛尸荒野,东南百姓纷纷拍手叫好。

  这里如今已经没有主户,有的,都是佃农。

  他们不是不想要土地,是害怕宋军若是打回来,他们这些占了土地的,都会惹上大麻烦。

  王洋从百忙之中亲自下乡,告诉他们,土地被收回他们永乐朝,你们就当是官田,为官田种地好了,他会给他们补发种子,同时,你们的地要上交多少税,剩下的便都是你们的。

  既然不是强买强卖,这里的佃户便安心了,只是换个主户嘛,吓死他们了。

  王洋又让他们挑选的自己想种的土地。

  这下可不得了,整个小镇的佃户立刻爆发出激烈的争吵,甚至开始上演起全武行。

  王洋皱起眉头,深吸一口气,知道正戏开始了。

第194章 自知之明

  西兴镇里, 王洋亲自主持召开了一个村子的分地会议。

  这村子里有七百多亩地,其中一百二十多亩是桑田,四百多亩是水田, 剩下的都是旱地。

  村子里有一百多户人家,四个比较大的姓, 其中有的男丁多, 有的女丁多,原本整个庄子都是蔡氏一家的族田,如今这些管事已经都跑了, 庄子里不但有房子、土地,还有耕牛、铁犁, 各种农具、种子、而这些土地之外的东西, 都在乱起来时, 被四个大点的宗族悄悄瓜分藏匿起来。

  所以,这些要不要分, 要怎么分,都是一个大的问题。

  有的田离河沟近, 有太近很容易被水淹, 有的离水太远, 常常干旱,桑田有的在山上要走好几里地, 有的就在村边,只走一盏茶的时间,有的田是大桑树,有的只是小桑苗刚刚种下去……

  在他们吵得天翻地覆后, 王洋让他们闭嘴,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 让徒弟做下记录。

  首先是记录他们每家每户有多少成年的壮劳动力,然后把土地按远近水源分了等级,愿意拿远点地,那么,就可以补偿一部分桑田,把愿意退一步的家庭先剥离出去。

  然后是好地好田,看有哪些人想要,这种就抽签来定,全看运气,还有一些剩下的牛羊、农具,这些不能分,但王洋做过类似的事情,把这些东西的价格计算一下,平均分给每家每户同等的价格券,让他们相互交易商讨,这个券可以转让,至于他们私下里怎么补偿,是他们的事情,等哪个家庭凑够了足够的券,就能去买看上的东西,谁先凑齐,就谁来买。

  他这样的办法,不说不绝对公平,但也算是维护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这个会议虽然很吵很热闹,但却也没有开得剑拔弩张。总得来说,还算和平,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签约新的田契,把农具和牛羊分发下去,然后去下一村子。

  王洋身边的徒弟们都学得很认真,并且在随行的途中提出了很多建议。

  这些年,王洋收了许多贫家子弟当弟子,这些人有的看到更大的天地后离开去找其它门路读书科举,但却有更多的人因为各种理由留在王洋身边,跟着他学新治世之法。

  而这招来的人,除了这些贫家子外,还有一些慕名而来投奔的人,他们看到朝廷虚弱腐败,苦思救国,专程来投,这其中,有三个人甚至学考取过太学生。

  这个年代,有奸臣误国,但同样的,也有无数人想要寻找其他救国之法。

  ……

  王洋的土地分配暂时还看不到效果,毕竟如今已经临近冬季,这一年又要过去了,东南大乱这半年来,江南百姓的新年,并不会太好过。

  而方腊的扩张也遇到了麻烦,毕竟是乌合之众,一开始,能靠着朝廷腐败,各地措手不及而生事,但随着大量贪官逃亡,畏战弃军的军官被正法,军队中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将士,便开始崭头露角。

  加上方腊的军队极速扩张后,军纪越加败坏,东南民众畏惧如虎,先前的群起响应发现他们比官军还不如后,果断开始组织民众,誓守乡土。

  比如在杭州东南边的台州,和杭州一样,听说有人攻来了,知府通判都一起上船跑了,而台州三把手滕膺掌握大权后,先是找城中百姓们陈痛厉害,随后便备武器、粮糗、兵马,日夜巡视,亲上城墙鼓舞士气,以至于吕师囊的数万大军打了快四个月,还是没打进去,只能无奈退兵,去打旁边两个县城,但因为有台州城的优良示范,这两个县城如今到现在还是没打下来。

  同样的,另外一位将领洪载带着数万大军,也攻不下越州的几个大村子,温州的俞道安,三万人打了快两个月,除了刚开始时拿下乐清小镇,到现在都没攻下一个叫瑞安的小县城。

  江南人民平时唯唯诺诺,但在真的身家性命威胁下,终于重拳出击,让方腊发现自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说穿了,他们发展的过于快,哪怕王洋暂时控制住了杭州一带的局面,但大将领兵马在外,又有多少人会约束手下,不去烧杀抢掠呢?

  这种情况下,方腊手下们豁然发现,对面的县城仿佛进化了一般,哪怕啃下一两个,也要废掉自己几颗牙,怎么打都不好打。

  好在杭州这个后方还稳定,方腊便起了心思,想要在杭州征发百姓,补充前线损失。

  这个举动立刻被王洋劝阻了,他苦口婆心地告诉方腊:“圣公,如今咱们需要的不是士卒,各位大将手下,哪里的兵丁不是三万五万,可皆是普通黎民,甚至没有武器,只能棍棒攻敌,这样的大军,便是征发了民夫,也难以使用。”

  方腊起义做的很缺德,很多将领为了拉人从军,直接将别人的财产抢去,房屋烧毁,以此胁迫良民入军,这样的士兵人数当然会显得多,但又有几个会真心战斗,顺风抢钱能维持士气,只要稍微受挫,便要做鸟兽散了。

  “那你说,应如何?”方腊也这些日子也有些焦虑,本来,按一开始起义军的声势,如今应该是能打到江西去了,可是如今却是处处受挫,让他划江而治的梦想开始动摇。

  王洋缓缓道:“草民看来,当然应收拢兵力,将无用的老弱清退军中,然后北上,拿下两镇,阻了北方来援的大军,同时,约束军纪……圣公莫要怪吾多言,这攻城之后抢掠,古已有之,我不言,但攻后焚城,以此聚众,实在是有些过了,会失民心啊。”

  方腊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轻叹一声:“我已经传令诸军,严管军纪,只是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且再等等吧。”

  等个鬼,王洋心中不屑,行礼后告辞,回到海船上,把这些事情告诉赵士程。

  赵士程叹息一声:“果然是有局限啊,行了,你继续主持杭州土地之事,方腊这群废物,暂时还要用来当挡箭牌,不过,很快局面就会教他做人,差不多是时候,开展咱们的计划了。”

  王洋期待地看着师尊。

  “等张荣过来,一起说。”赵士程微笑着应他。

  王洋立刻起身:“他最近沉迷火枪,来汇报都特别晚,我去找他过来。”

  说完就一阵小跑,消失在大船上。

  赵士程不由地摇头:“这么大人了,怎么如此没有城府。”

  他又有些怅然,十多年了,王洋都已经从二十五岁的小年轻长到三十几的中年人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了。

  胡思乱想之中,没到半个时辰,王洋已经带着一头汗水,把张荣拖了过来。

  “师尊,您、您可以说了。”王洋上气不接下气地坐下,给自己倒了水。

  赵士程等他把气喘匀了,这才微笑对坐着的哼哈二将道:“接下来的日子,必然是方腊处处惨败的消息,咱们要做好准备。”

  对面的两位手下目光闪闪发光,来这快一年了,终于要来大戏了么?

  “朝廷的大军已经开始围剿方腊手下,”赵士程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道,“咱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北伐。”

  “北伐?”张荣疑惑道,“当初他们士气正盛时,都不愿意北伐,只想划江而治,如今遭遇挫折,如何还会再北上呢?”

  赵士程给他们添上茶水,缓缓道:“正因为没有退路,才要孤注一掷。你们看,只要等大军围攻杭州时,堵住他们南下的路,在危机之时,他们便只能退去湖州,到时,你们再提议北上。”

  “他们必然也不会理解,但你们可以告诉他,如今大宋已经将能派遣的官兵都南下大河,只要派出一只百战精锐老兵,渡过长江,然后就可以借着漕运大船,大半个月,就能从扬州直上开封,围困东京。”

  当年太平军北伐就是这样的搞的事情,一个月从南京打到河南,如今皇帝特怕被围困,只要有一点开封被围的苗头,必然是要立刻逃跑的。

  只要他出了京城,赵士程有一百种办法,把皇帝御驾拖住,补上他命定的旅游团。

  “而东京一旦被围,江南宋军必然返回京城勤王,至此,江南之围立解。”赵士程挑眉道,“然后,你们要重点强调:这次北伐,必然有去无回!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为何要如此说?”王洋面露不解,“如此,他们怎么还会北伐啊?”

  “方腊手下方七佛,方百花等人皆是教众,愿为教而死,”赵士程笑道,“而且,他们手下还有从洞源乡起事的老兵,他们身经百战,信仰坚定而狂热,这样的老兵被杀了太过可惜,不如发挥一把,物尽其用。”

  这种狂信徒要是不处理,将来放在江南,必然会起大麻烦。

  “再者,方腊虽然差了些,却也是有决断之人,除非他们愿意认输,否则,我指的这条路,是他们唯一可以翻盘的办法。说出结果,反而能让他们下定决心,破釜沉舟。”

  “可是……”王洋小声地问道,“若是他们还是不去怎么办?”

  赵士程笑道:“那更容易,这次小舅舅种彦崇也过来了,你和他勾结一下,把杭州和方腊都打出去呗,算是给他升官发财。”

  王洋心悦诚服,点头。

  赵士程则想着,若他们还是不去,东京城里那位,就只能另外想办法了,希望他们识趣一点,死得英勇些,别给他添麻烦。

  随后又有些无奈,他如今,可越来越像幕后黑手了。

第195章 按你说的办

  腊月将至, 天气渐冷,往常这时节,江南百姓早就家家户户收拾起来,开始准备新年。

  但今年的冬天, 在江南之地, 无论是贫民还是起义军, 这个年都过得十分艰难。

  因为方腊军的战线太分散了!

  北到长江, 南近福建, 到处攻城略地,而大军没有个统一安排,在各地乡民奋起抵抗后, 战线受阻,而朝廷的援军已至,开始分而击之。

  西军打辽人固然水平低劣, 对于这些只能打顺风仗的农民军那简直是一拳一个小朋友,不到一个月,各地便纷纷传来告急的声音, 大军的攻势渐渐转为守势。

  童贯等人先是带大军渡江, 随后便绕道池州, 将攻势最盛的方七佛军截断后路, 随后一番大战, 方七佛不敌,狼狈退守秀州。

  在这大大小小的战争中, 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如王禀、韩世忠、张俊等小兵纷纷崭露头角,立下大功, 整个江南大地, 杀得是人头滚滚。

  各路的告急文书如雪花一样飞来。

  而在杭州城里, 方腊和一众手下正在斋堂里做祷告。

  斋堂是摩尼教聚会中心。是抄西方教的教堂而来,他们以前在所居的乡村都会建一个这样的斋堂,每年抽时间,取一个隐秘时间,带着虔诚的教徒做祷告,晚上聚集,等天亮了再散去。

  这么多年,如今虽然不用躲躲藏藏了,但这种仪式习惯还是保持了下来。

  这是摩尼教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正大光明地做斋祭。

  王洋也混在其中,毕竟这个摩尼教很排外,他取其教材虽然只是为了研究,但在其它首领看来,这就是入教了,缺的只是一些小小的仪式而已。

  做完祷告,方腊和众人商讨起如今的局面,应如何应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