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70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至于朝廷里,他是不担心的。

  他江南的举措,虽然伤害了不少大族的利益,得到的民心却是不可以车载斗量,朝廷中不是没有其它人眼红江南的上品土地,但见到太子这种把江南当自留地的架势,有眼色的,便不会掺和这事。

  那些没眼色的,死了自然也就死了,没有人会给他们抱屈,毕竟大家说是有门生之情,但老大人都死了,这种旧情,也差不多死了,没有好处,谁给你念旧情啊。

  太子殿下收到王洋写了上万字的工作报告后,发刑部审核。

  刑部一开始是轻判,但在太子打回去重审后,刑部的主官果断予以顶格重罚,没办法,大宋的法条就是那么灵活。

  不过,这事对官城的震动还是极大,朝廷都有些畏惧太子,这位要杀起人来,那是真杀啊!

  ……

  江南府城中,一名正在府邸外巡视的年轻将领有些受不得酷暑,不得不将水壶中最后一口水喝干。

  他的思绪有些飞远,想到这些日子江南百姓拿到地契里痛哭叩首的模样,给了他在吃饭赚钱外,更多从军的理由。

  从军这一年来,他看到的,和上一次守卫京城时看到的,完全是天上地下。

  这么点时间,太子殿下,是如何做到的?

  就在他思考之时,街头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吸引他的注意。

  那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妇人,钗发散乱,正扯着一名青年的衣角哭喊:“秦会之你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当年若是我下嫁给你,用嫁妆为你疏通,你以为你当的上太学学正么,如今我家有难,你居然置之不理,我当初瞎了眼……”

  “悍妇胡言!”那青年气得眉头都扭曲起来,“你父大罪,谁能救得了,你不休你,已经念在夫妻之情了,快跟我回去……”

  “休想!你不帮我,我就让天下人知道你忘恩负义……”

  原来是那王氏的姻亲。

  岳飞毫无兴趣,继续巡视其它地方了。

第233章 相互信任

  自从登基以来老爹的日子过得十分逍遥。

  家国大事有儿子在办, 他只需要平时上朝时坐在那里发发呆,在儿子问自己时点点头。就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当然是玩珊瑚、赏花鸟、看着前朝本朝大家的各种名画名帖, 再偶尔听听琴, 时间便这样飞快地过去了。

  称得上快乐又充实了。

  更让他满意的是,因为小儿子如今太忙, 平时几乎不怎么来烦他。

  只要小儿子不在, 他便有了天下唯我第一人的感觉。

  当皇帝这件事对如今的他来说还是挺享受的, 就连小儿子裁撤宗室用度,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毕竟缺谁也不会缺他这个皇帝。

  但要说完全没有烦恼, 那也是不可能的。

  比如现在。

  赵仲湜皱着眉头, 听着面前官员意有所指的话。

  “官家呀, 太子殿下到底年轻气盛, 不清楚事可缓不可及的道理。您虽然信任他, 托付国事, 但是他却在江南, 令手下强行占地, 激起不少民愤, 您看您要不要给他提醒一二。”

  说这话的人姓韩,是宰相韩琦的孙辈。虽然没有居于高位,但却是皇帝陛下,珊瑚发烧友群体中的一员,平时在赵老爹这里还是很说得上话。这不今日在赵老爹的珊瑚交流会上,趁着赵老爹赏玩新珊瑚, 心情不错, 便提出了这个谏言。

  赵老爹闻此言, 眉头轻轻一挑,随意的道:“这些小事儿。让孩儿自己做主便好。咱们这些长辈,只需扶持,其他的还是别去多操心了。”

  但立刻又有人问:“可是太子殿下如此行事,如今只是在江南占地,将来会不会把这条例扩大,又要在其他府路……其实呀,这才是朝廷中重臣担心的。我朝自开国以来,与士大夫同治天下,官员广括土地,是祖制。当初范文正公以三千亩田做族田,被引为盛事,纷纷效仿,如今太子殿下却不让我等建立族田,阻碍家族传承,这确实有些……”

  他斟酌了一下,小心地想了一个词,“说不过去吧。”

  赵老爹看着周围的这些珊瑚同好,心中有那么一丝烦闷,但还是随意道:“孩子大了随他去吧。”

  能混到皇帝身边的人都是有眼色的,见皇帝不愿意多谈此事,大家便又将话题转移到珊瑚之上。这新来的珊瑚是海外贡品,虽然比不上玻璃珊瑚那么闪耀,剔透,却也是一件极珍品。

  大家从形色、粗细上不断地堆积夸耀之词,让赵老爹听得很满意。

  只是听着听着又觉得有些不对,因为他们在比喻珊瑚时又引经据典,暗示皇帝陛下你这样的行为,有点像李二啊,皇帝陛下不应该被太子压制,对于后者,这是不孝之举,这家国天下应该有您这样的长者来执掌,方能稳定。

  他们还有说起了前朝因王权不稳,各种祸起萧墙,几乎没有正常继位的王子。

  赵老爹不是傻子,听到这些话,先是当做没听见,后来便有些烦躁了,怒道:“今日,不谈国事。再有议论国事者便滚出去。”

  这话就比较严厉了,于是众人便专注珊瑚不再提此事情。

  赵仲湜看着他们眉宇间细微的不满之色,心中却是悄悄叹了一口气。

  虎头这儿子从来就不是他管得到的。而且他也看出来了,虎头嘴上说为了这个家、说他是好人,可是论起心狠手辣、论起做事手段。却都是强势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地步。

  当今天下还真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他这样的程度。

  他这么一个只会玩珊瑚的老父亲,难道还真要去试试皇权和老爹在儿子心里谁重要?

  开什么玩笑,借他十条命他敢不试这个啊!

  这些家伙怂恿他亲政,也不过是想在他上位之后方便他们蒙骗利用而已,于他没有丝毫的好处。至于说像皇帝那样上位后一言九鼎、像他们说的那样,广建宫殿,做珊瑚宫……午夜梦回时,他也不是没想过。

  但是一想到先帝的死法、辽东回不来的儿孙,这些事情,便在他脑中灰飞烟灭了。

  如今的虎头已将自己的党羽,深插在朝中,又在民间广有人望。他可没嚣张到以为当了皇帝就真的能为所欲为了,所以只能眼不见心不烦,避之则吉。

  珊瑚会赏完,赵老爹心中有些不安,便又穿过宫廷去见了自己的老妻。

  种氏虽然成了种皇后,却也没太多工作要打理。宗室之中,如今人丁凋零,来拜访他这位皇后的人数不算太多。她平时里掌管一下公务,偶尔开一个宴会,享受一下贵妇的奉承,日子也过得挺好。

  但今天赵老爹进入皇后的屋中,便见老妻眉宇间有些厌烦之色。

  两人寒暄几句后,才知晓老妻最近开的宴会中,命妇们常常提起赵士程占地之事,这给皇后带来很大困扰,说他不遵守祖制。

  两人不由自主地便聊起了儿子最近的举动。

  皇后忧心道:“儿子这才当太子一年,就想着变法,是否根基未稳呀?”

  赵老爹翻了个白眼:“什么根基未稳,他几岁的时候就敢做大事,十几岁的时候就敢把皇帝弄死,这样的儿子,你还要担心他不稳?”

  皇后一想也是,便又讨论起这次扩地的事情,他们到底要不要管?

  她出身大家族,有不少姻亲妯娌,都在江南有地,专程过来便就是问她此事,被她敷衍过去了。

  两人商量半天,没想出所以然来,最后把虎头召过来问问他到底想做什么。

  很快,收到消息的赵士程便来到了父母身边。

  听闻两位对他说的见闻后,太子殿下微微挑眉。

  他早就料到朝天有人对他行事不满会来说动他父母,但没想到他们的行动这么快。

  不过这是小事。

  这位好大儿坐在榻边,先给母亲按按额头,再给父亲也按按肩,但他的手刚放到父亲身上鼓捣两下,老父亲便嫌弃的把那爪子拍开:“手劲这么重,敷衍谁呢!”

  赵士程撇撇嘴,于是又回到母亲身边,一边给母亲捏肩,一边讲起了他在江南之事。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们江南如今现在的境况,先前那位皇帝在江南倒施逆行。直至江南战火蔓延,生灵涂炭。战乱后重新清查户口,发现比先前少了两百万人,许多城市都因战火化为废墟。而这种情况下,作为朝廷的赋税之力,必须尽可能快地重建江南。

  “但大族们却一点不体会朝廷的苦心,只知道圈地圈人,把主户变成客户。这种情况在我三番五令之后依旧不改,我这才重拳出击,掀了桌子……”说这些的时候赵士程还着重给父母讲解了自耕农对朝廷的重要性,赋税的基本盘对国家有什么意义,“大户有免税之权,若土地都给了大户,咱们军需、朝臣的俸禄又从哪里来,一旦军需缺乏,军中便会腐败成风,想来母亲是了解的。”

  种氏点头,她当然了解。

  “所以,世家大族是趴在皇权上吸血的存在,如果不多加限制,咱们将来又岂能落得了好?母后,父皇,咱们和那些大族,就不是一路人……”

  这些理论都是数千年后人们对皇权的总结,跳出历史长河来看王朝周期律是如何形成,凝聚着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又哪是两位见识不多的老爹老娘可以抵抗的。

  赵老爹老娘越听越动容,说到最后,赵老爹给儿子保证:“虎头你放心,从今时起,我便去给你当内应,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告诉你,你愿意的话,陪你演一出亲政夺权的戏也行,一定把这些蛀虫全挑出来!”

  种皇后也立刻站稳了立场,同意帮他观察朝廷中命妇中的消息。

  毕竟按儿子的说法,如果任由这些大族圈地,以后有叛乱起事,这些世家大族大可摇身一变,在烽火之中寻找真龙,但他们这皇帝一家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好下场的。谁轻谁重,他们自然分得清楚,尤其是皇后,她原来,还觉得那些世家大族有些可怜,但现在看来这些挖他们皇室墙角的人通通该拿去挂城墙。

  赵老爹和妻子越说越激动,前者甚至觉得水太深,问儿子道:“虎头,你看如今你已也快成年了,差不多可以继位,你看要不要选个吉日,便放我去当太上皇吧?”

  赵士程当然拒绝,如今他太子身份还能自由一些,若是当了皇帝,出行成本可就大大增加,暂时不可。

  赵老爹只能遗憾地吩咐儿子快些。

  这场家庭会议便以赵士程全线胜利而结束,稳固了自己的后方防线,赵太子很满意和爹娘一起吃了一顿饭,饭上又再三保证一定会早日将辽东的五哥他们接回来,这才告辞。

  回到太子宫,赵士程轻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需要趁着江南空虚,先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基本盘,做出成绩,才有推广的可能。

  事情很多,要一件件地来,不能急。

  处理完自家后院,赵士程又拿起辽东的书文。

  辽国皇帝已经集结沙漠以南的部族,同时传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聚集大军十万,其中精兵五万,直扑上京。

  只要夺回上京城,便能出兵东京道的女真老家,同时也给辽东喘息之机。

  不过这大军有点不行,上京城打了十余日,都没有打下,最后是南京府的耶律淳令人出兵泰州,上京城的金军畏惧后路被断,这才主动退走。

  接下来,金国将面临辽军的一次巨大反攻。

  舟儿来信问师尊对此怎么看?

  赵士程的回复是,在打败仗这事上,你可以完全相信辽国皇帝。

第234章 暗中谋划

  赵士程曾经和舟儿讨论过辽帝这个人。

  他当年因为父亲在宫斗中失败, 一直被养在外地,受尽了欺负,还多次有生命之危。

  所以, 他并没有受过太多应有的皇子教育,因为在那之前, 朝中最大的声调就是把他的皇叔耶律淳立为下一任国君……毕竟这也算是当年辽道宗对皇室的妥协。

  只是道宗年老之后, 终于想起儿子的好,再看独独一个孙儿十分可怜, 于是踌躇许久, 终究还是让自己的血脉继承了王位。

  但常年的危机生活没有给天祚帝带来太多的成长, 只是滋长了他心中对于他人的不信任,论远程微操, 他的技术不比宋国弱, 只是辽军还勉强残留着一点游牧民族的野性, 远方的要求能不听就听,如此下来, 才能勉强在金国面前抗上十来年。

  等到大宋时,金国便摧枯拉朽, 两年就把一个巨大的王朝送走了。

  因此,天祚帝的带兵才能, 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从金人起兵以来,他也不负众望连连战败, 只要是他亲自领兵的战役, 就没有胜过一次。

  但这老实说,这事也不能全怪辽帝, 毕竟金军正在崛起时期, 军纪深严, 赏罚分明,每破一城,上层自己吃肉,底层将士亦有汤可喝,一旦立下战功,不但能升官,还升的很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0/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