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如此一来,自然激发了军中士气。哪怕敌众我寡,在战事之中金人依然可以维持阵型,辽军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辽国的宗室贵族的阶层早已固化。这些士卒大多是牧民农奴,便是赢了也没什么好处,功劳也多被上层占去。

  这种情况下士兵的战斗意志自然要打个折扣了。毕竟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义务去保护那些权贵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某种情况下对宋军来说也是如此,他们没有保家卫国的概念,只是当兵混口饭吃,这口饭还经常被克扣。

  有这种为国捐躯概念的更多是宋军将领,于是靖康之乱中便出现了宋军将领死战不退,但士兵却跑光了的尴尬局面。

  在与舟儿最近的信中,赵士程便又多次与他论起军队建设的问题,军卒都是人,光画大饼是不够的,该给的都要给。

  舟儿自然也回信保证,这点小事他都做不好话,早就回家带孩子了,留下是给师父丢脸。

  同时,他还提出一件让他厌烦的事情,最近撒鸾的弟弟晋王不是来辽东了么,两兄弟最近关系亲密,晋王倒没那么直白,他手下的几个将领每天都在的机会和他套近乎,弄得他不胜其烦。

  那晋王倒也有点自知之名,并没有一见面就要收服他的意思,而是在城中领了个差事,说是向他学习治理地方的能力,还要拜他为师。

  他几番拒绝,但在撒鸾大力支持下,他不好推拒,便收做了记名弟子,和你大哥的儿子都跟在我身边办事。

  但不管有多少皇子当我的徒弟,我永远都是师父的弟子,我是宋人!请师父放心……

  赵士程便回信安慰,表示这是当然,你在诸弟子中功劳最大,谁也越不过去,有你这样徒弟,是我的运气!

  于是两人就这样来来回回地互表信任几次后,辽国皇帝的大军终于收复上京,直抵泰州,只要再行几百里,便是黄龙府了。

  自从金人六年前占据了黄龙府这处离他们部族最近的大城,黄龙府便成为金国都城会宁府外最大的城池,无数牛马与奴隶在此交易,加上有河道可以直入辽河,这里便更加繁华,许多女真贵族都迁居于此,不愿回那苦寒的会宁府。

  所以,这里绝对不容有失。

  于是,无论赵世程如何看不起辽国皇帝,在辽军攻打泰州,金人退守黄龙府后。压力便给到了金国这边。

  金国境内精锐全在辽东围攻。如果就此退去,那将近半年的围困便宣告失败,这半年的粮草损失和对士气的打击,都成了纯成本,无法在辽东的城池中找补回来,但若不退,他们的部族亲人都在老家。

  那里兵力空虚,指望他们长时间守住不现实。

  不过完颜阿骨打毕竟是一代雄主,在仔细斟酌之后,便毅然下令回师黄龙府。

  甚至在他看来,辽帝来攻这是一件大好事情,这几年来,辽帝就像兔子一样能跑,从东京到中京,再从上京到西京,腿都追断了,还是找不到辽帝的人。

  如果能趁这个机会与辽国皇帝决战,那么达到的效果将远远胜过辽阳这一隅之地。

  完颜阿骨打的威望在金军中无人可比,他的想法一出,当然是全军上下拥护,辽国皇帝一失,辽阳之地怕是也要立刻降服了,万不可因为小失大,所以这次遇到一点小挫折,但大家都没有意见,决定追随完颜阿骨达立刻班师还乡。

  不过,离开之前,有人提议,如今辽泽附近稻田中的禾苗已经抽穗,为免支敌,要不要将其烧毁再行离去?

  但完颜阿古达的长子斡本反对了这个提议:“辽东多是稻田,田中有水,放火,殊为不易,如今还是青禾,极难点燃。至于放马践踏青苗。毁损有限,反而拖延了回军的时间。家乡安危方是大事,岂能为了几颗青苗在这死磕?”

  还有人提议大军先退,留几千兵马在辽泽毁于田地,但立刻有人反对,别看如今是围城,但辽东常胜军战力彪悍,对金人也毫无畏惧,留几千人于此,怕是一不小心反而要全葬在这里。

  于是一番争论后,完颜阿骨打决定全军返回黄龙府,与辽军寻机决战,不在辽东地耽误。

  既然国君都如此说了,底下众将自然无异议,大军即刻摆出阵形防御敌人追击,随后便开始有条不紊的撤军。

  另外一边,在反复验证金人开始撤军后,辽东上下都欣喜无比。

  这半年来他们的压力也不小。城中百姓活动轨迹受限,经济大受影响,如今暂时退去,大家自然欣喜万分。但光开心还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想办法出去支援一把辽国大军,否则辽军一旦完败于完颜阿骨打之手。辽东当然也别想讨得好去。

  而在争论之后,陈行舟决定派出张荣带领骑枪队前去相助,种彦崇对此极为不满,觉得这种的大战应该让他参与,但因为他的将门出身太显眼,怕被大宋非议,最后还是败给了张荣……

  对此,种彦崇在给太子殿下的回信里写了八百字的小作文抱怨此事……

  无论如何,辽东困局解开,对他们都是好事,在收拾了城外战场后,陈行舟还豪气地拿出羊肉大米,庆祝了一番,可是可惜没有酒,因为粮食珍贵,辽东的酒存量实在不多。

  但陈行舟还是发现自己失策了,因为等庆祝结束后,他豁然发现,师父省给他的医用酒精在这一天之后全没有了!

  这些可是用粮食酒提取出的精酿啊!

  陈行舟气急了,然后发现是晋王手下的几个亲卫将领搞事情,也没给晋王留面子,当场把这几个偷酒賊吊在军中打了三天,谁的面子来了都不好使。

  他本以为这样与晋王必然是决裂了,但未承想,晋王反而觉得“陈相”是忠义不屈之士,更喜欢在他面前表现,但少年人,天真又单纯,惹不起人厌烦。

  他还把自己的数匹宝马送给陈行舟,说是这次的补偿。

  陈行舟转手就把马送上去密州的船,还在信中向师父表示,这马比上次的更好,您就自己用吧,不要再送给别人了……

  -

  赵士程收到信后,忍不住笑出声来,辽东之围解了,那么,辽国皇帝的事情也得想办法解决了。

  有辽帝在,他就不能正当地收回燕云十六州,只有辽帝死了或者去东北旅游,辽国的大权才能落在舟儿手里。

  辽国的上京、东京、西京都无险可守,只有南京道也就是阴山以南,有着各种关口,一旦辽帝败亡,帝位的继承人便是辽东的耶律雅里和燕京的耶律淳。

  到时肯定会有一番争论,可需要提醒舟儿一下,到时需要耶律雅里谦让,不能与耶律淳争这个皇位。

  只有耶律淳当上了皇帝,辽国皇室最后的力量才会聚集在他麾下,而这老头抗压能力根本不行,历史上,他当了皇帝才三个月,就直接病死了。

  是他的妻子萧普贤女摄政,抗住了两次来攻的大宋,但那时,辽国已经在这种来回的折腾下没了最后一口心气,就算她如何努力,也败在了金人手中。

  那时的辽国已经没有选择,只能投降于金国,几个大将最后挣扎一下,湮没在历史洪流中,只有耶律大石带着几百人奔赴西域,白手起家,建立了西辽。

  而在金人的重压之下,舟儿就可以用辽国低头臣服大宋的方式,让大宋提供他们更多支持,时机成熟后,更可以将两地交给宋国,用这种方式收回两地,损失最低,朝廷里的争议也最小,而山穷水尽的辽国残余势力,也可以被吸收。

  虽然有点绕,但总比他直接出兵收复好,如果是打辽国,必然是便宜了金国,如果是金国占领后再去拿,费的人命不是命么?

  他得把辽国最后一口气用光了,才算是胜利。

  到时,舟儿不用和辽国那些有感情的下属决裂,也可以正式地恢复身份,到时封王封候都是常理,洗刷先前的冤屈,得到他这些年辛苦应得的东西。

第235章 互相伤害

  尽管陈行舟和赵士程都不看好辽国这次的反击之战, 但是对辽国上下权贵来说,这一次10万大军攻打金国,就像给辽国上下注射了一支强心剂, 都睁大眼睛看着这场大战会不会是辽国中兴的希望?

  辽帝也不负众望,在大军集结到达泰州之后,他的营帐便不肯再前进一步, 只让诸将前去攻打黄龙府,还雄心勃勃地列出一个计划, 要求他们在金人回援助的路上埋伏敌军。

  这是一个半径有一百多里的巨大包围圈,这位皇帝希望用自己十万人包围二十多万回援的金军, 然后毕其功于一役。

  然而梦想是丰满的, 现实显然不是这样。

  这边有一个大问题, 泰州距离黄龙府还有数百里诸部兵马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或者说统一的指挥就是皇帝本人。

  但皇帝在后方数百里外, 这又如何指挥得了前军。可如若是派快马传讯,一来一回怎么也要三五天。战场上瞬息万变,等皇帝决定好了,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便有人建议皇帝将自己的銮驾往前推一推, 不说要上战场,但至少离战场几十里不要太远, 就好了。

  辽帝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明白归明白,先前自己御驾亲征被金人围追堵截, 珠宝妻妾丢失, 手下死伤遍地, 给他的阴影太大了, 让他就算在这一次鼓足勇气重新开始。也还是没有更多的勇气敢用自己的性命安危去赌一个未来。

  这时有消息来报,金国已经回师,正走辽阳府,准备前来龙府部与辽军决战。

  在火烧眉毛的情况下,众人便暂时搁置争议,决定先埋伏金军主力。

  然后又是争论出新的问题,埋伏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军队在行军赶路时一般不会穿戴几十斤的铠甲,这样人受不了马也受不了。可若埋伏的军卒着甲去攻打没有穿护甲的军队,那么一般都是单方面的屠杀,如砍瓜切菜一般简单,当初金国用这一招没少收拾辽军。

  所以双方一般都在行军中派出探子,确定前方有无危险,没有危险后,才会前进。

  因此一场成功的埋伏要看敌我双方军队的实力也要看军官对战场情况的敏锐判断。而如今,相互扯头发的辽国将领肯定是没有这个办法的,他们大多出身辽国权贵,各自带的都是自家家将。听辽国皇帝的话还说得过去,但让他们相互听,好像也没有道理。

  但他们全然不知道的是,辽国方面诸将在军情上的争执、以及辽国皇帝的位置早就在一些两边下注的人的热情帮助下,传到了完颜阿骨打面前。

  这时,金军主力已经越过了同样围困快半年的辽阳府,打卡一样给郭药师送了招降文书,然后便暂时休整。

  当听到探子来报,辽军还没到黄龙府时,诸将不由得轰然大笑。

  兵贵神速,他们收到消息到回师,中间再怎么也要耽搁一月半月,可是辽国打了这么半天,离他们老家会宁府还有千里之遥。

  简直笑死个人了。

  但笑完之后,又觉得头疼。

  完颜阿骨打实在没有想到辽国皇帝这次会这么谨慎,竟然在泰州盘踞不出,若是他的大军打败了辽军,去泰州捉拿辽帝,那辽帝比兔子还快的逃跑速度,一定又是一场空。

  金国上下诸将,唯一在战场上服输的,就是和辽帝比速度。

  于是完颜阿骨达与手下诸将商议,要如何才能把辽帝引出泰州,好来一个一网打尽?

  在一番商议后,长子斡本提议可以先让辽军小胜一二次,让出黄龙府。而黄龙府、会宁府,以至于祥州、出河店都在混同江(松花江)沿岸,将会宁府暴露出来。

  以金国帝都为诱饵,辽帝想到甜头后,以他好大喜功之性格,必然会移驾黄龙府。

  而再过些日子,便要到冬季……

  这个提议得到了金国之主的赞同,周围的诸将也都觉得合理,冬季大雪封路,牛马冻僵,兵马无论要逃还是出战,都别想要快起来。

  但他们女真部就不一样了,这里是他们的家,只要到时断辽帝后路,将之拿下,以辽国权贵的性格,很快便会纷纷投降,毕竟辽东城那样的硬骨头有一个就已经是很稀奇的事情了。

  诸将也不担心国都真的会没了。

  且不说辽人的战斗力,那会宁府本就是当初用老家的“皇帝寨”改做的一个小城,他们都没觉得那会是国都,辽阳城或者是燕京府那样的大城才是他们定都的理想位置,而他们也正为此在努力中。

  而黄龙府这些城池都是他们新抢而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情,只要此战能胜,一城池一时一地的得失,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

  确定好了计划之后,金人便开始做准备工作。

  首先便是一小股兵将在黄龙府外被俘,大军受一些小损失,但这些小损失都是金国的仆从军,对他们的主力猛安谋克没有一点影响。

  一路上金军遇到敌人,也是且战且退不追击,摆出一副匆匆想回老家守卫家国的样子。

  这让辽国上下士气大振,他们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那片名为金国的阴云。自家的士兵实际上还是很能打的。

  也正如完颜阿骨打预料,连续几个小胜利,让天祚帝颇为心动。觉得自己已经洗刷了,先前的大败,有了中兴辽国的幻想。

  更让他激动的是,在八月底九月初,经过一番损失不小的攻城,黄龙府的金军弃城而逃,这是金国腹地,一时间,上上下下的士气大振。

  于是辽国的大军开始主动出击,准备把金军主力包一个大饺子。但这样巨大的兵力调整肯定是需要皇帝亲自下令,否则的话他需要选一位大将来节制诸军。

  但这样的大将,他手下还真的没有,南京府的萧干和耶律淳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耶律雅里带着他的丞相过来也能有足够的威望。

  但南京府诸将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让生性多疑的他纠结许久,实在不敢将这任务交给这二人。加上他也想享受那种亲自指挥军队胜利的感觉。

  各种需求累加之下,辽帝终于出了泰州,带着诸军将开始向黄龙府前进。

  另外一边听说辽国皇帝出了城,金军上下不由得大喜。但他们都耐住了性子,没有直接出击,而是准备等辽国皇帝的銮驾靠近黄龙府后,才开始调兵遣将。

  到时一路大军会绕过那一片密集的州府,直插黄龙府与泰州之间的后路,到那时,辽帝与他手下大军,便插翅难飞了!

  -

  另外一边,辽东这里经过长达半年的围攻后,正在休整。

  破损的城墙上,民夫们挑着石头修补着投石机砸出来的大坑。

  一些瞭望塔上缺损的砖石也都被补齐。

  稻田里农夫们正打理着田中杂草,这半年来,因为辽东被围他们都不敢下田,就怕被北京人一个看不顺眼便扎死在稻田里,所以今年的收成眼看要比去年差许多。

  不过好在是有收成,有收成就会有粮,有粮,他们心里便能安宁,便能不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