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80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当然,他们带回来的不只是煤炭,还有牛羊和马匹——辽国在金人手中失去了大量优秀牧场,虽然有些部族跑得快,将马匹等贵重物品转移到了燕京,但马匹这东西十分娇贵,在没有牧场的情况下,养起来花钱如流水,只能卖掉一部分。

  而大宋如今工业正蓬勃发展,在没有蒸汽机大规模运用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畜力,这笔交易,两边都很满意。

  而赵士程也去信给兄长,让他把这些流民挑选一些,发展成煤矿的骨干,将来在燕云之地,会很有用。

  他的兄长则表示这不用你说,我已经在做了。

  ……

  时间就这样缓缓过去,一转眼,又到了年关。

  东京城便到了一年最热闹的时节,大大小小的商户、官眷、城郭户都开始为年节准备起来。

  做为大宋最繁华的城市,无论是如今进入千家万户的煤炭,还是各种琉璃灯、碎玻璃窗,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今年的油价便宜了许多,过年时能买更多的膏腴。

  大大小小的工坊在腊月二十时放了年假,约定正月十五再开业。

  而每年的户籍统计也在年底之前完成,让张叔夜和一众文官十二分高兴的事情,就是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今年的小孩多了许多,是前些年的三倍,这是什么,这就是国泰民安啊!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虽然减免了身丁钱和杂赋,国库的钱财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增加的商税弥补了这个空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是当年王荆公也没能做到的事情啊!

  他们快乐、激动,感觉必然能与名君一起名留青史。

  但这时,他们的文官聚会里,有一个李纲的发出了不合时宜的感慨:“太子殿下如此年轻,有些老臣,怕是要与今上一起,配享太庙了。”

  配享太庙,就是在皇帝死后,会把近臣牌位带着,一起入太庙祭祀,算是臣子的最高成就了。

  可是,李纲这话一出,不少人就慌了。

  今上可是赵仲湜啊,虽然图章皇帝也是皇帝,他们并没有看不起今上的意思,可跟明君搭档与图章皇帝搭档,那完全是天上地下好吧!

  想想当今太子殿下这些年搞出的腥风血雨,光是脑补一下,就能想到他在后世会被如何推崇,而做为他的臣子,又会被多少后世能臣羡慕嫉妒。

  张叔夜已经六十了,宗泽也快七十了,他们想到这,便止不住焦虑,旁敲侧击地暗示太子殿下,你如今威望有了,天下稳定,是不是,可以登基了?

  咱们选个黄道吉日你看如何?

  赵士程当然一推四五六,声称如今父皇春秋正盛,若做那逼父退位之举,自己岂不是不忠不孝之徒,万万不可!

  而这话,很快传到他父母耳中……

第248章 千头万绪

  赵仲湜能听到这种消息, 当然也是有心人传到他耳中。

  他就算是一个临时图章,却依然是名义上的大宋之主,到他这种地位, 哪怕是手指缝隙里漏一点东西,也足够一个普通人瞬间飞黄腾达, 因此, 愿意簇拥在他身边的人很多。

  这些人一开始也不是没有怂恿过老赵夺回自己的权力,但老赵别的优点没有,就是自知之明特别多, 从来没因为这些闲言碎语动摇过, 一言以蔽之,他怂。

  如今听闻众臣有此意,不但没因皇位被觊觎而动怒,反而十分心动,他先是去老妻那里商讨。

  夫妻俩都认为孩子大了,当初让老赵上位是因为老赵是血统和法理最合适的人, 如今老赵也在位快三年了,原本动荡的朝廷已经稳定下来,儿子要安排的人也安排得差不多了,现在把位子传给儿子,那是理所当然, 没有一点问题。

  种皇后也觉得应当如此, 她当皇后每天诸事繁多, 三个嫡子, 有两个都因为这个被送走了, 实在太难了, 还是让虎头早点上位, 把哥哥们放回来才是正理。

  她都已经准备好了,以后宗室的钱都不找儿子要了,她这些年算看明白了,凡是要凭空花国库钱的人,儿子是一个都没准备放过。

  既然夫妻俩沟通好了,剩下的事情当然是找儿子商量。

  老赵原本还打算私下里去找儿子的手下,让他们一起给儿子来个老赵家传统的黄袍加身,但这个乱来的想法被种皇后严厉制止了。

  “你这是发的什么癔症,我儿继位本就名正言顺,哪用得着你来搞个来路不正的事!”种氏怒道,“再说了,你如今是皇帝,去私下勾结儿子的臣子,你是当皇帝当傻了,想谋反么?”

  赵仲湜本意只是想看儿子乐子,但被老妻这么一骂,不由得生气道:“我是皇帝,我为何谋反??你怎么不问问你生的好儿子?”

  种氏更怒了:“我生的,没你的份么?他还是你一手教大的呢!”

  “一派胡言,我这点微末本事,能教得了他,他是生而知之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时候倒来怨我了,那这个皇帝你来当好了!”赵仲湜也生气了。

  他们私下里不称臣妾也不称朕,就这么如平常夫妻一样吵了半天,直到累了,才一起去吃了个饭。

  讨论完后,他们决定直接找儿子摊牌,他老爹就不管这摊子了,儿子他又能拿自己五十岁的老父亲怎么办?

  于是他们又让人去请太子殿下,准备直接摊牌。

  ……

  赵士程突然被父母叫去吃家宴,便感觉到不对。

  而等到坐上桌,便从父母凝重的神情里知道这是一出鸿门宴。

  “虎头啊!”种氏毕竟是最懂儿子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就打出了亲情牌,“你倒是给娘说说,这么些年了,你要种树,娘亲依你,你要经商,娘亲也依你,你要你父亲去太原,娘亲也给你出力……”

  赵仲湜在一边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如今咱们家也算是到了巅峰,你想要的皇位都摆在眼前了,如今又在顾忌什么呢?”

  娘亲都这么说了,赵士程再敷衍就说不过去了,只能实话实说。

  要继位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大宋的皇帝其实并不是一直在深宫里的,他们有无穷多的办法可以出来,只是不能离都城太远而已。

  他还有自己一手建立起来势力,又是在宫外长大,外人想要蒙蔽他并不容易。

  问题是,他一旦登基,立刻就要结婚,一个皇帝,后宫连个皇后都没有,无论如何都是说不下去的。

  他倒不是不想成亲,只是他生性有极为强烈的领地意识,不愿意一个陌生人闯进自己的生活范围——怎么样,也要培养一下感情才行啊。

  只可惜现在他如今政务繁忙,每天累得不行,实在抽不出精力去谈恋爱……

  “一派胡言!”没想到儿子不想成亲居然是这个理由,种氏瞬间暴怒,“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我当年嫁你父亲时,连他是圆是扁都不知道,怎么就不能过了。再说了,男女情爱于帝王家,本就是剧毒之物,你要立后宫,本就不应独宠。不用说了,就是我平日太宠你了,才让你无法无天,无论如何,你都得给我个交代!”

  赵士程无奈,只能反复安抚,表示请母上再给三年时间,他一定解决人生大事。

  但母上完全不接受这个时长,双方反复拉锯,最后赵士程只守住了一年这个底线,若超过一年,他不但要听母上的安排,而且还要继承皇位,让父亲去当太上皇。

  ……

  离开皇宫的赵士程十分头疼,以至于再看惹出这件事情的讲义司众人时,目光都带上了属于捕食者的凶狠。

  讲义司众人倒是泰然自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一点都不缺少胆量,吃定了太子殿下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迁怒于人。

  赵士程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在闲暇时开小差,想着要怎么找自己那不知道是谁的媳妇。

  好在,除了这件烦心事,他的其它计划推进得十分顺利。

  大辽那边,因为大宋的钱财和经济渗透,缓解了部分矛盾,终于没有先前那种此起彼伏的起义事件,能勉强合力守住仅剩的江山。在无法联络被围困的天祚皇帝的情况下,于1121年的正月,魏王耶律淳正式登基,号天锡皇帝,年号建福。

  不过赵士从在传来的消息里悄悄告诉弟弟,辽国支持不了多久——他到这不过两月,就发现辽国丞相李处温好大喜功,仗着拥立之功贪污军需,还多次暗示他一起驱逐其它人的利益。

  赵士从觉得这人不行,会损害他们抗金的大计,就假意同意,然后与和陈行舟一起,设了个局,找到他勾结金国的证据,把他们全家抄了。李处温和他的弟弟、儿子,都已经被赐死,算是魏王上位的第一个祭品。

  他还在信里抱怨,他的儿子如今在陈行舟身边狗腿得不行,对他这个爹爹颇为不敬,你管管你的徒弟,有事冲着我来,这样带坏我儿子算什么事……

  赵士程一边感慨兄长的宫斗水平不错,一边回信安抚了兄长,说等着,我这就去信骂他,您放心,这个公道我一定帮你找回来。

  然后他看了陈行舟的消息。

  陈行舟的消息里当然也提了李处温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汉臣看辽国不行了,两边下注的故事,很多辽国权贵都在干,真的查估计辽国朝廷都剩不下几个人。

  辽国有不少投奔金朝的部族,但他们并不被金人信任,大多被派去打最硬的仗,得最少的功,所以辽国顶层都不愿意投奔,但中层和低层官僚却是不受影响,金国本部的人太少了,也需要这些人。

  另外,师尊您的大哥这些日子在燕京混得风生水起,从我这里调走了许多粮食,真是一位人才,可惜我这半年来无所建树,让你失望了,徒弟我很惶恐……

  赵士程看着这两位手下暗搓搓地给对方上眼药,更头痛了,只能写信安抚舟儿,说你的损失我记得,回头一定给你补上,我兄长是被我逼着去的,心里不痛快,你肚量大,少和他计较。

  处理完这两位大神,赵士程又拿起了王洋的书信。

  这位在江南清理的土地已经到了尾声,许多占地的大户都已经被处理,江南的一些流匪也基本被梳理完毕,但王洋却在信中提出一件事,表示出他的困惑。

  江南很多大户在占田之后,也会办理工坊、行会,种植桑麻,很多农人在无地可种后,入了工坊,反而能赚更多的钱。自己处理了许多大户后,很多商户因为经营不善而关闭,地方反而萧条了起来,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对的吗?

  赵士程回信给他,萧条是必然的,以前不是教过你么,资本集中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如今江南有地的百姓多了,必然会有更有余钱消费,只要有了市场,经济就会很快恢复,不必担心,另外,你事情办好了就回来,京城已经留好了你的位置。

  优先处理完他们的消息,赵士程便关注起自己当初提拔的那些县城小吏来。

  如今已经过了一年多,他们的政绩也基本明朗,一些做得好的,便要进入备选名单,准备提拔了。

  ……

  忙碌了一整天,等处理完政务时,赵士程感觉腰酸背痛,整个人都想躺下。

  他遣散了身边的侍卫,一个人独自在东宫的花园里赏雪。

  正月的雪已经残存无几,花园中一派萧瑟,其实并没有多好看,他那目光,更多地落在宫墙之上。

  那上边,仿佛有着斑驳的光影,形成一幅幅光怪陆离的画卷,在他的眼中,变幻着千百年后的未来。

  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他已经得到了那么多,在那个位置上,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

  是了,他不需要理解,他不需要改变。

  他这一世,注定没有太多心力分享给另一半,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求一份完美的爱情……

  想到这,他突然笑了起来。

  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好久才收敛起来。

  怎么突然无病呻吟起来?

  凭什么不可以有,他就是这样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会放过的人。

  没有同路人的时候,他就自己培养一群,没有他中意的妹子,那就自己培养一群再从中找个合适的。

  得想办法设立几个女官的职位,让他有认识了解对方的条件,至少别想着他盲婚哑嫁。

  寻找几个能参与之后这场天地变革的妹子,想想,也挺带感的。

第249章 新的想法

  正月末, 冰雪消融,东京城原本寂静的工坊里再度热闹起来,到处可见沉重的两轮推车, 运送着大堆货物。

  一名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将冻得有些青紫的小手在嘴边呵了两口气,清澈的眼珠悄悄凝视着不远处招工的牙人, 在无声之间蹭进了排队的人群。

  工坊过完年关时, 常常有工人离开未能按时归来。人手不足时, 为了赶工, 便会临时招些人, 去做些零碎活计,工钱不多, 但是日结, 许多人闲暇时, 便愿意去赚这点工钱。

  不过让小女孩有些担心的是, 不知是谁规定的,工坊不招童工。虽然不是所有工坊都会遵守,但总会让她在找活计时多了拦路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0/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