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他要解决人口问题,当然需要让人去北方开垦,大宋这些年安宁富足,不知多少家庭正卯着劲生儿育女,等孩儿长大。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后世在粮食勉强供应的情况下,清朝只用了三代人,人口便从不足一亿暴涨到四亿,新中国更是只要七十年就涨到了十四亿。

  如今这个时代,一对夫妻生三五个小孩都是少的,如果他继续执政且中途不出意外,那十多年后至少能多三分之一的青壮人口。

  如果不能给他们土地开垦、工作安家,他们便会陷入极至内卷中,廉价的人力甚至会把机器的成本都打压下去——十八世纪的印度就是如此,他们的手工棉布在远过重洋后,价格还能把正在工业革命的英国棉布打败,直到骡机、轧棉机、织布机出现,效率提高三万倍,这才把印度棉打成了原材料供应地。

  要给他们生活的方向,而且这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

  现在准备着,打个十年八年的,正好等那些小孩长大。

  -

  统一思想后,朝廷很快给燕京府三地驻军下令,要求边境诸军不必保持克制,再有入境者,一律皆可报复,斩杀敌军者,按军功赏赐。

  这个消息一出,无论是岳飞还是李彦仙韩世忠等人,都惊住了。

  毕竟以前,朝廷对出兵之事都是极为克制,忍无可忍才会还手,如今居然允许他们主动出击。

  这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这意为意,大宋军队可以主动出击,攻打金国驻地,但如此一来,两边的冲突必然会越演越烈,直到爆发国战。

  毕竟,没有几个将领忍得住立功的诱惑。

  于是,在寂静了数日后,几地将领不约而同趁着天气严寒,出兵攻打了离他们最近的金国驻地,金国将士这些年都没见过宋军主动出关,皆无防备,一时血流成河。

  但金国的士气也是这些年打出来,他们虽然轻敌无备吃了亏,但随即便开始报复,不攻城,但小股侵扰大宋边境。

  一时间,两边互有胜负,以大宋为多,毕竟大宋在边境放上的是数万大军,而金国大军还在驻扎各地,稳定辽国旧土。

  这事飞快传到金国上层,引起巨大震动。

第338章 新的锚点

  金国上下从来没想过, 大宋居然会主动出击。

  人是有惯性的,这十年来,金国和大宋也没有少接触, 在他们看来,大宋朝廷十分保守克制, 只在他们南下时,会有所抵抗。平时的大宋, 都是十二分的和气,只要在面子上给足了,其它的事情便好说了, 温顺如牛马。

  可如今, 这牛马般温和的大宋居然反击了!

  金国上下十分惊奇,但他们对此,十分暴躁,几乎所有的亲王, 都赞同与大宋开战。

  不为别的,只因为金国太需要一场大战掠劫,同时,把以前收纳的各种异族兵丁消耗掉。

  当年大辽溃败时, 无数辽国旧贵异族跳上了金国的战车, 并且在跟随金国南征北战时获得不小收益。

  但如今, 在没有外敌可劫掠后,这些旧部便成为了金国权贵们的绊脚石,他们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 双方冲突无数, 给金国治理辽国旧地带来无数麻烦。

  宋军出动, 这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出兵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 若是攻城之战,金国便是拿下,也必然伤亡不小,但若是在关外草原上战斗,那便是金国铁骑的天下。

  完颜宗干等人并没有在东北的兴庆府,而是驻守在辽国曾经中京大定府,平定蒙兀部,在知道宋军出击后,金国反应十分迅速,由大将宗望领兵两万南下平州,准备攻打离他们最近的李彦仙部。

  同时,去信给西枢密院的娄室,约定与其共同出兵,南下抚州,攻打岳飞部。

  ……

  能成为大宋新军的将领都是一代人杰,朝廷的意思虽然很是委婉,但背后的用意,他们只需稍稍想想,便能通透。

  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燕京府的三道关口驻军几乎是立刻出兵。

  李彦仙知道金人主力来他这个方向时,激动得整个人都颤抖了。

  作为新军将领,他得陛下的观注是最少的,甚至连已经失宠滚回西北的种彦崇都比不上,虽然官家从未克扣过他的任何军需,但这种被别人比下去感觉,萦绕在心,让人夜夜惦记,不得安眠。

  如今,金军南下,他却是有了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于是他召集手下,开始研究战术。

  在这两年来,朝廷对他所在部队增加了大量最新的军械。

  军中有最新铸造的八门重炮,另有普通炮八十门,小炮八十门。还有重□□五百支,火粒充足。

  李彦仙于是带兵敌军的必经之处,辽西大凌河设防,在渡河之后挖起壕沟,环列车盾,将火炮营扎地此地,并以枪骑兵与步卒千人,护卫此营。

  随后,宗望带兵而至,试图冲破对方炮营。

  但李彦仙炮火齐发,宗望几番冲杀,都未能靠近成功。

  随后,宗望又分兵绕行,试图换一处渡河,引诱李彦仙部来攻。

  李彦仙部反而主动出击,向空虚的金国大本营大定府行军。

  宗望终是不敢赌与李彦仙换家,追上与其一番大战。

  李彦仙以步兵护卫在炮火前,让枪兵防卫后方,一边前进,一边发炮,有火力的护卫,偶尔有零散的金国骑兵冲入阵前,也会被枪兵点掉。

  宗望与其在平原上大战半日,他手下的精锐终是不敌,开始溃散,见此情况,宗望已知此战不能胜,只能带兵马退去。

  李彦仙带兵追击了一阵,但宗望十分果断,留下数百人断后,等杀灭敌人时,宗望早已逃远。

  此战大捷,事后清点,收敛了上千尸体,宋军伤亡微小。

  唯一损失大的,便是火药,这次大战,用掉了储备火粒的三分之一。

  “这哪是在打仗,这是在烧钱啊!”李彦仙对此感慨。

  ……

  宗望败退后,金国大定府一时如临大敌,女真士卒开始修缮城墙,防备宋国大军真的打过来。

  同时,对于大宋这新武器如何破解,金国上下产生不同讨论。

  这一次和守城不同,他们遇到了全新的战法。

  当炮火与步卒配合协同时,他们引以为傲的重甲骑兵铁浮屠便遇到克星。

  因为重甲,马匹的负重极大,没法冲刺太快,容易成为炮火的靶子。

  若不披重甲,则会被大宋步卒的□□排队点名,也是冲不过去。

  若是以盾车抵挡,可敌方的炮火能轻易打碎他们的盾车。

  这几乎是无解。

  “除非我等也有火器!”执掌内朝的完颜宗干沉声道。

  执掌国库的完颜希尹摇头道:“前些日子,我派人去宋营,盗□□数支,也已经吩咐匠人防制。”

  “那你为何摇头?”宗望大喜,“那只要等些时日,我等便能有火炮了?”

  “难,”完颜希尹无奈道,“虽然能防制其形,但我等没有火粒,虽有让工匠以硝石制成火粒,威力却大大不如。且价格昂贵,多发几次,其内便热如火炉,无法重新再放火粒。”

  宗望等人面露失望之色。

  于是金国众臣又开始讨论如何才能得到大宋的武器和匠人,尤其是火粒配方。

  配方太难了,听说是大宋有专门的火器司,不同配方都是分不同人制作,最后调配时又是另外的人,只能拿些原料。

  还有火炮,那玩意太大了,想拿到远不如□□容易。

  最后完颜宗干等人做下决定,准备以谍报等手段,尽可能地刺探大宋军情,最好在能在战中破坏粮草火粒等物,再考虑攻打之事。

  为此,他们愿意动用所剩不多的国库财物。

  这关系到他们将来的立身之本,多少钱都值得。

  外部破解不了,就从内部开始,他们不信大宋军营全是英勇正直之人。

  就算他们是,他们的家中亲眷,也会是么?

  -

  东京城 ,樊楼。

  做为大宋百年来最知名的酒楼,樊楼并不是一栋楼,而是四五座巨大楼宇群,高有三层,每层都有五六米的挑高,楼栋之间,空中还有廊桥连接,是王公贵族最喜欢的消费场所。

  只是,在新皇上位后,这大宋第一酒楼,便没有先前的那么繁华了。

  第一是泽园吸收了大量的王公贵族游览消费,二是皇帝陛下不喜奢华,也不像前朝那样动不动赏赐朝中百官,官吏们便不再那么频繁地来上座了。

  这让樊楼的执掌人甚是心急,他们可不想这比大宋年纪还长酒楼就这样衰败下去。

  于是,他们也踏入了改变的行列。

  京城的人们惊讶地发现,樊楼中的其中一座,居然正在被拆除,并在原地运来了大量的石材、泥灰和青砖。

  这是,要修成什么样的宅子?

  “这真的能成么?”樊楼掌柜看着那已经被拆掉的楼宇,十分心疼,那是仁宗皇帝年间修的大宅,都有八十年了,居然就这么拆掉了。

  “成亦可,不成亦可,”他东家静静地看着窗外,又看了一眼手中建筑图纸,感慨道,“这座圆形石楼,高有三十五丈,可观京城盛景,每层有独立包厢,又有透明玻璃窗户,不惧严寒,下层圆厅,也驻百业……”

  这样的建筑,是传世的!

  “便是不成,也能让世人将目光转回我樊楼,而不是去什么园子。”对方斩钉截铁地道。

  掌柜顿时拜服:“老爷英明!”

  “那倒没有!”对方摆摆手,“还是官家英明,是他颁布法令,不再禁止高塔之物修筑,我才能想出此招。也才有神霄院才子敢筑此楼。”

  城中的建筑是有规定高度的,否则很容易被扣上一个私窥探宫闱的罪名。

  所以他才敢修这样的楼宇,他相信官家不会因此事治罪于他,这样的机会,可不易得,如他的爹爹、爷爷、祖父,都没有遇到这样的帝王。

  不只如此,还有那石材建筑,听说是引来了一位海外的建筑工匠,与神霄院合作,才出了这么一张图纸。

  他可是费尽力气,才获得这个机会。

  若是成功修筑,以官家之兴致,必会登楼探望,到时还怕没有名篇名作吹嘘么,君不见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哪个不是靠着千古名作,才得以反复修筑?

  他心中越发火热。

  就在此时,樊楼的另外一座楼宇上,也有一位优雅尊贵的青年,在樊楼窗前凝视着如火如荼地修筑场景。

  “终于到了可以修奇观的时候了,”赵士程微笑着品了一茶,“不容易啊。”

  中原的建筑大多是木制,保存时间不久,面积也不够大,修一点奇观吸收了下外国建筑学,把数学与力学知识融合进去,才是事物的发展方向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