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248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当然是因为天冷,金国士卒不会出来巡逻,他们才有机会。”杨再兴不以为然,“对了,这大过年的,你有空在这巡逻,不如回去陪陪嫂子和侄儿,我在这守着便好。”

  “巡视防务,哪能因为私事耽误,”岳飞摇头道,“天寒,你也早些休息。”

  杨再兴摇头:“那房子这么小,我都要在里边待废了,不如出来走走。”

  说完,他转头看着远方,轻声道:“将军,你说,金人还会打过来么?咱们在这守了快两年了,明年会换防吧?”

  “金人必然会来,”岳飞站在他身边,“当年辽国索要岁币,便是要弥补草原粮食不足,如今金国未有岁币,粮草自己紧缺,为了维持国祚,唯有南下一途。若是明岁换防,应是燕京府三关。”

  燕京府三个关口,古北口,怀州,俞关,才是要害之地,哪一个突破了,都能直接围困燕京城。

  “希望早些来,”杨再兴有些兴奋地道,“大丈夫当建功立业,若是能拿下长城以北,占了渤海国、突厥旧地,必是不输给拿回幽云的大功吧?”

  岳飞微微点头:“是如此。”

  “如遇到当今官家,真是生对了时候,”杨再兴转头对长官道,“听我爹说,以前可没什么新军,天下以从军为耻,军中官职,都是勋贵担当。咱们如今,却能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兵战凶危,莫要当成好事。”岳飞不赞同他的观点,“金人凶悍,便是大宋获胜,也必会付出代价。”

  “将军教训的是,末将记住了!”杨再兴懒懒地回应道,一点也看不出有记住的意思。

  岳飞颇为无奈。

  巡视之后,岳飞回到营地,这里修筑着一千多间大屋,其中有一万余将士驻守,还有一万余人驻守在后方的居庸关,减少要塞的人口压力。

  他虽然是将军,但也只是有一间单独的房间,吃食与配给,都与其它士卒没什么不同,更不会苛扣军饷,也因此,他手下的兵卒从不克扣关外流民、商户的财物。

  相比之下,韩世忠、李彦仙部的军纪便要差上许多。

  军中上下,都对这位将军十分钦佩。

  一名七岁小孩子正在屋外耍着银枪,他年纪虽小,一把银枪却已经耍得有模有样,看到爹爹过来了,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笑意,上前耍了个花枪,骄傲地问道:“爹爹,我这枪和你比如何?”

  岳飞回想了一下,指出了哪里发力不对,又重新给儿子示范了一遍。

  岳云照着改了一下,终于得到了爹的认可,十分满意,要求晚上吃一粒奶糖。

  岳飞同意了,拉起小孩,正要回屋,小孩却飞地缩回手:“爹啊,你回去吧,我再练一会枪。”

  他爹无奈道:“快吃饭了,又想被拧耳朵?”

  岳云瞬间失去精神:“娘亲最近脾气越来越急了,孩儿不想读书啊。”

  “哪能不读书,”岳飞失笑道,“那位夫子可是京城贬来的大官,若是平时,以为父官位,你求都求不到呢。”

  岳云闷闷不乐道:“明明夫子都说我背不慢,娘亲却还是觉得不够,说我背得好了,才能当状元,留在京城当大官。”

  岳飞也有些遗憾,抚州没有什么享受之物,且天寒地冻,见过东京城的繁华,再到这清冷关外之地,妻子有诸多怨言他也能理解,然家国本不能两全,他深受皇恩,自然要尽职尽责。

  一大一小牵着走回屋,一身风雪,自然又被好一番嫌弃。

  一岁的岳雷坐在小床上,看到兄长和哥哥来了,展颜一笑,露出两颗萌生不久的牙齿。

  刘氏在煤炉上做了一锅面疙瘩,将油壶里的一点豆油淋在汤里,提起她娘家新买了几亩田,想挂在岳飞名下避税。

  岳飞拒绝了,同时提起了朝廷要将丁税摊在田税的消息。

  刘氏便换了个理由:“听说你已经是六品武官,可以荫一人为官,如今的云儿还小,我今日遇到一位旧亲,他想与你攀个亲,不求荫官,只求在你手下当个监察,这……”

  “胡闹!”岳飞眉头紧皱,“官家继位以来,清理了大批荫官,凡是考核不过者,皆削去官职,将来这一制度必是要改,此事休要再提!”

  刘氏被这话气得心口疼:“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当个官,不收钱不收物,也不扶助着亲戚,人家韩将军以前在这修了大宅子,咱们明明可以住进去,你却偏要住这又小又冻的军营!连朝廷赐的羊肉都不多留一块,你到底图什么?”

  岳云悄悄在一边吃完面疙瘩,爹爹讲得军心责任什么的他听不懂,他只觉得很吵,不如趁着天没全黑,再去出门玩一会枪。

  其实他最想玩的是火枪,但每次能练习的弹药太少了。

  要是在京城就好,那位皇帝叔叔打过招呼,他可以随便打多少弹药……

  悄悄出门,才拿起枪,他突然听到远方一阵喧哗,抬头看去,只见烽火台上,点起烟火如柱,直冲云霄。

  那好像是,狼烟?

  是金国打过来了吗?

  几乎同时,屋门被飞快推开,他的父亲抱着头盔,与他擦肩而过。

  “爹,你还没吃饭呢!”小孩喊了一声。

  他爹回头嘱咐他快回去,便头也不回的离开。

第337章 新的方向

  这次的狼烟并不是什么大事, 只是金国的小支部队叩边,旧长城早就年久失修,他们小规模地翻越过长城的缺口, 在数个村落一番烧杀抢掠后, 再寻找另外的缺口返回。

  这种小缺口在山岭里到处都是,但无法深入关内,大军若想进入,也无法维护补给,以前辽国也经常如此, 在两国边境抢掠, 并将此行称为打草谷。

  岳飞手下的杨再兴早就已经带兵马追杀, 但这种小股部队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 等大宋军队追过去时,已经只剩下被焚毁的村落和商队,敌军早就已经离开了。

  想要防范这样的小规模入侵, 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修整边境的长城。

  这些长城都是秦汉时修筑, 南北朝时胡汉融合,边境早就在长城之外, 长城自然缺少维护, 到唐朝时, 威胁中央的是各地藩镇, 一直到五代十国,才勉强修缮了一些,随后幽云割据出去, 辽国与大宋又是百年好合的关系, 长城连墙砖都已经被拆的差不多了。

  不过, 重修长城的费用十分巨大, 岳飞不觉得朝廷会同意,便也没有向朝廷提出这样的请求。

  ……

  但这次岳元帅无疑失算了,他的军中是有几个朝廷来的官吏的,在见到边民们被屠戮后,果断上书,希望朝廷重新修缮长城,防备北方,更要防备幽云之地再落入胡虏之手。

  这事在朝廷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修长城派和不修长城派那叫一个势均力敌,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但渐渐地,同意修长城的占了上风,因为很多官员们觉得,修好长城后,大宋便和金国有了明显边界,利于防备,也利于盟约,更能削减一些军费和驻军。

  总之一句话,能花钱的事情,就不要打仗了,至于修长城,那算什么!

  大宋可不是大秦,这些年来,光是把城池修到西夏腹地花的钱,就够再修一条长城的了。

  赵士程坐在朝堂之上,静静地听他们吵闹,终于开口:“行了,长城之事,我不允许,以后,也不必再提。”

  这话一出,朝廷上突然安静下来,数息之后,又响起了各种劝谏之语。

  赵士程挥手止住他们开口:“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然长城之物,不过是画地为牢,再者,难道这世上,只许他们入境抢掠,不许我宋军出关么?”

  众臣顿时大哗,有臣子吕好问谏言:“回禀官家,当年汉武开疆,虽然北却匈奴,却让天下民不聊生,户口减半,武帝晚年亦下诏罪已。关外之地,苦寒难居,无法久占,还望官家三思啊!”

  言下之意,他们并不支持出关做战,那些地盘,占了也收不上税,反而要大量投入,不划算,汉唐占了,也是让当地部族自治。

  赵士程淡然道:“那里有碳石,天量的碳石。”

  嗯?

  朝臣们的目光微微一动,许多要出口的话顿时止住,相互之间,陷入了眼神交流,片刻后,又准备继续反对。

  “不只是碳石,”赵士程撑着头,随意道,“辽国东京道上,有比中原还大的辽阔沼泽,虽苦寒,但若花费心思开垦,能至少开垦出四百万顷上田种单季水稻,七百万顷草地牧养牛羊。”

  瞬间,朝上官员睁大了眼睛,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浓浓的震惊。

  四百万顷是什么概念啊!

  整个大宋从北到南,所有的耕地,那才七百多万顷啊!

  连本来在一边不说话的宗泽都忍不住问道:“官家,此话当真?”

  赵士程轻笑道:“我何时骗过你们。”

  朝臣们当然不这么好忽悠,纷纷问起了细节,经如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以前朝廷从来没听说过?开垦难度大不大?

  赵士程便举了辽东做为例子,这十余年来,辽东已经开垦出近十万顷的田地,所产稻米极为可口,畅销东京、江南之地,被称为上品。

  这自然又引起了朝廷上极为巨大的反响,要知道,大宋的人地矛盾已经到了极为突出的程度,因为不抑制兼并,大宋上品的土地多掌握在勋贵、宗室、大族与高官的手中,失地的平民只能入城去混口饭吃。

  对于一个几千年都以农为本的国家来说,虽然陛下给他们找出了工坊赚钱的路子,但赚钱是一回事,买地又是另外一回事!

  土地是不会跑的,是能传给子孙的,是最保值的财富,哪怕家道中落,只要有土地,就能活下来,血脉就能传承。

  四百万顷的土地啊,光是想想,就足够让他们感觉到战栗了。

  至于说要开荒什么的……呵呵,只要有地,这就从来不是问题!

  只要有土地可以开垦,可以种田,那么就是官位,就是钱财,就是青史之名,就是一波巨大的红利。

  一番思考后,宗泽轻咳一声:“官家英明,始做甬者,无其后乎?既然金国胆敢叩边,坏我两国盟约,自然需要教训一番!”

  “宗相所言不错!”又有官员上前,正是先前反对的台谏官员,他义正辞严道,“犯我大宋边境者,虽远必诛!臣等恨不能得披甲上马,为官家御敌于国门之外!”

  一时间,整个朝廷都转换了风向,纷纷细数金国的不是,先前什么要大度、不与臣国一般见识、擅动刀兵不祥之类话全部被他们忘记。

  这一刻,好像汉唐名臣附体,他们忘记了大宋需要休养生息这事,纷纷同意给对面一点颜色看看。

  赵士程高坐朝堂之上,微微叹了一口气。

  谁说汉人温顺贤良,不垂涎领土?他们只是看不上那些边角之地罢了。

  真要有他们动心的东西,哪个能忍得住?

  -

  朝廷的思想没那么快统一,赵士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答复了他们困惑。

  这些年来,辽东一直都有收集东北的情报,不只是那里的部族、人口,还有水文、土地、山脉的细节,都是他为反攻金国做的准备。

  以前,大宋国力空虚,他便只让人绘制地图,以备后用。

  如今既然能派上用场,当然不能吝啬。

  在这些地图上,清楚地标注了这些地方的水文、霜降期、降雨情况,还有一些土地的耕作内容——女真部虽然是渔猎民族,但也是有少量田地的。

  朝臣们对着资料一番考察后,纷纷确定,太北边的地不好说,但至少在金国国都一带,是有大量值得开垦的土地,以及辽东的土地开发完全没到极限,只是开垦了辽河下游一带而已。

  唉,这么好的土地,居然没有开垦,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要知道大宋如今已经在开垦山地和湖广一带的河泽了,那些地方可是有瘴气的。

  北方冷是冷点,但能开出土地来,冷点又算什么呢?

  虽然也有一些臣子反对,觉得这事还要从长计议,但大家其实都明白,在可以开垦耕作的土地上,朝廷是不会轻易放手的。因为只要能耕种,就能稳定的税赋,就能搭起架子,就能设置州县,就能有大量的官吏职位。

  在占据土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功劳,而不必按部就班地晋升,这对普通的中层官员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所以,就算反对,也只是有人嘴上抱怨两句,并没有谏言。

  看到自家臣下如此配合,赵士程也很满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2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8/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