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海事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骈四俪六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18 KB   上传时间:2018-04-12 19:33:17

船行二十多天,快到南京的时候,崔蓬就打算换船,她要带着冬生和春生另换一艘船去宁波。无奈冬生已经被唐纵的无上风采所折服,很快就将崔蓬的计划告诉了他,当然,这都是唐大都督后来自己给的说法。

船到了南京城之后,唐纵令人去换新鲜的水,又让仆妇去给崔蓬买胸衣,至于唐大都督自己,他就在崔蓬门口坐着,寸步不离。

崔蓬想从窗户走,冬生杵在那里,“公子,你要是跑路,大都督就说他要把春生卖了,你也知道,春生是很笨的,他被卖掉肯定就回不来了......”

唐纵成功分化了崔家三位人士,崔蓬只得接着忍受这位唐大都督的神经质。所幸,南京城到宁波府并不遥远,而崔蓬对唐纵的忍受眼见的也要到头了。

在崔蓬踏上南去征途的时候,与此同时,朝鲜一个新的使团正从汉城出发,他们走陆路,先经平壤、义州,越过鸭绿江,然后过山海关到北京。

这一帮人才到鸭绿江的时候,中军大都督就先于大明朝廷一步知道了这帮朝鲜使团正往北京城而来。

崔蓬和唐纵都不知道这伙朝鲜使团来北京城做甚么,事实上,他们也不是因为崔家的事情而来,他们仅仅是代表朝鲜国王来请奏事情而已。

正德一年的时候,朝鲜国中宗废除燕山君,中宗当了国王。这不是一次武力政变,仅仅只是一次王庭内部争斗,但整件事情充斥着残酷的政治清洗。

朝鲜国向北京礼部申请,请求明武宗给予他们的新任国王封号,大明朝廷拒绝册封中宗。原因是大明朝还没有调查清楚这次不正规的篡位,于是朝鲜开始申请武宗皇帝给予中宗临时性的国王封号。

后头朝鲜国的太后娘娘也向大明朝提出申请,事情拖了一年多,在正德二年的时候,武宗皇帝才正式认可朝鲜国新国王的地位。

大明朝与朝鲜的关系,事实上是,朝鲜国王高度重视大明的册封,而大明朝利用对方的重视反过来对朝鲜国施加政治和各种影响。

中宗从燕山君手里取得国王地位并不名正言顺,而明武宗对中宗最后的册封,有部分原因是大明朝要利用朝鲜来克制女真人,所以大明朝廷容忍了朝鲜国这次内部的非常规政变。

这一回的朝鲜来人其实是想对大明朝申请军事援助,他们在边境遭到了女真人的侵犯,但这次的侵犯并不严重,只是一些小规模的碰撞,远远不值得大明朝出手帮忙。但朝鲜国还是决定告知大明朝廷,他们想通过这次军事外交知道大明朝的态度,等到女真人的铁骑真的踏过鸭绿江的时候,大明王朝会不会对朝鲜王朝伸出援手。

嘉靖朝廷的朝鲜国显然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军事冲击,真正等到朝鲜国有覆国危机的时候,已经是万历十五年之后的事情。

万历十八年,日本国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他要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便逼迫朝鲜国对他支持,支持他随时预备对大明朝展开的军事行动。

当时的朝鲜国王宣祖知道日本国的企图之后,大吃一惊,他派遣使臣去日本国劝说丰臣秀吉,并且打听丰臣秀吉的真正心意。

然后朝鲜国派去日本的使者团之间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丰臣秀吉在虚张声势,有人则认为朝鲜国应该做出相应的军事部署。

朝鲜国去日本归来的使团内部先产生矛盾,最后他们认为丰臣秀吉只是在虚张声势。

等到入侵朝鲜的日本水师登陆釜山的时候,朝鲜国才开始慌忙反击,但朝鲜精锐部队被日本人挫败,而战败的消息传回汉城的时候,宣祖国王自汉城逃离到平壤,暂时求得安全。

然而朝鲜低估了丰臣秀吉的决心和能力,因为朝鲜内部的斗争亦是严重,主战派要求加强边界军事戒备,主和派反对,然则在权党是主和派。

朝鲜的将领对日本水师组织了数次大小战役,最有效的是将军李舜臣在朝鲜国的东南沿海组织的战斗,李舜臣在最开始的三次战役中,击溃了日本战舰一百多艘。

朝鲜战将李舜臣的成功,大大削弱了日本国对大明朝边界的推进能力。

朝鲜国内廷的大臣们还在讨论是否应该向大明朝提出军事援助请求,宣祖国王原本想跨过鸭绿江到辽东避难,但他最后改变心意,决心求助大明朝。

明廷的反应并非积极,最开始的时候,有臣子怀疑,怀疑朝鲜国对日本国军事纵容,如若不然,日本国不可能向大明朝边境推进的这么快。

然则万历二十年,朝鲜平壤城陷落,大明朝廷开始紧张,这似乎不再是朝鲜国是否纵容的问题,这已经关乎保障明朝边境的问题了。

明朝先是派兵出师辽东,明军越过辽东边界进入朝鲜,大明朝一边正面抗击日本军队,一边派人与日本和谈,日本表示,明廷皇帝承认自己为丰臣秀吉的附庸,或许可以暂停交火。

和谈并不成功,丰臣秀吉要求明朝皇帝成为日本国的附属,但大明显然误会了丰臣秀吉愿意成为大明朝廷的附属人员。当大明朝的使者去册封丰臣秀吉的时候,丰臣秀吉仍然在朝鲜驻兵。

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出兵十四万人,第二次入侵朝鲜。

明廷派兵应战,但明廷与朝鲜显然存在剧烈的军事分歧,在朝鲜边界,大明军官指责朝鲜军官故意放纵日本人,目的是借日本人的手帮助朝鲜收复辽东地区。

指控无疾而终,当然这种指控毫无目的性,除了加剧大明与朝鲜的冲突,于对抗日本无益。

等到万历二十六年,丰臣秀吉死去,同年,朝鲜将军李舜臣战死。

万历二十七年,日本军队全部撤出朝鲜,日本战败。

日本人认为这场由丰臣秀吉发动的侵略战争于日本国毫无益处,但这次战役沉重地加重了大明王朝的经济负担,以及直接削弱了明朝政府对边境防御的能力。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是一次毁灭性的掠夺,朝鲜国内的建筑被毁坏,而他们的书画艺术作品和钱财器物全部被洗劫,朝鲜遭受了空前灾难,这场大明、朝鲜与日本的战争最后的获利者只有日本德川家康和满洲的努.尔哈赤。

大明王朝在丰臣秀吉侵略时期给予了朝鲜无偿的军事援助,朝鲜人或许怀有负罪感,在后来努.尔哈赤崛起又咄咄逼人的时刻,他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肯与女真人妥协。

明王朝后期,努.尔哈赤夺取辽东之后,朝鲜光海国王采取冷淡态度,朝鲜内廷臣子不满意国王对大明朝的冷漠,他们推翻了光海国王。

或许朝鲜人怀念大明朝,他们接受大明朝的文化、精神、服饰和儒家学说,或许他们还以一种孺慕之情眷念着明王朝,于是在满洲统治者统一中国之后,朝鲜人攻击满洲人,并且回避接受清王朝对他们的册封,他们回避成为清王朝的附属国。

后头的朝鲜王朝用朝贡和礼物买通清朝,买通清朝不再干预朝鲜国内事物,朝鲜半岛的大门对中国关闭了。

第54章 不念过往

中都督唐纵原本想着将那帮朝鲜人都拦住, 拦在山海关外, 但他后头觉得多此一举, 因为朝鲜人都善于写作, 尤其是他们将大明官方用语写得非常流畅, 但这些人无一例外地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唐大都督心想,等这些朝鲜人进了北京城,真要一五一十地说起崔家的事情, 恐怕也够呛。而以嘉靖帝的性格, 只要不伤及大明朝的根本, 他其实也懒得管朝鲜国内究竟又发生了甚么斗争。再好比这回戚英姿所想要的翻案,到最后可能也只是白扯淡。

唐纵认为, 戚英姿根本不用妄想得到甚么公平的翻案机会,更不用指望恢复原职,她若是想洗刷冤屈, 无非就是静悄悄换回大明人的身份活着, 充其量不再背负叛将的罪名。

若要马世远和钟水斋承认过错, 为她这些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公开做出补偿, 基本不可能。

夜幕深沉,唐大都督望着站在甲板上的崔蓬,他心道, 你也别太抱有期待, 就凭乳臭未干的沈约和那个甚么翰林学士,他们能翻出个甚么浪花来?除非是康嫔将皇帝得罪狠了,或者你们有实证能证明马世远自己图谋不轨, 再有钟水斋行贿受贿、刻意造假的证据,那么这桩事情兴许还有点说头。

唐大都督心中自有计量,而此刻崔蓬的心情也很复杂,一则是重回故地,二则她也渐渐察觉贝兆楹和马世远还有南京都察院三者之间关系并不简单,这似乎不是单靠沈约和杨宝儿二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沈约与杨宝儿先行一步到宁波府,接待他们的是宁波卫所的官员,相隔六年,行使接待工作的依旧是宁波卫所,只是接待的人从当年的游击将军戚英姿换成了另一个不知名的小吏。

杨宝儿怀疑宁波府参将贝兆楹不出现是故意膈应他们,甚至是贬低他们。但沈约正好觉得他们这回不应该住在卫所里,他们应该直接前往兵部在宁波府设立的驿站。

因为杨宝儿在路上刻意避免和沈约接触,导致事先两人几乎完全没有沟通,这下杨宝儿依旧不和沈约沟通,他跟着那小吏走,沈约想阻止也来不及,只得跟上。

不经过沟通的结局就是沈约和杨宝儿一起被贝兆楹甩了一道无声的下马威,那小吏原来不是带着二人前往宁波卫所,那小吏带着两人住到海边村落的一户渔民家里。

而渔民家里儿女三四个,床铺根本不够用,渔民又不敢违拗官兵旨意,于是要带着儿女住到自家的渔船上去,沈约与杨宝儿对视一眼,杨宝儿总算对沈约说了这一路南行的第一句话:“我们且在渔船上住一晚,明日再做打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3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海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