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209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有些恼怒的北方军政府,直接对找上门来的犹太人组织不客气地说道,有可能即将复国的兰芳共和国绝对不是犹太人统治的国度,而是一个保障南洋华人、酋长部落以及犹太移民共治的联邦。

  美国政府也对犹太人组织绑架政策的做法,极为反感,居然干脆就默认了北方军政府的说法,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这桩密谋中毫无发言权的原殖民地统治者荷兰人大为震怒,只是已经成为一个流亡政府的荷兰,根本没有办法阻挡美国人和北方军政府的合作,只好大声嚷嚷之后找上了英国人。

  英国人同样为这起密谋中没有他们的角色,而感到十分不满,表面上恩恩呵呵了一阵应付了荷兰人,转身就琢磨起了另外的事情。是不是在马六甲海峡的要隘处,要搞出一个亲英国的势力来呢?

第一九五章 缅北

  美国喜欢用M1命名自己的制式武器,比如M1半自动步枪,M1式75毫米榴弹炮,M1式155毫米加农炮,又或者M1式240毫米榴弹炮等。你如果以为美式M1火炮,就是指75毫米榴弹炮那就大错特错了。

  美式的M1火炮,除了155毫米口径,240毫米口径,还有数量庞大的105毫米口径。至于M1式75毫米榴弹炮,多在太平洋战区使用,反而远不如105毫米榴弹炮更为普及到美军步兵师中。

  驻印军曾经提出希望获得105毫米榴弹炮,但是美国人自己都不够用,哪里有的多,只好一股脑塞了数十门75毫米榴弹炮过来。

  实际上这款榴弹炮,除了机动灵活,适合山地作战的特点外,其他性能十分平庸,以至于美军自己也没有大批装备。

  美军M1式75毫米榴弹炮,是一种组合式火炮,可以迅速拆成几个部分便于炮兵携行,全炮重653公斤,最大射程9000米,射速为5发每分钟,炮组成员6人。

  北方军自己也不重视,毕竟射程达5700米的120毫米PM38重型迫击炮,全重也不过285千克,都已经列装到了营一级,而直接配发到排一级的80毫米34型迫击炮,全重不过57千克,也有2400米的射程,两者相结合的作战效力已经满足步兵营的需要了。

  但是在缺乏105毫米口径火炮的情况下,北方军的驻印军勉为其难的接受了M1式75毫米榴弹炮。

  印缅边界东侧新平洋外围,近百门M1式75毫米榴弹炮分成几个炮群,杀气腾腾指向远方,等待指挥部的命令。

  很快,多部电话同时响起。

  各炮兵群指挥官飞快地抓起电话,简单地复述了一遍指挥部命令后,来不及挂掉电话,转过身来对早已望眼欲穿的炮手们大喊,“开炮。”

  嘭地一声,第一门火炮开火了,随后是无数声的榴弹炮在射击。

  十五里外的新平洋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驻守新平洋的是第十八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只有几门步兵炮和反坦克炮,在炮战中都使不上劲,自然惨重。

  民国三十二年初,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驻印军开始入缅反攻。

  斥候部队已经和日军发生过遭遇战了,所幸后续步兵营跟了上去,居然成功地击退了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进攻。前哨战的意外胜利,让驻印军高层顿时心中一阵狂喜,开始重新评估己方的战斗力,是不是原来的估计有些偏低了。

  对手可不是战力低下的第四等,或第五等师团,而是从东北一直打到新加坡,甚至还攻进南京臭名昭著的第十八师团。

  按照以往的经验,包括第十八师团在内的日军常备师团,其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几乎相当于关内中国军队的一个师。即使是北方军精锐的野战部队,也不敢轻易派出一个步兵营进攻日军常备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

  步兵营以下级别交战,北方军也不敢妄言一定获胜。但是到了步兵师以上级别的战役规模作战中,北方军拥有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支援,战力对比才明显占优。日军从来不缺野蛮死战的士兵,缺的是足够的重型装备。

  半个小时后,驻印军两个步兵营分兵两路发起了进攻,重型迫击炮和34型迫击炮几乎主宰了整个战场,被炮火准备炸得晕头转向的日军被迫选择撤退。等到后方北方军的攻击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赶来参战时,日军残部早已窜入茂密的丛林。

  反攻缅甸的桥头堡不出意外地被占了下来。

  为了首战胜利,驻印军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不仅集中了三个步兵师的M1式75毫米榴弹炮,还动用了除了坦克之外的所有重型装备,就连飞机都用上去了,再打不下了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老鹰搏兔亦要全力呀。

  驻印军全力反攻,驻守缅甸的日军立即大惊失色,以缅北重镇密支那为基地的第十八师团马上收缩兵力,一边请求南方军总部派兵增援,一边主力北上胡康河谷进行决战。

  原本防守密支那重镇的日军部队,还有第五十六师团,但是防守的主力第十八师团誓要北上决战,南方军总部担心守卫力量不足,就急忙调集第五十三师团,组建了第三十三军,统筹缅北战事。

  但是此时北上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无法得到南方军有力的空中力量支援,面对铺天盖地的迫击炮火力和难以盯防的空袭作战,亦感到十分吃力,接连在数处小规模战斗中吃亏,被迫将新到的第五十三师团一同拉上北上胡康河谷地区决战。

  驻守密支那的日军再次削弱,除了第五十六师团,还有第十八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

  而在东北战场,葫芦岛大本营已明确了先攻辽东半岛的计划。无他,只是因美国人提出要想给兰芳共和国复国,就需要北方军自己去攻占西婆罗洲地区,以避免美国人在荷兰人那里的尴尬。

  北方军大本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本来就是胡乱放出来的一个鱼饵而已,原本是用来钓其他大鱼的,谁成想后来局势的发展硬逼得北方军只好蒙着头上了。

  攻占西婆罗洲简单,只要驻印军攻克缅甸南方或者泰国南部以后,直接用运输机空运过去伞降好了,反正那一带也不是日本人防守的重点,兵力并不多。

  关键是后续的补给和巩固,没有海军的参与是万万不行的。

  北方军仅有的十几艘驱逐舰,都缩在辽东湾里,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日军死死封锁住了。要想靠着十几艘黑灯瞎火才能出动的潜艇,南下到西婆罗洲就实在太不靠谱了。

  在攻打大连还是攻打通化的选项上,北方军大都督陈安隐隐约约也有先打回老家的想法,再加上夺回辽东半岛释放海军战力的任务一出来,进攻营口金州大连自然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了。

  至于最最关键的环节,如何避免遭到了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打击的问题上,北方军大本营倒是非常轻松的混过去了。很简单,等到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被美国人摧毁了,北方军的小舰队再南下不就是了,毕竟现在已经可以看出联合舰队的颓势了。

  作战方略定下了没多久,一个惊人的消息传了过来。

  美国人在南太平洋前线,派出一个中队的十八架P-38战斗机,足足超低空飞行了近七百千米,其中十六架准时到达目标空域,随后成功伏击了由六架零式舰载战斗机护航的两架日军运输机。

  P-38战斗机的格斗性能确实不如零式战斗机,但是十二架P-38被分出去负责拖住六架零式战斗机,足够日本飞行员忙乎一阵了。

  就这么一丁点的时间差内,另外四架P-38战斗机对着运输机狂泄了无数子弹,仅仅三十秒而已,日军运输机被瞬间打成了筛子。

  坐在运输机内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顿时毙命。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匪夷所思的一次战斗机伏击任务,居然就这么成功了,奇形怪状的P-38战斗机一举成名。

  于是乎,北方军大本营也纠结了,是不是将美国人提出的P-51B战斗机援助方案,改换成更有名气的P-38战斗机呢?

  没等大本营作出决定,美国人输送过来的P-51B战斗机已经运抵葫芦岛,改换P-38战斗机的计划在酝酿之中就夭折了。

  几天后,北方集团驻美国的代表,心有灵犀的发回一纸电文,详细介绍了P-38战斗机的技术数据。

  已经开始试飞新的P-51B战斗机北方军空军,见到P-38战斗机的数据后马上闭口不言,都在暗自嘀咕幸好没有作出更换的决定呀。

  P-38战斗机确实是一种强大而成功的战斗机,其够机体够坚固,结实到零式战斗机实在不愿意在P-38身上浪费机枪子弹,打上去没什么效果。其航程足够远,远到自己的飞行员被糟糕的舱内保温和过于疲劳而失去意识。

  但是在P-51野马战斗机不断改进的巨大潜力面前,P-38战斗机开始出现疲态了。

  美式P-51B战斗机,全重5352千克,换装了一台1490马力水冷的梅林发动机,最大时速706千米,巡航时速523千米,不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1898千米。

  明显可以看出,P-38战斗机足够优秀,但是P-51B战斗机是新锐,性能更加出众。

  遗憾地放弃P-38战斗机的过程,让北方军高层产生了一个错觉,以至于随后进行的引进夜间战斗机谈判中,北方集团代表非常随意地就放弃了由正在试验的P-38M夜间战斗机,而选择了同样还在研制的F6F-3N地狱猫战斗机。

  关于F6F战斗机根本是舰载战斗机的问题,被谈判人员华丽地忽视了,根本没有多少其他的选项呀。按照美国人的说法,至少要到夏末,才有可能提供正式投产的F6F-3N夜间战斗机。

  话说回来,随同到货的P-51B战斗机一并到葫芦岛大本营的,还有另一款被称为M1火炮的240毫米榴弹炮,美国陆军炮兵手上威力最大的一种火炮。

第一九六章 要塞

  又是一年马莲花含苞待放的时节,淡淡的花香悄然弥散在阶州各处。

  意外得知自己曾经遭到情报署秘密调查的北方军政府犹太裔高层科瓦尔,不由怒由心生,跑到阶州情报署总部臭骂一通,然后赶紧滑不溜秋地跑到了葫芦岛。谁知道那些阴损的情报署官员,会不会故意埋下几个坑,让科瓦尔倒霉一段时间。

  还没等科瓦尔来到葫芦岛,情报署总部的告状电报已经发到了大本营,陈安和林玉山等人差点就要笑死了,不过他来得正是时候。

  等到接到了科瓦尔,安慰几句后,陈安就赶紧打发他去了吉林。

  吉林城东面,现在已经出现了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初胚,这就是丰满水电站。北方集团当年一直想干,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完成的水电站建设项目。

  自己撞上门来的科瓦尔,非常郁闷地带上一大批从兰州赶来的水电专家,跑到这个刚刚被北方军收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查验。

  日本人撤退地非常凌乱,资料也都遭到破坏,谁也不知道这个水电站到底有没有建好,或者有什么巨大安全隐患,北方军大本营很不放心,这才有了科瓦尔一行。

  丰满水电站,位于流经吉林城的松花江上游,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关东军占领东北后,早就垂涎三尺的日本人马上就派人接管了北方集团遗留的基础实施。民国二十五年,关东军总部多次指令伪满洲国出面,确保五年内在松花江上建成十八万千瓦的丰满水电站,日本人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

  为了赶进度,在缺乏重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伪满洲国到处抓捕来的劳工死伤枕籍,据说每天都可以摊上两名以上死亡名额,而这一干就是整整干了将近七年。

  科瓦尔等人组织专家进行初步勘察后发现,虽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已经是全心全意为主子工作了,但是整个建设进度依然滞后,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都只有一半完成,但是大坝蓄水却在去年开始了。

  北方军大本营发来电报,询问能否启动发电,并将电力输送到葫芦岛。

  临时成立的丰满水电站指挥部,慎重研究后,研判认为发电是可以发电的,但是危险系数过大,而且从吉林将电力输送到葫芦岛耗损亦是极为严重的。

  日本撤退时大坝尚未完成,有些坝段还没有按设计断面浇完,而且坝基断层未经处理,已浇的混凝土质量很差,廊道里漏水严重,坝面冻融剥蚀成蜂窝状。

  也就是说,实际上大坝安全处于危险状态。

  但是水电站的发电设备安装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按照日本人的原计划,将安装8台各装机容量6.5万千瓦的大型机组,以及2台装机容量各1300千瓦的厂用机组。

  等到科瓦尔等人查验的时候,丰满水电站发电厂房中已经安装好了4台大机组和2台厂用机组,剩下的4台机组部分设备也已到货。

  最后敲定的整改方案,是采用灌浆加固的方式整体修缮保证大坝运行安全。

  葫芦岛大本营并不在乎沿途的损耗,只要能将电能输送过来就成,很快就批准了启用丰满水电站的计划。

  真正的施工却依然拖了半个月后才开始。

  科瓦尔等接收了丰满水电站后,同样接收了数万名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劳工。采买大量物资,尤其是足够的粮食、药品、衣服等耗费了大量时间,战乱的年代这几样东西有钱都一时难以搞到。

  大批劳工休养半个月后,才勉强恢复必要的体能,不至于稀里糊涂的倒毙在路上。这个时候,丰满水电站才敢开始建设。当然,等到从兰州调集过来的大批工程机械到达后,大部分的劳工,收到了路费被遣散回家了。

  民国三十二年,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丰满水电站投产发电,首批投产发电的大型机组为四台,几个月后又增加到八台,总装机容量超过五十万千瓦。

  漫长的输电线路一路南下,辗转进入了葫芦岛大本营。

  随后,大本营命令铁路部门每日供应大本营的原材料运能需要增加一倍,结果让本来就运力紧张的铁路部门叫苦不迭,幸好奉天收复后大批的原材料可以在东北采购了。

  莫名其妙的,葫芦岛大本营向已经连成一片的北方军东北战区输送军火数量猛然暴涨,顿时让原本计划继续休整一段时间的北方军活跃起来。

  与北方军隔着辽河入海口对峙的营口日军,当即叫苦不迭了,游击队比驻守的日军还要猖獗,伪满军更是士气涣散三心两意,防守压力实在太大了。

  几天后,日军斥候部队秘密侦查到北方军数个炮兵营再往前线移动,显然有加强辽河西岸火力的迹象。

  眼见式微,关东军干脆趁着这段时间北方军空军活动稀少的时机,下令营口、盖平一带日军全部南撤,沿着千山山脉退入所谓的关东州,准备依托数十年的战备积累进行战略决战了。

  关东州落入日本人手中已近四十年,尤其是旅顺堡垒工事,其港口群山怀抱,东为黄金山,西为老虎尾半岛,地势险要,先后经过满清王朝、沙俄帝国和日本关东军三方不停翻修加固,号称一座不可攻破的要塞。

  作为关东州的核心阵地,依托东鸡冠山、尔灵山、黄金山、白银山等地形,旅顺要塞共修建了40多座永备性堡垒群和70多座炮台工事,所有的堡垒和炮台都用铁丝网、陷阱、地雷以及大量的步兵掩体来保护。

  旅顺要塞的外围是以横山、小孤山为后靠的大连城防体系,关东军航空兵大连基地也就坐落于此。

  而在更北部的前沿阵地,是扼守金州地峡的南山防线。

  金州南山,因形状酷似一把打开的折扇,因而又被称为扇子山,海拔虽然不高,却是金州地峡北端的制高点,山的西部是渤海金州湾,山的东南部为黄海大连湾,是扼制通往大连和旅顺的交通要道。

  整个南山防线将金州城都包了进来,堡垒工事众多,背后又依靠着南山制高点,成为了旅顺要塞的第一道防线,关东军收拢了营口、海城一带的驻军二个师团进行死守。在大连城防体系中,还有关东军航空兵部队和一个步兵师团。关东军在南线的主力则猬集在了旅顺要塞之内,还得到了部分日本海军舰船的支援。

  关东军狂妄地叫嚣,坚不可摧的旅顺要塞工事,足以让北方军流尽最后一滴血。

  昔年日俄旅顺会战的时候,从日本海军突袭港口俄军舰队开始,一直到俄军决定投降将还保持相当完整的要塞拱手相让,整整持续了329天,甚至让日军付出了超过十一万人的巨大伤亡。

  这还是轻的。

  投降的俄军部队,建制完整,弹药也并不短缺,完全还具有一战之力,再打上几个月,让日本人再付出数万伤亡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因为临时接任指挥官的俄国将军腐朽没落,在前任坚决抵抗的指挥官意外阵亡后,惊恐不安,毫无士气,很快就选择投降罢了。

  日本人不是俄国人,也没有如此贪生怕死的高级军官。

  关东军的疯狂叫嚣,由此推论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当年指挥混乱的沙俄军队,都可以让进攻的日军耗时耗力之外,更是伤亡惨重。战力更强的关东军坚守旅顺要塞,自然能够让北方军付出更大的代价,更漫长的时间。

  甚至,关东军武断地判定,旅顺要塞坚不可摧,是北方军用不可攻陷的远东第一要塞,至于另一个重要据点通化堡垒工事群,反而只是为了尽可能让北方军流血的磨盘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2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9/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