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210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东京大本营的估计可能悲观一点,他们认为旅顺要塞至少可以坚守两年以上,为日本本土防御圈的建立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

  但是从战术来说,旅顺要塞日军轻易放弃营口却是不妥当的。

  北方军很快觉察到了营口被弃守的情况,三个步兵营分头前进,紧咬着日军撤退部队的尾巴冲进了营口城,其中一个营马上就抢占了刚被遗弃的营口机场,另外一个营北上击溃了伪满军部队夺取了大石桥,还有一个营则非常大胆尾随南下直冲到黄旗堡附近才停下来。

  南撤的关东军部队,一见黄旗堡北方军步兵营势单力孤,居然立即杀了一个回马枪,差点让这个有些冒进的北方军步兵营被包了饺子。好在空中力量支援的及时,激战半个小时,损失大半的步兵营狼狈撤出了被炮火摧毁的黄旗堡,避免了取消编制的悲剧。

  次日更多的北方军南下,再次占领已成废墟的黄旗堡,建立起了对南防御工事,至此关东军北上的道路也被截断,旅顺要塞和通化基地被彻底分割开来。

  关键的问题是,营口机场被北方军启用后,空中力量的南下攻击无须经过海上路线,而是直接从营口南下就是了。这一路线改变的巨大好处,就是伤损的飞机可以在陆上迫降,或者跳伞的飞行员也不至于因为营救不及在海中殒命。

  从营救飞行员任务中解脱出来的北方军驱逐舰支队,终于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海军本身担负的进攻角色上来了。

第一九七章 争执

  辽东半岛犬牙交错的新战场正在逐渐形成,葫芦岛的北方军参谋本部为此调动部队,补充弹药,呼叫空中增援,忙得不可开交。

  美国人发明的SCR300背负式步话机确实非常好使,这种重约16千克的步话机通话距离超过16千米,与重约2.2千克通话距离1.6千米的SCR536手持式步话机相结合后,简直是陆军作战的倍增器。

  要不是有线通讯在保密性以及抗干扰性上还是有相当优势的话,说不定北方军已经直接淘汰掉有线通讯系统了。

  不停地有讯号传入指挥官的SCR300系统,“长官,东侧山头搜索完毕,安全”,“北侧山谷,安全”,“南方山岗,安全”??????

  “长官,斥候小队已经对周围完成搜索,没有异常。”放下步话机后,斥候队长向正盯着四周查看的虎子报告。

  虎子点点头,没有吭声,伸手向后面作了一个手势。

  十几名侍卫很快散了开来,前方是一个庄子的废墟,荒废的时间已经够远了,凌乱的碎石之中杂草丛生。

  过了一会儿,陈安、林玉山、虎子等人缓缓走了过来,无比惆怅地看着这一处荒芜的庄子,少年时候的快乐时光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徐永昌和邓宝珊却在看稀奇,他们听说老板要到昔日的陈家庄去转一转,立马就跟了上来,老板口中的昔日陈家庄早已经被吹得天花乱坠了,无论如何都要来见识一下的。

  “都快四十年了,我们才回到老家。”林玉山感慨万千。

  虎子顺手扔出一块碎石头,将一只山鼠惊得到处乱窜,西索西索钻进一个草丛里逃之夭夭,“过几天,我派人来重建陈家庄。”

  “不必了,老的老,走的走,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还对这里有印象,其他人心中的陈家庄是在阶州,不是在辽东。”陈安俯下身去,亲手摸了摸冰冷的碎石头,淡淡地说道。

  “老爷他们怎么说?”虎子想到老一辈,就再问了一句。

  陈安摇了摇头,“老爷本来就是阶州人,后来才来辽东,不会再来这里了。哦,对了,玉山倒是辽东本地人,旅顺口的吧。”

  林玉山耸耸肩,有些阴郁地说,“老爹才懒得跑回辽东来,他只是嘱咐我将旅顺白玉山上的日本人石塔给炸个稀巴烂就是了。”

  日本人石塔?那是什么玩意,大家一时不解了。

  日俄旅顺会战的时候,由于指挥官乃木希典的愚蠢指挥,死伤人数实在是太惊人了。为了假惺惺表达对战死炮灰的纪念,减轻自己指挥失误的责任,乃木希典主动提议在旅顺白玉山上修建一座蜡烛状的表忠塔,以后就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对日本人怀有彻骨仇恨的林老爷子,当年就是从旅顺逃出来的,自然对这座关东军宣言自身武士道功勋的石塔恨之入骨了。

  “那就派攻击机用重磅炸弹干掉它。”陈安听罢石塔的解释,马上冷冷地表态了。

  徐永昌走上一步,“这个不是重要军事目标,没有列入首批轰炸名单,回头就把它添加上去。”

  “对旅顺会战是怎么考虑的?”陈安干脆停下脚步,问起了正事。

  显然这一块是邓宝珊在负责,他马上接过话题,“日俄旅顺战役打得太惨烈了,已经证明了要塞防御的坚固,北方军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伤亡代价。我们的建议是首先发挥空军优势,摧毁日军航空兵,然后封锁住旅顺港,切断海上补给线。正面战场则是大量使用M1式240毫米巨炮,逐一摧毁敌人火力支撑点,不断向南压缩。”

  北方军主要使用的Hs-123攻击机和He-111中型轰炸机,都只能挂载单枚最重250千克的炸弹,对某些实在太厚实的永备性工事还是无能为力的。新列装的B-24D重型轰炸机,倒是可以轻易携带单枚500千克的炸弹,只是高空水平轰炸的准确性稍微偏低了一些。

  倒是给北方军海军配备的Ju-87C攻击机,也可以携带重达500千克的单枚重磅炸弹,可惜只有三四个中队而已,远不如空军拥有的攻击机和轰炸机数量巨大。

  北方军陆军新近配备的240毫米榴弹炮自然就派上了大用场。美国M1式240毫米榴弹炮,全重21.6吨,炮弹重达160千克,最远射程23100米,操作人员25人,持续射速每两分钟一发。

  这种大口径的巨炮,无可挽救的缺点就是实在是太笨重了,即使使用袋鼠装甲车也只是勉强拉动。当然还有射速够慢的问题,不过在恐怖的威力面前,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竟,再怎么慢的火炮射速,还是比姗姗来迟的空中支援来得便捷,尤其是威力足够的情况下。

  240毫米口径的巨型炮弹,已经可以摧毁绝大多数重型钢筋混凝土堡垒了,而且一个小时三十发的射速,完全可以匹敌一口气出动二个攻击机中队的轰炸效果,更关键的是相比起来炮击成本低廉多了。

  在辽东陈家庄的废墟处,一番争论之后,陈安同意了中部军团提出来的火力杀伤削弱围困作战方案。妄想一鼓作气打下要塞,即使是北方军自己也觉得不是很现实。

  而此时在缅甸北部的新平洋,刚迁移过境的驻印军司令部里同样也是爆发了一场争执,但是与陈家庄废墟不同,这里充斥着一股浓浓的猜疑情绪。

  胡康河谷的对抗进入更加残酷的阶段。日军第十八师团终于展现出一个老牌师团的实力,死战不退,顽强反击,甚至时不时来几次捆绑上炸药包的敢死队人弹攻击,让处于进攻一方的驻印军也是焦头烂额、筋疲力尽、伤亡日增。

  眼看步兵营一个接着一个地投入似乎没有尽头的丛林绞杀战,驻印军司令部也急上火了。看起来驻印军的新兵们经历了战火,很快就成为了老兵,但是日军第五十三师团同样也是锻炼出了一个又一个步兵大队老兵。

  更麻烦的是,丛林绞杀战中,驻印军的伤亡要大于日本的南方军,如此打下去,缅甸攻下来北方军的驻印军也报废了。

  奇袭密支那机场,截断胡康河谷后勤补给线,是驻印军指挥官孙蔚如提出的意见,意图打破缅北战事的僵局。

  无论是前进胡康河谷的第五十三师团,还是留守密支那的第五十六师团,都严重缺乏重装备,唯一的防空火力就是日本陆军九八式20毫米防空炮,而且还明显不足。第十八师团的重装备倒是较多,不仅有20毫米防空炮,还拥有八八式75毫米防空炮,却全都拉到胡康河谷对抗北方军的飞机了。

  由此可见,密支那的防空力量是偏弱的,如果一举突袭占领位于密支那西郊的日军机场,盟军完全可以采用机降的方式,运送过去足够的兵力和兵器,截断密支那南北的运输线。唯一可虑的是,奇袭部队的战斗力在夺取机场后,还能否顶住守军一个多师团的疯狂反击,一直到援军成功到来。

  但是这个意见遭到了英国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的坚决反对,这名英国绅士骄傲地说,“打仗,你们中国人不行。战争用诡计是永远走不通的,尤其是奇袭密支那的计划,根本就是将士兵的生命白白消耗掉。”

  孙蔚如有些不高兴了,“那么尊敬的英国绅士,你认为该怎么打?再抛弃一次友军?”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参战,如果不是英军的仓惶撤退,非常有把握将日本人挡在缅北丛林里,而不是后来的损兵折将。

  英国人也恼火起来,“那是战略撤退,每一名英国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中国人就是炮灰了?”孙蔚如毫不客气地反击回去。

  美国人一见情况有些不对路,争执激烈起来了,赶紧上来岔开话题。

  最终三方不欢而散,英国人拒绝任何有违逐步推进原则的进攻方案,宣布不参加缅北战事。美国人和中国人有些嘀笑皆非,至今为止,除了指挥部出现几名英国人外,本来就没有任何一名英军士兵在缅北参战。

  英国绅士的无耻可见一斑。

  美国人却非常赞赏这个奇袭计划,答应派出一支部队参与奇袭,以便于呼叫美国空军的支援,至于北方军空军的支援,自有他们自己人负责。

  蒙巴顿见到美国人和中国人居然在他的反对下,坚持要推动密支那奇袭方案,不由嗤之以鼻,恼羞之余向伦敦大本营电报中用讲笑话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将所谓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愚蠢告了一状。他甚至断言,除了牺牲士兵之外,奇袭密支那将一无所获。

  美国人没有理会英国人的满腹牢骚,还是按时发动了对密支那的大规模空袭。驻印军和美军的联合突袭部队,也悄悄绕道出发,再一次钻进了可怕的丛林深处。

第一九八章 奇袭

  缅北重镇密支那,东南亚连绵不绝的雨季总是让人烦不胜烦,尤其是战斗打响的时候,灰霾的雨天不仅总是瞄不准对方,泥泞的湿地也根本冲不起来,碰到的问题只能是更糟糕。

  美国空军负责的首轮空袭已经退场了,下一轮的空中支援显然没有这么快。

  机场里面的日军飞机,为了躲避空袭,都临时升空飞往后方的八莫一带去了。

  半个小时前,趁着持续十几分钟的大规模空袭引发的混乱,钻了几百里丛林偷偷摸到密支那西郊机场的中美突袭队,一举冲过了机场外围,突进机场内部防御圈中。

  日军驻守机场的一个步兵大队很快就反应过来,从防空设施中直接发起了反击。

  盟军的情报部门显然没有完全搞清楚密支那西郊机场的防御情况,驻守的日军居然在营房附近以及几个关键的要点挖掘了坑道工事,出口还修筑了暗堡,平时用覆土遮挡,丝毫不引人注意。

  关键的时候,营房以及地下防空洞出口被突击队堵住的日军,突然从机库、跑道翼侧等地暗堡中开火,致使就要冲到塔楼附近的突击队腹背受敌,反而被围住了。

  十几名日军趁机冲进了原本空虚的塔楼,几挺机枪一架,顿时彻底封住突击队攻击的道路。

  戴着美式钢盔的上尉,手臂上不小心挨了一枪,临时包扎起来的纱布不停地渗出血液,没有受伤的左手抓着步话机喊道,“该死,B连在什么位置?C连呢?”

  原本负责指挥的少校营长,非常倒霉地在机场外就踩上了地雷,现在生死不知,只好由A连的上尉指挥官接手了前线指挥权。美军参加突击队的只有一个步兵连,指挥官军衔也是上尉,倒是非常明智的没有和三个中国人的步兵连指挥官争夺指挥权。

  嘭,嘭,接连两发迫击炮弹砸了过去。

  塔楼晃了一阵子,悉悉索索掉了很多烟尘下来,随后机枪火力更加凶猛了,居然是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狗屁的60毫米迫击炮,难道是烧火棍?”一见毫无效果,上尉顿时破口大骂。

  突进机场内围的A连,前被塔楼火力死死压制在一处残垣断壁后面,再后面又被暗堡中的火力挡住了随进的B连、C连,以及美国人的步兵连。

  机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旷,眼见四处被围的手下伤亡迅速增加,上尉眼都红了。

  驻印军得到了大量的美式装备,甚至为了和增援到印度的美国军队统一弹药补给口径,后来干脆就彻底美式化了,清一水的M1半自动步枪和勃朗宁轻机枪,以及最早在纽约黑帮中混出名声的汤姆森冲锋枪。

  也是非常奇怪了,这些装备在十分注意更新换代的北方军中都曾得到大规模列装,到了现在则又换装了其他不错的新锐武器,而美国人正是因为看到北方军的成功试用而决定在军中全面配发的。

  结果到了接受美国人援助的驻印军当中,就变成了重新列装已经淘汰下来的旧装备。

  显然,全美式装备并不一定都有好处。

  比如面对日军暗堡中疯狂的机枪火力,被挡在外围的突击队主力两个驻印军步兵连和一个美军步兵连,使用列装的60毫米迫击炮一顿炮击之后,暗堡只是掀去了顶层的覆土而已,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丝毫无损。

  “火箭筒呢,火箭筒在哪里?”气急之下,扔掉嘈杂的步话机,上尉对着后面大吼。

  灰头灰脸的军士长冒了出来,“长官,炮塔距离有些远,前面又都是开阔地,火箭筒手钻出去就是活靶子,根本没法打。”

  上尉立即说道,“我调几挺机枪,临时封住对方的枪口,火箭筒冲上去打一发试试看。”没等军士长回答,上尉已经再下令旁边的三挺机枪准备了。

  军士长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机枪火力马上集中起来,打在塔楼的枪口附近碎屑四溅,火星直冒,塔楼火力瞬间停了片刻。

  军士长抓起准备好的火箭筒就冲了出去。

  一道耀眼的红光飞快地蹿了过去,在塔楼中部炸出一团浓厚的黑烟。硝烟散去,塔楼中部只是破损严重,但是远没有到会坍塌的地步。

  看到爆炸结果有些惊讶的军士长,转身就狂奔回来,还没有跑出几步,就被追踪而至的日军子弹打倒在地。

  见鬼了,塔楼也造这么坚硬干什么,上尉一拳狠狠砸在了墙壁上。

  “工兵呢?跟上来的有没有工兵弟兄?”上尉没有办法了,只好采用最后一种笨办法。

  三名工兵马上凑了上来,“长官,只有一个炸药包,”其中一名工兵应道。

  “一个也要上,再炸不了,就只好用人命填了。”上尉果决地说道。

  没有半丝犹豫,上尉对着身边的士兵大声喊道,“除了机枪封锁塔楼枪口,步枪手和狙击手也都各自选择一个枪口进行封堵,必须确保工兵冲到塔楼下面。”

  拼命射击的火力掩护下,三名工兵同时蹿出了低矮的残垣,除了中间的工兵夹着炸药包,前后两名显然是为了当肉盾的。

  第一名工兵冲出没多远,就一头栽倒在地,除了塔楼,附近还有不少日军坚守的工事和营房。

  夹着炸药包的工兵也在半路上被击中了。

  最后一名工兵,抢过炸药包,狂奔数十米,居然成功地冲到了塔楼前面,没有时间拉上引信,插上雷管就直接引爆了。

  轰的一声巨响,火光立马吞噬了这名引爆炸药包的工兵,随后是吱嘎作响的建筑坍塌声响。

  上尉从残破的墙壁后面一跃而起,抓起汤姆森冲锋枪,就带头发起冲锋。

  几十支汤姆森冲锋枪平端着冲在最前面,后面是步枪手和机枪手们,百多米的距离一晃而过,日军的营房被攻进去了。

  被端了后路的暗堡日军终于大乱,外围的突击队立马发起新一轮的冲锋。

  就在残余的日军刚逃离机场,密支那城区增援的日军已经赶到了,十几发榴弹炮弹马上就砸了过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2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0/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