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623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以韩卿之见,对南面之敌,该当如何应对?”尽量按捺住心中的负面情绪,耶律贤问韩德让。

  韩德让的态度也十分明确,直言道:“奚王府辖地乃大辽根基所在,不容有失!道路阻塞,交通不便,王彦超军北来,深入我境,鏖战既久,敌军势衰,辎重补给也更加困难,以臣看来,汉军的攻势必然放缓,进攻乏力。

  只需强关固碍,保证和众、归化的驻守,便可无虞。然而,此时奚地不稳,人心惶惶,还是需要遣派援军,提振士气,增强信心,以稳固防御!”

  耶律贤点了点头,沉吟几许,抬首严厉道:“奚王老迈丧志,不堪其任,朕看派兵的同时,还当遣将,换一个强力的大臣前往,负责奚地大局!”

  显然,耶律贤心里,对于奚王筹宁还是不满的,在他看来,朝廷虽然抽调了大量奚人士兵用于各线战场,但是其底蕴仍旧深厚,在占据地利优势的情况下,还能被王彦超一支偏师打得叫苦求援,不是他心怀二意,就是其老迈无能。

  对耶律贤的意见,韩德让眉头稍微褶了下,似乎有所异议,在他看来,国逢危难,还当和协国内诸部,上下同心,以御汉军,奚人更是该重点团结的对象。采取过激的、对奚王不信任的安排,容易使奚人离心。

  不过,见耶律贤额泛阴霾、神情冷淡,显然意见坚决,韩德让也不好反对,他可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帝,主意坚定着了。

  “你觉得,支援多少兵马为宜!”耶律贤直接问韩德让。

  韩德让答:“以稳守为主,辅以奚族部兵,一万人足以!”

  看着耶律贤,韩德让又问:“陛下欲使何人南下?”

  “南枢密使,高勋!”耶律贤稍作迟疑,肯定地道。

  对此,韩德让似乎又有所迟疑,这段时间,由于耶律贤对汉臣大肆提拔,委以军政要务,已经引起了不少非议。

  若是再让高勋去负责奚地军政事务,只怕少不了波澜。高勋,毕竟同他们韩家这样根基深厚的汉臣贵族不同,属于半路归附,是耶律德光灭晋后,才投诚的南朝名门。哪怕二十多年过去了,和早已融入辽国那些土生土长的汉族大臣,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毕竟亲疏有别。

  虽然心中怕引发不好的影响,但韩德让还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他终究还是汉臣。因此,拱手说道:“高枢密允文允武,为政治军,皆有建树,以其才干,可委其任!”

  “就这么定了!”耶律贤没有注意到韩德让的异样,拍板道。

  如今的辽国就是这样,局势日蹙,局面越不妙,各种问题也就越多,任何一种决策与选择,都可能引发不良影响。

  “高勋去奚王府,南枢密院的事务,就由韩卿担当起来吧!”耶律贤看着韩德让,说道:“也更能名正言顺地,参赞军机!”

  “陛下如此抬爱臣,臣感激涕零!”闻言,韩德让面无喜色,说道:“只是臣资历薄弱,能力不足,难堪大任,如此提拔,恐人心不服!”

  “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做这无谓谦辞!”耶律贤声音当即大了几分,直刺刺地盯着韩德让:“你韩致尧有什么能力,你知,朕知!你们韩家英才辈出,你韩德让更是其中翘楚,值此国难之际,正当勇于任事之时,你还推脱什么!”

  “多谢陛下信重,臣定然鞠躬尽瘁!”面对耶律贤这有些动情的话,韩德让内心也生出几分感动,垂首躬腰,郑重道。

  耶律贤道:“大辽不乏猛将勇士,唯缺智略之才,自北枢密前往漠北主持大局后,朕身边,能够统筹全局的大才,也只有你韩德让了!”

  “陛下过誉了!”韩德让道。

  由于王彦升、杨业两支汉军奇兵袭漠北,导致辽西北大乱,甚至殃及东部,无奈之下,耶律贤派新任北枢密使耶律贤适西去,组织军队,对付那些深入漠北的汉军。

  “那刘廷翰军什么情况了!”耶律贤改变话题。

  提及此,韩德让脸上不禁露出少许的尴尬,当初就是他设谋,图歼刘廷翰军,结果由于对方的嗅觉奇敏,谨慎地撤军了,导致计划落空。虽然耶律贤没有责怪,但韩德让自觉脸面挂不住。

  “禀陛下,刘廷翰此人,实在狡猾,自六月再度北上以来,更加谨慎了,始终在漠南漠中一线同西南招讨使军纠缠试探,似乎已然完全放弃了北上的意图!”韩德让有点郁闷地道。

  “难道就这样坐视其猖獗?”耶律贤冷冷道。

  韩德让一脸肃容,稍作迟疑,拱手道:“陛下,刘廷翰虽然机狡,自以为背靠漠南,广布候骑,便可进退自如,我军也确实拿其没有大多办法。

  不过,时日既多,他若沉浸于这种试探纠缠之中,难免麻痹!臣以为,大辽可以再大胆些,举上京之兵南下,直袭其众,再分兵远抄,或可出其不意!不过,如此需要从速、从快,不能再给其任何反应的机会!”

  “好!”听此策略,耶律贤几乎不假思索,冷声道。

  目光坚定,耶律贤仿佛发现怨气一般,朗声道:“自汉辽开战以来,我军处处防守,处处失挫,一味被动防守,岂能长期保持周全无失!我大辽的控弦之士,还当用来进攻!前次北伐,尚且主动出击南口,此番南院大王也敢重兵反击于耀州!

  草原上,还是我大辽儿郎纵横驰骋的战场!此番,不只全师南下,朕还要亲征!”

  对耶律贤的表态,韩德让不禁面露意外,他是真的感到诧异了,眼神中带有少许的赞许,韩德让认真道:“陛下有此志气,定能激励将士,斩获胜利!”

  耶律贤挥了挥手,起身踱了几步,突然扭头对韩德让道:“如今的战局发展,对大辽太过不利了,虽然当立足于守,但一味的退缩防守,只会让大辽处处被动,处处落后!”

  “陛下的意思是?”韩德让附和道。

  耶律贤抬手直指南方:“如今的战争,都发生在我大辽境内,让汉军太过轻松,几无负担,毫无顾忌,也太让南朝好过了!我们收缩防御,集中力量,可不是让大辽长期处于此等劣势之下的,必须做出反击!

  十数万兵马,聚集于上京周边,不能坐看形势变化,虚耗钱粮,朕意,提兵南下,将战火烧到汉境。你此前也说过,汉军此番北伐,精兵齐出,其北部疆防远不如此前牢固,漫长的汉辽边境,岂能处处完善,只要我们南下,总能找到破绽!

  辽东局面,已然危如累卵,我们不能再坚持保守防御了,该当积极求变,以期破局!”

  耶律贤一番掷地有声见解,让韩德让不禁感慨,皇帝年纪虽轻,但颇具胆略啊,若是换作耶律必摄,绝对没有这样的决心与勇气。

  同时,对于耶律贤的想法,韩德让也是持一定认可的,随着战争的深入,局势已然很明朗了,越发朝着不利于辽国的方向发展。而一味的被动防守,不加变通,确实只会让己方陷入无尽的麻烦与困窘之中。

  但是,要变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决定的,有些问题,必须得考虑到。想了想,韩德让对耶律贤道:“陛下所言,直指大辽将士心声,穷则思变,对汉战争,也该有所改变!不过,南下之事如欲成行,还当有两点前提,其一,漠北不能再出现问题,不能再让西北的那支汉军将动乱向东扩散!其二,奚族属地,务必守住,不能再让王彦超军再北进一步!”

  “在此前提下,方可从容南下,并且,还当在对刘廷翰军作战之后,再根据战局进展,随机应变!”

  对于韩德让进言,耶律贤也听进去了,略加思索,决然道:“西北汉军既是偏军,更是孤军,相信北枢密拥漠北之众,足以制之!至于奚王府,再添兵五千!”

  显然耶律贤已然下定决心了,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要求变,要采取主动,不想再憋屈下去!

第246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

  决心易下,然而考虑到如今汉辽战局以及辽国所面临的窘迫形势,内心之中又难免产生些不自信。

  眉头高蹙,踟躇几许,耶律贤凝声道:“自开战以来,大辽损失多少军马将士了?”

  停顿了一下,韩德让继续道:“比起兵马损失,更严重的,是部民人口,漠南、漠北,虽全面收缩,也让汉军杀掠数万人。而东京道所辖州县,素为我朝粮赋之地,此番因为南朝北伐,严重耽误春耕,生产废弛,今岁必然免不了粮荒!为供馈辽东作战大军,东京抽调人丁甚多,已然引起民怨,人心动荡不已……”

  “这些都是必然!”闻之,耶律贤到没有急躁,显然有心理准备,尽量平静地指出:“眼下,为应付各线战场,大辽兵力已有所不足!”

  “陛下是想?”韩德让眼睛微眯。

  耶律贤:“朕有意对国内部族、州县,继续征召兵马,筹措粮秣,以弥补战场缺失!”

  以辽国的实力,无法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进行长期作战,在此前,也只是征召了约三十万兵马用于战争,但如今,死伤了那么多人,就消耗来讲,还是可以继续压榨国内部民百姓,扩充军队,也弥补损失。只不过,在军队的素质以及征召事宜上,也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但是没办法,面对汉军带来的巨大压力,兵少则必定难以支持。同样的,兵多又难以支撑……

  韩德让默默筹算一阵,拱手提醒道:“陛下,因战争之故,国内已然分外艰难,人心不稳,若再持续征召,抽调人丁钱粮,恐怕难堪其负,内外臣民,怨言将更重,甚至可能生出变乱!如东京道,自辽阳以北及渤海旧地,这段时间,就已然生出骚乱十余起……”

  耶律贤的表情上也露出少许为难之色,但想了想,还是咬牙道:“值此危难之际,正需国人勠力同心,共赴国难。若还瞻前顾后,那么待汉军打破辽阳,打到上京,国之不存,这些顾虑又有何意义?

  两颗苦果,总要吞一下一颗,否则,最终也只是顾此失彼的结局!”

  “是!”韩德让叹了口气,时至如今,给辽廷君臣的选择,实在是不多。

  “适才韩卿进言,似乎有意忽视了的东京情况!”君臣默然片刻,耶律贤忽然抬头,盯着韩德让:“如欲南下,漠北不可乱,奚王属地不容有失,那辽东呢?当下辽东的情势,才是最危急的!”

  闻问,韩德让迟疑了下,而后拱手应道:“陛下,自锦州失陷,汉军大举东进以来,南院大王已然放弃了南面的岩渊,焚城毁舍,将剩下的军队都集中到辽阳府!”

  耶律贤颔首,态度上认可:“此前汇报过,西锦州,东耀州,二者缺一,都不可独守,南院大王收缩防线,集中兵力,诱敌深入,拖延汉军战线,是明智之举!”

  韩德让面色不变,继续道:“陛下,臣此来,还有一事上禀!”

  “你讲!”耶律贤从韩德让的神情中看出了什么。

  韩德让:“南院大王原本的策略,是以锦州、耀州关防,拖延消耗汉军,耀州之战的胜利,原本已然稳固了防线,顶住汉军的凶猛攻势。然而,锦州之失,使得计划完全落空,战局大变!

  南院大王认为,汉军攻关破阻,东击东京,辽阳无险可守,以弱势兵力,兼失地利,想要抵抗住汉军的进攻,会很困难……”

  “南院大王是何意思?有什么策略?你且说来!”耶律贤是个聪明人,当即反应道。

  韩德让说:“南院大王有意,弃守辽阳,向北收缩,将军力集中到北面的通州(四平),重新布防驻守。如此,既可保存仅剩的军力,避免与汉军在辽阳死拼,还可起到拉长汉军战线的目的。

  毕竟,辽阳离海太近了,距离锦、耀二州也太近了,通州距离辽阳则有四百余里,若于通州设防,背靠东海诸州部……”

  “辽阳是我东京道首府!”不待韩德让说完,耶律贤有些激动地道:“东京若失,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与后果,南院大王不知道吗?不是说室韦、女真不稳的,若弃守辽阳,只怕就不只是东京震动了!”

  发泄了一番,见着仍旧平静的韩德让,耶律贤努力地稳住暴躁的情绪,沉声问道:“你以为如何?”

  看了看耶律贤的表情,韩德让微微垂首,道:“臣以为,南院大王此举,明辨形势,不计一时得失,有大气魄,是大胆略,乃大决断……”

  “呵呵!”耶律贤笑了,笑声中带有明显的不满,犀利的目光从韩德让身上收回,幽幽道:“看来韩卿是认可此策了!”

  韩德让迟疑了下,腰又躬低了些:“陛下,眼下辽阳周边所余正兵,不足六万,且战力堪忧,即便穷尽周遭州县丁壮,也不过勉强凑足十万,且供给艰难。而汉军两路兵马,挺进辽阳,合兵达四十万众!”

  “你的意思,辽阳就是守不住了!”耶律贤厉声道。

  韩德让躬身一揖,认真道:“回陛下,很难!”

  显然,在韩德让看来,辽东,该舍弃,就得舍弃。虽然,辽东对于辽国而言,十分重要,但真到危急时刻,还是要落在漠北、上京及奚王属地这些核心统治区域之后,这些才是真正的根基之地。

  只不过,失了辽东,大辽还是大辽吗?若辽东失守,那渤海故地,整个东北,就能守得住吗?结果是难料的,一些连锁反应,更难估计。

  就像耶律斜轸此前的御敌策略,还不是在汉军的强大攻势下,左支右绌,不得不被动调整。此番也一样,以放弃整个辽东为代价,龟缩通州,就能取得期望中的效果?

  未必!大汉的将帅明显不会被牵着鼻子走,在雄厚的实力支撑下,汉军选择的余地可比他们多得多……

  说起来,还是锦州失陷后,辽东那边越来越危险与局促的形势,让耶律贤对耶律斜轸这个如今的“大辽第一帅”也开始不那么自信了。

  迟疑良久,耶律贤失态地挠了挠头,看着韩德让,道:“让朕再考虑考虑!”

  “陛下,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一旦让汉军完成合围,切断内外交通联系,就是想撤,也来不及了!”韩德让道。

  耶律贤的脸色,紧跟着更加难看了。

  汉军几十万大军东进,动作当然会相对迟缓些,再加上求稳的战法,然而,再慢,对辽军的生存活动空间也是在压缩之中,留给辽军反应的时间,确实不多。

  不过,耶律贤所不知道的,耶律斜轸那边,已然做下了弃守辽阳的决定。在赵匡胤大军兵临辽河之时,辽阳城中的兵马、粮秣、军械已然撤出大半了。

  比起,汉军预料的又一场苦战,此番夺取辽阳,会轻松地多……

第247章 视察

  在辽国君臣,因为日显不利的战局以及愈见窘迫的形势而感到进退失据,苦思求变之时,他们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对手,刘皇帝,正按照既定的计划,处在出巡途中。

  由于处于战时,刘皇帝此番出巡,力行节俭,制止任何铺张浪费,随行人员的规模也得到压索,包括后妃、皇子、宫人、官吏、军队在内,合计人数也就五千余众。

  算是出巡动静最小的一次,哪怕乾祐元年,刘皇帝登基不久的那一次西巡,动静都比这一回大,毕竟没有那一次大量的宣传造势。

  此番出巡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河北大名府。作为藩镇时代最强悍的节度魏博镇的发源地,大名府也延续了数百年的辉煌了,虽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取消了“陪都”的地位,但仍旧是大汉河北的政经军文中心。

  从大汉开国始,经杜重威之乱后,得益于日渐安定和平的局面,作为河北首府,大名府的发展,也是大跨步向前的。

  尤其在第一次北伐,尽复幽燕关山之后,军事上的压力再度减轻,使其彻底成为腹地,不虞契丹之患,其各方面的发展更呈现井喷式的状态。

  而在大汉北方,大名府更是毫无疑问,为东西两京之下的第一府,综合水平远远超过太原、幽州、长安三城。

  此番北伐,大名府也是作为辎需转运的一大中转枢纽,负责大军水陆转运事宜张美,就驻治于此,统筹调度。

  刘皇帝的到来,给地方上的官员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这种忙碌之时,各项事务运转调度压力极大,越忙就越容易出错,出错不要紧,要紧的是被出巡的皇帝撞见,那就很可能影响仕途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6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3/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