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656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看着李业,刘皇帝招招手:“国舅上前叙话!”

  闻言,李业顿时乐不可支,前来敬酒的有大量的贵族大臣,但被如此“特殊”对待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他一人了。

  趋步拾级而上,登上高台,直至御前,终于能看清刘皇帝的面容了,李业越发恭敬了:“陛下吩咐!”

  看着他,刘皇帝问:“为筹备此番庆典,花费了多少钱?”

  这个庆典,政事堂那边,是由李业具体操持的。而听此问,李业顿时愣了下,有些纳闷,心头也泛起了些嘀咕,原以为刘皇帝叫自己近前,是要说些体己话的,没曾想是问这。

  莫非,是有人进谗,在此事上污蔑自己?李业不由得多想,有些不解地看了看刘皇帝,只是他面上微带酒意,但目光十分慑人,心头一颤,赶忙应道:“回陛下,各项花费繁多,还需统计方知。”

  “此事是你操持的?心中没有一个数吗?大概花费都不知晓?”刘皇帝面色不改,追问道。

  李业越觉忐忑了,迎着刘皇帝的压迫性的目光,垂首低声应道:“约以三百万贯……”

  “哦!”

  刘皇帝应了声,没再多问什么,只是接下来的御宴上,他面容间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阴霾,即便笑,也是强做欢颜。

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

  一身酒气,没有去袍服,甚至没有脱靴子,就那么闷头扎在御榻上,忠仆喦脱想要伺候刘皇帝,让他们躺得舒服些,却被刘皇帝一脚给踹开。

  摔了一屁股蹲,胸前留下了点印子,也没有一点脾气,只是有些无奈,也有些畏惧,当然更关心的,还是官家没盖被子,若是受了风凉怎么办。

  所幸,并没有让喦脱纠结太久,皇后来了,让他松了一大口气。大符仍是一派凤姿威仪,看了看有点邋遢地躺在榻上的刘皇帝,眉梢微弯,吩咐道:“你们都退下吧,准备一些热水来!”

  “是!”喦脱赶忙应命,躬身蹑步而退,还朝侍驾的几名宫人打了个手势。

  寝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只有寥寥夜风,透过窗扉的缝隙钻进来,吹得灯火晃动。看着躺尸一般的刘皇帝,大符轻轻地叹息了声,悄步上前,伸手别开罩在刘皇帝脸上的纱幔,看着他。

  此时的刘皇帝,脸上除了明显带有醺意的红润外,还算安详,甚至于,隐隐发出些鼾声。接下来,就是符后亲自动手侍奉,给他脱靴,脱外袍,让他躺好,盖上被子,给他擦脸,细心而体贴,一通折腾下来,倒有些累到了大符。

  而明显数是换了个人的缘故,刘皇帝显得很配合,很听话,任由皇后关爱。

  被贴心擦拭过的面上,感到一阵阵的凉意,受此一惊,刘皇帝似乎也逐渐清醒过来。睁开双眼,眼帘所见,稍显朦胧,明亮的灯光,黯淡的殿室。缓了一会儿,大符那张雍容也逐渐清晰了。

  “醒了?”

  “嗯。”

  “也没饮多少酒,怎么醉成这般?”大符问道。

  “看来我是真的老了,精力不济了,连酒意都无法抗住了!”刘皇帝苦笑道。

  “你才四十岁,何以言老?”听其言,大符说道:“你的酒量本就不高,依我看来,你是心中有事!开年嘉庆,何以如此郁郁?”

  “你看出来了?”刘皇帝嘴角一咧,问道,也只有在符后面前,他才能显露出他最真实的一面了。

  迎着刘皇帝的目光,大符叹道:“不要说我了,与筵的公卿大臣们,只怕没有看不出来的?他们,赵相公、李相公他们,或许正心头忐忑,陛下为何如此,是不是他们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闻言,刘皇帝摇了摇头,说道:“也是,像赵普这样的大臣,心思是何等机巧,嗅觉是何等灵敏,察言观色,揣摸上意,朝廷中有多少人比得过他?”

  “你难道真对赵普有所不满?”大符不禁诧异,她虽然从不干涉朝政,但对朝廷中的事务人物,也是耳聪目明的,刘皇帝如何看重赵普,她也是清楚的。

  “那倒不至于!”刘皇帝当即否认,道:“赵普这个宰相,做得是很不错的,有他在,朝廷上上下下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不需我过多操心。

  可以说,登基以来的历任宰相中,我最满意的就是赵普。甚至比起虞国公(魏仁溥),在首相的位置上,他干得要更好。

  虞公我素以师礼相待,他的才干不容置疑,他有宰相之功能,容人之气量,却缺乏权术,那是个君子,而赵普则不然,他不受清誉所累,专于实事,且颇具手段,不论在哪个职位上,都能发挥出其卓越的才干。

  这样的人主持朝政,若君臣相宜,可省却皇帝大半精力,而不用负累于繁务……”

  听刘皇帝这么说,大符点点头,道:“赵相公理政,确是干练!”

  “既然如此,又因为何事,让你如此郁结?”大符问道。

  闻问,沉吟几许,刘皇帝说:“你知道,此番北伐,朝廷消耗了多少钱粮吗?”

  “不知,但定是个十分庞大的数额!”大符轻摇头。

  “是啊!”刘皇帝道:“自西及东,直接服役于前线的将士民夫,计六十余万众,供养这么庞大的军队,对大汉来说,是个极重的负担。

  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库所费,达八千五百余万贯钱,转运四百五十余万石军粮,这还只是粗略统计,只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损耗,实际耗费,还有所超出。

  近九千万贯钱帛,即便以当下朝廷年税所入,也要将近三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自开宝年以来,朝廷近七年所储,基本消耗一空了。

  赵普已然同我禀报过了,眼下国库已然亏空严重,宋琪已经代表财政司向我哭穷了!接下来,屯兵戍边,持续北伐,援边恢复,赏赐功将,抚恤士民,都还需要大笔支出。

  宋琪同我讲,来年恐怕连发放官吏职俸,公卿爵禄,朝廷恐怕都有困难了!而两税之收入,来年必然锐减,三五年之内,也难以恢复到开宝七年的水平……”

  “朝廷已然如此维艰?”大符玉容之间,也不免露出一抹惊讶。

  她是个十分聪明的女人,注意到刘皇帝脸上渐露的疲惫之色,有所恍然道:“你是觉得,这几日的几项大典,过于铺张了吗?”

  真的是聪明,一点就透,当然,也是她太熟悉刘皇帝,也容易窥探到他的心思。

  刘皇帝抬手,抹了下自己的夹杂着几丝白色的发髻,悠悠说道:“庆典是受我之命举办,是为提振官民之气,我不后悔。铺张也可以接受,壮丽隆重由以显威。

  只是,区区庆典,竟费三百万之巨,实在奢侈了!最令我感到心忧的,是满朝文武,却恍无所觉,乐在其中,肆意享受着这奢华。

  我致力于打造盛世,然而,开宝仅过八年,大汉的公卿大臣们,似乎已然认为盛世已至,仿佛这等歌舞升平,就是盛世安康,天下太平。就像是,做给我看的一样!

  更令我心寒的,我自己,似乎也隐隐有些享受了……”

  听刘皇帝这么一番话,大符默然,探手轻轻抚在刘皇帝面颊,似乎想用她手中的温热抚慰刘皇帝心头的那股不适与焦虑。

  “你近来,是太过疲惫了!”大符道。

  顿了下,继续以宽慰的语气,说道:“我仍记得大汉建国之前,契丹南寇,中原陆沉,天下纷乱,民不聊生,盗贼烽起,那是我虽是闺中一女子,却也粗知民间疾苦。

  乾祐初年,国家仍不安定,内忧外患,朝廷拮据,黎民困苦。过去的岁月,固然艰苦,值得铭记,但终究已经挺过来了。

  你励精图治,富国强军,孜孜以求的,不就是如今的太平安康吗?这些年来,我虽处深宫,却也常闻民间,日渐繁荣,百姓生活益足。

  百姓们都是如此,而况于贵族官员们?若非条件所限,又有谁愿意甘于艰苦清贫,人人都是乐于安康的,你也不能再如过去一般苛求内外上下,坚持朴素。

  短时间内,他们畏惧于你的权势威望,或许会掩饰收敛,但久而久之,定会对你生出怨言。人之本性,总有好安逸、恶劳苦的一面,你也要适当理解这些。

  不过,眼下国家既然艰难,也当有所节制,奢侈铺张,也确实不该提倡,但你也不要过于郁结于此……”

  “大符啊,德比长孙,说得就是你啊!”听大符一番宽慰,刘皇帝笑了笑。

  闻之,大符温婉一笑,应道:“我只是你的符皇后!”

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

  “二郎,你知道你最让人敬佩的是什么吗?”大符的目光变得十分温柔,轻声道:“在我看来,不是那些为世人景仰、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而是永远能够保持清醒,虽不乏操之过急、一意孤行的情况,但要紧时刻,总是睿智冷静。

  二十余年下来,朝野上下,对你大唱赞歌,奉若神明,但并未醉心于那些夸耀与奉承之中,反而时时回顾,不忘自省,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帝王来说,这太难得了……”

  “你这难道不是在奉承我吗?”听其言,刘皇帝呵呵笑道。

  “固然有恭维之意,却也言如其实!”大符道。

  “不是我冷静理智,而是我这个人多疑!”刘皇帝自嘲道,毫不避忌地在符后面前道出心里话:“疑人,也疑己!旁人保守时,我激进,旁人兴奋时,我恐惧!

  三省吾身,那是先圣贤哲才做得到的事,我褪去龙袍,也只是个凡人,这么多年了,犯的错不少,后悔的事也多,眼下,有些茫然罢了……”

  “你可不能迷惘!否则,国家朝廷、江山社稷、天下万民,如何依存?”大符劝道。

  “江山社稷我担其责,但天下万民,可不是为了我而活着的!”刘皇帝摇了摇头。

  同大符一番交谈,刘皇帝的心情也明显好转许多,来了些精神,坐起身来,拿个靠枕依着,示意大符上榻。

  夫妻俩依偎着,刘皇帝悠悠然地说道:“自乾祐元年算起来,我已经在位二十三年了,这么长的时间,或许已经让人感到厌烦了!”

  听此言,大符倏地一下坐起身来,偏头看着刘皇帝:“何出此言?”

  “换个弱势些的皇帝,于那些贵族、将帅、大臣,就是伺候的宫人而言,都会舒服自在得多,家国天下,也不会有这般多的折腾!”刘皇帝轻笑着道:“黎民百姓,姑且不论,倒是朝廷里的公卿大臣们,天天见我,时时请安,他们,难道就不会感到厌烦?”

  “你这话,若是传出去,让宫城内外、朝廷上下,如何自安?”大符轻轻摇头,注视着刘皇帝说道。

  “我也就同你说说,你可不能传出去了!”刘皇帝。

  “二郎,今岁以来,你是负担太重了,以致心疲神乏!”轻轻靠在刘皇帝身上,大符温声道。

  “可能是真的累了吧!”刘皇帝的语气中带有少许怅惘:“过去,我常谕群臣,欲效贞观之事,也曾自比唐太宗!唐太宗在位,也就二十三载……”

  见刘皇帝意兴阑珊,大符道:“你还说过,要功盖汉武,汉武帝可是在位五十余年的,二郎在位,可还未及其半呢!”

  刘皇帝当即道:“我可无意同谁比在位年长,刘彻在位五十余年又如何,老来昏聩,陷国家于危亡之境,唐玄宗在位时间不短吧,一场安史之乱,盛唐繁华,化作飞灰。这两年,我确是大感精力不济,有力不从心之感,你也曾劝过我,但这懈怠之心,总是难免啊……”

  这样的话,也只有在皇后面前,刘皇帝才会掏心掏肺地说出来了,而大符听其言,脸色变了变,却终究没就此与之深谈,只是用她的温柔与贤惠抚慰他……

  夫妻二十多年,大符太了解刘皇帝了,虽然往年大符屡屡表现出她的强势,但也是分事情的,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大符还是小心逢迎着刘皇帝的。

  刘皇帝终究是帝王,天下之君,一家之主,哪怕尊重他,宠爱她,她也从不敢恃宠生骄,夫妻之间有让步,也是皇后居多。

  而随着刘皇帝年纪越长,大符也不似从前那般,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意见都要进谏,更多的,还是要顺从他的脾气。

  就像今夜这般,夫妻之间大吐肺腑之言,也是许久方才有这么一回了。而对于刘皇帝所述类似身心俱疲,皇帝当久了懈怠了的话,她更不会当真。

  这些,也只是刘皇帝今年以来,承受的压力多了,心中积攒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只是吐吐苦水,发泄一般罢了。

  “对了,赵匡胤家的小娘子,你见过了吗?”刘皇帝诉说了一番,心情已然好转过来,问道。

  “前两日召进宫见过了,人虽非倾城绝色,但家教很好,知书达礼,会是个贤惠娘子!”大符闻之,面容间也露出点满意的神色:“我同太子妃也谈过了,她态度很诚恳,欣然接纳……”

  这就是大符周到之处了,像刘皇帝,就不会去顾念一个太子妃的感情与想法,他的意思,还能有违背的余地,连刘旸的意见都不在考虑当中。

  “贤不贤淑,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刘皇帝淡淡道:“不过,刘旸若是连一个小家都治不了,何以治天下?”

  刘皇帝的强势总是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人你既然已经见过了,此事就彻底定下了,待接下来这段时间忙过了,选个日子,把婚事操办了,另外,刘昀的婚事,也同贤妃那边商量商量,一起定了!”

  “嗯!此事我会亲自操持着的!”大符应道,皇子的婚嫁事宜,也是她这个皇后的分内之事。

  ……

  皇帝还京后的连番活动,并未消耗完西京士民的热情,时辰还早,洛阳城中,已然炊烟滚滚,爆竹声声,风云跌宕的开宝八年,算是彻底过去了。

  宫中也是一般,笼罩在喜庆的氛围之中,宫灯遍布,彩缎飘飘,无处不透着艳丽。宫人们,仍旧入场清扫着宫室,只不过多了几分喜悦,新年之际,所有当差的人,都依等级,赏赐以一定的钱粮。

  若依往常,朝廷上下,基本也都处于假期休沐状态了,除了少数当值之人外,大部分人都是开开心心,回府过年,走亲访友。

  对于大汉的官僚们,自开宝年后,刘皇帝实则已经给了不小恩遇了,完全不像早期那边,当牛马使,少有假期,甚至可能全年无休。但随着休沐制度的完善,后来也不断地在增加休沐时间,尤其在每年正月开始至元宵前后,更是宽松。

  但今年显然不同,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开宝北伐,善后事宜,乃是亟需处置,不容拖延,需要及时安排到位的,事情太多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6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6/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