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657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因此,虽是新年,但一夜的庆典过后,翌日大多数人,仍旧得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衙署,处置公务,尤其似政事堂、枢密院、财政司、兵部这几个要紧部司的职吏们了。

  而就如符后所理解的一般,刘皇帝的不对劲,也仅仅是一时心情不爽,找了个倾听者诉说之后,发泄一番,翌日,就像没那事一样,面带笑容,精神复振,不见霾色。

  “臣等参见陛下!”虽然满身疲惫,但参拜皇帝时,一干政事堂大臣还是展现出十分精神的面貌。

  “都免礼吧!”刘皇帝扬扬手,冲一干保持着敬畏姿态的臣僚们道。

  作为大汉的权力中枢,对刘皇帝而言,没有丝毫的神秘感可言,四下看了看,进入内室,掀袍落座,伸手冲赵普、宋琪、李业道:“都坐!坐下说!”

  “谢陛下!”

  “这才初二,朕看政事堂僚属俱在,过节期间,何必如此操劳!”刘皇帝有点言不由衷地道。

  赵普应道:“如今朝廷上下,事务繁重,当急国事,因而上下臣工,皆不欲离任!若是国事没有操持好,臣等纵是过节,也难以心安!”

  刘皇帝笑了笑,对赵普的态度,还是十分满意的,并且,都不用调查便可知,赵普定然给下属的官吏们施了些威压。

  “辛苦诸位了!等忙过这阵子,给你们放个大假!”刘皇帝道:“朕已命宫中,准备了一些财货,届时送到诸位府上,算是朕的一番心意吧!”

  “多谢陛下关怀!”闻言,赵普几人顿时拜谢。

  见刘皇帝这番随和亲切的表现,赵普的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些,昨日宴上,对刘皇帝心情之变化,他自然是有所察觉的。

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

  “北伐伤亡总计,还没出来吗?”刘皇帝翘起二郎腿,双手按在膝盖上,慢条斯理地问道。

  闻问,赵普立刻走到书案上,在那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找出一份,躬身呈递与刘皇帝:“兵部那边,已有初步汇报!”

  刘皇帝浏览的同时,赵普上报道:“经兵部统计,从征禁军,亡13492人,失踪219人,其中以骑兵居多,随刘廷翰出的上万禁骑,只3239人完好而归。

  禁军之外,各路战场,将士伤亡,同样严重,总计78000余人,仅锦州血战,便阵亡17935人,伤者更以倍计!”

  “又是近十万将士,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了!”闻之,刘皇帝慢慢合上了奏章,仿佛有千钧之重一般,喃喃道:“又是近十万家,披麻戴孝啊!”

  “陛下!”虽然注意到刘皇帝兴致逐渐低沉,赵普还是决定继续说出一个沉重的事实:“实际伤亡,还要更多,此报并不包含远征漠北的王彦升、杨业军,以及西域作战的郭进军。另外,服役的民夫,伤亡者,也以数万计,战前汉辽边境因战事毁家者,仍未计其数,以山阳为最……”

  听完赵普这番话,刘皇帝沉默了,屋内的气氛也跟着沉重了下来,赵普三人,也一个个地低下了头。

  良久,刘皇帝叹道:“这几日,西京一片欢腾,那笑颜背后竟是一万多家,哭其儿孙、兄弟、父叔!我们在庆祝之时,对他们,有所忽视了!”

  “陛下不必过于伤怀,比起辽之损失,大汉虽然伤亡巨大,耗损严重,终非难以接受!”赵普劝慰道。

  不得不说,对赵普这样的宰臣而言,所谓的伤亡,也就是留于纸面上的数字罢了。战争哪有不死人了,大汉建国以来,哪次成规模的战争,伤亡不是以万计,东京昭烈庙的碑刻上,那无数丰碑,可是密密麻麻地烙刻着死难将士的名字。

  再回想过四海未平,天下未定之时,因战争、疾病、饥饿死难的人,更如泥沙一般。赵普也相信,像刘皇帝这般,从尸山血海中一路走来的铁血性格,怎么可能真因为这点伤亡,就真的郁郁难安了……

  这副感伤的表情,赵普更愿意相信,是做给将士,做给天下人看的,以显示皇帝陛下的仁慈之心。

  因此,这自然是要配合的,赵普禀道:“兵部那边,已在从速核定死难将士功勋,准备抚恤财货,届时,由军吏登门,对将士家人,进行告慰!”

  “就应该这样!”果然,刘皇帝的感伤表情消失无踪,当即指示道:“传朕的话,一定要挨家挨户,把朝廷的心意传达到位,将士为国捐躯,国家也必须给予犒赏!

  另外,禁军之外,其余将士,也照此办理,同是为大汉舍生忘死的烈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尽快把名单理出来,兵部接下来,把死难将士的抚恤放在第一位!

  服兵役的民夫,虽无战功,也是担着风险,出人出力,甚至付出生命,着各地官府,按照朝制,以作抚恤,如有薄待,务必严惩,概莫容情!

  死难将士们名单,尽快发往东京,着王溥尽快安排,刻于昭烈庙碑,使英灵长享香火!届时,朕还当亲赴东京拜祭!”

  “是!”赵普应道。

  “若再加上对北伐有功之臣的封犒,那接下来,朝廷各项开支,就太大了!为供馈北伐,各地官仓府库,同样靡费一空,地方道州,怕也十分拮据……”旋即,赵普又提醒道。

  看了赵普一眼,这又是叫穷来了,刘皇帝不动声色地说道:“再难,难得过开国之初吗?困难已经摆在面前了,如何解决,才是你们该考虑的。诸位都是办事周到之臣,有何想法?”

  闻问,早有腹稿的赵普拱手道:“陛下,臣等商讨过,接下来朝廷支出,大头在边防,以及封赏抚恤。臣等以为,北面边防军费,容不得削减,伤亡将士抚恤,当属其次,有功将士及民夫犒赏,可稍靠后放缓,待国家财税改善了,再行补发……”

  “这就是你们议出的结果?”刘皇帝眼神一斜。

  赵普微惊,拱手应道:“陛下,眼下国库,确实有些困难!”

  见状,刘皇帝当即换了个姿势,双脚落地,上身前倾,瞪着赵普:“这么多年了,朕何曾亏待过有功将士?距离北伐结束多久了?朕回朝都有几日了!庆功宴都开完了,在犒赏事宜,要打折扣?

  倘若如此,让朕何颜以对将士,朝廷又何得安?北伐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作战归来,要让他们心寒吗?”

  “陛下教训得是!”面对刘皇帝一番近乎责骂的质问,赵普并不慌张,反而显得有些淡定,躬身应道。

  平复下有些激动的心情,刘皇帝打量了这几臣一眼,脸上却露出少许的笑容:“诸位都是当朝宰辅,才干卓越,当不至只议出这等解决办法吧!”

  赵普与宋琪对视一眼,然后禀道:“陛下,另有几条办法,只恐施行,引起一些不满!”

  “说说看!”刘皇帝似乎坐得更加安稳了。

  “其一,自川蜀、江浙征调,西南、东南道州,素为朝廷财税重地,府库多有盈余,可协调一部分,解决朝廷困难;

  其二,加征商税,此番北伐,朝廷财税所出,有极大部分,被那些商人赚去了。朝廷税制,对商贾过于宽松了;

  其三,朝廷每岁所出,官吏职俸及贵族爵禄占额不小,可适当进行削减,或暂缓发放……”

  听赵普说完,刘皇帝顿时恍然,苦笑道:“难怪你说,回引起一些不满,何止是不满!”

  刘皇帝道:“可是,你说的这三条,可都难解当下之急啊!远水,何能济近渴?”

  赵普不作话,指示一副恭听圣谕的模样。事实上,对于当下朝廷的税制,赵普是有所不满的,他也有点想借此进行一番改制的意思,比如地方税款余留,商税,以及那显得有些膨胀的贵族爵禄。

  朝廷每年税收,春秋两税是正税,人头税是小头,茶、盐巨利,但关乎民生,不宜轻动,而商税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自然也容易被拿来开刀。

  刘皇帝再是精明,此时也难看破赵普的心思,他倒是认真考虑了一番,吩咐道:“可以川蜀、东南财税输补京师,但要注意,要适度!商税加增,也不能一概而论,财政司拿出一套可行办法!至于俸钱、爵禄,就暂时不要在这上面动心思了,以免弄得怨声载道的!”

  “是!”

  又沉吟几许,刘皇帝摆手道:“朝廷眼下所缺,自内帑之中拨款!”

  “谢陛下!”赵普顿时眉开眼笑的,老腰几乎弯成几十度。

  见其反应,刘皇帝愣了下,回过味来:“赵普,你不会是就等着朕开这口吧!”

  国家财政困难,但不代表刘皇帝也穷,天子富有四海,那可不是说说的,国库与内帑也是独立开的,国库空了,内帑可还是丰足的,每年财税都会分出一部分,上缴内帑,再加上各种供奉,刘皇帝还是富得流油的。

  闻问,赵普低眉顺眼,恭敬含笑道:“臣代表朝廷,拜谢陛下!”

  “呵呵!”刘皇帝笑了笑,旋即严肃道:“钱,内帑可以出,但那是借的,记得归还!”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

  “陛下,这是针对河南、河北、河东、燕山、山阳诸道州蠲免今岁夏税条议!”赵普又拿出一份条陈,呈与刘皇帝。

  这是惯例,过去历次劳师动众进行战争,在战争结束后,对征召徭役的州县都会适当进行减免税赋,以作补偿。

  此番亦然,这也是实行养息之政中最重要的一点,与民减负,也减轻各地官府的负担。而过去,刘皇帝往往是朱笔一挥,即行允准。

  但这一回,刘皇帝却意外地露出了些迟疑,仔细审阅了一番,抬首看着赵普,扬扬手中条陈,直接道:“夏税蠲免,乃应有之义,但是,此番朕决定,不依旧例,当有所区别。上述道州,为役北伐,都立有汗马功劳,但是,出人出力,也分多寡,不可一概而论!”

  “那依陛下之意?”赵普请示道。

  “中枢这边,根据诸道奉献,减免数额;诸道官府,也根据州县调用民力情况,制定税额!”刘皇帝的意思很明白。

  对此,赵普眉头不禁皱了下,不过,稍一思吟,老眼中恍过少许异彩。此事,又能牵扯到大汉的税制问题了。

  大汉的两税法,基本沿袭于唐,虽有因时制宜的调整,但核心精神是没有太大改变的。简单地讲,就是朝廷每年根据过去一年的财税收入支出情况,制定一个税额,然后分派给地方道州,然后根据士民财产进行派征,以户等收纳钱,以田亩纳粮,富者多派,贫者少征。

  但这终究是个带有理想性的税制,具体执行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问题,比较显著的就是,贫富差距问题。

  就一个财产多寡,便很难定论,早年的时候,尚能做到相对公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矛盾也就不断产生积攒了,伴随着人情往来、权钱交易之类的,再加上商贾往来,人口流动,连相对公平都被破坏了。

  户等纳钱,结果是富者没多缴,贫者没少交,田亩数额,随着民间土地交易也日趋频繁,交易税都有些挡不住,瞒报之类的更属寻常。

  对于这些日益滋生的情况,刘皇帝也不是不知道,不过,对于大汉而言,远没有到需要痛改的地步,因而也就没有求变。

  也就是因此番北伐,产生的财政拮据,才又让刘皇帝动了心思,他本就是个多思多虑的性子,远虑近忧,从来伴随着他。

  此番减税优惠政策,则又勾起了刘皇帝对税制公平的考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国家财税收入的稳定考虑。

  在减免事宜上,道与道之间,州与州之间,县与县之间,户与户之间,或许都该进行一些更加合理的安排,这就是刘皇帝的想法。

  只不过,想要妥当地执行下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中枢与地方官府紧密配合,上情下达,务必通常,监督机制,更要全力运转开来。

  当然,这也可以看作一个尝试,一个铺垫,倘若此事能够办得漂亮妥善,将来真对税制动手之时,也会更有信心。

  不得不说,在刘皇帝心里,还是该按土地多少纳税,才更合理,那也该是更有生命力的税制。过去,他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的迫切性,也存有些得过且过的心理,不愿轻易去打破国家稳定向上发展的局面。

  毕竟税制一动,必然触犯一大批利益集体。勋贵阶级还能保有一部分的免税土地,但对大部分的官商、地主,可就没有这种优待了,但可以想见的是,真要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也绝不会就安稳度过。

  赵普或许难以窥探到,刘皇帝的心思已经放到那么远,但他多少感受到了一些。同时,就赵普本身,在大汉税制方面也有些想法。

  他是一个有为的人,在任上,也不愿仅仅做一个安平宰相,也想要干出一些真正名留青史的政绩。北伐这等大事,主角自然是刘皇帝了,但其他事宜呢,赵普实则也一直在酝酿着,做出一些轰动性的举措,税制就是一个可以着手的地方,这本就是个于国于民有利的方向。

  不过,此时的赵普,并未表现出来,只是应道:“臣当协同臣僚,拿出具体措施,督办此事!”

  “好!”刘皇帝颔首:“赵卿办事,朕放心!”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赵普客套性地谦恭应道。

  “陛下,这是吏部报上来,北伐之后,北方诸道州,官吏升迁调动名单!”这个时候,宋琪也拿出一份奏章,呈禀刘皇帝。

  “北伐战争旷日持久,北方尤其是山阳、辽东二道,战祸严重,满目疮痍,亟需恢复,而这首要之事,就是选派干练职吏,官吏用得好,方可事半功倍!”刘皇帝顿时打起了精神,轻笑道。

  刘皇帝阅览了一番,这一次人员调动,规模有些大,除了山阳、辽东这些需要继续补充官吏的道州外,还包括正常的升迁贬谪,以及在北伐战争中有功有劳的一些官吏。

  涉及到数百人的名单,刘皇帝自然没有精力去细看,在山阳、辽东这两个比较要紧的道州官员名单上浏览一番,便放下了,朝宋琪指示道:“你们核定之后,若无问题,交由太子审阅一遍,如无疑议,就降制吧!”

  “是!”

  刘皇帝呢考虑了下,看着宋琪,道:“关于山阳道布政使的人选,为何没有拟选?楚昭辅一人身兼两道,只是权宜之计,不能长久,朕回京前,也曾答允他,如今已然开春,这件事,拖延不得!”

  “一道牧守之职,还需陛下钦点,臣等不敢妄定。”宋琪道。

  刘皇帝微微一笑:“决定权在朕,你们就无廷推?”

  “臣等以为,当自诸部司衙主官中选派,如此地位相当!”赵普说了句。

  闻言,刘皇帝慢悠悠地起身了,踱了几步,扭头看着宋琪,道:“宋卿,你可愿再往山阳任上一行?”

  此言落,三名宰臣,表情各一。李业大感意外,忍不住打量了刘皇帝一眼,他自然联想到当初在塞北时自己的进言,陛下这还是采纳自己的意见了?

  赵普则是眉头紧了下,在政事堂里边,任何一个人员调动,都值得考虑,何况是宋琪这位次相。虽然在某些事务上,赵普与宋琪是有矛盾的,但也合作了这么长时间了,骤然离任,对赵普而言,也难料喜忧,换个人,未必比宋琪更合得来。不过,赵普心思一打转,也没说什么,皇帝都开口了,暂时先坐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6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7/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